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邓轩  蒋灿 《西南军医》2016,(4):369-373
高血压是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2012年我国1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24%,全国高血压患者达2.66亿,致残、致死率逐年只增不减,治疗率与控制率也都分别低于40%和10%[1]。高血压疾病进程中,血管壁由于血管内、外环境的改变而造成的一系列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这种异常改变称为血管重构(vascular remodeling,VR),是高血压疾病显著的病变特征,也是高血压引起各器官结构、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深入认识高血压血管重构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利于为临床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提供更为明确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进入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横断面研究,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基本状况,指导慢性病管理工作。方法对584例高血压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家族史、伴随疾病、服药情况、血压水平和控制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3级高血压分别占3.4%,15.4%,72.6%,统计资料不详无法明确高血压级别占8.6%。伴发合并症者占58.6%。血压总控制率为24%,其中男28.2%,女19.4%。无合并症者血压控制率30.6%,有合并症者血压控制率19.3%,合并糖尿病且血压控制〈130/80mmHg者8%。五类降压药物均有选用,其中CCB使用率最高(占58.6%),β受体阻滞剂、ARB、ACEI、利尿剂使用率分别为28.4%、17.8%、16.1%、5.1%,2种以上降压药联合使用率为38.7%,复方制剂使用率为4.8%。阿司匹林使用率50%。降脂药使用率18.2%。结论入组患者合并症较多,血压控制率低,男性血压总控制率高于女性。CCB使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治疗和生活方式的干预对煤矿矿区高血压病控制效果。方法对丰矿八一社区全体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发现该社区高血压患者383例,将38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统一建档管理。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率、血压控制率的变化情况。结果管理、干预前社区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71.02%、80.15%、33.15%。管理干预一年后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100%、100%、96.08%。比较管理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社区为单位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建档、管理、对生活方式进行干预等手段,能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从而控制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的方法和途径。方法 :对高血压门诊 5 64名患者建立系统的观察治疗档案 ,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进行血压测量、血压水平分级、危险分层、定期健康教育、改善生活方式和合理药物控制。结果 :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治疗的依从性较观察治疗前明显提高 ,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 ,血压控制率大幅度上升 ,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在基层医院建立高血压门诊和专病档案管理是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和治疗依从性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临床中常采用多种抗高血压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常会引起头痛、头晕等一系列不良反应[2]。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03~2013-06期间我科接诊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王松 《西南军医》2012,14(3):477-478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及管理情况,探讨有效的管理方案。方法对在我院建立健康档案的100例60岁以上的特殊门诊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及管理,同时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健康教育,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指导,提高老年患者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结果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和管理措施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有所改善,干预前后的血压控制率分别为36.00%和88.00%,同时患者对高血压防治知晓率和治疗依从率也有所提高,在干预前后患者的行为发生了明显改变。结论采取科学的治疗措施,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对于控制高血压,改善患者依从性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是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当前我国高血压控制率很低,约为6.1%,其原因较多,其中难治性高血压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往往血压较高、病程较长、心脑血管并发症较多,是引起高血压人群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最危险组分。因此,正确的评估和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才能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社区管理的可行性。方法对2007-03~2012-12门急诊与35岁以上的高血压就诊者建立健康档案,进行日常非药物、药物的指导、干预和治疗。结果血压控制率由原来的24.0%上升至89.1%,病死率由原来的5.2%下降至1.7%。结论社区卫生管理对高血压的血压控制率和并发心脑血管病的病死率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社区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的患病情况,为该社区高血压的预防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该社区18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血压测量,用统计学软件分析该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情况以及高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及控制率。结果:该社区高血压患病率为34.5%,其中男性组41.6%,女性组为29.5%;高血压人群中高血压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分别是63.6%、52.7%、21.2%。结论:该社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不高,提示需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力度对社区居民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进行宣教及规范管理,从而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  相似文献   

10.
周建华  黄欣 《西南军医》2008,10(6):39-40
目的调查分析成都市军队干休所7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治疗现状及伴随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患病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查阅健康档案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成都市军队干休所70岁以上离休干部进行群体调查。结果1440例中,高血压患者740例,患病率为51.39%,其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451例,占高血压的60.95%。高血压知晓率为91.89%,服药率为77.97%,控制率为61.22%。高血压组患者的冠心病、脑血管病、痴呆、致残、肾功能不全、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糖耐量减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结论成都市军队干休所7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以ISH为主,高血压患病率高,知晓率、服药率及控制率也高,药物治疗以服用钙拮抗剂为主,积极治疗和控制高血压对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I am going to talk to you on a sinister subject: the question as to whether there is--or should be--a human right to die, 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the corollary of the most essential human right: the right to life. Pain and suffering are most useful faculties. They help us to avoid dangers and to treat injuries. But you could get too much of it. There can be pain without cure and suffering without limit. If for good reasons people are finding life unbearable, are they not entitled to put an end to it? I am thinking here of individuals and their personal problems. I will not deal with suicidal missions in warfare or terror raids. The prime goal for society is--as I see it--the benefit of the individual. In other words, the fundamental aim of public affairs is the wellbeing of each individual person. There must of course be a balancing of conflicting interests, but we must never lose sight of the prime goal.  相似文献   

13.
‘Best of the Literature’ presents summaries of sports medicine—related articles culled from more than 30 medical journals. Experts comment on what the new findings add to current medical thinking and on the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