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便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便性状的影响,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01~2009-12 我科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男43例,女19例,年龄42~74岁.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客观的检查指标,其中27例有不同程度的便秘史.  相似文献   

2.
我科2006-01-2011-12收治急性脑梗死后继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例患者均为我科住院病人,男12例,女8例;年龄45~85岁,平均65岁;既往有高血压13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症8例,长期饮酒史9例,吸烟史13例.  相似文献   

3.
梗死后综合征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10%[1].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物质的过敏反应.通常在心肌梗死后1~8周出现,临床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发热、胸痛等症状.我科自2006-01~2008-10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6例出现梗死后综合征,经治疗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老年人急性脑卒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近年来,老年人急性脑卒中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我科收治40例急性脑卒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2008-03—2014-05收治急性脑卒中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60~76岁,平均68.5岁;35例患者有原发疾病,其中高血压14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在我院2014-07—2016-05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24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PCI术治疗,统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并以PCI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者为研究组,以PCI术后未并发急性脑梗死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2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PCI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者9例,发生率3.8%;研究组中存在脑血管病史、房颤、泛前壁心肌梗死、术后低血压患者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抗凝血酶、年龄、植入支架个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球囊扩张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男性、房室传导阻滞、前间壁梗死以及完全闭塞因素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房颤、PCI术后低血压、年龄、广泛前壁心梗以及球囊扩张次数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抗凝血酶为其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我院2009-01~2010-01共接诊、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例,早期诊断正确,抢救措施得当,护理工作到位,无死亡病例.现将21例急性心梗患者的院前急救、早期观察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前后的护理方法及措施.方法 将我院2008-08~2009-08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9例患者,均经第三代溶栓药物瑞替普酶溶栓,观察溶栓疗效及护理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结果 49例患者中41例冠脉再通,再通率84%,溶栓过程中严密监测,低血压、恶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时,及时抢救,挽救患者生命.结论 第三代溶栓药物瑞替普酶可显著提高冠脉再通率,在溶栓前后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护理,减少患者焦虑情绪,溶栓过程中严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现将我院自2006-07~2007-05使用依达拉奉治疗的急性脑梗死34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入选病例66例,均为发病<72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碳中毒是冬季多发病,国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占多种中毒性疾病的48.7%。我院2007-12~2010-06分别测定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老年组及青年组患者心肌酶,探讨心肌酶在老年组一氧化碳中毒急性期的变化,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7-12~2010-06收治的老年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00例(老年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65~90岁,平均77.5岁,中毒就诊时间为1/2~12 h;轻度中毒30例,中度中毒50例,重度中毒20例。青年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12~50岁,平均31岁;轻度中毒10例,中度中毒28例,重度中毒12例。既往排除心肌梗死、脑梗死、糖尿病。1.2方法所有患者均在24 h内采取静脉血,采血后1 h  相似文献   

10.
2005-11~2006-12对210例患者运用了循证护理方法,寻找最佳实证指导临床,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01~2006-12在ICU入住的210例患者中,重度颅脑损伤105例,脊髓损伤14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40例,创伤性休克14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急性肺挫伤31例;其中男168例,女42例,年龄50~102岁,平均71岁,住院卧床时间5~40d.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TIMI危险评分对脑血管病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8-09—2019-02经急诊收住院并诊断为脑血管病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222例,按照TIMI危险评分分为低危组(0~3分)71例(32.0%)、中危组(4~6分)...  相似文献   

12.
我院内科自2000-09~2001-06对16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实行了整体护理,除一例合并室壁瘤患者心脏骤停死亡外,其余15例均痊愈或好转出院,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床资料见表1。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心肌梗死患者的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并对该类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结果 经治疗护理后37例好转出院,3例死亡.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溶栓治疗结合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等全面精心护理,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出血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院近10年来诊断为脑出血并急性心肌梗死(AMI)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脑出血在3 d~1周内易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且病灶在基底节区,大量出血并破入脑室,既往有高血压、吸烟病史患者提示其心肌损伤较重,更易合并心肌病变.结论 脑出血患者动态监测心肌酶学、心电图及血浆肌钙蛋白I,为防治脑出血早期合并AMI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的机制及其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了2011-01-08来我院就诊的17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心肌梗死发生后新出现房颤5例,低血压4例。患者脑梗死平均在心肌梗死的1周内发生。结论心肌梗死后出现房颤、室壁瘤等易产生心脏附壁血栓脱落而致脑梗死,同时心肌梗死发生后的血压降低也是发生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治疗心肌梗死的过程中就需要防治这些方面的因素,预防脑梗死出现。  相似文献   

16.
我院神经内科2009-06—2012-12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神经科2009-06—2012-12收治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1966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1],均经头颅CT及MR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42~75岁,平均53岁;发病到入院时间6~46h,平均31h。对照组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龄41~78岁,平均55岁;发病到入院时间6~46h,平均32h。2组性别、年龄、病情程度、梗死部位、既往史、伴发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  相似文献   

17.
急性复合型硬膜下血肿常伴有急性颅内压增高,病程短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传统的颞顶瓣、额颞瓣或冠状瓣开颅难以满足充分减压和止血的要求,术后并发症多,治疗效果不佳.我科于2004-09~2007-12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颞肌筋膜硬脑膜减张缝合治疗急性复合型硬膜下血肿32例,降低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均为闭合性颅脑损伤,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16~67岁,平均41岁.车祸伤24例,坠落伤5例,打击伤3例;自受伤到入院时间0.5~9h,平均3.5h.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溶栓治疗已被临床实践所肯定,2003年03~2001-07我院应用丹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62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为本院急诊病人,男42人,女20人,年龄48~81岁,中位年龄67岁。合并高  相似文献   

19.
40例Bell麻痹的神经电图(NCV)与瞬目反射(BR)检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2002年8月-2003年12月我们对临床拟诊为Bell麻痹的40例病人行双侧NCV及BR检查,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方法及判定标准 1.临床资料:男21例,女19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47.5岁,均为急性起病,病程1-7天。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无糖尿病史。应用面瘫简易评分标准评分18-20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以缺血性脑血管病形式起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我院2010-01-2014-06接诊的以缺血性脑血管病形式起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均经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等确诊,总结临床特点。结果25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以缺血性脑血管病形式起病,主要有3种类型,其中暂时性脑缺血型9例,脑源性晕厥型7例,脑局灶损害型9例;25例患者确诊后及时扩容、提升血压及抗休克等处理,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死亡2例,再发2例,3例偏瘫未能恢复,剩余18例好转恢复。结论以缺血性脑血管病形式起病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虽然发病率不高,但近几年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重视,临床诊断要结合临床表现、心电图与心肌酶学检查等,确诊并及时治疗,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