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投入:工作倦怠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工作投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方法 文献整理法.结果 投入是雇员持续的、积极的情感激活状态,其特征为活力、奉献和专注;国外关于投入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倦怠和投入是可以相互区分的两个心理学概念.结论 投入是倦怠未来研究的新方向,应当对工作投入问题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2.
耳廓软骨膜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9岁.主因"左耳水肿红斑3 d"于2007年10月9日来空军总医院门诊就诊.患者3 d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左耳烧灼、痒痛,次日晨耳前上部位突然高度水肿、胀痛难忍,自服"扑尔敏"、外用"肤轻松",症状不能缓解,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患者病程中无发热,精神饮食睡眠均正常.既往及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左耳廓前部红肿,触之坚硬,压痛明显,表面无破溃、渗出糜烂,耳垂正常.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性, 11岁.右膝斑块7年就诊.7年前无诱因患者右膝部出现豆粒大小红色丘疹, 圆形, 边界清楚, 表面无鳞屑, 无水疱、 大疱, 无出血、渗出、溃破, 自觉微痒, 当时未介意.此后皮损渐增至鸡蛋大小, 偶感瘙痒, 无其他任何不适, 按"湿疹"在多家医院诊治, 皮损从未消退.  相似文献   

4.
考试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考试成绩仍然是衡量教学质量最常用的指标,而考卷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了更好地组织出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既能涵盖《组织学与胚胎学》主要内容,又能够有一定区分度的试卷,我们将Microsoft Excel软件应用到其中,具体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有限自制力的理论假设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我控制与理性和谐的生活秩序息息相关。近十年来关于自我控制的研究表明.自制力类似于肌肉的力量,是有限而易消耗的,休息后能自动恢复;为了克服有限的资源与无限的需要的矛盾.个体倾向于有选择地使用宝贵的自制力资源;通过预期、启动等途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制力消耗的效应.通过锻炼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制力的强度。未来的研究最重要的是找到直接测量自制力资源的途径.确立有限自制力理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实际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并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并结合一定量的访谈.结果 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健康的消费心理,只有5%左右的大学生具有病态的消费心理,但却有约20%的大学生对消费意义的认知不清.结论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应受到关注,学校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Ilizarov技术治疗手腕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7年4月~2020年1月,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7例手腕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男3例,女4例;年龄12~52岁,平均24岁;左手部2例,左腕关节1例,右腕关节4例;创面感染致瘢痕增生2例,开水烫伤致瘢痕增生1例,火焰烧伤致瘢痕增生4例。瘢痕形成6月~34年,平均7年。根据Mayo评分法评估手腕部功能,术前患者手腕部功能可5例,差2例。 结果 腕关节畸形均获得矫正,以腕关节中立位为0°测量,腕关节掌屈可达到55~70°,背伸可达0~55°,无明显疼痛及麻木感,手指活动灵活。患者均无针道感染、肢端感觉麻木等并发症。术后随访5月~24月(平均15月),末次随访时评估手腕部功能,良4例、可3例,较术前显著改善。 结论 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手腕部瘢痕挛缩畸形安全有效,可为烧伤后肢体功能重建提供一种新的疗法。  相似文献   

8.
李苑  吴泰顺  朱志良 《医学信息》2008,21(4):439-441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Web2.0技术的出现,给众多网站带来了新的活力.这些网站更加的注重与用户的交互性,让用户也成为了网上信息的提供者,网上虚拟社区也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本文着重介绍了疫苗接种网上虚拟社区的建设,这种专注于特定领域的虚拟社区,将吸引想从该网站--疫苗接种大众资讯网获取各种疫苗接种信息的专业与非专业人士,在这里可以充分的与他人在这个虚拟的环境里尽情交流疫苗接种知识.  相似文献   

9.
王平  刘伟 《医学信息》2008,21(6):966-967
目的 通过研究骨科创伤患者引发的血栓栓塞及肺动脉栓塞,以探讨对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高危因素及病死率的早期治疗及预防.方法 统计自2000年2月~2006年1月的骨科创伤患者,合并血栓栓塞及肺动脉栓塞共18例(960人).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 血栓栓塞占骨科创伤病人并发症的2.76%.肺动脉栓塞占血栓栓塞的10.02%(3人).且全部死亡.其中年龄大于50岁,合并腰椎、骨盆或下肢外伤的病例占所有血栓栓塞病例的56.31%(11人).结论 年龄大于50岁,肥胖病合并腰椎、骨盆或下肢外伤,合并心血管病患,长期制动的患者,引发血栓栓塞发病率明显增高.病人可因下床,排便,咳嗽等而突然导致肺动脉栓塞死亡.诊治和预防血栓栓塞应引起骨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乙肝病毒血清标记物与血清HBV-DNA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乙肝感染模式的患者与HBV-DNA定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记物, 荧光定量PCR (FQ-PCR) 检测HBV-DNA, 比较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HBsAg、 HBeAg、 HBcAb阳性组和HBsAg、 HBeAg阳性组 HBV-DNA检出率较高, 分别为96.61%和100%.HBsAg、 HBeAg、 HBcAb阳性组HBV-DNA含量平均水平为3.86×108, HBsAg、 HBeAg阳性组HBV-DNA含量平均水平为1.73×108;HBsAg、 HBeAb、 HBcAb阳性组和HBsAg、 HBcAb阳性组检出率也较高, 达45% 以上, HBV-DNA含量平均水平分别为1.30×107和1.31×106.结论:FQ-PCR检测HBVDNA能准确地反映体内的HBV真实感染和复制情况, 在乙肝的诊断和治疗中, 不能单凭两对半的检测, 同时应做HBV-DNA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C型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本科应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50例,其中男23例,女27例;车祸伤17例,摔伤25例,坠落伤8例;C1型骨折12例,C2型骨折28例,C3型骨折10例;按骨折伤机制伸直型34例,屈曲型16例。外伤至手术时间平均3 d。术后随访采取Cassebaum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月,平均14.7月。所有病例未出现骨块移位及内固定失效,尺骨鹰嘴截骨处均得以骨性愈合。肘关节功能评价,优25例,良18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6%。 结论 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C型肱骨髁间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切开复位重建接骨板内固定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骨折复位骨盆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28例。按照Letoumel分型,后壁骨折18例,后柱骨折6例,后柱伴后壁骨折3例,前柱伴前壁骨折l例;其中8例伴髋关节后脱位,2例髋关节前脱位,2例髋关节中心脱位。结果:根据美国骨科学会(AAOS)标准,本组疗效优18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1%。结论:术前明确骨折分类,恰当地掌握手术时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可靠的内固定及满意的复位,是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总结胫骨pilon骨折治疗方法和疗效,以提高胫骨pilon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5月,共治疗pilon骨折32例,按Ruedi-Allgower分型,I型3例,II型17型,III型12例,其中18例合并腓骨骨折。开放性骨折7例,均行急诊手术;闭合性骨折25例,受伤至行手术时间为7~14天,平均8.6天。27例行钢板内固定,5例行有限螺钉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合并腓骨骨折均使用直型复位钢板内固定。采用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比较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年。结果根据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优20例,良8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7.5%。无深部感染病例发生。结论正确评估局部皮肤和软组织损伤及骨折类型,是掌握手术时机和选择正确治疗方法获取满意疗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背景:髋臼骨折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然而某些特殊类型的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预后均不理想,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 目的:观察特殊类型髋臼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一期全髋关节置换的效果。 方法:髋臼骨折12例,车祸伤7例,压砸伤3例,坠落伤2例。骨折类型:后壁骨折2例,后柱伴后壁骨折2例,T型骨折1例,横行伴后壁骨折5例,臼顶粉碎性骨折2例。伴有股骨头中心性脱位1例,后脱位5例,股骨头骨折3例。患者受伤前患有髋关节骨性关节炎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采用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一期全髋关节置换,其中生物型假体9例,骨水泥型假体3例。入院距置换时间3-15 d,平均6 d。置换后第1年每2个月随访患者1次,应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12例患者置换后无伤口及深部感染,无关节脱位,无下肢深静脉栓塞,无死亡病例。其中11例获得长期随访,时间6-82个月。复位的髋臼骨折在6-16个月愈合,无假体松动及下沉等。末次随访时根据Harris评分法评估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1%。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一期全髋关节置换可避免长期卧床,尽早下床活动及有效的肢体功能训练,减少并发症,进而重建一个无痛的、功能良好的髋关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09年9月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4例,年龄60~81岁,平均69.5岁。骨折按Neer分型:2部分骨折9例、3部分骨折19例、4部分骨折6例。结果 34例均获随访,随访8~18个月,平均(7.5±1.5)个月。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5月。肩关节功能按Neer疗效评分系统评定,优25例、良9例。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人骨折疗效满意,是目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同时重视肩袖损伤的修复,术后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根据骨盆的形态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65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31例Tile B型骨折经前入路,将耻骨联合或耻骨支复位用重建钢板固定,其中8例合并髂骨骨折经髂窝入路将之复位用重建钢板固定;34例Tile C型骨折的前环损伤均采用与Tile B型骨盆骨折相同的方法处理,后环损伤的固定方法:17例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脱位之中,复位后在透视引导下从后方经皮骶髂螺钉固定11例,经髂骨的螺栓固定4例,经后路在双侧髂骨后嵴之间用张力带钢板固定2例;9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之中,经皮骶髂螺钉固定6例,钢板固定3例;8例合并髋臼骨折行重建钢板内固定。 结果 通过对术后骨盆X线测量骨折分离移位的最大距离,根据Matta评分标准:小于4 mm为优,占86.1%(56例);4~10 mm为良,占7.7%(5例);10~20 mm为可,占6.2%(4例);大于20 mm为差(0例)。本组骨盆X线测量结果总优良率为93.8%。 结论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应在血流动力学稳定时尽早根据骨折的类型及骨盆的解剖形态特点选择合理的内固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研究Herbert螺钉和钛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五跖骨基底Ekrol 2型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手术治疗的第五跖骨基底Ekrol 2型骨折患者44例。其中,男18例,女26例; 年龄18 ~ 63岁,平均为(39.8±7.3)岁。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2组,Herbert螺钉组24例,克氏针组20例,将术后感染例数、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移位例数、患足AOFAS踝—后足评分作为观察指标,对两组病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随访时间12 ~ 18个月,平均(15.6±2.5)个月。Herbert螺钉组病例术后感染1例,骨折移位1例,骨折愈合时间为(7.5±1.5)周,完全负重时间为(12.5±2.5)周,术后6个月AOFAS踝—后足评分为(92.2±7.7)分。克氏针组病例术后感染4例,骨折移位5例,骨折愈合时间为(10.2±1.5)周,完全负重时间为(16.8±4.3)周,术后6个月AOFAS踝—后足评分为(78.2±6.4)分。 结论 对于第五跖骨基底Ekrol 2型骨折采用Herbert螺钉与克氏针相比在术后感染率、固定牢固程度、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后足踝功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bert螺钉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肱骨中下段骨折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自2007年6月~2009年8月采用手术和非手术的方法治疗40例新鲜无桡神经损伤的肱骨中下段骨折病人,其中手术组22例,非手术组18例。结果手术组中发生桡神经损伤4例,骨不愈合2例;非手术组中发生桡神经损伤1例,骨不愈合1例,畸形愈合3例。2组桡神经损伤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而骨不连发生率、骨折愈合率和终末随访时肘关节Mayo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非手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在骨折愈合时间和预防医源性桡神经损伤方面优于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2006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25例桡骨头粉碎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未见桡神经损伤、腕部畸形等并发症.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25±1)26个月.肘关节功能根据Broberg和Morrey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14例,良7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4%.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叶接骨板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以及注意事项。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35例Pilon骨折患者,其中采用切开复何、二叶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21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3例,年龄22~66岁,平均35岁;按照Ruedi和Allgower分型:Ⅰ型3例,Ⅱ型14例,Ⅲ型4例,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15例,合并同侧腓骨骨折16例,合并其它损伤6例。结果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1.5个月。20例患者骨性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10~21周,平均14.2周,创伤性关节炎2例:关节不同程度僵硬4例,无一例出现伤口感染。据Tornetta临床评估标准,本组优良率为81%。结论通过详细的术前评估、术中仔细操作、术后恰当的功能锻炼,开放复位、三叶接骨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