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糖皮质激素及糖皮质激素与IVIG组联合治疗儿童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83例病例按照入院后治疗方案分为单用IVIG组、单用糖皮质激素组及联合组(糖皮质激素与IVIG联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出血停止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达正常时间。结果联合治疗组分别与单用糖皮质激素、IVIG治疗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糖皮质激素与单用IVIG治疗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皮质激素+IVIG组出血控制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达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单用糖皮质激素或IVIG治疗组(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或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仍为儿童急性ITP的首选治疗,但糖皮质激素与IVIG组联合治疗是急重型患儿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静注丙球 (IVIG)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大剂量IVIG(0 .4g/kg·d)连续应用 5d ,同时加用激素治疗ITP ,并设单用糖皮质激素对照。于 2 4h、48h、1W、2W、4W分别测血小板评价疗效。结果 :大剂量IVIG加激素组血小板上升时间短 ,疗效优于单用激素组。结论 :INIG加激素组可迅速提升血小板 ,降低ITP急性期颅内出血危险 ,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丙种球蛋白与强地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对 46例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儿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 (IVIG)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随机分组治疗对照观察。结果表明 :两组治疗方法均有效 ,虽IVIG组的显效率高于激素组 ,但经秩和检验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提示对中重度以上的ITP ,首选大剂量IVIG治疗可尽快改善临床症状 ,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激素联合小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将64例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3例,治疗组采用激素联合小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对照组采用激素联合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方案治疗第3天比较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到治疗第6天,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方案出血倾向消失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发生。结论激素联合小剂量IVIG治疗重症ITP能达到迅速提升血小板计数,控制出血症状,且具有剂量小、费用少、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丙种球蛋白联合强的松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联合强的松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对住院60例ITP患儿随机分组对照观察,两组分别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和IVIG联合强的松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与IVIG单用组显效率无差异,但血小板正常数量的稳定性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IVIG单用组.结论 IVIG联合强的松治疗儿童ITP既显效率高,又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6.
黄世华 《重庆医学》2008,37(21):2476-2476
目的 比较丙种球蛋白(IVIG)或地塞米松治疗急性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疗效.方法 急性重症ITP自愿选择IVIG或地塞米松治疗,记录有效率和有效病例1年内复发率.结果 IVIG和地塞米松治疗急性重症ITP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效病例1年内复发率地塞米松组高于IVIG组.结论 IVIG治疗急性重症ITP疗效优于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7.
罗贞 《吉林医学》2011,(21):4384-4384
目的:观察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住院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IVIG,比较两组血小板的指标上升至100×109/L的时间及止血的时间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血小板上升时间、止血时间及临床疗效均优于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IVIG联合地塞米松治疗ITP疗效显著,能迅速提升血小板,改善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血浆置换 (PE)与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HD IVIG)治疗小儿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疗效对比观察 ,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小儿重症ITP 38例 ,在常规使用抗生素、维生素C、能量合剂的基础上 ,治疗组予PE治疗 ,对照组予HD IVIG治疗 ,观察临床疗效及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效果、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上均无显著差异(P均 >0 .0 5 )。结论 PE疗法效果肯定 ,安全经济 ,是治疗小儿重症ITP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大剂量免疫球蛋白(HD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将22例ITP患者分为2组,12例采用大剂量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为治疗殂,10例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例的血小板变化、出血控制时间、反应率.结果 在血小板回升幅度及出血控制时间、有反应率方面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均优于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结论 HD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TP是一种能快速而明显升高血小板、快速控制出血的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16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甲(IVIG0.4g·kg^-1·d^-1)、乙(IVIG0.2g·kg^-1·d^-1)、丙(地塞米松10mg·d^-1)三组进行治疗,5天后进行疗效对照比较。结果有效率三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甲,乙两组相比,血小板计数上升时间与峰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小板计数上升时间与峰值丙与甲及丙与乙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VIG与皮质激素比较,有效率接近,但IVIG治疗组血小板上升更迅速,2种剂量的IVIG对ITP治疗疗效基本相似,IVIG总剂量1g/kg可能是治疗ITP的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联合应用极少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将重症ITP患者52例分为A、B两组,A组34例静脉滴注地塞米松联合小剂量IVIG;B组18例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结果两组患者疗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A组患者止血时间、PLT达正常水平时间、PLT达峰值时间比B组明显缩短(P<0.01或0.05),PLT峰值高于B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极少剂量IVIG对提升ITP患者血小板水平和控制急性出血症状具有显著疗效,但对预防临床复发无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患儿18例,其中14例为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者。使用剂量为第1组每天400~500mg/kg,第2组每天200~300mg/kg。结果显效10例,良效4例,进步3例,无效1例。两组有效率均为77.8%。激素治疗无效者中13例血小板计数(PC)上升。说明IVIG治疗ITP疗效肯定,剂量偏小也能提高血小板数,对激素治疗无效者仍有效,对抢救急危重及并发感染者尤其适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26例重症ITP住院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0.5~1.0mg/(kg.d),连用5天后减量,总疗程3~4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IVIG每天400mg/kg,连用5天。每日检查血常规,观察两组出血控制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达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等。结果26例患儿无一例死亡,治疗组显效率为85.71%,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显效率为41.67%,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显效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出血控制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达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大剂量IVIG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症ITP起效迅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α-干扰素、不同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将102例ITP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4例):A组为常规剂量IVIG治疗、B组干扰素治疗、C组干扰素联合小剂量IVIG治疗;3组均常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Vit-C等药物。随访6个月,评价疗效。结果 C组在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升至正常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激素使用时间等方面优于A、B2组(P〈0.01或P〈0.05);在复发率方面优于A组(P〈0.05),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住院费用方面A组高于B、C2组(P均〈0.01),B组低于C组(P〈0.05)。各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干扰素联合小剂量IVIG在ITP的治疗中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5.
婴儿期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婴儿期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 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 方法 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将 5 8例患儿分为 3组 :(1)大剂量丙球蛋白组 (丙球组 ) 2 2例 ,(2 )丙种球蛋白 +激素组 (丙球+激素组 ) 2 0例 ,(3)激素组 16例。对 3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 3d、第 7d、第 30d的血小板值和使血小板升至正常值所需的天数等进行对比分析 ,采用SPSS10 .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1)治疗后第3d ,3组血小板值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后第 7d ,激素组与另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丙球组与丙球 +激素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后第 30d ,激素组与其他两组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1) ,丙球组与丙球 +激素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激素组血小板升至正常值所需天数与其他两组比较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丙球组与丙球 +激素组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丙球组的疗程短于其他两组。 结论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儿期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综合疗效好 ,疗程短 ,可避免激素的副作用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疗效。方法将2018年10月到2019年5月收治50例ITP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5例。2组均予丙种球蛋白治疗,A组予IVIG0.4g/kg×2天,B组予IVIG 1g/kg×2天。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血小板(PLT)计数。结果 2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P0.05)。结论小剂量和标准剂量IVIG治疗ITP效果无明显区别,具有慢性转化风险相当、费用降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Guilian-Barre综合征(GBS)的疗效。方法: 应用IVIG0.4g·kg-1·d-1连用5天,与同期应用激素冲击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大剂量IVIG治疗GBS临床分级评分和见效时间均优于激素治疗组(P<0.05和P<0.001),但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大剂量IVIG治疗GBS临床分级评分和见效时间均优于激素冲击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疗效。方法将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间收治78例ITP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2组均予以地塞米松(DEX)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标准剂量IVI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等剂量IVIG。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血小板(PLT)计数,评估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 G)、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M(PAIg M)、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A(PAIg A)]、免疫功能[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Th17/Treg]、白介素水平[白介素-4(IL-4)、白介素-17(IL-17)、白介素-18(IL-18)]。结果 2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PAIg指标(PAIg G、PAIg M、PAIg A)、白介素指标(IL-4、IL-17、IL-18)、Th17和Th17/Tre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2组Treg细胞水平高于治疗前,各指标水平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等剂量和标准剂量IVIG联合激素治疗ITP效果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由血小板自身抗体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近年来,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IVIG)已成为治疗ITP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观察了应用中剂量IVIG加糖皮质激素(Mep)治疗21例ITP的疗效,并与同期单用IVIG组及单用糖皮质激素组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丙种球蛋白联合强的松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 对住院60例ITP患儿随机分组对照观察,两组分别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和IVIG联合强的松治疗。结果 联合治疗组与IVIG单用组显效率无差异,但血小板正常数量的稳定性联合治疗明显高于IVIG单用组。结论 IVIG联合强的松治疗儿童ITP既显效率高,又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