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6,(16):64-67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入院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给予磷酸西格列汀和格华止口服,共24周,对照组给予阿卡波糖和格华止口服,共24周。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GP)、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GHb A1C)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两组治疗前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用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用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结果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BM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MI、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除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外,还可改善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脂的关联性。方法选取诊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50例健康患者(对照组)。2型观察组中27例颈动脉内膜增厚患者(颈动脉增厚组),23例颈动脉内膜正常患者颈动脉正常组。检测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餐后2h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观察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m.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 P <0.05),颈动脉中层增厚组患者血脂、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05)。结论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脂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意义极大,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大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北京航天总医院门诊的90名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HHCY分组,其中45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T2DM+HHCY组),45例同型半胱氨酸正常(T2DM+NHCY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身高、体重、血糖、胰岛素、同型半胱氨酸、肌酐、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三酰甘油,UACR,并计算体质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通过相关分析计算UACR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等代谢指数的相关性,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计算UAC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T2DM+HHCY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UACR显著高于T2DM+NHCY组[(21.90±7.23) mg/g vs.(18.41±7.44) mg/g,P 0.05]。UACR与糖化血红蛋白(r=0.211,P 0.05),空腹血糖(r=0.217,P 0.05),胰岛素抵抗指数(r=0.236,P 0.0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r=0.248,P 0.05),三酰甘油(r=0.231,P 0.05)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是UACR的危险因素。结论新诊断的T2DM合并HHCY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升高,同型半胱氨酸是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对于高血压病患者血浆P-选择素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 12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A组,46例)和单纯高血压组(B组,74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C组).测定三组血浆P-选择素、空腹血糖、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与C组相比,A、B两组的血浆P-选择素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升高(P<0.01),而A组的血浆P-选择素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又高于B组(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和血浆P-选择素是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浆P-选择素水平升高,是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格列美脲和罗格列酮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对防治大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按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49例,比较用药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各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 49例患者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治疗前变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试验结束时无1例心衰及其他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联合应用格列美脲和罗格列酮是安全的,且能显著改善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延缓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将9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Ⅰ组48例),一组采用4次/d皮下注射胰岛素(Ⅱ组48例),均治疗12个月后,比例两组治疗前后CIMT、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的CIMT、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降低程度均好于口服降糖药组,而血脂比较无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80例患者,分组为正常血糖组(Ⅰ组)98例,糖耐量降低组(Ⅱ组)66例,2型糖尿病组(Ⅲ组)116例。所有受试对象均测量体质量、身高、血压、血糖、血脂、Hcy、肌酐及胰岛素水平。结果Ⅲ组和Ⅱ组的Hcy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Hcy与胰岛素抵抗(IR)、肌酐、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正相关(r=0.479,P=0.036;r=0.451,P=0.023;r=0.432,P=0.019);男性Hcy水平高于女性(r=-0.378,P=0.02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低受IR、肌酐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性别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范围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体质量、血糖、血脂等肥胖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黑龙江省医院南岗分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住院治疗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70例和体质量正常2型糖尿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 所有受试者的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0.35~4.94 mU/L)。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收缩压、舒张压和血尿酸, 并进行分析。结果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0.19, P=0.021;r=0.21, P=0.017);血清游离甲状腺素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0.25, P=0.009), 与总胆固醇呈负相关(r =-0.17, P=0.029),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与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r=0.33, P < 0.001;r=0.33, P < 0.001;r=0.32, P < ...  相似文献   

9.
罗翔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8):2800-280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颈动脉IMT将5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IMT正常组和IMT增厚组,并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浆Hcy的测定并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Hcy水平为(24.77土10.17)μmol/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0.95±2.60) μmol/L(P <0.05).IMT增厚组Hcy水平为(19.80±4.97) μmol/L,显著高于非IMT增厚组的(15.00±4.83)μmol/L(P<0.05).糖尿病患者血浆Hcy与颈动脉IMT增厚呈正相关(r=0.6384,P <0.05).结论 高Hcy是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 将72例T2DM患者依据CIMT值,分为内膜正常组(35例)、动脉硬化组(37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清胆红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动脉硬化组年龄(60.03±9.68)岁、糖尿病病程(7.81±5.63)年,显著高于内膜正常组年龄(52.29±7.46)岁、糖尿病病程(4.47±3.95)年,而动脉硬化组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分别为(11.96±4.73)μmol·L-1、(8.86±3.61)μmol·L-1,低于内膜正常组的(14.05±3.98)μmol·L-1、(10.54±3.17)μmol·L-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红素水平与CIMT呈负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的胆红素水平变化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尿酸(UA)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测定141例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血UA、甘油三酯(TG)。采用稳态模式(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并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中位数(2.294),将糖尿病患者分为胰岛素敏感组和胰岛素抵抗组,比较血UA、TG水平的变化。结果胰岛素抵抗组与胰岛素敏感组比较,血U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t=0.056, P>0.05):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血UA组间HOMA-IR无显著性差异(t=0.320,P>0.05)。相关分析结果,血UA与HOMA-IR无相关性(r=0.0237,P>0.05),TG与HOMA-IR呈明显正相关(r=0.1931,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UA与胰岛素抵抗似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生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测定127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IMT分为IMT正常组(IMT≤0.9mm)38例、IMT增厚组⑴(0.9mm〈IMT〈1.3mm)44例和IMT增厚组⑵(IMT≥1.3mm)45例。所有受试者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同时测定并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评估指数(HOMA-IR)。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增厚主要与年龄、病程、FIns和HOMA-IR有关。IMT增厚组⑵FIns和HOMA-IR显著高于IMT正常组,并高于IMT增厚组⑴,并且胰岛素抵抗程度和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程度与IMT的增厚呈正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可能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增厚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照。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90例冠心病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冠心病治疗效果;起效时间、血脂达标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总胆固醇、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同型半胱氨酸;治疗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起效时间、血脂达标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同型半胱氨酸相近,P> 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同型半胱氨酸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总胆固醇、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同型半胱氨酸,加速总胆固醇、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同型半胱氨酸达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文静  秦爱平  廖斌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0):1469-1470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将150例老年T2DM患者分为合并NAFLD 76例(T2DM+NAFLD组)与未合并NAFLD74例(T2DM组),比较两组各项生物化学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观察斑块形成和动脉狭窄情况.结果 老年T2DM+NAFLD组体质量指数(BM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2hCP)、胰岛素抵抗指教(HOMA-IR)、CIMT明显高于老年T2DM组(P<0.05).老年T2DM+NAFLD组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老年T2DM组(P<0.05).老年T2DM+NAFLD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斑块形成率、动脉狭窄率均高于老年T2DM组(P<0.05).CIMT与糖尿病病程、年龄、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FINS、餐后2h胰岛素( 2bINS)相关.结论 老年T2DM并发NAFLD与血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有关,且易于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2017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抽选50例纳入本次实验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测定,比较两组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并根据测定结果将研究组分为尿毒症正常组和尿毒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采用血管超声检查测定和计算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阳性率),统计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吸烟情况)及临床资料(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与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之间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高于对照组,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68.00%也高于对照组的4.00%(P 0.05);通过单因素分析可知,患者血压、血脂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均与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 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阳性率均呈正相关性(P 0.05)。结论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风险较高,且当患者发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时,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需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芦鹭  高政南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0):166-16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病变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者2202例,并按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值进行分组,其中,CIMT≥1mm为增厚组(1663例),CIMT〈1mm为对照组(5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尿酸(UA)、尿蛋白、尿蛋白,肌酐(UACR),分析与CIMT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增厚组患者的年龄、腰臀比、收缩压、FPG、2hPG、HbAlc、UACR、LDL—C、TC、U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收缩压、TC、HbAlc与CIMT呈正相关(P〈0.05),性别、HDL—C与CIMT呈负相关(P〈0.05).FPG、2hPG、BMI、腰臀比、LDL—C、TC、TG、UACR、UA与CIMT无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收缩压、HbAlc、HDL—C是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王昉  赵芳 《中国医药科学》2013,(2):20-21,39
目的观察早期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对减少大血管并发症的疗效。方法 42例初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胰岛素联合强化治疗组(22例)和常规药物治疗组(20例),强化治疗组患者接受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常规口服药物组患者接受瑞格列奈或加用其他降糖药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开始、12个月和18个月时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LDL;用B超检查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开始时,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和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和18个月后,胰岛素联合强化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达正常指标,控制良好;治疗18个月后胰岛素联合强化组患者LDL和IMT显著低于常规药物治疗组。结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延缓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栓调节蛋白(plasma thrombomodulin,PTM)的关系。方法测定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组及55例正常对照组空腹静脉血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栓调节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超声测定)。结果T2DM组血浆HCY、PTM水平及IM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HCY与PTM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HCY、PTM及收缩压是影响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T2DM患者联合检测血浆HCY和PTM水平,可有助于监测、判断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微量清蛋白尿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将1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微量清蛋白尿(MAU)组(76例)与正常微量清蛋白尿(NAU)组(74例),检测两组体重指数(BMI)、血糖、血脂、胰岛素、肌酐(Cr)、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等,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进行比较。结果MAU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UA、Cr、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HbA1c、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CIMT明显高于NAU组(P〈0.05)。MAU组HDL低于NAU组(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MAU与UA、TG、、HOMR—IR、空腹血糖、HbA1c、CIMT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结论老年T2DM合并MAU与高血糖、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有关.更易发牛大向管病变.  相似文献   

20.
王燕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696-1697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血尿酸的水平分为高尿酸组(72例)和正常尿酸组(78例),对各组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尿酸(SUA)、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β微球蛋白(β-MG)、白蛋白(MAU)、血肌酐(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24h尿蛋白排泄率(UAER)分别进行测定.结果 高尿酸组患者BMI值、FBG、FINs、HOMA-IR、HOMA-IS、β-MG、MAU、UAER、Cr、BUN、NAG水平较正常尿酸组高(t=3.381、4.606、4.860、6.609、7.449、7.906、5.375、71.787、21.237、11.231、8.486,均P<0.01),HDL、GFR较正常尿酸组低(t=-2.229、-6.742,均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与BMI(r =0.382,P=0.015)、HOMA-IR(r =0.514,P =0.031)、HOMA-IS(r =0.424,P =0.036)、β-MG(r =0.522,P =0.021)、MAU(r=0.296,P=0.035)、UAER(r =0.561,P=0.006)、NAG(r =0.282,P =0.017)呈正相关,与GFR(r=- 0.493,P=0.009)呈负相关.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肾脏损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