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青霉素类过敏反应与HLA DRB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RAST)测定 3 97例过敏病人和 1 0 1例正常人血清中8种抗原决定簇 (BPO PLL、PVO PLL、APO PLL、AXO PLL、BPA PLL、PVA PLL、APA PLL、AXA PLL)特异性IgE抗体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 SSP)的方法检测了 1 1 3例过敏病人和 87例正常人HLA DRB基因型。结果 :77例有过敏史的病人中 ,与对照组相比 ,DR9基因频率显著升高 (1 1 .0 4%比 4.0 2 % ,P <0 .0 5 ,RR =3 .2 4)。其中 ,速发型过敏组和荨麻疹组中的DR9…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青霉素特异性IgE抗体与HLA DRB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RAST)测定 3 97例过敏病人和 1 0 1例正常人血清中8种抗原决定簇 (BPO PLL、PVO PLL、APO PLL、AXO PLL、BPA PLL、PVA PLL、APA PLL、AXA PLL)特异性IgE抗体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 SSP)的方法检测了 1 1 3例过敏病人和 87例正常人HLA DRB基因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BPO抗体阳性组中的DR1 6基因频率和PVO抗体阳性组中的DR1 4.1基因频率均显著降低 (0比 8.62 % ,P <0 .0 1 ;1 .5 6%比 9.77% ,P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与IL 4、IL 1 3、IFN γ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了 1 45例过敏病人和 62例正常人血清中的IL 4、IL 1 3和IFN γ浓度 ;采用RAST法检测了过敏病人和正常人血清中的 8种特异性IgE抗体 (BPO PLL、PVO PLL、APO PLL、AXO PLL、BPA PLL、PVA PLL、APA PLL、AXA PLL)。结果 :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的青霉素过敏病人组IL 4、IL 1 3、IFN γ血清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 ) ;特异性IgE抗体阴性的青霉素过敏病人组IL 4、IFN γ浓度显著低于正常组 (P <0 .0 1 ) ;IL 4…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青霉素类过敏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E与IL 4RαQ5 76R等多态性位点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RAST法检测了 2 48例青霉素类过敏病人和 1 0 1例正常人血清中的八种特异性IgE抗体 (BPO PLL、PVO PLL、APO PLL、AXO PLL、BPA PLL、PVA PLL、APA PLL、AXA PLL)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法 (PCR RFLP)检测了 1 5 8例过敏病人和 90例正常对照的IL 4RαQ5 76R、IL 4C 5 89T、IL 1 3R1 3 0Q、IL 4 IL 1 3 SNP3、IL 4 IL 1 3 SNP4、FcεRIβE2 3 7G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结果 :过敏病人特…  相似文献   

5.
青霉素类药物之间交叉过敏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青霉素类抗生素之间交叉过敏反应性 ,并分析交叉过敏反应与药物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青霉素过敏者血清 397例。采用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法 (radioallergsorbenttest,RAST) ,检测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中 8种主、次要抗原决定簇 ,分别为青霉素G(BPO、BPA)、青霉素V(PVO、PVA)、氨苄西林 (APO、APA)和阿莫西林 (AXO、AXA)特异性IgE抗体 ,分析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的种类与过敏药物的关系。结果 :397例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总阳性 2 34例 ( 5 8.9% )。 1~ 8种抗原决定簇特异性IgE抗体的阳性率分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青霉素皮试与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相关性 ,评价皮试的准确性与特异性 ,改进和完善该类药物过敏的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青霉素皮试阳性史者、青霉素皮试阳性即刻者和青霉素皮试阴性用药后出现过敏症状者三种过敏病人血清 ,共计 2 5 9例 ,采用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法 (ra dioallergsorbenttest,RAST)检测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结果 :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总阳性率为 62 .2 % (1 61 / 2 5 9) ;青霉素皮试阳性史者、青霉素皮试阳性即刻者和青霉素皮试阴性用药后出现过敏症状者三组之间特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与IL 4RαQ5 76R等多态性位点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法 (PCR RFLP)检测了 1 5 8例青霉素类过敏病人和 90例正常人的IL 4RαQ5 76R、IL 4C 5 89T、IL 1 3R1 3 0Q、IL 4 IL 1 3 SNP3、IL 4 IL 1 3 SNP4、FcεRIβE2 3 7G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结果 :IL 4RαQ5 76R位点 ,过敏病人QQ基因型频率 (77% )显著高于正常人 (60 % ) (P <0 .0 1 ) ;次要抗原决定簇特异性IgE抗体阳性过敏病人IL 4RαQ5 76R位点QQ基因型频率 (79% )显著升高于正常人 (P <0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gG抗体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及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青霉素过敏是否有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99例青霉素过敏者血清花生、鸡蛋、牛奶3种常见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IgE抗体。结果:99例青霉素过敏者3种食物抗原特异性IgG、IgE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其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食物过敏组(P<0.05);青霉素抗体阳性组花生、牛奶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青霉素抗体阴性组(P<0.05);鸡蛋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在青霉素过敏者不同症状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IgG抗体为保护性抗体;青霉素过敏者过敏症状与鸡蛋特异性IgG抗体有关。  相似文献   

9.
皮试和血特异性IgE检测探讨乳胶过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我国乳胶过敏的发病情况 ,以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统计分析我院过敏性疾病防治中心 6 5 1例门诊病人常见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 (SPT )结果 ,再按照门诊号随机挑选 6 4例乳胶与粉尘螨同时阳性的患者 ,并以 30例无过敏性疾病及其家族史的正常人作为对照 ,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乳胶及粉尘螨特异性IgE。结果显示乳胶SPT的阳性率较高 (37 5 % ) ,特异性IgE阳性率亦较高 (31 2 5 % ) ;在 11种常见变应原中 ,乳胶与粉尘螨合并阳性率最高 ,其次是狗的分泌物、皮屑和真菌 ;单独对乳胶发生过敏的阳性率极低 (1/ 6 5 1) ;乳胶阳性的SPT与临床相关症状 (OR =14 2 6 1)、过敏性疾病家族史 (OR =3 86 8)之间呈显著相关 (P均 <0 0 1) ,但与性别 (OR =1 2 0 5 )、年龄 (OR =1 371)无相关 (P均 >0 0 5 ) ;乳胶与粉尘螨可相互抑制各自的特异性IgE。提示乳胶过敏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 ;乳胶与粉尘螨之间存在交叉抗原性  相似文献   

10.
SARS-CoV核衣壳蛋白用于SARS血清学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SARS患者血清中抗SARS冠状病毒 (SARS CoV)核衣壳 (N)蛋白特异性抗体的产生规律 ,评价N蛋白在SARS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 2 5 0例临床确诊、1 88例临床疑似、6 2例临床排除SARS患者血清中针对N蛋白IgG抗体 ,并与其SARS CoVIgG总抗体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临床确诊病例针对N蛋白和全病毒特异性抗体IgG的阳性率均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高。N IgG在发病第 1周检出阳性率为 3.4 5 %(4 1 1 6 ) ,第 2周为 6 1 .76 %(42 6 8) ,第 3周为81 .82 %(1 8 2 2 ) ,2 2~ 93d达到 1 0 0 %(44 4 4) ;SARS CoVIgG第 1周检出阳性率为 4 .31 %(5 1 1 6 ) ,第 2周为 5 5 .88%(38 6 8) ,第 3周为 77.2 7%(1 7 2 2 ) ,2 2~ 93d达到 1 0 0 %(44 4 4) ;临床疑似病例N IgG检出阳性率为 3.1 9%(6 1 88) ,SARS CoVIgG检出阳性率为 2 .6 6 %(5 1 88) ;临床排除病例N IgG和SARS CoVIgG检出阳性率均为 6 .4 5 %(4 6 2 )。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0 .1 80 ,P <0 .0 0 1 ) ;两者之间符合率为 98.2 0 %(491 5 0 0 ) ,正常人群SARS CoVN IgG阳性率为 1 .88%(1 4 74 5 )。结论 SARS CoVN重组蛋白对于SARS诊断试剂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机制与诊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霉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但过敏反应发生率居各类药物之首 ,尤其是过敏性休克危害极大。尽管多年来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 ,但一直未获很好解决。近年来 ,作者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机制与诊断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 ,现综合如下。1 过敏反应与特异性IgE抗体  选择具有青霉素类过敏史、皮试阳性史等过敏病人 397例 ,应用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 (radioaller gosorbenttest,RAST)测定过敏病人血清中 4种药物青霉素G(PG)、青霉素V(PV)、阿莫西林 (AX)、氨苄西林 (AP)的 8种主要、次要抗原决定簇 (BPO、PVO、APO、AXO、BPA、…  相似文献   

12.
广州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常见吸入变应原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调查广州地区支气管哮喘发病相关的主要致敏变应原 .方法 对 10 2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 ,其中儿童 4 8例 ,成人 5 4例 ,用尘螨、霉菌、猫毛等 12种常见吸入变应原进行皮肤点刺试验 ,并测定其中 2 7例总IgE(TIgE)的水平 .结果 儿童组尘螨皮试阳性率最高 (均为 79.2 % ) ,其次是屋尘 (72 .9% ) .成年组尘螨皮试阳性率最高 ,粉尘螨和屋尘螨分别为 5 9.3%、6 2 .9% ,其次为屋尘 (4 0 .7% ) .在动物毛发皮屑中 ,以狗毛为主 ,猫毛次之 ;对于所有变应原 ,儿童组的阳性百分率远远高于成年组 ;2 7例血清总IgE的均值为 5 0 6 .1KU/L ,远高于正常人 ,其中皮试阳性者TIgE水平高于皮试阴性者 (p<0 .0 1) .结论 广州地区主要变应原均为尘螨 ,且哮喘儿童对尘螨过敏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成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青霉素过敏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的特异性。方法 :分离出 1 6例青霉素类过敏病人 ,1 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 ,分别用青霉素G(PG)钠盐及其侧链苯乙酸 (PHA)、青霉素V(PV)钾及其侧链苯氧乙酸 (PHOA)、氨苄西林(AMP)及其侧链α 氨基苯乙酸 (NPG)、阿莫西林(AX)及其侧链对羟基 α 氨基苯乙酸 (PHPG)和青霉素类抗生素母核 6 氨基青霉烷酸 (6 APA)对PBMCs进行刺激 ,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比色分析法测定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过敏病人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受到上述 9种抗原刺激后增殖阳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免疫手段 (SDS PAGE及Westernblot)分析MP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成分 ,比较有哮喘史及无特应症的MP感染者特异性IgE阳性率 ,并探讨与MP特异性IgE产生的有关因素。MP IgM阳性的支气管肺炎患儿 35例 (平均年龄 6 0± 3 4岁 )及支气管哮喘患儿 32例 (平均年龄 6 7± 3 3岁 ) ,MP IgM、IgA均为阴性的正常健康者 2 7例 (平均年龄 7 0± 3 6岁 )作为对照组 ;采用免疫印迹技术观察上述各组待测血清针对所分离MPFH株菌体粉碎后蛋白成分的杂交条带 ,并对其出现频度进行统计分析 ;同时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总IgE。结果SDS PAGE显示MP蛋白成分有十几条。与IgE反应的抗原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 16 0 0 0、 2 0 5 0 0 0、 170 0 0 0、 6 80 0 0、 5 6 0 0 0 ,其中前三者抗原性最强 ,不同组别、病程及年龄出现率明显高于后两者 (P <0 0 5 )。MP IgE阳性率 :MP感染组 71 4 %、哮喘组 78 13%、对照组 19 2 3% ,前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5 )。MP IgE阳性率在感染 8d后上升 ,2 8d后逐渐下降。与MP IgM滴度、血清T IgE无明显直接关系。结论 :(1)MP菌体粉碎后蛋白成分复杂 ,与IgE反应的抗原相对分子质量为 2 16 0 0 0、 2 0 5 0 0 0、 170 0 0 0、 6 80 0 0、 5 6 0 0 0 ,高分子成分抗原性强  相似文献   

15.
青霉素类抗生素临床上应用广泛,但过敏反应发生率居各类药物之首,尤其是过敏性休克危害极大。本采用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radioallergosorbent test,RAST)检测临床青霉素类过敏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选择有青霉素类过敏史病人和皮试阳性病人115例,检测其血清特异性IgE抗体对BPO-PLL、BPA-PLL、APO-PLL、APA-PLL、AXO-PLL、AXA-PLL、PVO-PLL、PVA-PLL和FLUO-PLL等9种抗原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一种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的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定量检测法。方法 :用亲和层析法提纯cTnI,免疫BALB C鼠及新西兰兔 ,并用杂交瘤技术及膜渗滤亲和层析法 ,制备了特异性抗cTnI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以葡萄球菌蛋白A作基底膜 ,特异性多克隆抗体作捕捉抗体 ,单抗 9F5作第二抗体 ,制成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比较了直接法和夹心免疫法检测血清cTnI的性能。结果 :夹心免疫法的最低检测限 (0 8μg L)是直接法的 5倍 (4 μg L) ,检测范围为 (0 8~ 2 0 ) μg L ,批内及批间精密度分别达 3 8%~ 5 1% ,6 3%~ 8 1%。用该夹心法及国外试剂盒分别检测 4 0名健康献血队员和 2 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水平 ,两者符合率分别为 97 5 %和 94 6 %。结论 :所建立的夹心免疫法操作简单 ,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 ,符合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体对SARS CoV血清抗体反应及分布规律。方法 对 30 1例临床诊断病例的血清标本 (其中传播链上的病例 15 8例 ,非传播链病例 14 3例 ) ;采用北京华大GBI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间接ELISA试剂 ,进行SARS CoVIgG抗体的检测 ,部分病例还进行了SARS CoVIgM的检测。结果 传播链涉及 15条 ,最多涉及 4代 ,各条链的SARSIgG抗体阳性率为 85 70 %~ 10 0 .0 0 % ,总阳性率为 94 30 % (14 9 15 8)。SARS病例数随代数增加而减少。但各代间IgG阳性率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χ2 =5 11,P >0 0 5。非传播链病例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 12 5 9% (18 14 3)。与传播链的阳性率比较 ,两者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199 6 4 ,P <0 0 0 1。在发病后的 0~ 7d、8~ 14d、15~ 2 1d、2 2~ 30d内 ,SARS CoVIgG的累计阳性率分别为 16 6 7%、4 0 0 0 %、70 0 0 %、93 10 % ;然后进入平台期 ,并可以维持 6个月以上。在发病 7d内 ,SARS CoVIgM的累计阳性率为 16 6 7% ,8~ 14d时 ,已有 5 5 17%的标本IgM抗体阳转 ,在 2 1~ 30d时 ,抗体阳性率达高峰 (86 96 % ) ,以后迅速下降。结论 SARS感染后 ,94 %的感染者可产生IgG抗体。检测该抗体可以作为临床核实诊断的依据。SARS CoVIgG抗体在 7d时可能检出 ,一般在 4周达  相似文献   

18.
抗核糖体抗体阳性判断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针对分子量为 38kD和 或 15 16 5kD多肽抗原的抗核糖体抗体 (anti ribosomalantibodies)与SLE的关系 ,探讨抗核糖体抗体的阳性判断标准及其在SLE中的检出情况。方法 :收集病人血清 2 6 2例 ,包括SLE115例、RA5 7例、硬皮病 2 0例、MCTD39例及其他免疫性疾病 31例 ,用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检测其抗ENA抗体谱。结果 :分别以同时出现 38kD和 16 5 15kD蛋白条带以及出现 38kD蛋白条带为判断抗核糖体抗体阳性的标准 ,则该抗体对诊断SL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分别为 2 8 7% (33 115 )、96 6 % (14 2 14 7)及 17 4 % (2 0 115 )、97 3% (14 3 14 7) ,两者比较敏感性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特异性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仅 38kD分子阳性的 14例样本中 ,SLE占大多数 ,显著多于其它疾病 (71 4 %比 2 8 6 % ,P <0 0 5 ) ;38kD分子阳性同时伴抗Sm抗体阳性者多于抗Sm抗体阴性者 ,但无显著性差异 (6 4 3%比 35 7% ,P >0 0 5 )。结论 :抗核糖体抗体 38kD分子与SLE密切相关 ,而与抗Sm抗体相关性不强。以 38kD为主要抗原多肽判断抗核糖体抗体 ,不仅可以提高该抗体的阳性检出率 ,同时也不会降低其对SLE诊断的特异性 ,该判断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6—APA—BSA的抗原特异性及过敏休克发生的机制,我们进一步对小白鼠过敏休克模型及导体动物PCA试验的观察。实验证明6—APA—BSA致敏小鼠。尾静脉注射抗原攻击后,休克发生率与死亡率分别为100%(20/20)与80%(16/20);导体动物PCA试验证明小鼠体内有抗6—APA抗体产生,并有种属特异性,即可在豚鼠出现阳性反应,抗血清滴度为1:64~1:128,而在大鼠则为阴性,结果表明6—APA—BSA属次要抗原决定簇,县有较强的抗原性,和青霉素过敏休克发生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SCID HuIC小鼠动物模型和HPV16阳性肿瘤联合嵌合模型 ,研究HPV16L1 E7重组腺病毒在SCID HuIC小鼠和肿瘤联合嵌合模型中的防治作用。方法 ①实验组SCID小鼠移植人胎儿多组织 ,对照组注射RPMI 16 4 0培养液 ,8周末检测人IgG抗体 ,人CD4 5、CD3、CD19;②T1和C1组先注射HPV16L1 E7重组腺病毒 ,2周末强化 ,4周末接种CaSki细胞 ;T2和C2组先接种CaSki细胞 ,4周末注射HPV16L1 E7重组腺病毒 ,6周末强化。 8周末检测病毒特异性IgG抗体、人IFN γ及T淋巴细胞增殖 ,测定肿瘤的物理指标以及免疫组化实验。结果 ①实验组人IgG抗体阳性率 90 .0 % (18/ 2 0 ) ,CD4 5为 (49.79± 39.18) % ;CD3为 (42 .2 7± 36 .37) % ;CD19为 (9.2 8±7.4 6 ) % ,对照组人IgG抗体、人CD4 5、CD3及CD19均为阴性 ;②T1和T2组病毒特异性IgG抗体均为阳性、人IFN γ的含量和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 ,病毒特异性蛋白刺激组均高于非刺激组 (P <0 .0 5 ) ,C1和C2组病毒特异性IgG抗体为阴性、人IFN γ的含量及T淋巴细胞增殖均为阴性 ;肿瘤形成率 :T1和T2组分别为 0和 70 .0 % (7/ 10 ) ,而C1和C2组均为 10 0 % ;肿瘤大小 :T2组在 4周末时为 (4.35 5±0 .387)mm3 ,8周末为 (10 2 8± 90 .96 )mm3 ,C2组在 4周末时为 (32 .75± 6 .717)m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