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前言关于颈神经襻的研究,就所涉猎到的文献言时,对于襻的形成、位置及分支等虽均有所记述,但多不甚详尽。在襻的形成方面:Gray、Morris、平泽兴、Cunningham及Grant等在其所著的解剖学教本中,指出由第2、3颈神经发支连结成为下行颈神经(nervus descendens cervicalis)与舌下神经降支会合成襻,而Иванов则谓除第2、3颈神经外还有第4颈神经也参与襻的形成。在Тонков、Привес及Clark等人所著的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解剖一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舌下神经襻缺如。该例右侧舌下神经自舌下神经孔出颅后伴副神经、迷走神经、颈内静脉下行,继而绕过颈外动脉向前下,经舌骨舌肌外侧穿下颌舌骨肌入舌,其横径为1.9mm。舌下神经在颞骨茎突末端的内侧发出一短的降支,此短降支在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之间的外侧、颈内静脉的内侧下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颈襻或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与膈神经吻接术重建截瘫患者的自主呼吸功能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5具尸体上测量了舌下神经降支、颈神经降支和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的长度、末端的宽度、厚度及神经束的数目;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的末端与膈神经汇合处之间的间距;膈神经汇合处的宽度、厚度和神经束的数目.结果舌下神经降支和颈神经降支的长度分别为(40.0±8.2)mm和(32.0±6.8)mm;平喉结处的宽、厚度分别为(1.9±0.5)mm、(0.8±0.1)mm和(1.6±0.5)mm、(0.6±0.1)mm.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的长(15.9±4.2)mm;末端宽、厚度分别为(2.3±0.7)mm和(0.9±0.2)mm.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与膈神经汇合处之间有间距者为80%,平均间距(20.2±6.3)mm.膈神经汇合处的宽、厚度分别为(2.1±0.5)mm和(1.2±0.4)mm.结论舌下神经降支、颈神经降支或副神经的部分胸锁乳突肌支的长度和末端的宽、厚度均能满足与膈神经起始处行神经端-端或端-侧吻接术,以重建膈的自主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喉上神经襻的分型,为预防颈部手术中喉上神经外支的损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随机集用成年尸体50具(计100侧),解剖出喉上神经及其分支喉外支和喉内支,显露迷走神经干和颈交感神经链,观察喉上神经襻的组合形式.结果:除2侧外,98侧颈交感神经链与喉上神经及其分支相吻合,形成襻.根据襻的不同形态,将其分为en、tn、in、tnen、inen 5种类型,其出现率分别为82%、9%、3%、2%和2%.本实验显示了18种喉上神经襻的新亚型.结论:颈交感神经链与喉上神经及其分支之间普遍存在交通,86%颈交感神经链与喉上神经外支之间存在交通者;喉上神经外支呈襻状,而非干式;甲状腺手术尽可能接近甲状腺囊单根结扎甲状腺血管,以避免喉上神经襻和/或外支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1.在70例教学标本观察颈袢的形成和变异。 2.颈袢上根大多数为一支(90.91%)发自舌下神经,两支者少(9.09%),并有三例上根完全来自迷走神经,一例兼有两个来源,二例与迷走神经有交通支。 3.颈袢下根多数来自C_2,C_3(占67.14%),亦有来自C_1至C_4者。 4.颈袢形状,可以是U型,V型,袢的数目以单袢者多(61.43%),其次为双袢(37.14%),三袢者少,只有一例。袢的位置,多数在环状软骨弓以上(52.17%),其次在环状软骨弓以下(35.88%);袢在颈鞘内者多(48.00%),其次在颈鞘外面(36.00%)。 5.颈袢及其上、下根对舌骨下肌群的支配:甲状舌骨肌全由舌下神经发支支配;肩胛舌骨肌上腹主要由上根支配(42.03%),其次颈袢支配(39.13%);肩胛舌骨下腹、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主要由颈袢发支支配,后两者还有另一来源支支配。  相似文献   

6.
喉上神经袢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剖观察60具(120侧)人颈部尸体标本,见颈交感于与喉上这上支交通成袢者92.5%(111例)。其形态分为V形、U形、混合形,并列双袢、并列三袢5种。在胸有甲状肌喉三角的额状切面内见神经为1支占71.7%(86侧),2支及以上者占28.3%(34侧)。单支者神经多位于甲状腺上动脉内侧;多支者一般内侧支位于咽下缩肌表面,外侧支位于甲状腺上动脉内侧。本研究结果修正了Moosman等提出的胸骨甲状肌喉  相似文献   

7.
颈部节细胞神经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女 ,17岁。发现右上颈肿块 4年伴增大。体检 :右上颈触及 4 5cm× 4 0cm大小的肿块 ,质实 ,活动。颈部CT :右颈内、外动脉之间见一低密度肿块 ,边界清 ,内见少许斑块状条状致密影 ,影像学诊断考虑为神经源性肿瘤。于神经阻滞下行右颈肿块切除术 ,术中见肿块有包膜 ,位于右颈内、外动脉之间。迷走神经及喉上神经位于肿块深面 ,舌下神经及舌下神经降支位于肿块表面。肿块最大径约为 7 5cm。临床诊断 :右颈动脉间隙肿瘤 ,化学感受器瘤 ?神经纤维瘤 ?病理检查 眼观 :黄色结节状肿块 ,8 0cm× 6 0cm×3 0cm大小 ,包膜完整…  相似文献   

8.
上部颈椎经颈前外侧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为上部颈椎经颈前外侧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具固定成人尸体上,按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测有关的血管、神经等结构及其毗邻关系。结果:入路有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自颈外动脉不同高度发出,其中舌动脉与舌下神经;喉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喉内支伴行关系有三种: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喉外支伴行关系有二种。结论:经颈前外侧手术入路具有显露充分,操作方便,可处理颈上部3个颈椎病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解剖 1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左侧颈袢缺如 (附图 ) ,现报道如下 :该例左侧舌下神经经舌下神经管出颅后伴颈部血管、副神经、迷走神经下行 ,在第 2颈椎横突末端下方0 .4cm处发出第 1交通支行向下外 ,于第 2颈椎横突末端下方 1.8cm处与迷走神经相连 ,此交通支起始处横径 1.4mm ,长 1.4cm。舌下神经在发出第 1交通支下方 0 .6cm处发出舌下神经降支 ,此分支起始处横径 1.2mm ,长 6 .9cm ,经颈内、外动脉的外前方行向下前 ,抵止胸骨甲状肌上部 ,支配肩胛舌骨肌上腹、胸骨甲状肌上部和胸骨舌骨肌。舌下神经本干沿舌骨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寰枢椎与副神经及第2颈神经的解剖关系,以及观察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神经支配特点,为寰枢关节错位致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疼痛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对3具共6侧成年人颈部尸体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寰椎横突与副神经、寰枢外侧关节与第2颈神经前支、寰枢椎椎间孔外韧带的解剖结构,以及观察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神经支配特点,测量副神经与寰椎横突尖的最短距离。 结果 (1)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均受副神经和颈丛(第2~4)神经支配,并且副神经与颈丛神经存在交通支联系。(2)副神经走行在寰椎横突前方,二者关系密切,副神经与寰椎横突尖的距离为4.84~7.60 mm(左侧)和3.22~6.80 mm(右侧)。(3)寰枢椎存在椎间孔外韧带,该韧带与第2神经相连,并附着在寰椎横突。(4)第2颈神经前支贴着寰枢外侧小关节向前走行。 结论 寰枢关节错位可能会刺激副神经及第2颈神经或其前支,从而引起胸锁乳突和斜方肌紧张、疼痛。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解剖一具老年男性尸体时 ,发现其右侧舌下神经与迷走神经之间存在交通支 ,现报道如下 :该例标本的右侧舌下神经自舌下神经管出颅后 ,位于迷走神经、副神经与颈内静脉的内侧 ,当其下降到颈部时 ,绕过迷走神经的后侧和外侧 ,继而经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之间下降 ,在下颌角水平呈弓形越过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外侧向前入舌 ,同时发出一交通支 ,该交通支起始处横径 0 .0 7cm ,长 4.85cm ,伴迷走神经的外侧走行 ,在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下方 3 .3 1cm外汇入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的行程与分支均正常。舌下神经与迷走神经交通一例@曲永松$山东省莱阳…  相似文献   

12.
为阐明中医舌下络脉的实质,采用连续组织切片结合解剖追踪观察了舌腹面粘膜下静脉及肌层血管,并与犬和大白鼠相对照.结果:舌下络脉在舌腹面外带为舌神经伴行静脉及其属支;内带为舌下神经伴行静脉及其属支;舌边细络为舌神经伴行静脉与舌根静脉的属支,它们均分布在粘膜下层近肌层,犬与大白鼠有相同分布.舌静脉有丰富的静脉瓣和瓣窦,有双瓣、单瓣、静脉隔等类型,舌下神经伴行静脉及舌神经伴行静脉中末段尤多,有连续呈葫芦串者.  相似文献   

13.
为阐明中医舌下络脉的实质,采用连续组织切片结合解剖追踪观察了舌腹面粘膜下静脉及肌层血管,并与犬和大白鼠相对照,结果:舌下络脉在舌腹面外带为舌神经伴行静脉及其属支:内带为舌下神经伴行静脉及其属支;舌边细络为舌神经伴行静脉与舌根静脉的属支,它们均分布在粘膜下层近肌层,犬与大白鼠有相同分布。舌静脉有丰富的静脉瓣和瓣窦,有双瓣,单瓣,静脉隔等类型,舌下神经伴行静脉及舌神经伴行静脉中末段尤多,有连续呈葫芦串  相似文献   

14.
张萍  温昱  刘宁宇  梁非  任昊  翟效月 《解剖学报》2012,43(2):250-252
目的 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与髓襻走行及转运功能关系密切,本研究拟建立长髓袢肾单位在髓质的走行规律。方法C57BL6/J小鼠3只,灌流固定后取肾组织块,树脂812包埋,垂直肾长轴连续半薄切片,从肾被膜到内髓,共得到2 000张2.5μm厚的连续切片,显微镜下获取数字图像,计算机配准,C语言编程,进而追踪26条长髓襻肾单位。结果 长髓襻肾单位来自中层和近髓质区的皮质,其髓襻襻曲分布在内髓不同水平,最深的可达肾乳头。通过数字追踪发现,在外髓内带外侧区,髓襻降支细段起始部高度盘曲走行,其盘曲部分的长度是其直线距离的2倍。在盘曲走行中,与同源的髓襻升支粗段间隔排列。最长的长髓襻升支粗段走行在外髓内带的血管丛。在外髓内带的内侧区,髓襻降支细段与髓襻升支粗段紧密相邻,直行进入内髓。结论 降支细段在外髓内带高度盘曲走行,在增加了这一节段长度的同时,也增加了这一节段的转运功能,提示此结构特征对该区域的渗透梯度形成可能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 见到一例成年男性右侧臂丛组成,走行变异,现报道如下。一、臂丛的组成: 由第5颈神经前支与第6颈神经前支合成上干,第7颈神经前支为中干,第8颈神经前支单独形成下干,第1胸神经前支又形成一干,而且不分股,在距前斜角肌外侧缘18mm处与下干的前股汇合组成内侧束。  相似文献   

16.
张萍  任昊  温昱  梁非  翟效月  《解剖学报》2012,43(2):246-249
目的 肾外髓间质渗透梯度形成的机制与髓襻上皮转运功能及其毗邻关系有密切关系,本研究拟建立短髓袢肾单位在外髓的走行规律。方法C57/BL/6J小鼠3只,灌流固定后取肾组织块并树脂812包埋,垂直肾长轴连续半薄切片,从肾被膜到内外髓交界处,共得到1 200张2.5μm厚的连续切片,显微镜下获取数字图像,计算机配准,C语言编程,进而追踪来自皮质浅层和中层的120个短髓襻肾单位。结果 短髓襻肾单位的53%起于肾皮质外1/3,47%起于中间肾皮质。前者髓襻襻曲分布在外髓内带中部同一水平,其襻曲或完全由细段上皮构成,或由髓襻降支细段上皮与升支粗段上皮移行构成;来自中间皮质的短髓襻襻曲位于外髓内带内侧1/2的不同水平,其深度与其肾小球在中间皮质的深度成正比。其襻曲由髓襻升支粗段上皮构成,并在襻曲前构成约50~450μm长的髓襻降支。最深的襻曲在外髓内带弯曲走行。结论髓袢襻曲在外髓的位置及上皮类型不同,提示外髓不同区域的小管对超滤液重吸收的成分也有所区别,对外髓深部渗透梯度增高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襻曲的位置和上皮构成与肾小球在皮质的位置相关,提示肾小球的滤过与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有整体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正>颈袢与迷走神经存在交通支,经查询国内解剖学文献未见报道。舌下神经与迷走神经存在交通支少有报道~([1])。颈袢上、下根不吻合有少量文章报道~([2])。舌下神经、颈袢和迷走神经之间存在诸多变异,它们的结构功能及其复杂,为积累国人体质资料和为颈部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现报道如下。材料:一具75岁左右的男性标本(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提供)。红色乳胶、游标卡尺(分辨率为0.02 mm)。采用大体解剖形态学观测,在左侧颈部解剖观测颈袢和迷走神经的走  相似文献   

18.
<正> 本实验采用荧光素双标记法追踪观察猫的环杓侧肌及环杓后肌神经支在喉返神经颈段的分布及定位。实验表明,侧肌及后肌神经纤维在颈段喉返神经分为大小不同的两束,在颈段喉返神经上段,侧肌支的蓝  相似文献   

19.
杨方玖  薛黔 《解剖学研究》2009,31(5):367-370
目的为斜方肌各亚部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①观察30具成尸斜方肌各亚部的神经来源,并定位神经入肌点。②用6具尸体的斜方肌行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观察肌内神经分布。结果①斜方肌降部入肌点约在斜方肌前缘的上3/4与下1/4交界处,水平部入肌点在锁骨肩峰端外侧缘中点与第7颈椎棘突上缘连线的中点,升部入肌点在肩胛冈内侧端结节与第4胸椎棘突上缘连线的中点。②斜方肌受副神经和颈丛(C2-4)斜方肌支支配,副神经主干在颈后三角和斜方肌降部深面发出1~3支一级分支到斜方肌降部,颈丛斜方肌支加入副神经主干一起在斜方肌水平部深面发出4~6支一级分支到斜方肌水平部,在斜方肌升部深面发出2~5支一级分支到斜方肌升部。斜方肌各亚部的肌腹中部均有一终未神经分支密集区,它们连成一条连续的约呈"S"形的神经分支带。结论斜方肌的降部仅由副神经支配,斜方肌的水平部和升部由副神经与颈神经双重支配。  相似文献   

20.
正中神经外侧根起于臂丛外侧束,含第5、6、7颈神经腹侧支纤维;正中神经内侧根起于臂丛内侧束,含第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腹侧支纤维,两神经根夹腋动脉第3段,并在腋动脉前外侧汇合形成正中神经[1]。笔者在进行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即尸体标本解剖中发现1例左臂部正中神经变异1例,即臂丛外侧束发出交通支参与正中神经内侧根形成,肌皮神经与正中神经外侧根共干距离较长,正中神经外侧根与内侧根汇合形成正中神经处校正常低,三种变异同时存在较为少见,为丰富国人解剖学资料并为临床提供解剖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