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5,(9):1187-1188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及治疗,最终降低病死率。方法:对确诊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各项辅助检查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对腹部血管B超可疑的患者通过CT下主动脉造影(CTA)和主动脉数字简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对确诊病例在内科治疗的同时行介入治疗,通过术后观察和出院随访评价治疗疗效。结果:10例AD患者均在内科治疗的同时尽早行覆膜支架植入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覆膜支架植入术针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3年来收治的19例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覆膜支架植入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本组19例中,18例患者全麻DSA监视下植入覆膜支架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获得成功,无下肢缺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1例患者封堵失败转上级医院治疗。术后随访至今,患者情况均良好,CT复查未见支架移位、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等情况。结论 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情进展迅速、凶险,病死率较高,积极做好Standford B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的术前、术后护理,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对患者的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覆膜支架血管腔内植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6例的体会,并探讨手术时机及技巧.方法 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者16 例,所有手术均在全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进行.结果 所有病人均获得成功.本组16例共置入支架血管16个,予球囊扩张2例,有4例完全封堵了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术毕造影显示,所有病例真腔形态基本恢复正常.随访至今,1例术后2年死亡,其余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植入术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有艳  孙玉桂 《广西医学》2014,(12):1844-1845
目的探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术前和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对26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做好术前监护、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监护、并发症的病情观察,做好出院指导及随访。结果 2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无严重并发症,治愈率达100%。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顺利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华杰  谭利娜  梁长华 《当代医学》2010,16(23):487-488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38例B型主动脉夹层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总结术前、术后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38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死亡率低、成功率高的优点;有效的护理措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血管覆膜支架置入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覆膜支架置入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经验和方法。方法自2004年9月~2007年2月,采用血管覆膜支架置入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16例,所有支架均经股动脉置入,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术后所有病例均进行了随访。结果支架释放全部成功,夹层破裂口成功封闭,夹层真腔全部恢复正常,随访1~24个月,无远端动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全部患者术后恢复正常活动。结论血管覆膜支架适合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经验和方法.方法自2010年2月~2012年2月,采用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5例,所有支架均经股动脉置入,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术后所有病例均进行了随访.结果支架释放全部成功,夹层破裂口成功封闭,夹层真腔全部恢复正常,随访1-24个月,无远端动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全部患者术后恢复正常活动.结论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联合限制性裸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3年3月间,采用覆膜支架联合限制性裸支架治疗23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技术要点和疗效。结果23例覆膜支架联合限制性裸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1~7a,夹层假腔血栓化良好,主动脉塑型满意,覆膜支架远端未见新发支架源性夹层破口,所有患者无内漏、支架移位扭曲、裸支架断裂、截瘫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覆膜支架联合限制性裸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能够更好地开通主动脉夹层真腔,促进假腔完全血栓化,预防覆膜支架远端锚定区出现支架源性新发破口,还可防止过长的覆膜支架带来截瘫的风险,具有技术操作简单,并发症较传统腔内修复术少,疗效确切,可以作为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一种新的改良方法,缺点是临床研究病例尚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覆膜支架置入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5例进行覆膜支架置入的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应用术前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病情监护,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结果:大部分患者的预后状况良好,有2例患者在术后第2天出现了胸背部疼痛的状况,经对症处理后疼痛缓解。结论:对进行覆膜支架置入的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给予科学、周全的护理,对该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覆膜支架已日益广泛用于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文中观察研究覆膜支架介入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对77例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行覆膜支架介入治疗,观察疗效与长期预后.结果 77例均成功封堵主动脉破口,近期死亡2例,存活患者5年生存率为73.3%,生活质量基本不受影响.结论 覆膜支架介入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14例,均经主动脉造影(CTA)、MR等检查确诊,其中急性Stanford A型夹层6例,复杂Stanford B型夹层1例,均行深低温停循环开放手术;复杂Stanford B型夹层患者7例,行一期两站式杂交手术。结果 14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经对症处理均治愈。术后门诊随访324个月,所有患者未见脑部和肢体缺血征象。复查主动脉CTA示人工血管通畅,吻合口无狭窄或渗漏,血管内支架无明显内漏及移位。所有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应根据病情、病变部位及夹层破口的位置,设计个体化的手术方式,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可提高手术及抢救成功率;停循环期间选择性顺性脑灌注可有效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王红月 《当代医学》2011,17(28):129-130
目的 探讨急性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通过3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对其围手术期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7例患者支架置入均1次成功,夹层原发破口完全封闭,成功率100%.本组中37例均痊愈出院,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正中神经损伤1例.结论 术前有效地心理...  相似文献   

13.
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文锋  邱阳  杨康  刘铭  廖克龙 《重庆医学》2008,37(4):368-369,371,F0002,F0003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治疗经验。方法从2002年5月~2007年10月,对多病并存的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选择性动脉造影动态监控下施行了腔内主动脉修复术。移植物大小根据螺旋CT动脉造影测量确定。结果8例腔内修复术均操作成功,其中2例小内漏术后早期随访内漏消失。8例随访1~66个月,螺旋CT扫描提示血管内移植物无移位。结论螺旋CT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及术后随访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无创技术。腔内主动脉修复术后内漏的处理至关重要。腔内主动脉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可靠,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腔内修复术这一微创治疗方式特别适用于高龄、有伴随疾病等增加开放手术风险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腔内修复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谭文锋  杨康  廖克龙  吴蔚 《重庆医学》2004,33(12):1779-1781
目的探讨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手术指征、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方法 2002年5月~2004年8月, 对多病并存的3例胸腹主动脉瘤患者在全麻和选择性动脉造影动态监控下施行了腔内主动脉修复术.结果 3例均为男性,年龄39~83岁.其中Stanford B型胸腹主动脉夹层2例,腹主动脉瘤1例.其中2例经腔内人工血管支架修复后动脉夹层消失,1例腹主动脉瘤消失.3例随访1~24个月,螺旋CT提示血管内移植物无移位.结论腔内主动脉修复术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缩短了手术与住院时间,减少了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统计并分析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15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5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5.99±9.19)岁,男女性别比为3.11:1,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者108例(93.91%),StanfordA型占33.91%(39例)。StanfordB型患者占66.09%(76例)。2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1.74%。StanfordA型患者11例死亡,死亡率为28.21%;StanfordB型患者14例死亡,死亡率为18.42%,StanfordA型患者死亡率高于StanfordB型患者。因夹层破裂死亡患者最多。结论主动脉夹层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StanfordB型患者多于StanfordA型患者,往往以疼痛为首发症状。主动脉夹层的死亡率很高,StanfordA型患者死亡率高于StanfordB型患者,应及早进行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施行腔内修复术中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后对颅内及左上肢血供的影响.方法对126例接受腔内修复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接受腔内修复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86例患者全部或部分封堵了左锁骨下动脉开口;35例完全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开口,51例部分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封堵程度1/4~2/3);86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颅内缺血的表现,12例术后出现左上肢轻微缺血症状,无左上肢严重缺血发生;51例部分封堵左锁骨下动脉的患者左上肢肱动脉收缩压较术前降低15~35 mmHg.结论对于第一裂口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0 mm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腔内修复术中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是可行的,术前评估决定是否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及是否先行颈部血管旁路手术将大大增加手术空间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34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2002年至2005年34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全麻下行腔内隔绝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均成功实行了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1例因为导丝不能进入真腔而放弃腔内手术,未出现死亡现象,术后疼痛症状即刻得到改善,高血压在1周至半年左右均得到改善.术后随访3—29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25例行CT复查,9例行DSA复查,结论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整体化护理管理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患者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10月-2013年4月行腔内隔绝术手术治疗的8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实施整体化护理管理的情况,其中5例患者先行颈部血管搭桥,再行腔内隔绝术。结果78例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结论整体化护理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患者的应用,能促进治疗方案更好地实施,改善患者的住院体验,提高满意度,使患者很好地配合临床治疗,促进患者全面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手术操作技巧、并发症防治原则。方法对56例行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经股动脉或髂动脉将移植物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结果术中移植物成功释放56例,46例仅使用1支移植物封闭夹层近端裂口,6例使用2支移植物封闭夹层近端裂口,4例同时封闭夹层近端及远端裂口,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其余病例术后无心、肺、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个月~3年,2例分别于术后6、11个月再发StanfordA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再次行腔内治疗,其余患者未出现与夹层动脉瘤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新方法,短期的随访结果表明该技术安全有效。内漏是该方法的主要并发症,远期疗效有待继续观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