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与MRI检查比较,评价PET/CT(integrated PET-CT system)在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08-2011年47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于术前2周内分别进行PET/CT、MRI检查.分别获取PET/CT影像和MRI影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2种方法判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方面的差异.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PET/CT、MRI判定颈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89.5%和73.7%(P<0.05);特异度分别为89.3%和78.6%(P>0.05);准确率分别为89.4%和76.6%(P<0.05).结论: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判定中的敏感度及准确率均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淋巴结转移判定中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结内液化部分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转移淋巴结在DW-MRI影像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测量的影响。方法结合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析25例OSCC患者的DW-MRI影像资料,分别选取和测量转移淋巴结实质部分和包括液化部分在内的整个转移淋巴结的ADC值,采用SPSS 17.0软件包中的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ADC值间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中存在颈淋巴结转移者11例,共检出15个转移淋巴结,其中8个转移淋巴结内发生明显局部液化,测量转移淋巴结实质部分(SMLN组)和包括液化部分在内的整个淋巴结(LMLN组)的平均ADC值分别为(872.1±22.65)×10-6 mm2/s(n=15)、(1073±16.99)×10-6mm2/s(n=8)。两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SMLN组与LMLN组ADC值间具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OSCC转移淋巴结内的液化区域可以造成选区内平均ADC值升高,如果在测量ADC值时选区内包含明显液化区域,则可能降低DW-MRI对OSCC颈部转移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口腔颌面部鳞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1例接受手术治疗并行颈淋巴清扫术的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颈部淋巴结。按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评价2组淋巴结常规超声和CEUS影像特征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转移性淋巴结的相关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2种检查对口腔颌面部鳞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理检出17例患者共29个转移性淋巴结,24例患者共28个非转移性淋巴结。转移组常规超声表现为长短径之比(L/S)≤2、形态不规整、淋巴门结构异常、内部回声不均匀、周边型或混合型血流,与非转移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的灌注模式、灌注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整、淋巴门结构异常、内部回声不均匀、周边型或混合型血流;CEUS表现为向心型或混合型、有不规则灌注缺损的不均匀增强型或微弱增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c-fo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MMP13)在OSCC、癌旁组织和正常口腔上皮中的表达,探讨其与OS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c-fos表达在胞核内,MMP13表达在胞浆中,二者在OSCC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67.3%及63.3%。c-fos和MMP13在有、无颈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2%、69.2%(P(0.05)和78.3%、50%(P(0.05)。结论:c-fos表达与OS-CC病理分级相关,但与颈淋巴结转移无关。MMP13表达与OSCC病理分级和颈淋巴结转移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颈部阴性淋巴结临床、病理形态特征,并研究其与颈淋巴结转移、复发及总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OS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研究终点事件为颈淋巴结转移、复发和死亡,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生存分析法探讨不同因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0个月,失访10例。90例患者中,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复发11例(12.2%)、死亡28例(31.1%),阴性淋巴结出现窦组织细胞增生(sinus histiocytosis, SH)27例(30%),3年无颈淋巴结转移复发率为89.4%,3年总生存率为67.3%。90例患者的Cox回归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N分期、临床分期对总生存期有显著影响(P<0.05);吸烟、初次颈淋巴结转移(N≠0)、SH、行双侧颈淋巴清扫术对颈淋巴结转移、复发有显著影响(P<0.05),且吸烟、初次颈淋巴结转移、SH、行双侧颈淋巴清扫术患者的颈淋巴结转移、复发概率较高。结论: SH、初次颈淋巴结转移是导致OSC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N分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T细胞分化蛋白(T-cell differentiation protein,MAL)m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carcinoma,OSCC)及配对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30例OSCC患者肿瘤组织及其配对的正常口腔黏膜中MAL mRNA的表达,所得数据采用SAS6.12软件包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RT-PCR检测表明,MAL mRNA在30例OSCC和配对正常黏膜的阳性率分别为36.7%(11/30)和86.7%(26/30)(P〈0.001);总表达水平分别为1.20±0.18和2.96±0.36,OSCC中表达水平较正常黏膜中表达下调2.47倍(P〈0.001);MALmRNA在OSCC中表达下调与患者的性别、肿瘤的临床分期、有无颈淋巴结转移等临床参数无关,但与病理分化程度显著相关。结论:在OSCC的癌变过程中,MAL mRNA表达下调,表明MAL基因可能是OSCC的一个靶基因;MAL在OSCC诊断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头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确定磁共振(MRI)诊断口腔癌的颈淋巴结隐匿性的效果。方法:41例临床触诊检查颈部淋巴结转移阴性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前行MRI颈部扫描,了解颈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的情况,并在术后同病理诊断对照。结果:41例病人被手术切除的颈淋巴清扫标本内有12例经病理证实为颈淋巴结转移,其中MRI发现9例,其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87%,3列假阴性,主要是转移的淋巴结体积小,形态无明显的变化,其内部信号变化不明显,结论:MRI技术可作为临床诊断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阴性(c N0)的口腔鳞癌(OSCC)患者发生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规律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07~2013-07接受颈淋巴结清扫的85例c N0 OSC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c N0 OSCC患者中,总隐匿性转移率为28.24%(24/85)。c N0 OSC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与性别、发病部位无相关性(P>0.05),与年龄、原发灶大小、病理分期及生长方式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肿瘤体积越大、分化程度越低、患者年龄越小其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越高,对此类患者需积极行相应颈部淋巴结清扫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临床触诊、B超和磁共振(MRI)诊断口咽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分析B超、MRI在口咽鳞癌颈淋巴结转移术前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口咽鳞癌患者的100个颈部分区行术前临床触诊、B超和MRI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双盲法分析临床触诊、B超和MRI所见,将其结果在SPSS13.0软件中分别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病理证实16个区存在淋巴结转移,临床触诊检出其中的7个区(敏感度43.8%,特异度96.4%,准确度88.0%);B超确诊其中的10个区(敏感度60.0%,特异度97.6%,准确度92.0%),可以发现33.3%的临床触诊隐匿性转移区;MRI确诊其中的13个区(敏感度81.3%,特异度96.4%,准确度94.0%);可以发现66.7%的临床触诊隐匿性转移区。B超联合MRI检出其中的13个区(敏感度81.3%,特异度95.2%,准确度93.0%)。结论:B超或MRI评价口咽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准确度均优于临床触诊,B超联合MRI的可靠性并不优于单独使用MRI,但两者存在互补性。  相似文献   

10.
舌癌cNO患者哨位淋巴结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舌癌哨位淋巴结(sentinel node,SN)检测的理想方法,比较术前核素扫描+术中亚甲蓝示踪法和术中γ探头检测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术前核素扫描+术中亚甲蓝示踪法(A组)和术中γ探头检测法(B组),对临床NO(clinically NO,cNO)舌癌患者各20例进行SN检测,以颈清扫标本常规病理检查及随访中淋巴结复发与否为评价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的金标准,比较2种方法检测SN的有效性;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结果:A组SN检出率为100%(20/20),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25%(5/20),SN活检评价颈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准确率为95%(19/20),假阴性1例,阴性预测值均为94%(15/16)。B组SN检出率为95%(19/20),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15%(3/20),SN活检评价颈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准确率和阴性预测值均为84%(16/19),假阴性3例,假阴性率为16%(3/19)。2组SN检出率、阴性预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舌癌SN检测方法中,术中γ探头检测法并不优于术前核素扫描+术中亚甲蓝示踪法,后者简便易行,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巨噬细胞在口腔鳞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浸润情况,探讨其在口腔鳞癌中的功能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CD68和CD34在42例口腔鳞癌、15例淋巴结转移灶和10例口腔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CD68在口腔鳞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而且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原发灶(P〈0.01)。同时CD34在肿瘤原发灶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灶和正常组织(P〈0.01),而淋巴结转移灶和正常组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巨噬细胞在口腔鳞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浸润情况并不一致,在淋巴结转移灶中,巨噬细胞的功能可能与原发灶中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数字化X线牙片与CBCT对牙根纵裂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济南市口腔医院口腔内科的50例牙根纵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数字化X线牙片检查,观察组行CBCT检查。分别根据x线片诊断标准和CT诊断标准对影像学检查结果做出独立判断。再根据牙根纵裂临床诊断金标准分别对x线根尖片的诊断结果和CBCT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两组真阳性(TP)、假阳性(FP)、真阴性(TN)、假阴性(FN),计算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牙根纵裂临床诊断金标准判断结果显示:本组50例患者中,牙齿纵裂确定46例,排除4例。X线根尖片检查诊断牙根纵裂的敏感度为77%,特异性为75%,阳性检出率为96.88%,阴性检出率为16.67%;CBCT诊断牙根纵裂的敏感度为95.65%,特异性为100%,阳性检出率为100%,阴性检出率为66.67%。CBCT扫描诊断牙根纵裂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检出率明显大于X线根尖检查(P〈0.01)。CBCT扫描诊断牙根纵裂的阳性检出率大于x线根尖片检查(P〈0.05)。结论:在牙根纵裂的临床诊断中,CBCT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检出率、阴性检出率均高于x线牙片,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蓝染法在CN0期舌鳞癌前哨淋巴结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CN0舌鳞癌病例术中应用蓝染法定位前哨淋巴结,采用先翻开颈部皮瓣后再在病灶边缘注射亚甲蓝的方法,观察颈部淋巴结蓝染情况,计数发现淋巴结蓝染的时间及蓝染淋巴结数目,切取蓝染淋巴结送冰冻病理检查,然后完成颈清扫术,观察前哨淋巴结病检结果与术后颈部淋巴结常规病理检查结果的相关性,计算前哨淋巴结对CN0舌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32例中31例成功定位前哨淋巴结,定位成功率96.88%,从注射染料到出现淋巴结蓝染平均25min,每例平均定位前哨淋巴结1.9个,8例前哨淋巴结病理检查阳性,与术后常规病理检查对照未发现假阴性病例,前哨淋巴结对CN0舌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阳性及阴性预测价值均为100%。结论:蓝染法定位CN0期舌鳞癌前哨淋巴结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舌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65例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发病时间、肿物大小、肿瘤部位、TNM分类、肿瘤类型、CT表现特点和颈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65例舌癌患者术后证实颈淋巴结转移者54例。舌鳞状细胞癌260例,其中舌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81例,转移11例(6.1%);舌中分化鳞状细胞癌71例,转移35例(49.3%);舌低分化鳞状细胞癌8例,转移5例(62.5%),不同分化程度舌癌转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68,P<0.001),低分化(χ2=63.834,P<0.001)、中分化(χ2=24.615,P<0.001)比高分化转移机会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舌黏液表皮样癌2例,同侧Ⅰ区淋巴结转移1例(50%);舌平滑肌肉瘤1例,同侧颌下淋巴结转移;舌基底细胞癌1例,无淋巴结转移;舌肉瘤样癌1例,同侧Ⅲ区淋巴结转移。不同部位肿瘤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6,P<0.001)。肿物位于舌前缘187例,转移21例(11.2%);位于舌中后份78例,转移33例(42.3%),其中双侧63例中转移35例(55.6%)。临床分期,0期2例,Ⅰ期18例,Ⅱ期180例,Ⅲ期33例,Ⅳ期32例;术前作CT检查185例,提示淋巴结直径大于1.0 cm 15例,转移7例,转移率46.6%(7/15),对87例病灶大小判断较模糊。结论舌癌术后颈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大小、分化程度、肿瘤类型密切相关,CT检查对颈淋巴结评估价值不大,舌癌手术方式应主要根据肿瘤类型、部位、大小、分化程度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S100A4蛋白和MMP-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OSCC组织及口腔正常黏膜组织中S100A4蛋白和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S100A4蛋白的表达与OSCC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②MMP-2蛋白的表达与OSCC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S100A4蛋白与MMP-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336,P<0.05)。结论:S100A4蛋白及MMP-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检测两者的表达情况有助于对口腔鳞癌进行转移的预测并为抗癌治疗提供新的目标与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ATB1在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52例口腔鳞癌原发灶中,SATB1蛋白在病理分级Ⅱ~Ⅲ级组(中~低分化鳞癌)表达明显高于Ⅰ级组(高分化鳞癌)(P〈0.05);在临床分期Ⅲ~Ⅳ期组高于Ⅰ~Ⅱ期组(P〈0.05)。SATB1蛋白和mRNA的表达在16例淋巴结转移组高于36例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SATB1mRNA的表达量在6例淋巴结转移灶高于16例转移组原发灶(P〈0.05)。结论:SATB1蛋白及SATB1mRNA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上调与口腔鳞癌的恶性程度及转移相关;SATB1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展、转移过程中起到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综合评价甲苯胺蓝染色在口腔潜在恶性疾患(oral potential malignant disorders,OPMDs)及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就诊的OPMDs及OSCC患者533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检查、甲苯胺蓝染色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评价甲苯胺蓝染色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及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甲苯胺蓝染色的诊断价值;并对上皮异常增生或OSCC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甲苯胺蓝染色诊断上皮异常增生或OSCC的灵敏度为75.32%,特异度为84.17%,准确度为81.61%;诊断OSCC的灵敏度为97.10%,特异度为76.51%,准确度为79.17%;诊断上皮异常增生的灵敏度为57.65%,特异度为84.17%,准确度为79.31%。随着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加重,甲苯胺蓝染色诊断的灵敏度越高;且甲苯胺蓝染色诊断轻、中度上皮异常增生的灵敏度均高于临床危险度诊断,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ROC曲线分析,甲苯胺蓝染色诊断上皮异常增生或OSCC的AUC值为0.797,高于临床危险度诊断的AUC值(0.721);甲苯胺蓝染色诊断OSCC的AUC值为0.868,高于临床危险度诊断的AUC值(0.802)。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病程、活检病损部位、临床危险度和甲苯胺蓝染色均与上皮异常增生或OSCC显著相关,甲苯胺蓝染色阳性者患有上皮异常增生或OSCC的风险是甲苯胺蓝染色阴性的13.655倍。结论 综合多项指标评估结果,甲苯胺蓝染色是一种诊断效力强的无创辅助检查技术,推荐应用于OPMDs及OSC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阴性(clinically negative cervical lymph node,cN0)的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患者发生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规律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07年5月—2017年5月接受颈淋巴结清扫术的111例cN0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包中χ2检验,分析隐匿性转移与年龄、性别、原发灶部位及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 111例cN0口腔鳞癌患者中,总隐匿性转移率为27.03%(30/111)。cN0口腔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与性别、年龄及发病部位无显著相关(P>0.05),与病理分期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论 肿瘤分化程度越低,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越高。临床上对此类患者,应积极行颈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