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晓雷  汪华  陈旭  明波  刘仕强  曾安强 《西部医学》2011,23(6):1016-1017
目的比较常规二尖瓣置换术与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早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将69例行二尖瓣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A(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B(常规二尖瓣置换)两组,收集术前及术后心脏彩色超声检测左心功能的结果,并对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例手术前后左心室大小、舒张末期容量指数均明显下降,B组较对A组下降更为明显,且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治疗关闭不全为主的二尖瓣病变较不保留瓣下结构者更有利于心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二尖瓣狭窄病人采用“钮扣状”转移保留全瓣装置二尖瓣置换的方法及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5 6例二尖瓣狭窄需行二尖瓣置换的患者 ,分为 :A组 (术中“钮扣状”保留全部二尖瓣瓣下结构 ) ,B组(术中仅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 )和C组 (术中未保留瓣下结构 ) ;于术前 ,术后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 ;术前、术后出院前、术后 3~ 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监测心功能指标。结果 :A组术后心排指数、每搏指数、左室收缩功指数、肺毛细血管楔压、左室舒张末、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及左室长轴舒张末内径均优于B ,C组 ,且EF值恢复优于B ,C组。A组主动脉阻断时间较B ,C组延长 ,但总转流时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以二尖瓣狭窄为主的病人行瓣膜置换时可采用“纽扣状”转移保留全部瓣下装置 ;病人术后早期心功能的改善优于部分保留组和不保留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留全部瓣膜装置的二尖瓣置换术适应证的选择及保留二尖瓣装置的意义。方法:2000年1月至2002年9月施行了68例二尖瓣置换术,其中35例(观察组)作了保留全部瓣膜装置的二尖瓣置换术;其余33例(对照组)作常规剪除瓣装置的二尖瓣置换术,术后进行48h血流动力学观察,比较左心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出现并发症较少,无一例死亡,术后1个月复查超声多普勒测定心功能良好。结论:保留全部瓣膜装置的二尖瓣置换术,效果良好,尤其适于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  相似文献   

4.
瓣下结构对二尖瓣关闭不全术后左室功能的影响[梅举等.解放军医学杂志,1998,23(2):114]为了评价全部瓣下结构对二尖瓣关闭不全术后左室功能的影响,27名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二尖瓣替换时保留了全部瓣下结构(A组),其术后血流动力学及超声心动图指...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技术评价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MVRP)术后心脏结构及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二尖瓣置换术组(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25例,保留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组(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with preservation of subvalvular structure,MVRP)3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ES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及肺动脉压力(PPA),比较各组间以上各项测量值的差异.[结果]术后3个月MVRP组EF、FS值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VR组EF、FS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VRP组EDD、SED、LAD及PPA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别(P<0.01),MVR组EDD、SED、LAD及PPA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EDD、SED、LAD、EF及FS值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与切除瓣下结构的传统MVR比较,术后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评价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与常规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0月至2004年7月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膜置换术24例(A组),同期未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膜置换术30例(B组),监测两组病人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的LVDD,LVEF,LVFS,记录体外循环时问,主动脉阻断时间,使用升压药的种类及用量,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3d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记录卡瓣、左室破裂、低心排及死亡事件。结果 A组10例无1例死亡,B组因顽固性低心排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机死亡,两组均无卡瓣及左室破裂,体外循环时间无明显差异,LVDD,LVEF,LVFS等心功能指标均明显提高,但A组心功能改善更显著,术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种类明显减少,术后3个月LVDD、LVEF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A组方法较简单,易于实践,不增加心内手术时间,无卡瓣及左室破裂,手术病死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心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前瓣叶及其腱索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二尖瓣置换手术,其中22例保留了二尖瓣前叶及其腱索(观察组),26例未保留瓣叶及其腱索(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变化。结果:观察组无手术早期死亡病例;对照组手术早期死亡1例(3.8%,1/26),超声心动图显示,两组LVEDV、LVESV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LVEF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保留前瓣及其腱索的二尖瓣置换术对左心室功能的改善优于传统不保留瓣膜的二尖瓣置换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仅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以及保留前、后瓣及瓣下结构两种术式治疗巨大左心室患者后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3年6月我院共进行二尖瓣置换术治疗巨大左心室患者21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保留前、后瓣膜及瓣下结构125例(A组),单纯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患者85例(B组)。分别于术后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心脏彩超检测患者心脏指数并比较分析。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24个月,随访时间段内所有患者均没有发生瓣周漏和瓣膜功能障碍;彩超结果比较,术后6个月、12个月A组患者LVEF、LVFS、LVDD、LVSD、LVPWT和LVL均优于B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A组在LVEF、LVSD以及LVL三个指数均明显好于B组(P0.05)。结论对于巨大左室患者,手术中应尽可能保留其全部瓣下结构,这对患者术后左心室形态和功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保留二尖瓣后瓣叶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保留二尖瓣后瓣叶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效果。方法自1997年10月—2006年3月完成保留二尖瓣后瓣叶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1050例,男487例,女563例,其中合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753例,严重冠状动脉性心脏病52例。结果术后早期病死率为3.43%,并发症发生率为5.05%。术后3个月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SD)改善最为明显,LVDD、LVSD分别减小(3.57±1.32)%和(2.82±0.82)%;术后6个月分别减小(2.77±0.84)%和(2.35±0.74)%;术后12个月分别减小(1.51±0.64)%和(0.93±0.61)%。结论保留二尖瓣后瓣叶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适用于大部分二尖瓣病变,可减少左心室破裂的危险,改善术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对瓣膜置换者术后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0例二尖瓣置换患者不同术式术后心功能恢复状况进行研究,40例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A组),另40例行全瓣切除瓣膜置换术(B组),术前、术后10天和术后3个月分别应用彩超监测A、B两组左心功能指标。结果:A组左室内径、左室功能较B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瓣膜置换术中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有利于改善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左心功能恢复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合并巨大左心室(>70 mm)瓣膜病接受瓣膜置换术中原位保留二尖瓣结构的效果.方法本组37例,均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二尖瓣置换手术,其中,原位完整保留全部二尖瓣结构14例(保留全瓣组);仅保留后瓣及其腱索,切除前瓣及其腱索23例(保留后瓣组).术后1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手术前后两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直径(LVEDD)、收缩末直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每搏指数(SVI),收缩期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等变化.结果保留全瓣组无手术早期死亡病例,发生严重心律紊乱和低心排综合征各1例(7.1%,1/14);保留后瓣组手术早期死亡1例(4.3%,1/23),发生严重心律紊乱1例(4.3%,1/23),低心排综合征2例(8.5%,2/23).超声心动图显示,两组术后LVEDVI、LVESVI、LVEDD、LVESD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保留全瓣组LVEDVI、LVEDD又较保留后瓣组明显缩小(P<0.05);EF、FS和SVI两组均优于术前(P<0.01);收缩期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术后两组均无明显加快;瓣膜功能正常.结论在合并巨大左心室的二尖瓣置换手术中原位完整保留全部二尖瓣结构技术,术后早期左心功能恢复良好,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左心功能恢复是一种准确、简便及无创伤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后瓣及全瓣下结构的临床经验和效果。方法:对15例老年患者(年龄〉65岁)施行保留后瓣及全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术,分析对比其术前、术后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资料及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心胸比率明显缩小(P〈0.01),左心室舒张末径显著缩小(P〈0.05),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心功能明显改善,手术效果良好。结论:保留后瓣及全瓣下结构应用于老年二尖瓣置换术安全、可靠,能有效保护进而改善左心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钮扣状”转移保留二尖瓣全装置瓣膜置换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urgical technique and the effect of preservation of the entire mitral subvalvular apparatus during 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MVR) in patients with mitral stenosis. METHODS: MVR was performed on 56 patients with mitral stenosis. Of them, 11 had complete preservation of the entire mitral subvalvular apparatus (group A) with the technique of preservation of 'button-shaped' transplantation, 25 had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posterior leaflet only (group B), and the other 20 underwent the conventional MVR (group C). Pre- and postoperative hemodynamic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to determine the left ventricular performance. Echocardiography was performed preoperatively, at the time of discharge, and 3 to approximately 6 months postoperatively to determine the dimensions and ejection function. RESULTS: Cardiac index, stroke volume index and left ventricular stroke work index postoperatively in group A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and C (P < 0.05). Echocardiographic measurements postoperatively showed the increase of LVESD, LVEDD in group B and C, but a better LVL and LVFS in group A (P < 0.05), and LVEF was more pronounced in group A (P < 0.05). There appeared a long cross-clamp time in group A, but the total CPB time was not significant among the three groups. CONCLUSION: The surgical skills of preservation with 'button-shaped' transplantation may be a practical choice for patients with mitral stenosis. The preservation of entire mitral subvalvular apparatus improves the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s after MVR in patients with mitral valve stenosi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以关闭不全为主的二尖瓣病变保留瓣下结构与否的二尖瓣置换手术效果。方法 :收集 2 1例保留瓣下结构 (实验组 )和 2 0例不保留瓣下结构 (对照组 )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患者二尖瓣置换手术前及术后 6个月心脏彩色超声结果 ,并对左心功能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病例手术前后左心室大小、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舒张末期容量指数均明显下降 ,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 ,且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 :保留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治疗关闭不全为主的二尖瓣病变 ,优于不保留瓣下结构者  相似文献   

15.
保留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以关闭不全为主的二尖瓣病变保留瓣下结构与否的二尖瓣置换手术效果。方法:收集21例保留瓣下结构(实验组)和20例不保留瓣下结构(对照组)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患者二尖瓣置换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心脏彩色超声结果,并对左心功能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例手术前后左心室大小、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舒张末期容量指数均明显下降,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且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保留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治疗关闭不全为主的二尖瓣病变,优于不保留瓣下结构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DCT)对保留二尖瓣心脏生物瓣膜替换术后心功能的评价.方法 选择2012年5月到2014年2月到该院就诊的适合二尖瓣心脏生物瓣膜替换术的患者共35例,将其分为两组,A组术中保留二尖瓣全瓣及瓣下结构,B组术中不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术前,术后10 d行MDCT检查,评价左心室功能.结果 两组病例术前MDCT对比,A组和B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0d MDCT的结果EDV、ESV、EF分别为(106.25±8.83)mL、(35.75±4.37)mL、(54.48士4.23)%,B组分别为(113.42±9.22)mL、(38.63±3.40)mL、(51.63±4.7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二尖瓣全瓣的心脏生物瓣膜替换术,技术安全可行,且有效地保护了心脏术后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保留瓣下结构对二尖瓣置换术后室壁运动的影响。方法 对 73例二尖瓣狭窄为主的患者施行二尖瓣置换术 ,根据术中对自体瓣膜处理的方式分为全保组 ( 11例 )、全切组 ( 2 5例 )、保前组 ( 14例 )、保后组 ( 2 3例 ) ,另选 2 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组。采用超声心动图彩色室壁动态分析技术 (colorkinesisimages ,CK)对上述各病例组术后患者进行随访 ,以正常人作为对照 ,测量左室壁节段性位移幅度 ,比较各病例组间的差异。结果 各病例组间所有节段的室壁位移幅度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在心尖四腔切面 ,各病例组室间隔壁的基底段、中间段、尖段的位移幅度均较正常组差 (P <0 .0 5 ) ;在心尖二腔切面 ,各病例组下壁中间段、尖段的位移幅度均较正常组差 (P <0 .0 5 ) ;在瓣口水平切面 ,各病例组后壁、隔前壁和下壁的位移幅度均较正常组差 (P <0 .0 5 ) ;在乳头肌水平切面 ,各病例组的隔前壁和隔后壁的位移幅度均较正常组差 (P <0 .0 5 )。结论 本研究涉及的各种二尖瓣置换术后中期的室壁运动变化与正常人相比有明显差别 ,效果均不理想。探讨腱索合理牵拉方向和保留腱索的最佳长度可能是设计最佳手术方式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