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我母亲患有心律失常(房颤),经常会忘记服药,所以治疗效果不太理想。听说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效果很好,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50例的临床分析以及经验效果,重点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术运用的优势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8年4月至2013年11月采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总计50倒。对患者的成功率、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利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治疗,50例患者中有18例呈现SVNRT(中文名称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还有30例患者呈现了AVRT情况。所以,最终治疗的成功率高达96%。同时,参与本次治疗的患者并未出现明显的临床并发症情况,足以证明此治疗方法的安全性。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同时不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问题,足以证明治疗方法的安全性。但是本次进行临床试验的病例数相对较少,所以未来的具体应用情况还需要不断的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肺静脉消融,观察患者手术远期成功率及有无不良反应,并分析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127例患者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共94例患者保持窦性心律,33例患者复发,单次消融成功率为74.02%(94/127)。复发患者中11例接受再次消融并成功,两次消融成功率82.68%(105/127),其中持续性心房颤动成功率为56.52%(13/23),阵发性心房颤动成功率为88.46%(92/104)。单因素分析显示:心房颤动类型、左房内径、病程、早期复发、体质量指数与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类型和左房内径是预测其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心房颤动类型、左房内径是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临床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保健护理”的方法对我国老年人手术后的影响,了解老年人术后恢复与保健护理的内在联系及其影响,针对这些影响,更好的挖掘保健护理的方法,从而找到使老年人术后快速恢复的对策。方法:利用抽样调查方法,研究老年人在术后的疾病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的因素;持续性跟踪访问,60岁以上在2017年参与调查的407名老年人术后恢复情况,调查其是否通过保健护理的方法,进而对术后恢复产生了积极性影响。结果:我国老年人术后恢复情况与“保健护理”这种方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此次抽样统计我们了解到,使用“保健护理”这种方法的老年人病愈康复的时间较没有使用这种方法的老年人缩短了25%,特别是对老年人心肌梗死和老年高血压此类疾病有着显著的影响。结论:老年人通过术后“保健护理”的方法,可成功缩短老年人术后疾病康复和心理恢复的时间,促进老年人术后痊愈,有着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快速性心律失常采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99例,均给予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99例快速性心率失常患者中行RFCA获得成功者93例,成功率93.9%,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4%,1年内复发率为2.2%。术后对患者随访6~1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的射血分数、QTd及心室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快速性心律失常采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安全有效,以AVNRT和AVRT疗效最佳,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究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访100例接受射频消融的心房颤动患者,记录房颤复发情况,分析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房颤持续时间、左心房前后径、电复律方式、转复窦律与房颤复发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房颤持续时间和转复窦律方式与房颤复发相关(均P<0.05)。结论异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与术后是否直接转为窦性心律及房颤的持续时间有关,临床上应该对房颤的患者行早期射频消融术,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的概率。 相似文献
10.
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近20年来,这项技术治疗的成功率越来越高,安全性越来越好,普及面越来越广,已经成为公认的人类根治心律失常的里程碑。中国的导管消融事业发展与国际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与常规电生理标测射频消融治疗非器质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中山市人民医院心内科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非器质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电生理标测消融组(对照组)51例,CARTO标测消融组(CARTO组)46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标测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比较术中即刻有效率、术后随访复发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ARTO组手术时间[(76.8±29.3)min vs (122.6±33.1)min,t=7.18,P<0.01]、标测时间[(19.8±11.3)min vs(33.6±16.7)min,t=4.71,P<0.01)]和X线曝光时间[(26.3±13.7)min vs (44.1±21.4)min,t=4.82,P<0.01)]明显降低;对照组即刻有效率为90.2%,CARTO组为9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P>0.05);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7~51个月),对照组复发4例(7.8%),CARTO组复发1例(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9,P>0.05).结论 CARTO与常规消融方法比较可以显著降低手术时间、标测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减少施术者和患者X线辐射量. 相似文献
12.
13.
14.
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近20年来,这项技术治疗的成功率越来越高,安全性越来越好,普及面越来越广,已经成为公认的人类根治心律失常的里程碑。中国的导管消融事业发展与国际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15.
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近20年来,这项技术治疗的成功率越来越高,安全性越来越好,普及面越来越广,已经成为公认的人类根治心律失常的里程碑。中国的导管消融事业发展与国际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16.
17.
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20年里,人们对于心律失常病理生理基础的认识突飞猛进,并且推出了精密的心脏电生理检测手段,可对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进行定位,使得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心律失常成为可能,今天射频导管消融心肌组织的方法已成为控制或根治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房性心动过速(AT)、心房扑动(AFL)、心房颤动(AF)以及室性心动过速(VT)等许多快速心律失常的一线疗法。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术后椎间盘内压力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47例,测定术后椎间盘内压力,观察其与临床疗效改善率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压力监测下顺利完成手术。47例患者获得1~25个月随访,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采用术后改善率(Hirabashi公式)评定疗效。优25例,良19例,好转3例,优良率为93.6%(44/47)。术后椎间盘内压力与术后改善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术后椎间盘内压力若在3 kPa时,则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的20年里,人们对于心律失常病理生理基础的认识突飞猛进,并且推出了精密的心脏电生理检测手段,可对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进行定位,使得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心律失常成为可能,今天射频导管消融心肌组织的方法已成为控制或根治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房性心动过速(AT)、心房扑动(AFL)、心房颤动(AF)以及室性心动过速(VT)等许多快速心律失常的一线疗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