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者举之”最早见于《素问》,是应用举法使具有“下”表现的疾病得以恢复的一种治疗原则。慢性溃疡经久不愈,机体内虚为本,外又有凹陷之疮面,“下”之表现彰显,应用“举”法颇为适宜。治疗上应从内、从外而举:内举正气,通调气血阴阳,扶脾健胃;外举即外引之法,引邪外出,引新外长;共同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2.
“下者举之”最早见于《素问》,是应用举法使具有“下”表现的疾病得以恢复的一种治疗原则。下者,底也,底通低,可引申为凹陷,功能低下;举者,对举也,共举也。历代医家多用此法治疗中气不足、脏器下垂等疾病,偶见治疗胃、口腔、角膜溃疡,且多为补中内治之说。查阅文献,结合临床治疗体表溃疡的方法,“下者举之”在治疗慢性体表溃疡中有一定指导意义。慢性体表溃疡西医称为难治性溃疡,多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溃疡,时间较长或经年累月不愈,疮面脓液清稀或时流清水,腐肉不易脱落或腐肉虽脱而新肉不生,色泽晦暗,疮口经久不愈,疮面不知痛痒,多属中医疡科阴证范畴心。慢性溃疡经久不愈,机体内虚为本,外又有凹陷之疮面,“下”之表现彰显,应用“举”法颇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刘熹 《江西中医药》1994,25(2):31-32
“下者举之”治则的临床研究刘熹(江苏省靖江县中医院214500)关键词下者举之,原理,治疗方法,临床应用“下者举之”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意是正气下陷,用升举的方法使其上升,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它对正气下陷病理的各种病证的治疗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小儿脱肛发病机制复杂,病因不明,学说众多,治疗方法繁多,临床易出现失治误治及过度治疗。西医治疗以手术为主,其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因此,临床上多采用保守治疗。近年来,中医药的疗效逐渐被认可,笔者查阅中医典籍及相关文献,发现中医药在治疗小儿脱肛上疗效显著,且操作简便,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本文基于中医"下者举之"的理论,探讨小儿脱肛的病因病机,总结整理传统治疗方法,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避免临床失治误治及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5.
探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结者散之,留者攻之"治则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通过翻阅近几年的文献,对"结者散之、留者攻之"治疗肿瘤的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它体现了中医攻逐祛邪法(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化痰散结法)治疗各种肿瘤疾病的方法。经临床研究显示,在扶正的同时,采用攻邪之法来治疗肿瘤疾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体表溃疡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升陷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主治胸中大气下陷证。辩证使用升陷汤用于妇女经后心悸均可取得卓越疗效。  相似文献   

8.
“留者攻之”是《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出的一个治疗邪气稽体内病变的治疗大法,是依据“实则泻之”原则而设的攻下法,是中医临床较为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它针对各种病邪稽留体内这一关键所在,依其邪气性质和病位不同,而采用不同药物配  相似文献   

9.
《素问·至真要大论》日:“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对“有者求之,无者求之”,诸家认识不一.若是针对疾病的症状、体征,为“病机十九条”所论述者,可根据“病机十九条”所述,以探求其病位、病性之归属;若非“病机十九条”所论述者,可根据“病机十九条”而在“病机十九条”之外去寻求.  相似文献   

10.
下肢溃疡系发生于小腿中下1/3胫骨嵴两旁肌肤之间的慢性溃疡。其病经久难愈,治疗颇为棘手。笔者自1997年1月以来,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广泛性焦虑症是焦虑症最常见的发作形式,主要表现为精神、躯体焦虑和觉醒度提高等。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增加,焦虑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现代医学以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治疗本病,虽有一定疗效,但有成瘾性、耐药性强、不良反应多等缺点。笔者基于中医情志理论,采用“惊者平之”情志疗法结合辨证用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精索静脉曲张是一种以睾丸坠胀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临床发现有因虚失升提致下陷、气机逆乱致下陷、外邪侵袭致下陷等病因,对于不同病因者,当明辨其病机所在而调之。基于“下陷者,升举之”理论,临床上运用升提举陷法治疗此病,以补资升、以疏助升、以通复升,抓主证的同时,兼顾次证,补、疏、通兼施,以复气血运行,临床效果满意,体现了中医整体辨证以及病、证结合的论治思想,也为提高精索静脉曲张等下陷类疾病的论治水平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肾者,胃之关也"源出《素问·水热穴论篇》,谓"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浮肿.浮肿者,聚水而生病也"."关",在《说文解字》中意为"把守门户",可以理解为"肾者胃之关"即为"肾为胃之门户".肾居下为"至阴之脏",开窍于二阴,与膀胱相表里.肾主水,在人体水液中起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通常情况下,水人于胃,由脾上输于肺,肺气肃降,水下流而归于肾,这是水液由体外摄取以后在体内升降的大概过程.  相似文献   

14.
张健 《陕西中医》2009,30(1):62-63
慢性泄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迁延日久,往往经年累月,时作时止,故又称久泄。临床上中医对慢性泄泻治法不一。2006年5月至2007年12月笔者应用升阳举陷法治疗成人慢性泄泻42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上者上之"的治疗原则,由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出,指出病在上焦,用药当投以轻清之品,使药力上达。陕西省名中医韩世荣教授认为,肺处上焦,外合皮毛,皮肤病的发病,常因由内外诸邪,客于肌肤所致,病位亦可归属于上焦。临证中,尊崇叶氏之法,运用"上者上之"的原则,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擅用轻扬宣散,走上达表之品,驱邪外散,正气自复,临床确有实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陈志翠 《河北中医》2016,(5):771-774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CSDH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行钻孔引流术,术后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常规护理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组40例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疗效,观察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变化,比较2组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预见性护理组总有效率97.50%,常规护理组95.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疗效相当。2组护理后均较本组护理前CSS评分降低(P0.05),BI评分提高(P0.05)。预见性护理组护理后较常规护理组CSS评分降低、BI评分提高更明显(P0.05)。预见性护理组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护理组(P0.05)。预见性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50.00%,常规护理组22.50%,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性护理组低于常规护理组。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CSDH的效果,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升降运动是自然界天地阴阳动静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维持人体脏腑生理活动的重要形式,气机升降失调是疾病产生的重要病机,而恢复机体正常的升降运动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大法。文章重点从人体之气的升降运动及药物的升降属性出发,探讨升阳举陷法在治疗清阳不升性眩晕中的理论依据、药物配伍规律及升举药的使用原则。  相似文献   

19.
结者,聚也。其证、治肇始于《内经》,如《素问·阴阳别论》已有“结阴”、“结阳”的记载,并提出“结者散之”的治疗原则。仲景承经旨,在《伤寒论》中,对脏结、阳微结、纯阴结等病证从病因、病理到证状都做了详尽的介绍。并根据邪结的性质、部位、表现,以“结者散之”为原则,提出了具体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措施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治疗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26例(单纯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1年后进行随访,两组的复发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