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从中西医基础理论系统总结献血反应的定义,采用针刺或指压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配合西医方法治疗献血反应。结果大多立竿见影,3 min内症状全部消失;严重反应者也未出现意外和并发症,在10 min内恢复正常。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献血反应是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从中西医基础理论系统总结献血反应的定义,采用针刺或指压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配合西医方法治疗献血反应。结果大多立竿见影,3min内症状全部消失;严重反应者也未出现意外和并发症,在10min内恢复正常。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献血反应是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温州市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温州市无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探求预防对策。方法对2004年9月1日—2006年8月31日温州市中心血站77983人(次)无偿献血者,依据性别、年龄、职业、献血次数等变化特点,对诱发献血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温州市中心血站此时间段内献血反应率为2.15%,献血反应与性别、年龄无直接关系,而与职业、献血次数相关。精神紧张、空腹献血、疲劳献血是导致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环境因素、操作技术等也会引发献血反应。结论应做好无偿献血的宣教工作,消除献血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和害怕心理,提高采血人员操作水平,严格执行体检标准和详细的献血前健康征询,并创造良好的献血环境,以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中药内服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55例患者优良率94.5%,术中出血量100~200 ml,手术时间60~95 min。无骨折断端移位、骨不连、螺钉松动、钢板断裂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有利于减少骨折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溧阳市2000年至2005年共接受无偿献血35 351人次,其中发生献血反应者186例,献血反应发生率为5.2‰.资料显示,第一次献血者献血反应明显高于第二次及以上者,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献血反应发生在献血后5分钟内居多.献血反应发生的首要原因为心理因素,其次为空腹及其他因素.提出降低献血反应的主要措施,首先必须加强宣教、咨询和心理疏导;其次为提高全民对献血意义的认识和献血知识的了解;再次是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人性化管理原则,改善献血环境,培养精湛的采血技能和提供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6.
周梅 《职业与健康》2005,21(4):629-630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工作中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江门市1999~2003年间参加无偿献血者2 805例中发生献血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心理因素是发生献血反应最重要的因素,其中,精神紧张是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占59.0%;其次是空腹、饥饿引起的献血反应占21.0%;睡眠不足或疲劳引起的献血反应占7.5%;献血反应中轻度反应占76.1%,中度反应占23.7%,重度反应只占0.2%.结论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及献血前、献血中、献血后的心理指导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对减少献血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防治无偿献血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确保大型献血活动的顺利进行. [方法]做好献血前的宣传动员,掌握适应症;做好献血现场的人本管理;选派副高以上的护理人员担任现场保健.献血反应现场处理:①轻型反应-采用"V"型体位、吸服糖开水后进食营养餐.②中型反应一平卧、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40ml.针眼淤血处理:①少量渗血一拇腹压迫法;②穿刺点敷贴浸透渗血一纱布垫压迫双向按压止血. [结果]献血不良反应13人,占5.56%;针眼渗血11人,占4.7%;经现场处理10 min后好转、均无后遗症,有效地避免了献血重型反应. [结论]献血现场保健可起到鼓励、观察、慰问、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等作用,是大型献血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陈玉娟 《现代保健》2010,(34):78-79
目的分析大学生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方法对笔者所在城市工商学院2008~2009年984名义乌工商学院大学生无偿献血者献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献血次数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不同。结论大学生献血发生献血反应主要还是由于精神心理因素、献血前疲劳、献血环境不理想、空腹或饥饿状态下献血等情况引起,而献血过程中的心理指导、语言交流和营造温馨环境,对减少献血反应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群体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机采血小板献血者5806名,统计献血反应发生人数,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献血次数及采集量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发生献血反应67名,占1.15%。男性和女性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45%和2.67%,初次和多次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为2.01%和0.96%,采集单份血小板者和采集双份血小板者献血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64%和1.34%,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女性献血者、初次献血者和采集双份血小板献血者易发生献血反应。  相似文献   

10.
舟山海岛无偿献血人群献血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舟山市无偿献血人群献血反应发生状况,分析献血反应分布特点。方法按《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选择献血反应者,分析人群特征分布及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2005年1~6月份舟山市无偿献血人群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04%,且献血反应以轻度为主;同时不同年龄组献血反应率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x2=17.71,P=0.01),以低年龄组(18~25岁组,52.83%)为主,男、女性间献血反应发生率无差异(x2=9.84,P=0.02),献血反应发生诱因以精神紧张为主,其次为睡眠不足伴疲劳。结论做好献血知识的宣传工作,尤其是要提高18~25岁献血人群对献血知识的认知程度,去除对献血的不利因素,才能有效的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河南省某医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每组39例。西医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在西医组基础上给予中成药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血清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西医组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均低于治疗前,且中西医结合组低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均短于治疗前,且中西医结合组短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中西医结合组低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降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长沙市无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人群的分布特点,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献血反应的发生。方法随机抽取2001~2003年献血日期尾数为“5”的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长沙市发生献血反应的无偿献血者以年龄小的初次献血者为主。结论对年龄小的初次献血者要加强采血前、中、后的护理,避免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张娟 《实用预防医学》2006,13(3):741-742
目的了解献血者体位在预防献血晕厥反应中的作用,最大限度防止献血反应的发生,促进无偿献血招募工作顺利开展。方法比较同一时期献血者采取两种不同体位(中凹卧位和坐位)献血晕厥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凹卧位的献血晕厥反应率为0.1%,均为轻度献血反应;坐位的献血晕厥反应率为2.5%,其中,轻度为81%,中度为17.6%,重度为1.5%。结论预防献血反应发生,在做好献血服务的同时,要改善献血环境,给献血者提供舒适的躺椅,满足献血者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献血反应的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切实保障献血者身体健康,提高血液质量。方法对536例献血反应者,查明原因后实施有效的护理。结果献血者因素导致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65.81%,采血护士因素导致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33.43%,环境因素占0.76%。结论在采血前、采血中、采血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可以从根本上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采成分血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程度、临床表现,并根据献血反应进行针对性地处理,保证献血者安全。方法使用NGLXCF—3000血液成分分离机采集血小板562人次,男473名,女89名,对其中发生的76例献血反应进行分析和护理干预。结果多见轻型献血反应,未发生特别严重的反应。血小板计数低的、体重轻的、首次献血的以及女性献血者反应率多。结论选择体重重,血小板计数高,男性献血者以及多次献血者,及时正确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999年 3~ 11月 ,我们共观察了 4919例无偿献血者 ,期间发生献血反应 115例 ,占 2 34 % ,经对症处理及护理 ,均在数 10分钟内恢复正常。现将资料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115例献血反应中 ,男性 84人 ,占 73 0 4% ,女性31人 ,占 2 6 96 % ,男女之比为 2 71∶1。均为首次无偿献血者 ,年龄 19~ 47周岁。献血者均为机关企事业干部、职工、教师 ,体格检查合格。2 .献血者采血时取坐位 ,用一次性塑料采血器采血 ,每次采血 2 0 0毫升。3.反应观察方法 :从献血开始至献血后 1小时 ,均做严密仔细地观察 ,包括血压、脉搏和心率 ,尽早发现献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西安市3860名高校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后献血反应的发生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西安市3860名高校在校无偿献血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所有大学生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大学生的一般临床特征、献血情况和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并比较所有大学生上述资料的差异性,其通过非条件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献血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研究3860名无偿献血的大学生发生献血反应184名(4.77%),发生率较低,以轻度献血反应为主;通过非条件单因素分析可得,献血次数、精神紧张、饥饿、睡眠不足或疲劳、晕针晕血及穿刺疼痛均可能为影响献血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通过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得献血次数、精神紧张、饥饿、睡眠不足或疲劳、晕针晕血及穿刺疼痛均为献血反应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精神紧张影响最大,其次为献血次数(P0.05)。结论西安市高校在校无偿献血大学生其献血反应发生率较低,以轻度献血反应为主,首次献血,精神紧张、饥饿、睡眠不足或疲劳、晕针晕血及穿刺疼痛均为献血反应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献血前口服糖对发生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血站无偿献血的11231人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5753人发生献血反应人数为145(2.52%),对照组献血前1-5分钟给予口服糖5478人发生献血反应人数为72(1.31%),两组献血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献血前给予口服糖对献血反应的发生有明显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并截瘫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结合中药内服、针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手术治疗.结果 实验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并截瘫能有效的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龙永梅  张亦弛 《中国卫生产业》2013,(35):147+149-147,149
目的分析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寻求有效防护措施,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中心血站献血的39563例无偿献血者的献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9563例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者543例,献血反应率1.37%,其中心理因素351例,占献血反应总人数的64.64%。结论献血反应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但最主要因素是心理因素,因此做好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护,可有效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