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胫骨后倾角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与最重要的关节之一。随着老年社会的到来,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明显增加。人工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重要手段。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虽然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但对假体的安装技术要求较高,其中胫骨后倾角对人工关节置换的影响逐渐得到重视,针对人工关节置换时胫骨假体是否需要后倾安装是有争议的,本文复习文献后进行了初步讨论。1 解剖及生物力学意义胫骨与股骨、髌骨共同组成膝关节,胫骨近端宽厚,称为胫骨髁。胫骨髁横切面呈三角形,其上面亦称为胫骨平台。胫骨平台的关节面与胫骨干并不垂直,而向后倾斜,在新生儿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聚乙烯胫骨假体在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24膝施行全聚乙烯胫骨假体的全膝人工关节置换,平均术前HSS评分为40.2分,单侧置换18例,双侧置换3例。结果术后随访2.5~4.5年,失访3例,平均随访HSS评分为86.5分(范围:80~89分),其中临床疗效优18膝,良3膝,中0膝,差3膝,优良率达87.5%。结论全聚乙烯胫骨假体的全膝人工关节置换短期疗效满意,手术技术与带金属底托胫骨假体的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基本一致,对经济较为困难的患者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假体。  相似文献   

3.
胫骨平台后倾角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重要截骨参数,胫骨平台后倾角的测量有多种参照标准,也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测量。国内外学者围绕如何选择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参照和途径、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是否应将胫骨平台软骨及半月板考虑在内、东西方人种的胫骨平台后倾角测量差异,膝关节置换术中如何选择胫骨平台后倾角、CR型和PS型人工膝关节置换假体的胫骨平台后倾角选择差异等问题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胫骨平台后倾角的选择决定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成败,影响术后假体的长期稳定。选取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点的胫骨平台后倾角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个性化测量和选择胫骨平台后倾角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合并内翻或外翻畸形的骨关节炎患者胫骨扭转异常的方向和程度,并研究胫骨扭转异常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影响。方法以10个正常膝关节作为对照,对32位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共62侧下肢膝、踝关节进行旋转中立位CT扫描,分别测量胫骨近端前髁轴、胫骨横轴及胫骨后髁轴与双踝轴之间的角度。测量股骨内外上髁轴在胫骨结节层面的投射线中点与胫骨结节内1/3连线与股骨内外上髁轴线外侧夹角(TT角),股骨内外上髁轴在胫骨结节层面的投射线中点与胫骨结节内1/3连线与双踝轴垂线交角(TT-AA角)。结果正常人胫骨外向扭转角度平均约为25°,合并内翻畸形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胫骨外向扭转角明显降低,平均约为17°(P〈0.05),合并外翻畸形的膝关节胫骨外向扭转角度明显增大,平均约为32°(P〈0.05);胫骨扭转角的近端参考轴线:胫骨前髁轴、横轴或后髁轴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内翻和外翻畸形,TT角较正常膝关节明显减小(P〈0.05),TT-AA角与正常膝关节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存在胫骨扭转异常,合并内翻畸形的膝关节胫骨外向扭转角度减少,而外翻畸形胫骨外向扭转角度增加;合并内翻和外翻畸形的膝关节胫骨结节内1/3相对于股骨远端均发生明显外旋,以胫骨结节内1/3作为胫骨假体旋转定位标记,将导致人工膝关节假体旋转对线不良。  相似文献   

5.
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方法重建关节功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自从John Charnley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和Gunston研究多中心全膝关节假体以来,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较快发展,取得了肯定的疗效。John Charnley为人工关节置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主要贡献是确立了关节假体设计中的低摩擦原理,  相似文献   

6.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骨关节炎中发病率最高的关节病变,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终末期退行性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段。不论在国外还是国内,TKA的开展都较以往增多。在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后,减少假体松动(尤其是胫骨侧假体的松动)是提高膝关节置换术后生存率的重要问题,而假体松动跟假体与骨截面之间的匹配性有密切关系。目前,国内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的假体大部分是由欧美国家进口或者是以之为范本制造的,胫骨侧假体与胫骨截骨面的匹配性较差,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各国业界人士的注意。欧美、韩国、日本等国家分别有人以放射学资料或者尸体标本为研究对象,研究本国人种的胫骨截骨面特点;在国内,台湾、华北、东北、华东、华南等人群的胫骨截骨面特点也分别有人相继研究归纳出来。亚洲人胫骨平台截面的几何形态不同于西方人,而国内各人群之间亦各自有其特点,应用进口胫骨假体要考虑国人的特点,性别及胫骨截骨厚度是影响胫骨侧假体设计与选择的重要因素。放眼未来,根据每个患者胫骨截面特点特异性地制造其应用的假体可能是假体制造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本组24例30膝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一期单膝置换18例,双膝同时置换6例,均采用后方稳定性假体。结果本组随访1~4年,平均2年。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优24膝,良3膝,可2膝,差1膝,优良率90%。并发症:腓总神经损伤2例,人工膝关节脱位1例,有1膝差25°不能完全伸直。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正确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手术操作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有关人工膝关节适应证及手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汉平  李佩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16):1277-1278,1246
20世纪70年代受chamley低摩擦人工髋关节的影响,人工膝关节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现人工膝关节置换已成为临床最常用的手术之一,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接受。其手术并发症及假体松动率大大降低,假体的生存率达90%以上。现在全世界每年人工膝关节置换在50万例以上。目前临床上所用人工膝关节包括单髁、全髁表面膝关节和铰链式全膝关节以及特制肿瘤假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失稳膝关节初次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手术技术、假体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使用特殊膝关节假体进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失稳膝关节共24例(37膝)。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0.8个月。HSS评分从术前平均43.8分增加到术后平均90分。膝关节活动范围从术前平均85.0°增加到术后平均114.2°。术后X线复查测量股胫角为5.4°(5~7°),无假体松动。结论对于失稳的膝关节初次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注意适应证的选择,掌握良好的软组织平衡技术,选择髁限制假体、加长柄假体、旋转铰链式假体等特殊假体,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型生物型材料的发展,骨小梁金属在人工关节置换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中尚有待于推广。骨小梁金属胫骨假体从设计和材料力学都不同于以往的其他膝关节假体,关于假体特殊设计的固定方式,早期假体松动检测,手术失败原因分析和中期生存率汇报以及翻修病例都有最新进展,对于年轻患者的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和假体生存率研究中表现出显著性进步,这些研究提示这种新型假体的未来发展前景,本篇文章综述骨小梁金属胫骨假体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单间室膝关节置换(unicompanfn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的概念早在1952年由McKeever实现,他将一个金属的单侧胫骨平台假体植入病变一侧的胫股关节间室,用于治疗单一间室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现代意义上的单髁膝关节置换(unicondylar knee arthroplasty,UKA)是1973年由Marmor设计的单髁表面置换假体,此后的很多固定平台单髁置换假体都是模仿他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膝关节是人体的主要负重运动关节,膝关节本身的解剖结构和周围稳定装置的复杂性决定了膝关节的运动绝非简单的铰链式屈伸运动,而是同时伴随着股骨髁向后移动及胫骨的轴向内旋等一系列复合的三维空间运动。了解正常膝关节的运动学特性对膝关节功能的正确评定、人工关节假体的设计和置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矫正关节畸形、解除关节疼痛、重建关节功能的主要手段。多年来 ,人工全髋、全膝皆以聚乙烯为关节形成表面 ,随着人工关节置换的广泛开展 ,聚乙烯磨损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聚乙烯磨损及其产生的碎屑和磨损颗粒所引发的生物学反应及导致的骨吸收、骨溶解 ,是造成假体松动、人工关节翻修的主要原因[1,2 ] 。与人工髋关节的球洞几何形态相比 ,人工膝关节的几何形态要不吻合的多 ,胫骨假体表面常承受较大的接触应力 ,较易产生磨损[2 ,3 ] ,理论上关节形成表面越吻合 ,聚乙烯磨损越少 ,不同的胫股关节吻合性 ,对假体磨损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不同解剖标志利用CT扫描定量测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和胫骨假体的旋转对线。方法 2004年对21位合并膝内翻畸形(35个膝)老年性骨关节炎患者(平均年龄73.3岁,范围:60~81岁)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术中采用后稳定型固定平台膝关节假体,以股骨后髁轴外旋截骨确定股骨假体旋转定位,综合参考胫骨平台最大覆盖率和胫骨后髁轴确定胫骨假体旋转定位。术后7年进行随访,内容包括病史采集、物理检查,KSS评分和功能评分,负重位膝关节正侧位X光片、髌骨轴位片以及膝关节CT扫描。在CT扫描图像上,根据股骨内外上髁轴(SEA)测量股骨假体旋转角度,分别根据股骨内外上髁轴和胫骨结节内侧1/3测量胫骨假体旋转角度,并以此测算假体的联合旋转角度和旋转不匹配程度。结果对35个膝关节随访7年结果显示,未出现感染、假体透亮带、髌骨脱位或半脱位、髌骨骨折、假体松动等,KSS临床评分平均91分,功能评分平均83分。股骨假体、胫骨假体旋转角度、联合假体旋转角度均呈正态分布;股骨假体平均旋转角度为(3.02±3.88)°;胫骨假体相对于胫骨结节内侧1/3明显处于内旋位(平均17°),相对于SEA旋转角度平均0°,参考两个标志测量的胫骨假体旋转角度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0);相对于SEA确定的假体联合旋转角度平均(2.99±7.90)°,相对于胫骨结节内侧1/3确定的假体联合旋转角度平均(-2.64±8.39)°,参考两个参考标志测定假体联合旋转角度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5),股骨和胫骨假体旋转不匹配最大程度在10°度左右。结论与胫骨结节内侧1/3做比较,股骨内外上髁轴(SEA)更适合作为CT定量测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和胫骨假体旋转对线的标志;胫骨平台最大覆盖率和胫骨后髁轴可以作为胫骨假体旋转定位的参考轴线,但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铰锭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肿瘤8例7年随访报告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为观察骨肿瘤截除后采用铰链式人工膝关节的疗效。方法:为膝部骨肿瘤患者切除骨肿瘤行铰链式人工关节置换术8例,随访平均7.4年(5.5-14年)。结果:显示铰锭式人工关节和为部骨肿瘤截除后,重建膝关节功能,仍是一种重要的手段。结论:从术后4例并发症,如胫骨侧假体松动和膝前痛,有必要改进假体制上式设计和加工工艺,并提出假体松动、膝前痛和其他并发症的认识和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三维成像研究人工关节置换前后胫骨轴向旋转的可行性,观察人工内侧单髁置换对胫骨轴向旋转的影响。方法采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通过膝关节伸屈过程中股骨内外侧髁旋转轴心相对胫骨平台的前后移位,测量正常和人工单髁置换术后膝关节伸屈过程中胫骨轴向旋转,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正常成人5人,10个膝关节,CT三维重建测量结果:膝关节在30°、60°、90°和120°屈曲时,胫骨分别平均轴向内旋5·3°、3·3°、5·1°和11·1°,其结果与文献报道相同。人工内侧单髁置换治疗单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0例(10个膝关节),膝关节在30°、60°、和90°屈曲时,胫骨分别平均轴向内旋5·4°、3·8°、4·7°。两组膝关节在0~30°、30~60°和60~90°屈曲时胫骨平均内旋无统计学差异(配对T检验,P>0·05)。结论CT三维重建可以作为一种研究人工关节置换前后胫骨轴向旋转的手段,人工内侧单髁置换不改变膝关节伸屈过程中胫骨轴向旋转。  相似文献   

17.
红外线导航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初步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解决或改善各类关节疾病所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关节畸形已有三十余年历史,但遵循医师自身控制的传统人工膝关节节置换术,仍可能导致术后下肢力学对线误差,最终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增加及假体早期松动,近几年来关节置换手术的导航技术在少数骨科领域领先的国家得以开展并获得良好的效果,我院2003年3月开始使用红外线人工膝关节置换导航技术,旨在提高假体装配和下肢力学对线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8.
膝关节置换作为一项经数十年发展的成熟技术,其手术疗效已获得医生的肯定.但作为关节功能重建手术,人工关节术后的功能状态与正常膝关节仍存在较大差距,而术后疼痛、感染等并发症以及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与翻修等依然是困扰医生和患者的主要问题.因此,如何通过外科技术与临床处理方式的改进以及假体材料与设计的改良来提高人工膝关节置换的疗效,使关节功能更接近正常状态、假体的使用寿命更长、更易于翻修以及更好地控制并发症是临床关节外科医生与产业界工程技术专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世界每年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约1000000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约250000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假体周围感染。  相似文献   

20.
髌股关节置换术(PFA)早期随访失败率高,临床应用一直存在争议。髌股关节解剖形态、生物力学机制研究及人工膝关节置换临床实践,促进了现代PFA假体设计和技术发展。将髌股关节视为膝关节整体一部分的Onlay假体设计理念,取代了单纯置换病变区域的第一代Inlay假体;病例选择严格限定为单纯髌股关节疾患,进展性胫股关节炎成为术前甄别重点;手术更注重原发疾患对PFA术后髌股关节功能的影响;手术技术进步保障了假体正确安放。现代PFA呈现高疗效、低并发症趋势,已被认定为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推荐治疗方案。该文就上述几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