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丹皮总甙抗实验性癫痫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丹皮总甙是否具有抗小鼠实验性癫痫作用。方法:采用最大电惊厥(MES)及戊四唑、士的宁、氨基脲等化学性惊厥模型,观察丹皮总甙(totalglucosidesofmoutancorter,TGM)对动物惊厥发作数、发作潜伏期及动物存活时间等指标的影响,从而分析TGM抗惊厥作用及其时量效关系。结果:TGM(60、80mg·kg-1ip;80mg·kg-1ig)可减少小鼠MES发作数,其峰时为药后0.5~1h;TGM(60~80mg·kg-1ig)可延长戊四唑、士的宁、氨基脲所致小鼠惊厥的潜伏期及动物存活时间;同时TGM(40mg·kg-1ip)可增强苯巴比妥抗上述惊厥之作用。结论:TGM(60~80mg·kg-1)呈剂量依赖性对抗小鼠MES及戊四唑、士的宁、氨基脲所致小鼠化学性惊厥,并可增强苯巴比妥抗惊厥作用。  相似文献   

2.
控制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发惊厥持续状态发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索有效控制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发的大鼠惊厥持续状态(SC)发作,提高实验大鼠存活率的最佳条件。方法:选用成年Wistar鼠25只,经腹腔注射氯化锂和匹罗卡品,诱发大鼠惊厥发作,惊厥发作30min后,分为4个不同止惊剂的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比较不同组间的止惊效果、惊厥持续状况、实验动物死亡率、死亡发生时间,探索有效控制氯化锂鄄匹罗卡品所致惊厥持续状态的最佳止惊措施。结果:(1)使用氯化锂鄄匹罗卡品后诱发惊厥的发生率为100%,不采用止惊治疗惊厥发作将持续17~24h,仅有一只存活,其余4只2~4d死亡。(2)与对照组比较,联合使用地西泮和苯巴比妥能在用药后20min左右控制或减轻惊厥发作,但该组实验动物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多,呼吸困难严重,所用动物均死于急性肺水肿。(3)腹腔注射水合氯醛后,5~30min能完全终止惊厥发作,但对改善呼吸困难无明显作用,实验动物于(180.0±34.2)min死亡。(4)注射水合氯醛联合应用阿托品后3~29min内完全控制惊厥发作,同时减少实验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改善呼吸困难,使该组5只动物全部存活。结论:水合氯醛是氯化锂鄄匹罗卡品所致SC模型的有效止惊剂;联用水合氯醛和阿托品才是有效控制该模型急性惊厥发作、提高实验动物生存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发癫痫持续状态模型中观察环氧化本酶-2(cox-2)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发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的行为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癫痫持续状态后不同时间点脑内cox-2表达的变化。结果:匹罗卡品诱发癫痫持续状态后12 h、24 h时脑内cox-2表达最高,72 h时表达次之,7 d时极少数表达并接近对照组表达水平。结论:癫痫持续状态后脑内cox-2表达明显增加并且持续很长时间,在此时期如果给予干预措施可以起到减轻癫痫发作和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4h以后时间窗时,地西泮终止其发作的疗效。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持续棘波发放期(3期,1h)给药组和晚期周期性痫性波发放期(5期,PED,4h)给药组。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化学药物诱发大鼠SE,行为学观察和脑电图(EEG)记录持续到SE开始后5h。结果 3组中SE1、2期的时长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地西泮能明显缩短SE3、4期的时长。即使在SE5期,给予地西泮后绝大多数SE大鼠能成功地终止其行为学和EEG上的痫性发作。结论 (1)地西泮终止SE4h以后发作的效果比早期更为容易,提示癫痫持续的时间越长越不容易终止发作的结论在SE早期适用,可能并不适用于SE晚期;(2)在大鼠SE模型,海马与皮质EEG一样,也显现出5个特异性波形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大鼠癫痫持续状态 (SE)4 h以后时间窗时,地西泮终止其发作的疗效.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持续棘波发放期(3期,1 h)给药组和晚期周期性痫性波发放期(5期,PED,4 h)给药组.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化学药物诱发大鼠SE,行为学观察和脑电图(EEG)记录持续到SE开始后5 h.结果 3组中SE 1、2期的时长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地西泮能明显缩短SE 3、4期的时长.即使在SE 5期,给予地西泮后绝大多数SE大鼠能成功地终止其行为学和EEG上的痫性发作.结论 (1)地西泮终止SE 4 h以后发作的效果比早期更为容易,提示癫痫持续的时间越长越不容易终止发作的结论在SE早期适用,可能并不适用于SE晚期;(2)在大鼠SE模型,海马与皮质EEG一样,也显现出5个特异性波形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锂-匹罗卡品致颞叶癫痫模型大鼠自发性癫痫发作后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情况.方法:建立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痫模型,应用Morris水迷宫和八臂迷宫实验评价颞叶癫痫模型大鼠自发性癫痫发作后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结果:颞叶癫痫模型大鼠自发性癫痫发作后,Morris水迷宫和八臂迷宫实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障碍程度随着自发性癫痫发作时间延长而加重.结论:锂-匹罗卡品诱导颞叶癫痫长期自发性癫痫发作后会出现明显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鼠匹鲁卡品癫痫持续状态模型(status epilepticus,SE)建立的优化给药策略。方法 98只ICR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4只,分别采用常规(一次量给药)或改良方法腹腔注射匹鲁卡品。改良方法为先给予150或200 mg·kg-1匹鲁卡品,30 min内若未发作,则继续给予1~2次30~100 mg·kg-1匹鲁卡品(给药时间间隔为30 min)。动物行为学结合海马脑电图用于评价SE成功诱导及动物猝死情况。结果 常规方法:200 mg·kg-1组(即一次量给予200 mg·kg-1匹鲁卡品)造模成功4例,5例未SE发作,死亡5例;250 mg·kg-1组造模成功3例,死亡11例;300 mg·kg-1组动物全部死亡。改良方法:(150+50)mg·kg-1改良组(先给予150 mg·kg-1匹鲁卡品,若未发作则追加50 mg·kg-1匹鲁卡品1~2次)造模成功6例,2例未SE发作,死亡6例;(150+100)mg·kg-1改良组造模成功7例,死亡7例;(200+30)mg·kg-1改良组造模成功6例,3例未SE发作,死亡5例;(200+50)mg·kg-1改良组造模成功9例,死亡5例。结论 常规一次量方法诱导小鼠SE模型时匹鲁卡品有效剂量较难控制,经改良后(200+50)mg·kg-1的改良方法可能是小鼠匹鲁卡品SE模型建立的较优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天麻定痫康抗癫痫作用.方法 天麻定痫康胶囊(按剂量分3个组)予小鼠灌胃给药,于末次给药后1 h,采用士的宁注射液腹腔注射引起小鼠惊厥,观察小鼠惊厥发生率、潜伏期及惊厥导致死亡率.另设苯妥英钠组为阳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结果 各剂量组天麻定痫康胶囊均可显著延长士的宁注射液致小鼠惊厥潜伏期,其中1 g/kg和2g/kg天麻定痫康尚可显著降低惊厥后死亡率.结论 天麻定痫康胶囊有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9.
匹罗卡品脂质体与凝胶缩瞳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 1%匹罗卡品脂质体与 4 %匹罗卡品凝胶对兔眼的缩瞳作用。方法 家兔 2 4只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6只 ,按 1%匹罗卡品脂质体滴眼液 ,4 %匹罗卡品凝胶 ,1%匹罗卡品滴眼液 ,空白对照分为四组 ,给药后观察兔眼的刺激反映情况并间隔一定时间测量其瞳孔大小。结果  4组兔眼滴药前瞳孔直径左右眼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1%匹罗卡品滴眼液组滴药后 0 .2 5h ,缩瞳作用最大 (P <0 .0 1) ,滴药后 1h瞳孔开始散大 ,滴药后 5h ,左右眼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1%匹罗卡品脂质体滴眼液组 ,滴药后 0 .5h缩瞳作用最大 (P <0 .0 1) ,滴药后 3h瞳孔开始散大 ,滴药后 7h ,左右眼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4 %匹罗卡品凝胶组 ,滴药后 0 .5h缩瞳作用最大 (P <0 .0 1) ,滴药后 4h瞳孔开始散大 ,滴药后 5h左右眼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空白对照组在观察的 7h内左右眼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1%匹罗卡品脂质体滴眼液具有缓慢释药 ,延长作用时间的优点。其作用时间长于 4 %匹罗卡品凝胶。  相似文献   

10.
惊厥(convulsion)是临床常见症状且后果严重。传统的抗惊厥药多有较强的呼吸、循环抑制作用.或作用时间较长,常与惊厥后期的“抑制相”叠加而加重抑制.目前临床常用的某些静脉全麻药作用快而强、维持时间短,且对呼吸、循环抑制轻,可避免与惊厥的“抑制相”叠加,极有可能成为更为理想的新型抗惊厥药.我们对常用的静脉麻醉药依托咪酯(etomidate,Eto)的抗惊厥作用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1.
李帅  佘志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5):625-627,I0002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P—gp底物罗丹明123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动力学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分为以下4组:罗丹明123组、川芎嗪与罗丹明123组,川芎嗪预处理后并用罗丹明123合用组、川芎嗪预处理后单用罗丹明123组。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各组大鼠小肠吸收罗丹明123的速率。结果各组大鼠小肠吸收速度常数分别为(0.2690±0.0480)/h、(0.3076±0.0599)/h、(0.3399±0.0424)/h和(0.2957±0.0523)/h。吸收百分率分别为(20.86±3.88)%、(24.33±4.32)%、(25.23±2.51)%和(22.34±2.89)%。结论川芎嗪在经过预处理并加入灌流液的条件下能显著提高罗丹明123的吸收速率。  相似文献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天舒胶囊中川芎嗪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冬梅  兰顺  赵庄 《中国药师》2003,6(11):701-702
目的:建立天舒胶囊中川芎嗪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甲醇提取,以Waters Nova-pak C_(18)色谱柱(3.9 mm×300mm,4μm)为固定相,甲醇-水(50:50 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2nm。结果:川芎嗪在10~5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3%,RSD=1.6%;连续进样的精密度是RSD=0.8%。结论:方法能消除其它成分的干扰,准确可靠、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磷酸肌醇与川芎嗪对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BEL 7402/ADM中多柔比星蓄积的影响,推测钙通道参与的机制。方法将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BEL 7402/ADM分成4组:对照组、维拉帕米组、川芎嗪组和三磷酸肌醇组,噻唑蓝(MTT)法测定4组细胞经不同浓度多柔比星作用后增殖被抑制情况,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荧光显微镜观察4组细胞多柔比星蓄积程度。结果①川芎嗪组多柔比星的IC50值为对照组的(65.35±0.24)% (P<0.05),维拉帕米组为对照组的(64.89±0.18)%(P<0.05),三磷酸肌醇组为对照组的(337.60±0.12)%(P<0.05);②川芎嗪组、维拉帕米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三磷酸肌醇组荧光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三磷酸肌醇可降低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内多柔比星蓄积,增加多柔比星对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BEL 7402/ADM的IC50值,川芎嗪具有相反作用。推测三磷酸肌醇可能通过诱导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内钙激活P糖蛋白多药耐药,川芎嗪可逆转该过程。  相似文献   

14.
王燕  刘敏  张元珍 《医药导报》2006,25(8):734-737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胎鼠子宫内生长受限(FGR)的防治作用,以及对胎鼠大脑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80只受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川芎嗪高、低剂量组,每组20只,采用被动吸烟法在模型组和川芎嗪高、低剂量组大鼠体内建立胎鼠FGR模型。川芎嗪高、低剂量组大鼠妊娠第7~20天分别给予川芎嗪0.4和0.2g.kg-1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均每天1次。于受孕第21天取各组大鼠10只,剖宫取胎鼠,测定胎鼠体重、身长和脑立体定位图谱,并常规制作超薄切片。另10只待自然分娩后第1天制作标本,方法同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川芎嗪高、低剂量组胎鼠体重、身长均明显增加,且均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电镜观察可见模型组幼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线粒体嵴断裂、消失,染色质聚集、附着在核膜周围;川芎嗪高、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相似,仅部分神经细胞线粒体肿胀。结论川芎嗪可促进幼鼠生长发育,有效防治胎鼠FGR,并可保护幼鼠大脑发育。  相似文献   

15.
肖建武  易著文  吴小川 《医药导报》2004,23(9):0611-0613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TMP)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的作用。方法: 在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株中加入脂多糖(LPS)后,再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TMP,设实验组:GMCs+LPS+TMP,对照组即GMCs+LPS组及GMCs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液(MTT)掺入方法,于24,48 h观察3组中GMCs增生率。结果: 实验组于48 h时对GMCs增生的抑制最为显著,实验组GMCs增生率明显低于GMCs+LPS组及GMCs组(P<0.01)。结论:TMP能明显抑制大鼠GMCs增生。  相似文献   

16.
盛艳梅  孟宪丽  张静  张艺 《中国药房》2012,(35):3288-3290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钙超载的影响。方法:取出生1d内的乳鼠大脑皮层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经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培养板。于培养6d后,加入不同浓度的川芎嗪,继续培养1d,采用MTT比色法测量其存活细胞的吸收值,同时行NSE检查。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技术检测药物对谷氨酸(500μmol·L-1)、KCl(50mmol·L-1)诱导培养6d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内钙超载的影响,计算荧光强度变化率。结果:NSE检查结果表明,培养6d的存活细胞大部分均为神经元。MTT比色检查结果表明,川芎嗪浓度为1.6~200.0μg·mL-1时,存活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5)。LSCM测定结果表明,100μg·mL-1川芎嗪能明显降低荧光强度变化率(P<0.01)。结论:川芎嗪能促进体外培养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存活,且可抑制谷氨酸、KCl诱导的神经细胞内钙超载,这可能是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磷酸川芎嗪纳米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磷酸川芎嗪纳米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Sephadex G-50凝胶柱分离脂质体和游离磷酸川芎嗪,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封率. 结果 凝胶柱层析能有效分离脂质体与游离磷酸川芎嗪,柱回收率和柱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09%和98.35%. 磷酸川芎嗪线性范围为0.160~24.048 μg&#8226;mL-1(r=0.999 8),测得包封率平均值为36.12%,RSD为1.18%. 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可用于磷酸川芎嗪纳米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更为合理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7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诊治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治疗组45例,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加川芎嗪能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状况,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王晖  赵继会  苏晓霞  冯年平 《中国药房》2012,(19):1768-177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微乳中川芎嗪和冰片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P-INNOWAX 19091N-113(30m×0.32mm×0.25μm),内标为水杨酸甲酯,检测器为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柱温采用程序升温,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分别为230℃和250℃。结果:川芎嗪和冰片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9~156.8、5.3~169.6μg·mL-1(r均为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09%(RSD=1.75%,n=9)和98.39%(RSD=1.17%,n=9)。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专属性好,可用于复方微乳中川芎嗪和冰片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