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于诊断为CAP的65例患者留取呼吸道标本(痰或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并采用血清学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法和尿抗原测定法检测非典型病原体。结果 65例CAP患者中44例病原体检出阳性,其中细菌培养阳性31例,非典型病原体检测阳性16例。结论 CAP的病原体中细菌仍是主要病原体,但是非典型病原体发病率正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2.
247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学分布及常见细菌的耐药性,为CAP的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9月至200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247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采集痰、支气管吸出物和血标本,进行细菌学和非典型病原体的检测。结果:247例患者中,共有128例患者病原学检测阳性,混合感染20例(15.6%)。居前3位的病原体分别为肺炎支原体39例(26.4%),流感嗜血杆菌23例(15.5%),肺炎链球菌17例(11.5%),肺炎衣原体17例(11.5%)。同时应用PCR和血清学两种方法对标本进行非典型病原体的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嗜肺军团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6%(33/39)、23.5%(4/17)和14.3%(1/7)。就诊前有无使用抗菌药物对于苛养菌检出率的影响显著。结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仍是CAP最常见的致病细菌,但非典型病原体尤其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在CAP中已占据重要地位。应用血清学检测方法联合PCR方法或尿抗原检测,可以增加非典型病原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病原谱各地区有差异,了解淮安地区成人CAP病原谱、病原体耐药状况,为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取患者痰液、血液或胸水行细菌培养,应用ELISA法对所有入选的CAP患者行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IgM抗体检测、PCR法监测军团菌-DNA. 结果 非典型病原体和肺炎链球菌比例分别占CAP病原体第1位和第2位,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高,老年人革兰阴性菌感染常见. 结论 淮安地区成人CAP肺炎链球菌耐药率高,非典型病原体占重要地位,选择药物应对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均有效.  相似文献   

4.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常见致病原.一项全球性CAP病原学调查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肺炎占CAP的12%,在所有非典型病原体所致的CAP中超过50%[1].  相似文献   

5.
杨涛毅  彭珉娟  李磊  万朝敏  郭丽春 《西部医学》2013,(12):1785-1787,1790
目的 通过住院病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和难治性社区获得性肺炎(Refractory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RCAP)非典型病原体(Atypical pathogens,AP)感染的比较,了解成都地区难治性社区获得性非典型肺炎住院儿童的感染状况和特点,为RCAP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MIF)时315例儿童难治性社区获得性非典型肺炎和普通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儿的血清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和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niae,LP)和多种检测方法栓测其它病原微生物,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在163例儿童难治性社区获得性非典型肺炎共检测出典型病原体阳性36例,检出率22.09%,MP、LP、CP阳性率分别为14.11%、4.91%和4.29%.CAP中病原体阳性53例,检出率34.87%,MP、LP、CP阳性率分别为23.68%、6.57%和5.26%.非典型病原体在全年均可发病,感染率秋、冬季最高,其中肺炎支原体低于同期CAP的检出率,36例RCAP非典型病原体阳性患儿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者16例(44.44%),非典型病原体和其它2种病原菌混合感染5例(13.88%),非典型病原体间混合感染2例(5.55%).在RCAP非典型病原体检测阳性的患儿有并发症出现17例(47.22%),CAP的10例(18.86%%).两组在发热率、发热和咳嗽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日和联合抗感染治疗率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儿童难治性社区获得性非典型肺炎的住院患儿非典型病原体是主要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感染有较低的检出率,低于普通社区获得性肺炎;RCAP中混合感染、并发症是导致RCAP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周安  田应选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4):2507-2508
目的:138例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及临床特点分析。方法:检测CAP患者呼吸道及血液标本的常见病原体,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军团菌属占2.2%(3/138),肺炎支原体占11.6%(16/138),病毒占16.2%(23/138),其中甲型流感病毒2例,乙型流感病毒5例,副流感病毒1例,腺病毒1例,细菌占2.9%(4/138),有58.0%(80/138)不能明确病原体,混合感染率为8.7%(12/138)。病毒性肺炎、军团菌肺炎及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体征、血白细胞,胸部影像均无特异性,其鉴别需靠病原学检查。结论: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的CAP病因主要为非典型病原体和病毒,对此类CAP的经验治疗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比较应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或联合喹诺酮类药物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非典型致病菌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本地区非典型致病菌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方法 2001年12月~2003年4月我院收治CAP患者239例,通过痰细菌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尿液检查和血液培养测定病原体,并对其中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及治疗干预。结果 113例患者有明确病原体感染,占47.3%。感染非典型致病菌共51例,占45.1%,其中感染肺炎支原体者31例(27.4%),感染肺炎衣原体者16例(14.2%),双重感染者4例(3.5%)。尿军团菌抗原测定均为阴性。临床症状以咳嗽(88.2%)、发热(66.7%)为主,咽红(52.9%)、肺部干湿性哕音(47.1%)为主要体征。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20例(39.2%),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在正常范围内35例(68.6%)。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是CAP的重要非典型致病菌,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如拟诊有此类病原体感染时,应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非典型病原体与细菌感染所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治疗进行分析,以指导经验性治疗CAP的抗生素选择。方法:入选2003年12月~2004年11月中国7个城市12家医院病原学诊断明确的315例CAP患者,分四组进行疗效分析。结果:315例CAP患者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单用的有效率为90.3%(112/124),β-内酰胺类合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或应用含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方案的有效率为95.7%(180/188)。非典型病原体单一或混合感染者,应用含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在有效率上并不优于单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者。对有合并症、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混合细菌感染患者β-内酰胺类合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或含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的有效率优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单用者。结论:在我国非典型病原体在CAP中所占比例较大,建议在治疗时选择对非典型病原体有效的抗生素,尤其是对有基础疾病或修正因子的患者,经验治疗的选择应覆盖非典型病原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血中间细胞值与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相关性;为使用血球三分类计数的单位医疗人员快速、粗略病原学鉴别,及时、对症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100例均为2016年1月20日至2月15日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静脉采血测定血细胞分类和肺炎支原体抗体,并使用抗生素治疗,观察血中间细胞值与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关系。结果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血中间细胞值升高提示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符合率73.7%~87.5%。  相似文献   

10.
古辉  钟获华 《海南医学》2010,21(3):50-51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因及其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对83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因、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种病原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主要是肺炎克雷伯杆菌及流感嗜血杆菌,老年患者占72%,临床表现不典型,抗生素治疗后治愈及好转76例(91.56%)。结论随着病原体的多样化,非典型病原体的感染增加,且老年人发病率高,早诊断、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治疗CAP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李群  李为民  高属生  颜浩 《西部医学》2006,18(3):272-274
目的了解四川地区社区成人获得性肺炎中支原体肺炎的分布及临床和治疗转归情况,为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四川地区273例≥15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取急性期合格痰标本做细菌培养,同时用血清学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结果273例患者中50例确定为支原体肺炎,其中33例为单纯的肺炎支原体感染,17例合并其它细菌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性别无关,多见于50岁以下尤其是30岁以下的年轻患者。肺炎支原体所致的肺炎与一般的细菌性肺炎相比,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相似,但以干咳为主,肺部体征少。按照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提示经验性单用新氟喹诺酮或β内酰胺抗生素 大环内酯或新氟喹诺酮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较好。结论四川地区支原体肺炎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占18.32%,为常见病原菌之一。经验治疗抗菌药物的选择,应覆盖非典型病原体。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病原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1月至2009年8月,收集河北省11家医院219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合格痰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病原体。125例检出病原体,其中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最高,占60%(75/125),病毒感染中甲型流感病毒最常见,占26%(32/125),混合感染占25%(31/125)。≤30岁和51~70岁两个年龄段肺炎链球菌检出率较高;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高;肺炎支原体多见于肺炎患者预后研究组(PORT)分级Ⅰ、Ⅱ级的轻症患者;有基础疾病者病毒感染率较高,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肺炎链球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致病菌,病毒感染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占据重要位置,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最常见;年龄、基础疾病是影响病原体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分析及临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佛山市南海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为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83例符合CAP诊断标准的患者留取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采用血清方法监测非典型病原菌。结果:183例患者病原菌检测阳性共有92例,共获得致病菌117株,其中检测出单一病原菌感染为69例,2种混合感染21例,3种混合感染仅2例。结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因此经验治疗应选用广谱抗生素,如新型喹诺酮类及第2、3代头孢菌素等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联合监测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衣原体(Cp)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CAP患者1 580例,监测患者咽拭子标本中Mp、Cp,培养并鉴定其主要病原菌,比较不同抗感染方案的疗效.结果 CAP病原体以Mp (30.0%)、肺炎链球菌(15.9%)、流感嗜血杆菌(12.9%)、Cp (10.1%)比例最高,且同时合并2种病原体感染者较为多见(10.1%);治疗中β-内酰胺类药物使用频率最高(76.71%);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或联合氟喹诺酮类药物对CAP治愈率(66.72%)显著高于单独应用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56.73%,P<0.01);单用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与应用β-内酰胺类联合氟喹诺酮类(65.4%)或大环内酯类药物(68.5%)对单纯Mp或Cp感染CAP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细菌合并Mp或Cp感染时,联合用药治愈率(69.7%)明显高于单用β-内酰胺类药物(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P患者感染Mp与Cp较多见,β-内酰胺类药物是常用治疗药物,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药物可提高患者治愈率,Mp与Cp联合检测对于敏感抗生素的选择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and Haemophilus influenzae are most important respiratory pathogens with increasing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ong the key pathogens responsible for community-acquired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and have the potential to limit the effectiveness of antibiotics available to treat these infections. In the present study, a total of 18 isolates of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and 9 isolates of Haemophilus influenzae were characterised from specimens obtained from patients of 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cluding otitis media, tonsillitis, bronchitis, pneumonia and sinusitis. In the present study, all the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isolates were sensitive to coamoxiclav and to cefixime, while they showed variable resistance to the other antibiotics screened. The degree of resistance to various antibiotics was as follows: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showed resistance to cotrimoxazole (66.7%), azithromycin (55.6%), erythromycin (16.7%), chloramphenicol (16.7%), clindamycin (11.1%) and penicillin (11.1%). Haemophilus influenzae showed resistance to cefixime 100%, chloramphenicol 88.9%, penicillin 77.8%, erythromycin 77.8%, cefuroxime 77.8%, azithromycin 77.8%, and clindamycin 11.1%. The present study showed the emergence of variable resistance to penicillin, cotrimoxazole and other antibiotics.  相似文献   

16.
陈弘  王爱萍  江金彪  陈灵红 《浙江医学》2011,33(11):1614-1616
目的探讨本地区早产儿感染性肺炎病原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收住新生儿科的早产儿感染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药敏结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符合感染性肺炎的早产儿107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40例,院内感染性肺炎(NAP)67例,其中51例早产儿接受呼吸机支持治疗,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35例,发生率68.6%。在送检110份咽部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到阳性菌株86株,阳性率78.18%,其中G+球菌占14.3%,G-杆菌占85.7%。CAP和NAP的病原菌主要均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对青霉素全部耐药。结论本地区早产儿感染性肺炎以院内感染为主,肺炎克雷伯菌是早产儿院内及院外感染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G+球菌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对青霉素全部耐药。G-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临床治疗应避免危险因素并根据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病机理、病原菌菌型分布及耐药现状。方法 :对 2 0 0 2~2 0 0 3年我院 5 6例恶性肿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痰液中分离的 5 8株致病菌进行菌型分类 ,并选用 15种常用抗菌药物对其进行了体外MIC药敏试验。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离前 5位分别是 :铜绿假单胞菌 2 9 3%、鲍曼氏不动杆菌 2 0 7%、肺炎克雷伯氏菌 19%、金黄色葡萄球菌 8 6 %、嗜麦芽假单胞菌 6 9% ,药敏结果表明 ,所有革兰氏阴性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呈上升趋势 ,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MR SA菌株。结论 :住院时间长、长时间使用抗菌素、肿瘤消耗以及免疫抑制是恶性肿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易感因素 ,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麦芽假单胞菌是恶性肿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 ,在临床治疗中 ,必须重视早期预防、及时诊断、合理使用抗菌素 ,才能预防或减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以及控制院感菌日益增高的耐药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状况,探讨滥用抗生素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分布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湖北省黄梅县第二人民医院内科2008年6月至2013年5月内科收治的218例符合入选条件的老年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将病史中有滥用抗生素病史的142例患者设为滥用抗生素组,将正规用抗生素的76例患者设为正规治疗组,比较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和非典型病原体培养阳性率的差异性。结果218例患者中147例病原学检查阳性,其中细菌阳性115例,占52.8%,非典型病原体32例,占14.7%。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混合感染6例,均为肺炎支原体与细菌混合感染。有4种细菌的阳性率比较高,分别为流感嗜血杆菌34例,占15.6%,肺炎链球菌31例,占14.2%,肺炎克雷伯菌29例,占13.3%,大肠埃希菌9例,占4.1%。流感嗜血杆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达64.7%,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达44.1%,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达38.2%。肺炎链球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达67.7%,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达61.3%,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达33.3%。病原菌对氨苄话林+舒巴坦、氨曲南、四环索、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头孢他啶的耐药率高于其他抗菌药。218例患者有滥用抗生素病史者达65.1%,滥用抗生素组和正规治疗组比较,细菌培养阳性率和非典型病原体培养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茵、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支原体为主,这些高发病原体对常用的抗生素已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这可能与长期滥用抗生素有关,为了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要求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合理运用抗生素,并对病原体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