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全麻下气管异物取出术导致喉痉挛1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1990~1997年共收治气管异物患者126例,其中在全麻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110例,出现喉痉挛10例。4例发生在术中,6例发生于术毕。喉痉挛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后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极度呼吸困难,随时可出现窒息。因此需要紧急处理。现就临床资料分析如下。l资料与方法l.l一般资料手术取异物者110例,男62例,女48例,年龄最小9个月,最大12岁。1~3岁95例。总气管异物20例,右支气管异物52例,左支气管异物38例。病程最短Zh.最长半年。发病Zh~l用者102例。手术时间5~40min。均在全麻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全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吸道异物的特点及有效治疗方法,以降低其误诊、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368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病历资料,其中全身麻醉下经支气管镜取出异物1334例,无麻下经支气管镜20例,经气管切开6例,开胸8例。结果静脉复合麻醉及无麻下呼吸道异物取出1365例。1次手术成功取出1345例,2次6例;术后并发喉水肿25例,窒息死亡3例,死亡率0.21%。结论提高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是降低误诊率的关键,静脉复合麻醉配合咽喉气管黏膜表面麻醉效果较为理想。尽量在硬管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但有些行气管切开及开胸仍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6,(1):23-25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异物急诊行支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法的安全有效性。方法:对63例气管异物患儿采用七氟醚麻醉诱导下充分的表面麻醉后,在高频通气机的辅助下,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和芬太尼的麻醉下行支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记录手术过程中的BP,HR,SPO_2,RR,术后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63例患儿在手术过程中血压及心率、脉搏氧饱和度都维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P>0.05),脉搏氧饱和度均维持在95%以上。手术过程中出现患儿呛咳1例,屏气1例,加深麻醉后症状均缓解。无一例发生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及恶心呕吐。所有患儿均在10min内苏醒,意识清楚,哭闹,苏醒后无呼吸道梗阻症状,顺利返回病房。结论:在充分表面麻醉的前提下,七氟醚吸入复合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手术过程平稳,同时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能够提供满意的手术条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44例年龄在9个月~13岁的拟行支气管镜检取异物的患者,用氯胺酮、安定、γ—羟基丁酸钠静脉复合麻醉。结果表明:常规剂量的氯胺酮(4~8mg·kg-1)安定(0.2mg·kg-1)、γ—羟基丁酸钠(50~100mg·kg-1)复合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求术麻醉作用完全时间为12.9±3.6min。术中主要并发症为屏气、紫绀(11%)和喉、气管痉挛(6%),经对症处理均顺利纠正。  相似文献   

5.
徐平  魏绍忠  王振霖 《黑龙江医学》2001,25(12):954-955
我院自 1990 - 0 1~ 2 0 0 0年底 ,共行全麻支气管异物取出术 76例 ,有 8例病人在本院和外院发生了喉痉挛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76例病人 ,男 6 2例 ,女 14例。年龄 5~ 14岁 ,平均 9岁。异物种类为塑料笔帽 ,塑料玩具小零件和口哨等。采用氯氨酮静脉麻醉 ,其中 3例发生喉痉挛 ,经抢救脱险 ,另外 5例在外院手术时发生 ,后转来本院治疗。 8例喉痉挛均是在置入喉直达镜刺激喉部时发生。2 讨论2 1 喉痉挛发生的机理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全麻多采用氯氨酮静脉麻醉 ,尤其在小儿麻醉应用更普遍。氯氨酮是一种镇痛作用很强的静脉全麻药 ,它对中…  相似文献   

6.
汪青 《中外医疗》2011,30(24):45-45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3例气管异物小儿,采取氯胺酮、咪唑安定、异丙酚复合麻醉相结合,以支气管镜侧孔供氧,以保证患儿充分通气、供氧,确保患儿术中生命安全。结果所有患儿均安全完成手术,未发现喉痉挛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该麻醉方法是安全可行的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在异丙酚、芬太尼静脉全麻下行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4 0例拟诊为气管异物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异丙酚、芬太尼组 ;对照组 :异丙酚、rOH组。记录术中喉痉挛、呛咳、屏气、下颌松弛度及SpO2 ,RR ,SBP数据。结果 所有患儿都顺利进行异物取出术或支气管镜检术。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率、血压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应用异丙酚、芬太尼麻醉 ,术中生命体征平稳 ,且可有效缩短麻醉苏醒时间 ,减少麻醉并发症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应用潜窥镜与普通支气管镜在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不同效果,提高诊疗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分析206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诊断、麻醉、手术方法和疗效;对潜窥镜视频监视下与普通支气管镜取异物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采用潜窥镜异物取出术均一次性手术成功;普通支气管镜行二次手术10例,术中出现喉痉挛8例、支气管痉挛12例,术后出现纵隔气肿1例、气胸2例、皮下气肿4例、心衰2例,行气管切开5例,无异物变位性窒息,气管、支气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潜窥镜下气道异物取出术具有明视、放大等特点,避免了普通支气管镜的盲目性,提高了气道异物取出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常见急症、重症 ,异物取出术是危险性极大的手术 ,其麻醉处理很棘手。小儿气道狭小 ,手术麻醉过程中可因喉痉挛、分泌物堵塞或异物堵塞总气管引起窒息 ,严重者可因缺氧致死亡。我科自 1 996年 6月至 2 0 0 1年 1 1月进行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 1 1 0例 ,现将其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1 0例患儿中 ,男 70例 ,女 40例 ,男女之比约为 1 75∶1。年龄最小 6个月 ,最大 9岁 ,3岁以下 77例 ,占 70 %。异物存留时间 2h~ 2个月 ,3d内就诊的达一半以上 ,术前部分患儿因异物存留时间长有肺部感染 ,但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08~2010年收治的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72例,观察其发病年龄、异物种类、病程、手术方法、麻醉方式及药物选择等因素与术前、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气管支气管异物并发症发生率在术前依次为阻塞性肺气肿(45/72例)、肺部感染(38/72例)、阻塞性吸气性呼吸困难(16/72例)、阻塞性肺不张(4/72例)等,年龄与并发症的发生率成反比,植物类异物并发症发生率最高(91种次/57例),病程与并发症的发生率成正比;术中并发症主要是喉气管支气管痉挛(17/72例)、喉水肿(5/72例)等,保留自主呼吸未使用肌松药的静脉复合麻醉,术中出现喉气管支气管痉挛症状的发生率较高,术程长易出现喉水肿;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是肺部感染(9/72例)、呼衰(4/72例)等,严重并发症主要出现在年龄小、异物碎屑多的患者。结论气管支气管异物多伴有并发症的出现,与之相关的因素很多,其中术前并发症主要与患者年龄、异物种类、病程等因素有关,术中并发症主要与麻醉方式及药物选择、术程等因素有关,术后并发症主要与患者年龄、异物种类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快速诱导行声门下置硅塑管控制呼吸用于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可行性。方法 :30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 ,随机分为两组。 组于常规氯安酮、羟丁酸钠麻醉 ,保留自主呼吸进行。 组经快速诱导 ,于声门下置入细硅塑管 ,用高频喷射呼吸机控制呼吸 ,普鲁卡因或丙泊酚复合琥珀胆碱维持麻醉 ,术中监测 Sp O2 、BP、HR、ECG。比较术中两组 1次气管镜置入率、屏气呛咳、苏醒时间及 Sp O2 <90 %情况 ;术后由手术医师用 VAS1 0 0 mm对麻醉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在年龄体重 ,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 组有1 0例 1次插入气管镜 , 组有 1 4例。术中 组有 3例发生屏气 ,6例发生呛咳 ,而 组只有1例呛咳 ,无 1例发生屏气 ;Sp O2 <90 % 组有 6例、 组有 3例 ;苏醒时间 组为 5 8.4±2 0 .9min, 组为 1 3.8± 4.6min;手术医师满意率 组为 82 .8± 1 1 .5 mm, 组为 97.6± 9.9mm,有明显差异性 ( P<0 .0 5 ) ; 组术中有 1例发生喉痉挛 , 组则无。 2 5例取出气管异物 ,5例未取出 ,术后有 2例咳出。结论 :快速诱导后声门下置硅塑管控制呼吸用于气管异物取出术 ,声门暴露良好便于气管镜的插入 ,术中不发生屏气、呛咳 ,病人苏醒快 ,术后并发症少 ,不失为一种比较安全实用的麻醉方法 ,但术中及术后均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08~2010年收治的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72例,观察其发病年龄、异物种类、病程、手术方法、麻醉方式及药物选择等因素与术前、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气管支气管异物并发症发生率在术前依次为阻塞性肺气肿(45/72例)、肺部感染(38/72例)、阻塞性吸气性呼吸困难(16/72例)、阻塞性肺不张(4/72例)等,年龄与并发症的发生率成反比,植物类异物并发症发生率最高(91种次/57例),病程与并发症的发生率成正比;术中并发症主要是喉气管支气管痉挛(17/72例)、喉水肿(5/72例)等,保留自主呼吸未使用肌松药的静脉复合麻醉,术中出现喉气管支气管痉挛症状的发生率较高,术程长易出现喉水肿;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是肺部感染(9/72例)、呼衰(4/72例)等,严重并发症主要出现在年龄小、异物碎屑多的患者。结论气管支气管异物多伴有并发症的出现,与之相关的因素很多,其中术前并发症主要与患者年龄、异物种类、病程等因素有关,术中并发症主要与麻醉方式及药物选择、术程等因素有关,术后并发症主要与患者年龄、异物种类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防止发生喉、气管、支气管痉挛的麻醉方法。方法:先用氯胺酮与γ-羟基丁酸钠行全身麻醉后,再用1%丁卡因喉头喷雾表面麻醉局部黏膜。结果:治疗患者653例,效果满意。结论:静脉复合加丁卡因局部麻醉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是较为安全适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廖刃廖刃  魏蔚 《四川医学》2008,29(2):150-151
目的 研究氨茶碱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应用,以及氨茶碱应用于临床小儿麻醉催醒和缓解急性支气管痉挛的前景.方法 27例1~3岁ASA I~Ⅱ级因气管或支气管异物行急诊气管镜镜检异物取出术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氨茶碱组(14例)和对照组(13例).持续监测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氧饱和度和潮气量等指标,异物取出后,氨茶碱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其后给予氨茶碱5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kg.在术前、术毕、脱氧和清醒等各时点听诊比较肺部体征,比较各组手术时间、脱氧时间、清醒时间、屏气次数、总用药量以及最低spO2值.结果 氨茶碱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脱氧时间、清醒时间、屏气次数、总用量药以及最低spO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茶碱组术后肺部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氨茶碱不能有效用于麻醉催醒,但可明显缓解异物取出后导致的支气管痉挛.  相似文献   

15.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是一种急危症手术 ,其麻醉方法有局麻和静脉全麻 ,前者易致气管损伤造成喉痉挛、气胸等严重并发症 ,后者麻醉配伍方法较多 ,作者在药物的配伍使用及手术操作时机上进行改进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 30例 ,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1~11岁 ,体重 10~ 2 6kg ,其中右支气管异物者 19例 ,异物种类有花生米、葵花子、大豆及自动铅笔帽等 ,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绀及呼吸困难 ,多为混合性呼吸困难 ,其中 6例出现重度呼吸困难 ,三凹征明显。1.2 麻醉方法 术前 30min肌内注射阿托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小儿呼吸道异物患者的病历资料,经硬管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手术。对发病年龄、异物种类、治疗、麻醉进行分析。结果3岁以下幼儿47例,3—7岁14例,7~14岁3例。气管异物18例,右支气管27例,左支气管14例,双侧支气管5例。通过支气管镜一次取出53例,支气管阻塞导致肺不张、肺部感染21例,本组病例死亡1例。结论气管异物儿童较成人多见,死亡率较高,及时取出异物,正确地选择手术及麻醉方法,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应用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方法:40例气管异物的患儿,芬太尼0.004mg/kg,异丙酚2mg/kg静脉诱导,咽喉部表麻后置入直达喉镜;经直达喉镜的吸氧孔接高频喷射通气管,术中根据患儿体动情况静注异丙酚1~1.5mg/kg,异物取出后停止给药,记录入室、麻醉后、手术开始、及术毕时的MAP、HR、SPO2,记录术中喉痉挛、分泌物、手术操作满意度情况,术后患儿苏醒时间、有无惊厥、躁动,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40例患儿麻醉成功,均顺利完成异物取出术,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稳定,术后苏醒快,并发症少。结论: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可满足小儿气管异物取出的手术,麻醉安全、平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探讨气管与支气管异物手术主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厦其预防措施。②方法对记录完整的520例气管与支气管异物手术患者中32例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520例中喉水肿13例(2.5%),气胸、纵膈气肿9例(1.9%),牙齿松动7例(1.3%),喉痉挛3例(0.6%)。④结论了解手术中出现的主要并发症,并熟悉其发生原因对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快速诱导行声门下置硅塑管控制呼吸用于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可行性.方法30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 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于常规氯安酮、羟丁酸钠麻醉,保留自主呼吸进行.Ⅱ组经快速诱导,于声门下置入细硅塑管,用高频喷射呼吸机控制呼吸,普鲁卡因或丙泊酚复合琥珀胆碱维持麻醉,术中监测SPO2、BP、HR、ECG.比较术中两组一次气管镜置入率、屏气呛咳、苏醒时间及SPO2<90%情况;术后由手术医师用VAS100mm对麻醉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在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Ⅰ组有10例1次插入气管镜,Ⅱ组有14例.术中Ⅰ组有3例发生屏气,6例发生呛咳,而Ⅱ组只有1例呛咳,无1例发生屏气;SPO2<90%Ⅰ组有6例、Ⅱ组有3例 ;苏醒时间Ⅰ组为58.4 ±20.9min,Ⅱ组为13.8±4.6min;手术医师满意率Ⅰ组为82.8±11.5mm,Ⅱ组为97.6±9.9mm,P<0.05有明显差异性;Ⅰ组术中有1例发生喉痉挛,Ⅱ组则无.25例取出气管异物,5例未取出,术后有2例咳出.结论快速诱导后声门下置硅塑管控制呼吸用于气管异物取出术,声门暴露良好便于气管镜的插入,术中不发生屏气、呛咳,病人苏醒快,术后并发症少,不失为一种比较安全实用的麻醉方法,但术中及术后均需加强监测(尤其是SpO2).  相似文献   

20.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是危险性极大的手术,支气管镜检中较易发生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异物堵塞总气管可致严重窒息死亡。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咪唑安定、氯胺酮、静安和安氟醚复合麻醉,施行支气管异物取出术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