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李凤云  魏红霞 《陕西中医》2002,23(2):126-126
目的 :观察中医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采用牵正散加味方 (黄芪、细辛、防风、白芷、天麻、蜈蚣、威灵仙等 )治疗面神经麻痹 75例。结果 :总有效率1 0 0 %。提示 :本方法具有益气活血 ,温经通络 ,祛风化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杏梅  边广军 《陕西中医》2009,30(7):841-842
目的:观察祛风活络汤治疗面神经麻痹76例疗效。方法:采用自拟祛风活络汤(僵蚕、全蝎、白附子、荆芥、防风、白芷、红花、川芎、羌活、当归)治疗面神经麻痹76例。结果:总有效率98.6%。结论:本方具有祛风、通络、养血、活血之功效。  相似文献   

3.
徐明录  秦顺朵 《陕西中医》2010,31(8):1003-1004
目的:观察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类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采用加味牵正散(白附子、钩藤、僵蚕、地龙、全蝎、胆南星、蜈蚣等)配合针刺治疗本病46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愈率分别为89.13%和65.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的功效,促进面瘫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楚海波主任医师论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经验。方法:跟随楚主任临床诊疗,对5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果:采用面瘫扶正丸结合针灸及西药治疗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楚海波主任医师认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病机多为"风""痰""瘀""虚",治疗上多采用祛风化痰,益气补血,活血通络;且中西医综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伦忠 《光明中医》2012,27(5):941-942
目的 观察中医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采用养血祛风通络汤(羌活、红花、防风、蜈蚣、全蝎、僵蚕、当归、丹参、赤芍、川芎、白附子、甘草)治疗面神经麻痹30例,全部病例均无颅内及其它病变.结果 总有效率83.33%.结论 本方具有祛风、通络、养血、活血之功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面神经炎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病机多为热毒壅盛,风痰阻络,胡志强教授擅长运用牵正散加减治疗面神经炎,清热解毒,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或 Bell’s 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2012年11月-2014年1月,笔者采用祛风散寒活血法结合化痰通络扶正法选择性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33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红外线 ( TDP)照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对 50例面神经麻痹的患者进行 TDP局部照射 (患侧面部耳前区和乳突部 )针刺翳风、阳白、地仓、颊车等。结果 :治疗 50例 ,总有效率 1 0 0 %。提示 :针刺诸穴 ,能益气活血 ,祛风散邪 ,通经活络 ,红外线照射可改善微循环 ,增强新陈代谢。面神经麻痹采用针刺穴位配合 TDP照射治疗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加味牵正散治疗面神经麻痹2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再玲  刘兴明 《陕西中医》2003,24(12):1073-1074
目的 :探讨祛风解痉类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采用牵正散加味 (僵蚕、白附子、天麻、桔梗、蜈蚣、全蝎 )治疗本病 2 1例。结果 :总有效率为 95 %。提示 :本方法对本病有平肝祛风 ,解痉止搐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面神经麻痹的中医针灸治疗方法与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针灸治疗的面神经麻痹82例.结果:痊愈72例(占87.8%)显效7例(占8.8%)无效3例(占0.37%).针灸疗法是面神经麻痹治疗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军阳 《吉林中医药》2013,33(2):167-168
目的:观察牵正散加味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8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牵正散加味(全蝎、僵蚕、白附子、天麻、钩藤等,每日1剂)治疗,对照组采用强的松(20mg,1次/d,顿服,5d后减量)内服及维生素B12(25 ug/次,3次/d)、维生素B1(10 mg/次,3次/d)、维生素B6(10mg,/次,3次/d)、地巴唑(10mg/次,3次/d).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5%,2组临床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散加味具有温经通络、祛风化痰、熄风解痉的作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针刺合用中药治疗急性面神经炎1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永祥 《陕西中医》2006,27(9):1118-1119
目的观察针刺合用中药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2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12例,针刺患侧迎香,阳白,地仓等穴位,中药自拟扶正解毒牵正散;对照组100例用传统针刺和药物“牵正散”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提示针刺合用中药能益气养血、疏风通络、祛风散寒,使筋脉通达,气血调和,筋脉得到濡养。  相似文献   

13.
李杰 《辽宁中医杂志》2009,(9):1576-1577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早期用牵正散、恢复期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水煎服配以针刺治疗;取穴:阳白、太阳、地仓透颊车、风池、牵正、合谷、翳风、足三里、三阴交、肾俞。结果:痊愈33例、显效9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56%。结论:此疗法具有祛风、活血通络、扶正祛邪之功效,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之一,尤以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者多见。恢复期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关键期,而西医在该期疗效欠佳。朱广旗教授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以解毒祛风、活血化瘀、扶正通络等为主疗法,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牵正散水煎服配合针刺治疗.针刺取穴:第1组:太阳、阳白、承泣、颊车、地仓、合谷;第2组:攒竹、丝竹空、巨、下关、翳风、足三里.两组穴位交替使用.结果:85例中,痊愈64例,好转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47%.结论:牵正散加减具有祛风散寒、化痰通络、镇痉止痛之功,配以针刺治疗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提示本疗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TANTAO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6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组)和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以中医针灸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疗法在治疗面神经麻痹方面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风面瘫患者采用自拟通络牵正散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9月—2018年9月安阳市中医院接诊的97例中风面瘫患者,掷币法分组,对照组48例予以传统西医治疗,观察组49例予以自拟通络牵正散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面部神经麻痹程度评分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 05);观察组FDI评分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 05)。结论自拟通络牵正散治疗中风面瘫患者效果显著,其能显著缓解临床症状体征,减轻面神经麻痹程度,降低面部残疾指数,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活络祛风贴配合穴位浅刺放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浅刺放血结合活络祛风贴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活络祛风贴配合穴位浅刺放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周围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应用针刺、药物热敷和中药内服的综合方法,治疗本病108例。结果:2个疗程内痊愈72例,3个疗程痊愈28例,8例好转,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综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朱慧敏 《河南中医》2019,39(6):886-889
目的:观察加味牵正散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牵正散。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肌电图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面神经麻痹程度和神经功能指数(neurological function index,FNFI)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2. 92%,肌电图恢复正常率为40. 43%,观察组有效率为95. 74%,肌电图恢复正常率为61. 7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肌电图恢复正常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评分、FNFI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GDNF、NGF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加味牵正散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明显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