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梅  蒋喜凤 《中外医疗》2013,32(17):80-8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I型双重感染临床特点,提高对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I型双重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2012年9月诊断的83例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I型双重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I型双重感染患儿热峰高、热程长,咳嗽剧烈,婴幼儿易伴喘息。83例患儿中49例患儿出现肺外表现,其中心血管系统损害16例,血液系统损害15例,消化系统损害11例,皮肤系统损害3例,神经系统损害3例,泌尿系统损害1例。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对症治疗,除1例以肝功能损害为首发症状的患儿治疗3d自动出院外,其余患儿疗效显著。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I型混合感染时表现复杂多样,可致多脏器损伤的肺外合并症表现,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发肺外损害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伴肺外表现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6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伴肺外损伤病例表现为循环系统损伤21例,消化系统损伤41例,神经系统损伤1例,泌尿系统损伤4例,皮肤损害损伤1例。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齐霉素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临床应加深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致肺外损害的认识,以减少误、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脏器受损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002年-2007年收治的有肺外并发症的52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有肺外并发症的MP感染患儿,其中累及神经系统12例、血液系统8例、心血管系统6例、泌尿系统2例、消化系统5例、皮肤肌肉损害11例、多个系统损害6例,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缭合征1例,川崎病1例。结论:MP感染可引起多系统损害,肺外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依靠MP-IgM抗体的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盐田区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20082010年儿科住院13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38例患儿中33例合并消化系统损害:表现为肝功能ALT升高或合并肝肿大,或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等。11例合并心肌损害:表现为心悸,胸闷,面色苍白,气促等,实验室检查示特异性心肌酶谱升高,或心电图异常。3例合并肾功能损害。3例血常规检查呈现类白血病反应,12例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2例患儿出现惊厥史。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不仅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呼吸道疾病,还可肺外多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合并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甚至诱发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故临床医生应全面观察,完善相关系统的实验室检查,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表现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方法:对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124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4例患儿均有呼吸道表现,53例(42.7%)有肺外损害表现,以泌尿、消化、血液、心血管系统损害多见,分别为21例(39.6%)、19例(35·8%)、11例(20.76%)、9例(17.0%),关节、肌肉损害、神经、皮肤粘膜损害少见,分别为3例(5.7%)、2例(3.8%)、2例(3.8%)。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除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外,易致肺外脏器受累,尤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易误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1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郝凤芹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5):1701-1702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损害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损害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均有发热,热型不规则,均有不同程度咳嗽,胸部X线检查示两肺纹理增粗模糊15例,双下肺浸润阴影8例.18例患儿查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均为阳性.肺外损害:发热伴消化系统症状5例,其中B超检查示肝脏肿大3例;伴有心血管系统表现(心悸、胸闷)4例;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起病4例;伴有泌尿系统损害者4例;伴有神经系统症状者1例.给予阿奇霉素5~10 mg·kg-1·d-1,静脉滴注,18例患儿全部治愈.随访1年无反复发作的慢性支原体肺炎及肺外并发症发生.结论 支原体感染可致支原体肺炎,同时可致肺外多器官系统损害,临床应提高认识,早期诊断并早期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7.
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发肺外损害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发肺外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MP-IgM,对MP-IgM≥1∶40且确诊为肺炎的30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2例支原体肺炎的患儿中,96例出现肺外损害,发生率为31.8%,可表现为心血管、血液、消化、神经系统及皮肤损害。全部病例经阿奇霉素治疗3-4周后痊愈或好转。结论支原体肺炎除肺部原发感染外,还可造成肺外多器官、多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肺外并发症表现,提高诊治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存在肺外并发症的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中有27例同时累及两个系统(43.5%),11例同时累及3个系统(17.7%)。具体为累及消化系统38例(61.3%),心血管系统20例(32.3%),血液系统17例(27.4%),神经系统18例(29.0%),皮肤损害12例(19.3%)。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机体多系统器官损害,尤其是难治性支原体肺炎。部分患儿可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肺外并发症,甚至少数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易造成误诊、漏诊,延误治疗时机,易遗留后遗症,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痰或气管吸出物检查PCR—MP—DNA阳性或血清MP—IgM阳性或其他方法而诊断为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416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器官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416例中伴肺外多器官系统损害172例,除有咳嗽、发热、咳痰的表现外,还有心音低钝、心率增快、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肝肿大、肝功能损害、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皮疹、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神经系统症状等中的1项或多项改变。结论:MP感染可致MP肺炎,同时可致肺外多器官系统的损害,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预后良好,阿奇霉素仍为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方法:对86例肺炎支原体表现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皮肤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骨骼及肌肉损害、等均为肺炎支原体肺炎之肺外表现.结论:有肺外表现的呼吸系统感染,有助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426例 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26例MP感染中,72例有肺外并发症,发生率16.9%,主要有支原体脑炎、心肌炎、泌尿系统受累、肝功能损害、粒细胞减少、皮疹等.结论 MP感染可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部分患儿可同时有2种或2种以上的合并症,少数以肺外合并症为首发症状,易误诊、漏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有肺外表现的支原体肺炎的疾病特点,降低漏诊、误诊率。方法 对48例有肺外表现的支原体肺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症状除呼吸道症状外,还可表现为皮肤、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骨骼肌肉、心血管系统的损害。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会出现多系统、器官损害,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吴倩  韦彦成 《广西医学》2011,33(12):1674-1676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表现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6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肺外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 86例中发生肺外损害63例(73.3%),可累及一个或多个系统器官损害,其中消化系统27例(42.9%)、心血管系统18例(28.6%)、神经系统10例(15.9%)、血液系统8...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儿以婴幼儿为主,3岁以内27例(48.2%),3-5岁14例(25%),5岁以上15例(26.8%)。婴幼儿以发热、肺部表现为主,其中表现为喘息者16例(59.3%)。有肺外损害是本病的特点29例(51.8%),并多见于年长儿,主要损害消化、心血管、神经、血液、泌尿等系统,表现为肝功能损害、心力衰竭、脑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肾炎等。结论:婴幼儿感染MP的发生率较高,不同年龄组的临床表现各异,有肺外表现者可涉及多个系统,提示对以喘息和肺外表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儿,应警惕MP感染,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及早诊断和治疗,可取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5.
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炎支原体(MP)感染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且可累及多个系统。在收治的10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26例(25.49%)伴有肺外损害表现,现报告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6.
张雪梅  吴文 《中国热带医学》2005,5(7):1491-1492,145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问题。方法分析10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中伴肺外多器官系统损害67例患几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67例伴肺外多器官系统损害的患几,发现除有发热、咳嗽、咳痰的表现外,还同时有心音低钝,心率增快,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肝肿大、肝功能损害、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皮疹、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神经系统症状等一项或多项改变。结论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可致MP肺炎,同时可致肺外多器官系统的损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盐田区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2008~2010年儿科住院13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38例患儿中33例合并消化系统损害:表现为肝功能ALT升高或合并肝肿大,或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等。11例合并心肌损害:表现为心悸,胸闷,面色苍白,气促等,实验室检查示特异性心肌酶谱升高,或心电图异常。3例合并肾功能损害。3例血常规检查呈现类白血病反应,12例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2例患儿出现惊厥史。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不仅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呼吸道疾病,还可肺外多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合并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甚至诱发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故临床医生应全面观察,完善相关系统的实验室检查,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18.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肺外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105例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105例MP感染中,23例有肺外并发症,发生率为21.9%。主要并发症有支原体脑炎、心肌炎、泌尿系统及消化系统损害、皮疹、关节炎等。结论: MP感染可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部分患儿可同时合并2个系统或以上的损害。少数病例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易误诊、漏诊,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科收治的97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97例患儿除有呼吸道症状外,48例(49.5%)患儿有肺外损害的表现,以消化道系统(47.9%)、神经系统(25%)、心血管系统(14.6%)、泌尿系统(6.3%)多见.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临床多样化,除呼吸道症状外还可引起多系统损害,易致肺外脏器受累,尤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易误诊、漏诊,应常规给予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以明确诊断,并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20.
卢建忠 《河北医学》2013,19(3):420-422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外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8例出现肺外并发症的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对肺外并发症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58例患儿中肺外单个系统受累者50例(96.21%),肺外并发症主要发生在消化、循环、皮肤、泌尿、血液等系统。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能引起肺部及其他多个系统损害,临床支原体感染患儿应对病情进行仔细观察和综合分析,迅速准确的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