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报道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优势。方法 利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微创操作,共修复168例203条神经手术方法包括神经外膜缝合术、神经移植术和神经松懈术。结果 术后6个月~3年随访,优良率82.8%。结论 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微电流脉冲体外诱导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电流脉冲对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联合培养和微电流脉冲技术改变神经干细胞生长的微环境,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及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情况。结果骨骼肌成肌细胞及微电流脉冲均可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细胞ChAT阳性率分别为5.90%和6.48%),与神经干细胞自然分化组相比差异显著(细胞ChAT阳性率为4.03%)。结论微电流脉冲对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增殖分化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医疗意识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各种原因引起的颅神经病变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如何直接有效地显示颅神经及其病变一直是此类疾病诊断的难点.到目前为止国内仅见对部分颅神经磁共振显示方法的报道[1-4],而本研究采用磁共振脑池成像技术(MRC)与多层面重建技术(MPR)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各对颅神经MRC的表现和限度,摸索一种理想的颅神经MR检查方法,用以诊断颅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4.
神经溶解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励建安  黄澎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8):2670-2671
神经溶解技术是指注射特定的药物,导致神经或肌肉组织变性,从而降低肌肉-神经活跃程度的治疗方法,该就其操作技术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及它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术中喉返神经显露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321例甲状腺手术术中运用喉返神经的显露与保护技术.结果 本组321例甲状腺手术术中运用喉返神经的显露与保护技术均一次手术成功.其中术中喉返神经离断1例,予以自体静脉桥接移植修复,术后基本恢复;5例术后声音嘶哑,予以营养神经、理疗治疗,4例恢复,1例未能恢复.本组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1.9%.结论 最好的保护喉返神经的方法是喉返神经显露;喉返神经损伤应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6.
按神经生理发展规律所采用的治疗方法根据神经生理神经发育发展的规律和原理,提出相应促进和强化的治疗方法,也称促通技术,是康复治疗方法中的重要内容。它主要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神经瘫痪,包括脑性瘫痪、神经精神发育迟滞等疾病;近年来也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介绍开胸手术中采用肋间神经保护技术的方法和效果,为临床术式提供新的参考。方法对照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开胸手术,研究组42例患者在应用肋间神经保护技术的基础上实施开胸手术。结果研究组患者24h和48h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吗啡平均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胸手术过程中应用肋间神经保护技术可有效提高镇痛效果,减轻或避免肋间神经的损伤与挤压,且该技术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流产胚胎中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并培养、扩增和进行鉴定,为神经干细胞移植寻找源泉。方法:实验于2001-02/2005-06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完成。收集流产的胎儿脑组织,备人胚胎大脑组织细胞悬液制免疫磁珠法分离神经干细胞,实验设计共随机选择24个分离的单个神经干细胞通过反转录酶聚合链反应技术的方法用DNA扩增仪检测单个细胞中nestin神经干细胞标记物,betaactin为内参对照。以结果:分离的人胚胎神经干细胞生长、扩增正常,nestin阳性细胞纯度极高。结论:免疫磁珠法对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神经干细胞鉴定中的应用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361-363
磁共振神经成像(MRN)是对周围神经的临床体检和电生理学检查(如肌电图)的重要补充。多种局灶性病变和弥漫性病变均可累及腰骶神经丛。三维MR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和各项同性的特点,可进行任意角度重建,是显示腰骶神经丛的主要方法。本文综述了磁共振神经成像的主要技术,并介绍了腰骶神经丛常见疾病的MRN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成年大鼠脊髓中培养神经干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悬浮培养神经干细胞技术,对成年大鼠脊髓组织进行干细胞培养,并通过自我增殖实验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进行鉴定。结果培养1~2周时,培养液中即出现神经干细胞克隆球。该克隆球有很强的自我增殖能力,可多次传代。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证明该克隆球表达大量神经干细胞特征性的中间丝——巢蛋白(Nestin)。结论正常成年大鼠脊髓中含神经干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可大量增殖。  相似文献   

11.
慢性盆腔痛综合征(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PS)是临床常见的疼痛性疾病。由于病因复杂,药物、神经阻滞和手术等常规治疗方法往往效果不佳。近年来发现,神经调控(neuromodulation)对CPPS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目前用于治疗CPPS的神经调控方式主要有骶神经电刺激、阴部神经电刺激、脊髓电刺激、经皮胫神经电刺激和经会阴电磁刺激等。这些神经调控技术的应用,为一些常规方法治疗无效的CPPS患者带来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然而神经调控并非使所有CPPS患者均能获益,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神经调控方式,其镇痛效果有很大不同。但随着对CPPS形成机制和神经调控机理的深入认识,以及神经调控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神经调控用于CPPS的治疗具有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把神经生理、神经发育等的基本法则和原理应用到脑损伤后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中的方法统称为神经发育治疗技术(neurophysiologicalanddevelopmentaltreatmentapproaches)简称促进技术或促通技术。国内比较常用的方法有①Bobath技术;②Rood技术;③Brunnstrom技术;④PNF技术。1神经发育治疗技术应用前提1.且在运动技能的获得中有一种发育程序即翻身一坐位、平衡十站立、平衡十行走,肢体运动顺序由近端向远端发展。1.2当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原始的、固有的运动行为模式被释放,如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正负支持反应、握持…  相似文献   

13.
周围神经损伤是常见疾病,周围神经损伤后,其支配的远端肢体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为使失神经支配的肢体恢复功能,长期以来,人们试图用多种方法对损伤神经进行修复。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对神经损伤和失神经支配的神经生物学的深入了解,神经修复的效果有了巨大的进步。端端神经吻合是公认的神经完全断离的最有效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4.
自体神经移植虽然是神经缺损修复的金标准,却由于受到取材的限制,组织工程神经因而成为最好的替代选择.组织工程神经控释系统是通过载有生长因子的组织工程神经支架在局部持续不断释放生长因子,在损伤局部形成促进神经再生的微环境,促进神经轴突再生.目前组织工程神经控释系统所用的材料和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材料和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寻找合适的材料和方法控释生长因子,达到最好的神经修复效果,是组织工程神经控释系统研究的主要方向.文章主要探讨近年来一些组织工程神经控释材料在应用方法和技术上取得的新进展,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按照控释原理进行创新性的分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骶神经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骶神经电刺激技术治疗1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通过排尿日记和症状改善程度随访并评估疗效。结果患者测试刺激前后症状改善了50%以上。植入永久性电极和骶神经调节器,随访3年半,疗效满意,无不良反应。结论骶神经电刺激治疗部分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皮神经阻滞技术治疗带状疱疹及预防远期后遗神经痛(PHN)效果的相关因素,为皮神经阻滞技术应用于社区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50例于疼痛科就诊的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应用皮神经阻滞技术进行治疗,采用前瞻性队列观察研究的方法,评价不同因素下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的150例带状疱疹患者中,PHN发生率为8%;疼痛的缓解程度与年龄、皮疹出现后治疗介入时间、皮损面积相关(P0.05),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即:中青年、介入治疗时间早、皮损面积小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更明显。结论皮神经阻滞技术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明确,针对特定人群的治疗效果更佳。应针对相关影响因素,对社区易感人群进行健康教育,促使患者提早就医;在治疗中,评估就诊患者的一般情况,在适宜的基础上早期应用皮神经阻滞技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研究发现,磁共振神经成像(MRN)具有采集时间短,信噪比高,分辨率高,图像对比度满意等优点,能够清晰显示周围神经、神经丛,正逐渐成为临床上有效实用和常规的检查方法。本文就该技术的发展概况、技术特点、周围神经异常的MRN表现及其在神经桥接修复中的成像作用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背景:显微外科技术及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技术的发展与神经导管材料密切相关。神经导管的构建特别是生物材料构建神经导管材料还有待进一步开发研究。目的:探讨生物材料构建的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及数据分析。方法:SCI数据库中2001/2010检索有关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的文献,检索词为"神经导管(nerve conduit);生物材料(biomaterials);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神经再生(nerve regeneration);壳聚糖神经导管(chitosan/chitin nerve conduit);高分子神经导管(polymer/macromolecule nerve conduit);胶原神经导管(collagen nerve conduit)",共检索文献183篇。结果与结论:神经导管修复法是在神经断端之间留有一段间隙,利用神经导管在神经的远端和近端之间桥接,并创造相对密闭的环境,以充分发挥远端神经的趋化作用,同时阻隔外部的影响,减少瘢痕的产生。目前,已被用于制备神经导管材料分为非神经组织、非生物降解材料、可生物降解材料。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探索寻找理想的材料构建神经导管来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研究始终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锁孔乙状窦后入路(RSA)下听神经瘤(AN)切除术中应用神经内镜辅助多技术联合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经锁孔RSA行切除术AN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显微镜下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镜切除术治疗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和超声骨刀技术....  相似文献   

20.
系统阐述电生理学方法(包括针极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体感诱发电位、神经根刺激技术、F波、H反射、神经根磁刺激技术)在神经根性颈痛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