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CT在诊断胆道梗阻中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T在诊断阻塞性黄疸中的价值。方法 对8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梗阻端邻近胆管进行薄层扫描,检查后由放射科医师做定位及定性诊断,并结合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胆总管环形征(定位率98.8%);梗阻端形态:尖削状(良性率100%),突然截断(恶性率81%);邻近胆管壁情况:环形增厚(良性率97%),不规则增厚(恶性率100%);邻近胆管内CT值:>20Hu(结石100%),<20Hu(恶性率74.5%);肝内外胆管扩张情况:一致(恶性率74%),内轻外重(良性率89%);伴肿块(恶性率85.6%);此组CT定性诊断率90%。结论 梗阻性黄疸各种CT表现在诊断方面都存在一定特异性或敏感性,应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引起的高位多支复杂类型梗阻性黄疸的介入引流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因肝门部胆管癌引起的多支复杂类型梗阻性黄疸患者38例,其中男28例,女10例。Bismuth-Corlett分型Ⅱ型6例,Ⅲ型18例,Ⅳ型14例。根据胆道梗阻的部位、范围、各分支梗阻情况及胆道扩张的程度,对不同类型患者的引流方案进行个体化设计。其中30例单纯采取了引流管引流,并根据需要对引流管临时剪孔,每例放置1~3条胆道外引流管。8例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根据左右肝管分支角度不同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进行胆道双支架置入。 结果:全部病例介入引流手术过程顺利,除2例合并少量胆道出血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黄疸明显减轻或消退,皮肤瘙痒和胆管炎等症状逐渐消失。术后1~2周,血清胆红素水平由术前的(242.69±27)μmol/L降至(58.32±5.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3,P<0.05),收到了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8例行胆道双支架置入患者中有3例分别于术后4~6个月发生支架再阻塞,黄疸复发,再次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 结论:肝门部胆管癌高位胆道梗阻病变复杂,通过引流管剪孔,可在保证引流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引流管的个数,减少了创伤,方便了术后生活和引流管护理,是对普通胆道外引流管的改良。双支架置入对肝门部Bismuth-Corlett Ⅳ型胆管癌近期疗效可靠,根据左右肝管分叉角度采取不同的双支架置入术式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因不可切除胆道癌致阻黄患者行介入治疗后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个体化预测患者总生存期(OS)。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261例胆道癌行经皮介入降黄患者的资料。总体划分为训练组(n = 188)及验证组(n = 73)。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并以此构建列线图,个体化预测不可切除胆道癌伴有阻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生存情况。绘制AUC曲线及一致性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性能。通过K-M曲线评估分类预测因子的危险分层能力。 结果在261例患者中,训练组中位OS为244 d(IQR:213,275)。验证组中位OS为236 d(IQR:186,285)。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总胆红素、总胆固醇、血红蛋白、血清钠、糖类抗原199水平和肿瘤亚型为预测不可切除胆道癌伴阻黄患者3、6个月和1年的OS的独立相关因素,并建立诺模图。ROC曲线下面积显示,该模型在训练组(0.817、0.825和0.796)和验证组(0.921、0.880和0.904)对3、6个月和1年的OS预测具有良好的分辨能力,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患者的总体生存情况。 结论本模型能够较好预测不可切除胆道癌伴阻黄患者3、6个月、1年的生存机会,为临床治疗策略选择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及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及引流术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44例胆道梗阻患者先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如导丝不能越过阻塞段,则直接行外引流;如能越过阻塞段,则行支架置入或内外引流术.结果 44例患者中6例单纯外引流;7例单纯内外引流;2例仅行PTC胆道造影而未行胆道引流;29例置入支架32枚,其中19例行支架置入 外引流,10例单纯支架置入.在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6例中,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从术前(351±142.4)μmol/L降至(143.5±97.6)μmol/L,13例血清总胆红素1个月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3例血清总胆红素1个月无明显下降(<50%).死亡9例,生存时间3~21个月,中位生存期6.8个月.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及引流术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方法.  相似文献   

5.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道梗阻是指良性或恶性病变所致的梗阻性黄疸,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肝功能衰竭和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外科手术创伤大,且大部分病人失去手术机会.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治疗梗阻性黄疸作为介入放射学的一项新技术,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展以来,我们先后对32例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了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位胆道梗阻介入治疗方法的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治疗高位胆道梗阻患者45例。13例行胆道内外引流加支架置入术,17例行支架置入后肝动脉化疗和/(或)栓塞,6例行单纯经皮胆道内外引流,3例行射频治疗后置入胆道支架,3例肝动脉栓塞后置入支架,2例行单纯射频治疗,1例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结果:39例患者术后1周黄疸减轻或消失(总胆红素<100μmol/L),总有效率87%;患者术后生存时间1~17月,平均7.2月;术后出现胆道感染5例,胆道出血3例,胆汁性腹膜炎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介入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治疗高位胆道梗阻,减轻黄疸,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 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及胆道内支架(expandable metallic biliary endoprosthesis,EMBE)置入术具有恢复胆汁引流、手术创伤小的特点,已成为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obstructive;jaundice,MOJ)首选的姑息疗法.对引起胆道梗阻的瘤体进行积极治疗,是防止黄疸复发、提高疗效的关键.我院自2000年9月至2004年2月,采用EMBE置入术后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6例MOJ患者,与同期单纯EMBE治疗相比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不同类型高位恶性胆道梗阻介入治疗的方法及价值。资料与方法高位恶性胆道梗阻44例,按Bismuth-Corlette分型:Ⅰ型9例,Ⅱ型13例,Ⅲa型8例,Ⅲb型1例,Ⅳ型13例。在X线透视下以不同方式行胆道引流或支架置入。以术后4周直接胆红素降至正常或下降超过50%为有效作为近期疗效评价标准,并进行随访。结果Ⅰ型、Ⅱ型、Ⅲa型、Ⅳ型有效分别为9例、8例、5例和8例,1例Ⅲb型无效。随访4周~17个月,失访5例。15例完全无黄疸生存;3例复发黄疸;7例有效但持续轻度黄疸生存;3例有效后黄疸再次加深;11例无效。生存时间:≤3个月14例;>3个月≤6个月13例;>6个月<1年8例;≥1年4例。结论经皮肝穿刺引流或内支架治疗仍是治疗高位胆道梗阻的有效姑息方法,有效减黄是提高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在老年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在老年人梗阴黄音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老年人梗阻性黄疸的PTC,其中37例有完整的手术和病理检查资料。结果 PTC穿刺成功率高,达97.3%(36/37),且相当安全。PTC对梗阻性疸中非肿瘤性病因和肿瘤性病因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3%(14/15)和86.4%(19/22),总的诊断符合率为89.2%(33/37),而B超和CT的诊断条例率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盐酸哌替啶与山莨菪碱配伍应用在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及支架植入术(PTB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因恶性梗阻性黄疸行PTCD及PTBS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研究组于术前30 min联合分别肌注盐酸哌替啶100 mg与山莨菪碱10 mg,对照组术前术中不用镇痛药及解痉药,观察患者血压和心率,记录胆心反射发生率及手术时间,应用疼痛评分量表评定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盐酸哌替啶与山莨菪碱配伍应用能稳定研究组患者生命体征、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胆心反射发生率、缓解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结论 盐酸哌替啶与山莨菪碱配伍应用于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或PTBS介入术中,可缓解疼痛,节省手术时间,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费用低廉,可以作为PTCD或PTBS介人手术前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1.
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外引流、内外引流或胆道内支架治疗。术后对患者的胆红素水平、一般症状等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引流成功,单纯外引流14例、内外引流31例、置入金属支架内引流34例。术后患者一般症状、肝功能血清学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疽的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是临床常见病症,梗阻以肿瘤压迫胆道狭窄为主要原因,早期缺乏典型症状,手术切除率低,预后极差。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及胆道支架置入术是MOJ最有效的解决方法,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介入联合化疗、125Ⅰ粒子植入、射频消融等方法治疗原发肿瘤,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术后积极抗感染治疗,可显著降低并发症。随着新一代抗肿瘤药物问世、介入器材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药膜内支架的开发与研究,为介入治疗提供了各种新的途径和手段,胆道内支架置入后有望保持长期畅通,大大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王兢  魏勤  李红旗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9):1494-1495,1499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疽中的作用。方法 167例恶性梗阻性黄疽实施了PTCD,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了全程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整体护理的方法。结果全部患者通过整体护理,提高了对介入治疗的理解和认识,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顺利地完成了治疗。结论整体护理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治疗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了5年来因梗阻性黄疸行PTBD治疗的胆肠吻合术后患者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平均(52.51±12.38)岁.患恶性疾病23例,良性疾病16例;狭窄部位分为胆肠吻合口12例,肝门部12例、胆总管8例、肝内外胆管广泛累及7例.均经PTBD进行穿刺引流或置管引流.结果 行PTBD术39例,37例成功.左右肝管外引流分别12例、5例、双侧4例,左右肝管放置内外引流管3例,通过狭窄段至胆总管或小肠放置内外引流管13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在3~5 d内得到明显改善,总胆红素于1周内下降52.76%.术后除发热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TBD是治疗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的良好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Percutaneous biliary drainage was performed in 296 patients on 311 occasions using a fineneedle puncture technique. In 59%, the procedure served as postoperative decompression, and in 35% for palliation of obstruction, particularly in malignant disease. Postoperative drainag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accounted for 2.5%. In more than 80% of the patients treated, the underlying disease was 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 In 257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d patients the following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cholangitis (6.6%), sepsis (3.1%), bile leakage (1.6%) with two deaths (0.7%), and subcapsular hematoma and hematoma in the hepatoduodenal ligament (1.2%). Catheter dislocations accounted for 8.5% and were eliminated by the use of self-retaining catheters. In 51 prospectively studied patients pain was encountered in 55% and cholangitis in 11.8%. The procedure is most valuable for complicated biliary obstruction, palliative drainage, and endobiliary manipulations.  相似文献   

16.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jaundice caused by unresectable malignant tumors, biliary endoprostheses insterted percutaneously or endoscopically can provide excellent palliation. Conventional plastic stents are associated with a relatively high rate of occlusion caused by biliary sludge. Migration is another significant problem. Self expandable, metallic stents can be inserted percutaneously via a small transhepatic track but expand to achieve a relatively large internal diameter. This minimizes the problem of occlusion due to encrusted bile and reduces the rate of reintervention. Migration rarely occurs. Metallic stents have also been employed in the management of recurrent benign biliary strictures unsuitable for surgery. In those patients in whom the frequency of radiological intervention is unacceptably high, such endoprostheses can provide a means of preventing restenosi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联合抗肿瘤方法治疗肝外胆管癌疗效。 方法搜集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我科收治并于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TC)中行胆道内钳夹活检病理证实为肝外胆管癌的123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60例患者行金属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联合后续抗肿瘤治疗。将此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患者,其中A组患者行动脉灌注化疗;B组患者行胆道内125I粒子链置入;C组患者行动脉灌注化疗+胆道内125I粒子链置入。同期纳入62例仅行胆道支架置入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对照组、治疗组及不同治疗方式各亚组间手术并发症及黄疸缓解情况,密切随访并比较术后3个月和6个月支架的通畅性。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均获得完整随访。术后所有患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均明显下降。治疗组及对照组术后3个月支架通畅率分别为56/60、51/62(P=0.06),其中A、B、C三亚组支架通畅率分别为:18/20、19/20、19/20(P=0.7684)。术后6个月支架通畅率分别为:42/60、27/62(P=0.0032),其中A、B、C三亚组支架通畅率分别为:13/20、11/20、18/20(P=0.0477)。 结论支架置入术联合抗肿瘤治疗能明显延长支架通畅时间。而不同抗肿瘤治疗方式之间,灌注化疗联合粒子链内照射治疗的综合治疗方式对延长支架通畅时间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胆管癌性阻塞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胆管癌性阻塞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12例胆管癌性阻塞性黄疸内支架术后胆管再狭窄患者 ,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PTCD)加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或结合局部持续性灌注化疗术及化疗性栓塞术 ,共使用 12枚金属内支架。结果  12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金属胆道内支架均获得成功 ,均一次性置入支架。术后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谷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均有明显下降。术后 12例患者黄疸消退满意。 3例黄疸消退 ,置入内支架术后 4周在DSA下行局部持续性灌注化疗术及化疗性栓塞术。结论 经皮胆管内金属支架再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胆管癌性阻塞性黄疸内支架术后胆管再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 ,结合局部持续性动脉灌注化疗及化疗性栓塞术 ,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