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贪食库蚊捕食蚊幼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贪食库蚊幼虫捕食致倦库蚊幼虫的数量及其对其它蚊虫孳生的影响。方法人工单个和群体饲养贪食库蚊幼虫,计算平均每条捕食的数量,并对有和无贪食蚊慈生的积水进行幼虫密度计数。结果单个和集体饲养每条四龄贪食库蚊幼虫24h平均捕食致倦库蚊幼虫分别为5.6和6.0条;贪食库蚊幼虫不食四龄致倦库幼虫的头壳和呼吸管,三龄贪食库蚊幼虫可捕食与之等大的其它蚊幼虫,贪食库蚊幼虫之间有相互厮咬现象;有贪食库蚊新颖性一  相似文献   

2.
福州市区蚊虫孳生习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福州城区蚊虫孳生习性与分布现状。方法:调查不同环境孳生地种类与分布,捕捞幼虫计数密度(条/勺),以人工小时诱捕蚊数计算刺叮率(只/h.m)。结果:调查各类水体 33种 16257处,发现阳性水体32种45522处,阳性率27.8%。建筑工地、高层建筑地下层积水池、开放式排水沟和下水道口等环境积水是城区致倦库蚊的主要孳生环境,建筑工地积水池最高幼虫密度1065~2342条/勺,成蚊刺叮率141.5只/h.m,是普通居民区的16.2倍。白纹伊蚊的孳生环境多达28种,主要为建筑工地和高层建筑地下层水泥池、阳台积水和水缸、桶类、轮胎等容器型积水。结论:城市蚊虫孳生环境与50~60年代明显不同,建筑工地、高层建筑地下层、阳台等建筑类积水和花圃蓄水缸成为现代都市蚊虫重要的孳生环境。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汕头市登革热媒介蚊虫幼虫孳生地类型和孳生密度,为登革热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汕头市旅游景点内民居、寺庙、墓园和市郊农村共362个采集点进行幼虫标本采集、饲养,并对四龄幼虫和雌、雄成虫进行鉴定。结果:汕头市与人居环境关系密切的蚊虫主要有白纹伊蚊、致倦库蚊、褐尾路蚊、海滨库蚊、刺扰伊蚊、白胸库蚊、骚扰阿蚊、东乡伊蚊、马来库蚊、窄翅伊蚊、五指库蚊、无梳库蚊与竹生杵蚊。白蚊伊蚊幼虫的布氏指数超过5级的孳生地占调查点的70.53%(146/207)。结论:汕头市仍然是登革热流行高度危险区,应引起广大市民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必要安全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市区约有三大类场所65个点,阳性点69.2%,共调查719点次,阳性率为48.5%;幼虫度密平均43.1条/勺;发现蚊种3属16种,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其次为凶小库蚊;幼虫四月份出现,七月份达到高峰,十二月下旬消失,幼虫密度变化和气候变化相一致,蚊幼主要孳生在倾倒生活垃圾和有机物多的孳生场所。翻缸倒水,定期换水并彻底清除底层有机物,特殊场所用药物处理能达到有效防制蚊幼虫的目的,加盖处理对蚊幼孳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福州市建筑工地登革热蚊媒孳生现状与药物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福州市建筑工地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的孳生现状与药物控制方法,为制订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捞勺和人诱法进行现场测定伊蚊幼、成蚊的密度,用溴氰菊酯、三氯杀虫酯、倍硫磷等药物制成烟薰、喷杀、缓释剂等卫生杀虫剂,用对比法观察计算杀灭前后伊蚊的密度下降情况。结果:调查350家建筑工地的积水分布状况,长期积水为252个,占72%;积水数为3850处,其中有幼虫孳生为2402处,占62.38%。使用溴氰菊酯、三氯杀虫酯作为烟薰杀虫剂,2d内成蚊密度分别下降80%和60%;用溴氰菊酯、倍硫磷作为喷杀剂,1d内成蚊密度分别下降98%和100%,制成缓释剂,幼蚊密度1d内分别下降100%和98%。结论:福州市建筑工地普遍生白纹伊蚊,并多与致倦库蚊共生占87%,与三带喙库蚊或三蚊种共生占4%,伊纹在6~20m2积水里仍可以孳生。用三氯杀虫酯烟薰灭工地地下密闭部位的成蚊,倍硫磷喷杀剂灭成蚊,溴氰菊酯缓释剂杀灭较大积水中的幼、成蚊均具有较好效果,可将白纹伊蚊密度降至不足为害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报告了2005年6月~2006年5月,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对疟疾、登革热传染病媒介生物-蚊虫的监测:采用了电动吸蚊器吸捕室内成蚊和在室外布罐设点容器法采集蚊幼虫,并采取定人、定时、定点、定方法监测蚊密度。结果全年监测共捕获蚊虫11478只,经分类属库蚊亚科,库蚊属,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贪食库蚊、拟态库蚊;伊蚊属,白蚊伊蚊;阿蚊属,骚扰阿蚊;按蚊亚科,按蚊属,中华按蚊,共计捕获二亚科4属7种。其中优势种为白纹伊蚊占94.28%,致倦库蚊数占3.72%,骚扰阿蚊占0.84%,三带喙库蚊占0.19%,中华按蚊占0.07%,贪食库蚊占0.009%,拟态库蚊占0.009%。不同采集方法蚊种差异很大,布罐监测以白纹伊蚊为优势种,和用电动吸蚊器监测室内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蚊虫季节消长,蚊幼虫季节消长全年最高峰是在6月和9月蚊密度为37%,阳性罐平均为7.94只在1、2月蚊幼密度为0进入越冬期;室内成蚊季节消长,成蚊密度最高峰是6月密度为32.29%只/人工小时,其次是在11月密度为31.56%只/人工小时,最低是3月密度为0.89%只/人工小时,到次年4-5月随气温计回升蚊密度逐渐升高,该机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了科学灭蚊工作,未发现疟疾、登革热蚊媒传染。今后必须坚持科学灭蚊,积极创建国际卫生机场。  相似文献   

7.
目的弄清蒙自市城区及城郊结合部自然村蚊虫媒介分布情况,为控制蚊媒传播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城区及城郊结合部按东、南、西、北、中方位各选取一个自然村用诱蚊灯法调查蚊子成虫,并在农户家中暂时性和永久性积水容器中吸出所有4龄蚊幼虫,同时选取部分医院、公园、废旧物品回收站、轮胎收购站调查蚊幼虫。结果蒙自市城区及城郊结合部自然村蚊媒介种类、密度不同;城南(世家寨)致倦库蚊成蚊密度高于城中(打靶场)、城东(大沙地)和城北(维新村),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西(马站停)三带喙库蚊成蚊密度均数高于城南(世家寨)和城北(马站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环境差且有水的自然村蚊媒介种类多且密度高(χ~2=1 786,P0.05);废旧物品及废旧轮胎收购站环境有利于伊蚊孳生繁殖(P0.05)。结论蒙自市城区及城郊结合部自然村均有蚊媒介孳生繁殖,城郊结合部自然村蚊媒介孳生种类多且蚊密度高;废旧物品及废旧轮胎收购站布雷图指数(BI)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水质及饲料对3种实验室饲养蚊种幼虫生长情况的影响。方法实验蚊种为白纹伊蚊、致倦库蚊和三带喙库蚊;3种水质为脱氯48h自来水、烧开并放置48h自来水和单蒸水;饲料为羊肝馒头粉或食母生片。在室温26~28~C,湿度70%~80%及人工光照12~14h条件下,观察蚊虫幼虫在不同水质环境、不同饲料条件下的生长和化蛹情况。结果食母生片饲养较羊肝馒头粉更易产生生物膜。白纹伊蚊幼虫在3种水质饲养下.死亡率等级为2级,从1龄幼虫孵化至化蛹的时间(简称化蛹时间)均为(7.3~0.6)d;致倦库蚊幼虫在3种水质饲养下,死亡率等级为3级,化蛹时间分别为(7.0~0.0)、(7.7~0.6)和(11.3+0.6)d。三带喙库蚊幼虫在脱氯48h自来水中全部死亡,在其它两种水质中的死亡率等级与致倦库蚊相同,化蛹时间分别为(7.3+0.6)和(7.0+0.0)d。在脱氯48h自来水或单蒸水条件下,用羊肝馒头粉或食母生片饲养,白蚊伊蚊的化蛹时间均为(7.3-0.6)d;两种水质条件下,致倦库蚊幼虫的化蛹时间均是用羊肝馒头粉饲养的时间较食母生片短。在单蒸水条件下,三带喙库蚊幼虫的化蛹时间也是羊肝馒头粉的时间较短。结论不同水质对白纹伊蚊幼虫的生长无影响,对致倦库蚊化蛹时间有影响。三带喙库蚊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单纯食母生片饲养,库蚊幼虫发育缓慢。  相似文献   

9.
大链壶菌对三属蚊幼虫的比较灭蚊实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并比较大链壶菌对致倦库蚊、白纹伊蚊和中华按蚊幼虫的实验感染和杀灭情况。方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用生物测定的方法分别观察、比较三属蚊幼虫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同时比较蚊幼虫被大链壶菌感染后6、24、48、72h各时段的死亡率。结果:平均死亡率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幼虫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中华按蚊幼虫两组无明显差别。三属蚊幼虫的平均校正死亡率两两有差别。平均死亡率致倦库蚊幼虫以感染后6、24、48h较高,白纹伊蚊幼虫以感染后48h较高。未观察到中华按蚊幼虫被大链壶菌感染的征象。结论: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幼虫对大链壶菌易感染,中华按蚊幼虫不易感染。  相似文献   

10.
蚊虫幼虫各龄期的识别,在分类学与毒理学的研究中,都有实际意义。按蚊属各龄幼虫的形态,已较系统地研究过。对其它各属同样的研究很少。仅Edwards关于库蚊属有过如下记载:大多数种三龄幼虫尾节背面有一骨质尾鞍,而四龄幼虫尾节被一环状尾鞍所完全包围。根据这一情况,以及致倦库蚊为全世界热带与亚热带常见  相似文献   

11.
白纹伊蚊在竹林里孳生的阳性比为75.4%;而在竹林包围的居民区阳性比为15.3%。白纹伊蚊在居民区孳生密度布雷图指数为19.4,容器指数为6.2%。居民区孳生蚊虫的主要场所是泡菜坛,泡菜坛主要孳生蚊种是骚扰阿蚊,阳性比为73.7%,其次是淡色库蚊为20.2%,贪食库蚊为14.0%,白纹伊蚊最低,为9.1%。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研究乌鲁木齐市常见库蚊的种型,利用其形态特征结合分子特征对蚊虫进行快速的种类鉴定。方法研究样本为乌鲁木齐市区采集、人工繁殖的成蚊和幼虫,形态学鉴定并测定试验蚊虫的mtDNA-COI和rDNA-ITS2基因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析。结果对成蚊及幼虫进行形态鉴定,根据镜下特征判断为尖音库蚊复合组。试验蚊虫mtDNA-COI和rDNA-ITS2的PCR扩增产物测序,对获得的序列进行BLAST同源性比对,结合形态学鉴定等因素确定为尖音库蚊。结论应用形态特征结合分子特征鉴定蚊虫种型具有简单、快速的特性。确认了乌鲁木齐市一种常见蚊种为尖音库蚊,引入了分子生物学鉴定蚊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吴军  阴伟雄  潘波 《热带医学杂志》2007,7(9):907-908,919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地下仓库一年中蚊虫的消长情况。方法应用诱蚊灯每周定时收集地库中的蚊虫样本。结果共收集致倦库蚊38808只,白纹伊蚊711只。蚊的数量高峰期分布于夏秋季节。蚊数量变化与其环境温度变化呈正相关关系。结论2006年多次台风的影响使广州夏季没有出现高温,蚊虫活动适温期延长,没有明显的双高峰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山东南部滨湖地区蚊虫水螨的寄生情况,并探讨水螨寄生在当地作为中华按蚊未经产蚊指示物的可行性。方法白天(人)畜房和傍晚室外人饵帐捕集成蚊,所捕蚊虫带回室内观察并计录水螨寄生的蚊虫种类和每只蚊虫体表的寄生螨数。结果中华按蚊水螨寄生率为44.82%,三带喙库蚊水螨寄生率为0.0725%;淡色库蚊水螨寄生率为0。水螨寄生的中华按蚊97.2%为未经产蚊。结论水螨主要寄生在中华按蚊未经产蚊蚊体上,体表的水螨寄生在当地可作为中华按蚊未经产指示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BG-trap捕蚊器在现场使用CO2和BG-lure引诱剂(BG)的诱蚊效果。方法 2020年8—9月,设置2处现场,间隔100 m,每个现场设置2个点位,分别布放1个BG-trap捕蚊器,彼此间隔 5 m。每个点位设置不同流量CO2及不同数量BG,次日同一现场2个捕蚊装置交换位置。收集各捕蚊器所捕捉的蚊虫,分类和记录捕获的蚊虫种类、性别和捕获数,并进行统计。结果 BG +/ CO2 -和BG -/ CO2 +捕获白纹伊蚊密度分别为14只和31只,淡色库蚊分别 2只和16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75,-4.873,P<0.05)。在BG +条件下,CO2 +组白纹伊蚊雌蚊、淡色库蚊雌蚊和白纹伊蚊雄蚊密度分别是CO2 -组的2.6(25/9.5)、12.0(12/1)和3.0(12/4)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19,-4.592, -3.284,P<0.01),提示吸引白纹伊蚊雌蚊、淡色库蚊雌蚊和白纹伊蚊雄蚊CO2更有效;在BG -条件下,CO2 +组白纹伊蚊雌蚊、淡色库蚊雌蚊和白纹伊蚊雄蚊密度分别是CO2-组的1.8(18/10)、15.5(15.5/1.0)和2.0(9.0/4.5)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68,-5.259,-2.508,P<0.05);在CO2 +条件下,BG +组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密度分别是BG -组的1.4 (43.5/31)和0.78(12.5/16.0)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3,0.709,P>0.05);在CO2 -条件下,BG +组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是BG-组的1.0(14/14)和2.0(2.0/1.0)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0,-1.000,P>0.05);在BG -条件下,添加0、 1和2份干冰捕获白纹伊蚊雌蚊密度分别为10只、17.5只和18只,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42,P<0.05),捕获淡色库蚊雌蚊分别为1只、13只和18只,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881,P<0.05),但添加1份和2份干冰捕获白纹伊蚊雌蚊和淡色库蚊雌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2,-0.540,P>0.05);在CO2 -条件下,添加0、1和2份BG捕获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雌蚊分别为10只、10只、9.5只和1只、1只、1.5只,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20,0.477,P>0.05)。 结论 使用BG-trap捕蚊器监测中,CO2诱蚊效果优于BG引诱剂,且用100 mL/min流量CO2能更节省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蒙自市城区及市郊蚊类群落组成及其特征,为虫媒传播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灯诱法调查成蚊,计算密度,同时调查伊蚊幼虫孳生容器,计算布雷图指数。结果捕获成蚊2属3种共21 799只。5个调查点成蚊平均密度为22.24只/(盏·夜)。包括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9 816只,占45.03%,但优势种为致倦库蚊10 860只,占49.82%。幼虫调查在轮胎收购点等特殊场所发现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BI)0.04。结论蒙自市区蚊种少,但成蚊密度高,发现有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传播媒介,应持续开展媒介监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掌握本溪市蚊类种群构成及分布,为指导蚊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灯诱法对本溪市居民区、医院、公园3种场所的蚊密度进行监测。结果2001—2010年本溪市住区蚊类种群构成为淡色库蚊、刺扰伊蚊、朝鲜伊蚊和中华按蚊。城市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占68.22%;农村优势种为刺扰伊蚊,占75.15%,农村住区蚊密度明显高于城市。未监测到乙脑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蚊类活动高峰期为每年的8月上旬~9月上旬。结论本溪市住区宜于每年8月上旬~9月上旬加强蚊类防治工作,城市住区以淡色库蚊为主要防治对象,农村住区以刺扰伊蚊为主要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19.
6属31种蚊虫对豫南罗索线虫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A new species of Mermithidae was found parasitizing the larvae of Culex tritaeniorhynchus and Culex fatigans in Henan, China and then named Romanomermis yunanensis. Thirty-one species of Mosquitoes involving six genera have been tested for susceptibility to R. yunanensis and Culicinae mosquito have consistently been highly susceptible. At a 1:5 ratio of mosquito larvae to nematode juveniles, the parasitisms of Aedes aegypti, Ae. albopictus, Culex fatigans, Culex tritaeniorhynchus, Anopheles sinensts, Psorophora columbiae and Culesta inornata were 98.2%, 98.5%, 98.6%, 97.1%, 0%, 98.8%, and 99.0% respectively. R. yunanensis presented a phenomenon of retarted development in Anopheles maculatus, which remained at the parasitic stage both in the larvae and pupa of An. maculatus. The parasitism of An. dirus was 89.7%, but most (88.8%) parasitizing mermithids underwent melanization and died. The comparative susceptibility of some North American mosquitoes to R. yunanesis and R. culicivorax at a 1:5 infective ratio showed that both percentage infection and intensity of infection statistically supported the generalization that,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R. yunanesis is a more vigorous and aggressive parasite of Culicina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