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切开骨折复位、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后的踝关节功能恢复和预后情况。方法:踝关节骨折52例,男31例,女21例;年龄18~52岁,平均36岁。按Danis-WeberAO分型:A型12例,B型23例,C型17例。损伤机制按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展型8例,旋后-外旋型骨折25例,旋前-外旋型12例,旋后-内收型7例。单踝骨折8例,双踝骨折30例,三踝骨折14例,合并腓骨骨折8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16例,均采取切开骨折复位,克氏针、螺钉、钢板等内固定,术中探查下胫腓联合韧带,必要时予以行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手术方式治疗。结果:52例得到6~15个月的随访,参照评定标准:优良44例,可5例,差3例。结论:踝关节的解剖复位可获得最佳的临床疗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更好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本组22例踝关节骨折,对内踝骨折复位采用螺钉及张力带固定;外踩骨折行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后踝骨折大于关节面1/4时,从前方置入4.5mm加压螺钉固定;下胫腓韧带损伤者,以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结果随访6个月~12个月,平均8.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2周-19周,平均14.5周。根据AOFAS评定标准,优12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09%:结论良好的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及积极的术后锻炼可使大多数踝关节骨折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3.
王元祥  孙连山  刘春华 《吉林医学》2010,(25):4369-4370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切开解剖复位、可靠内固定、术后功能锻炼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抽取闭合性踝关节骨折66例,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6个内踝骨折,松质骨螺钉内固定36个、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8个、薄形(厚度1.5 mm)重建钢板2例固定;4个后踝骨折松质骨螺钉内固定;60个外踝骨折,1/3管型钢板内固定23个,薄形重建钢板固定32个;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5个。5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螺钉固定。结果:66例得到6~24个月的随访,参照Baird-Jack-son评定标准:优良率达89.4%。结论:踝关节骨折采用切开解剖复位内固定术,术后结合康复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5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对外踝骨折行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对内踝骨折复位后分别采用空心拉力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固定;后踝骨折大干关节面1/4时,从前方置入加压螺钉固定;下胫腓韧带损伤者,以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结果 随访5-12个月,平均8.2个月.全部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2~20周,平均15周.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42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6.15%.结论 及时良好的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及有序的术后锻炼可使踝关节骨折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根据Weber—AO分类法,B型31例,C型20例。其中双踝骨折33例,三踝骨折18例;下胫腓联合分离20例,后踝骨折螺钉固定12例。内侧三角韧带断裂修复5例。结果:51例均获随访,随访6—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6周。优31例,良14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8.0%。结论: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需要根据骨折类型及韧带结构损伤程度进行选择。满意的疗效取决于恢复踝关节正常的解剖结构,有效内固定及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6.
马廷祥  李兵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5):212-212,223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手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处理。方法对我院2003年2月~2006年10月间20例三踝骨折患者采用加压螺钉、T形钢板、克氏针内固定及下胫腓韧带损伤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X线片及自觉症状综合评价,优良率达到95%。结论三踝骨折早期解剖复位、可靠内固定、及时修复损伤的下胫腓韧带可提高疗效,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7.
余雨 《海南医学》2010,21(1):87-88
目的评价踝关节镜辅助下可吸收螺钉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48例后踝骨折病人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即常规关节镜检查,对软骨损伤、滑膜炎、韧带撕裂进行关节镜下清理、修复,且关节镜监视下进行骨折复位和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5年(8个月-2年),按照苟三怀标准分析,优良率为95.8%。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后踝骨折能确保骨折良好复位与固定,能早期诊治关节软骨及韧带损伤,并且手术创伤小;可吸收螺钉内固定避免了二次手术的再损伤;关节镜辅助下可吸收螺钉治疗后踝骨折能最大限度的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手术开放复位、钢板加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三踝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开放复位、钢板加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优26例,良8例,差2例,优良率94.4%。结论:手术开放复位、钢板加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尚丽嫚 《中原医刊》2009,(12):54-55
目的探讨旋前型踝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手术治疗旋前型踝关节骨折脱位42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恢复踝关节内外侧结构的稳定性。下胫腓分离行皮质骨螺钉横向内固定,后踝骨折块超过关节面1/4者予复位螺钉固定,三角韧带完全损伤者予以修复。结果4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分,疗效:优35例,良3例,可3例,差1例。结论旋前型踝关节骨折脱位须行解剖复位,内固定,术中应充分重视三角韧带修复及下胫腓联合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从2006年1月~2008年10月,实施42例踝关节骨折手术,对内踝骨折复位采用螺钉及张力带固定;外踝骨折行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后踝骨折大于关节面1/4时,从前方置入4.5 mm加压螺钉固定;下胫腓韧带损伤者,以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结果 随访6~12个月,平均8.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2~19周,平均14.5周.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30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为90%.结论 良好的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及积极的术后锻炼可使大多数踝关节骨折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1.
踝关节骨折脱位及韧带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当代医学》2011,17(12):56-56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方法 本组46例踝关节骨折,对内踝骨折复位采用螺钉及张力带固定,外踝骨折行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后踝骨折大于关节面1/4时,自后方复位加压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行内外踝复位固定后仍有踝穴增宽者,以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另加石膏外固定.结果 随访6~15个月,平均9.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10~18周,平均14.5周.根据Baird Jackson评分系统评分,疗效:优41例,良2例,可2例,差1例.结论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须行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术中应充分重视外踝复位及下胫腓联合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本组22例踝关节骨折,对内踝骨折复位采用螺钉及张力带固定;外踝骨折行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后踝骨折大于关节面1/4时,从前方置入4.5 mm加压螺钉固定;下胫腓韧带损伤者,以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结果:随访6~12个月,平均8.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2~19周,平均14.5周。根据AOFAS评定标准,优12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0.9%。结论:良好的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及积极的术后锻炼可使大多数踝关节骨折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对35例三踝骨折分别应用拉力螺钉、1/3管形钢板、腓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结果35例随访8个月~4年,优28例,良6例,差1例,骨折全部愈合。结论三踝骨折手术治疗明确分型、解剖复位内固定并早期的功能锻炼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手术内固定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三踝骨折行切开复位,外踝骨折行解剖型腓骨远端锁定钢板固定,后踝及内踝骨折复位后采用1~2枚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术后进行规范的功能锻炼,不采用石膏托外固定。结果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采用Baird-Jackson标准进行评定,优20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8.9%。结论采用合适的手术方案治疗三踝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疗效,手术治疗关键是恢复距骨的解剖位置和踝穴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皮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0月至2005年4月在C臂电视透视下采用经皮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36例,其中单踝骨折11例,双踝骨折16例,三踝骨折9例,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36例患者均愈合良好,无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病例,按Mazur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18例(50%),良14例(38.9%),可4例(11.1%),优良率达88.9%。结论:采用电视透视下经皮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符合微创原理,能获得满意疗效,适宜骨科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9年1月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23例。单纯内、外踝骨折采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同时内外踝骨折分别采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合并有下胫腓联合分离者,从腓骨向胫骨入l枚可吸收拉力螺钉固定胫腓联合;内踝合并腓骨下段骨折者,内踝用1或2枚吸收螺钉,腓骨骨折用重建钢板内固定;三踝骨折者据骨折块的大小用1或3枚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随访4~16月,平均11.6月,23例骨折全部愈合,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内固定的可吸收螺钉无不良反应。术后3d摄片,2例骨折复位固定良好,2例三踝骨折术后内踝轻度向外移位,踝穴稍增宽。1例明显皮肤刺激,酒精湿敷后好转,1例出现螺钉顶住皮下引起疼痛,半年后疼痛逐渐缓解。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固定效果确切,疗效良好。无需2次手术取出,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踝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26例2000年12月~2005年10月手术治疗三踝骨折,按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旋10例,旋后外旋型11例,旋后内收型5例.按AO分型:44-A-3型12例,44-B-3型10例,44-C型4例.外踝骨折采用解剖板或1/3管形钢板固定;后踝、内踝折可采用空心螺钉或松质骨螺钉固定.结果 26例随访时间3~5年,骨折均骨性愈合,按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价:优13例,良9例,可4例.结论 三踝骨折采用合理的手术治疗,使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胫腓骨关节分离的治疗治疗。方法本组40例踝关节骨折,对内踝骨折复位采用螺钉及张力带固定;外踝骨折行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后踝骨折大于关节面1/4时,从前方置入4.7mm加压螺钉固定;下胫腓韧带损伤者,以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另加石膏外固定。结果随访6~15个月,平均9.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合并胫腓骨关节分离13~120周,平均14.5周。根据AOFAS评定标准,优35例,良3例,差2例,有效率95%。结论良好的复位、稳定的固定及积极主动地术后锻炼可使大多数踝关节骨折腓骨关节分离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踝关节骨折脱位中的后踝骨折,采用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探讨其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月踝关节骨折脱位中的后踝骨折微创钛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8例,男5例,女3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诊3个月-10个月,平均5个月,按mazur评定标准评判,疗效肯定。结论踝关节骨折脱位中的后踝骨折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是相对简便又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20.
张武  赵烽  张仲子  熊鹰 《吉林医学》2009,30(7):595-596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三踝骨折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18-75岁,平均42.5岁。闭合性骨折38例,开放性骨折7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10例。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未发生骨不连、畸形愈合、胫腓下联合处螺钉断裂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为12-18周。踝关节功能按O lerud与Mon lander评分系统进行评定,其中优34例,良6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8.9%。结论: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可提高复位质量、重建踝关节稳定性,对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远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