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脑梗死并肺部感染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方法 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吸痰和灌洗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治疗效果、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感染控制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优于对照组的75.0%(x2=6.64,P=0.039);观察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 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吸痰和灌洗治疗,有助于迅速控制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2-03-2014-03在我院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干预组采用预防为主的护理措施。收集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以及2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病死率和咳嗽、咳痰、发热、电解质紊乱、排痰不畅症状的发生率,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病死率和咳嗽、咳痰、发热、电解质紊乱、排痰不畅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老年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脑梗死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肺部感染控制时间和退热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54.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效果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过敏性休克、重度腹泻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并肺部感染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感染,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防治措施进行讨论。方法对2013-01—2014-12至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老年脑梗死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1例为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对照组81例为未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统计患者入院时的年龄、状态、基础性疾病情况,以及是否合并延髓性麻痹、脑梗死的范围。观察年龄、意识障碍、延髓性麻痹、合并慢性疾病等因素对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是否有影响,进行单因素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年龄75岁、有意识障碍、有慢性疾病、有延髓性麻痹的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比例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17.65%,对照组为8.6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观察组也明显比对照组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感染是老年脑梗死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年龄、意识障碍、慢性疾病、延髓性麻痹均为影响该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对于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及时抗炎治疗,可降低患者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正确的护理措施进行论述。方法选取84例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为对象,对其并发肺部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同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采取以下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方法,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措施和方法的差异。结果长期卧床、自身免疫力降低、意识障碍、吞咽功能及咳嗽反射能力受损、用药不当是导致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结论及时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感染控制和尽早康复更为有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预防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5-01—2016-01收治的9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以及感染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情绪情感评分、领悟家庭支持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97.83%)高于对照组(84.78%),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是预防和降低老年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和感染率的有效途径,也是改善患者情绪、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坐位咳痰与侧卧位咳痰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继发肺部感染病人体温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120例。采用座位排痰58例(观察组),侧卧位排痰62例(对照组)。两组咳痰前均予胸背部联合叩击,观察组叩击后采取坐位进行有效咳痰;对照组叩击后采取侧卧位进行有效咳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排痰后1周内每日咳痰量明显增加(P<0.05),排痰后7、14 d肺部听诊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排痰后14 d咳痰显效率明显增高(P<0.05),排痰后第二周每日最高体温明显降低(P<0.05)。结论 对于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继发肺部感染病人,坐位咳痰对病人体温恢复效果优于侧卧位咳痰。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加强预防控制肺部感染。方法对2008-2010年的5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对出现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作对比,总结感染程度。结果患者出现并发感染与其年龄、卧床时间、意识、基础疾病有密切关系,感染因素不同,肺部的感染率也不同。结论为了能更好预防脑卒中患者的肺部感染,护理人员应认清其感染的危险因素,做针对性护理,从预防着手,积极控制感染扩大,帮助患者恢复意识,缩短卧床时间,降低肺部感染率,减少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9.
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脑梗死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脑梗死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脑梗死并肺部感染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灌洗.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肺部感染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7%和53.6%,肺部感染控制时间分别为(9.3±2.6) d和(16.5±3.1) d,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在脑梗死并肺部感染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且无严重并发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血塞通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2010-10—2012-09在我院确诊为急性脑梗死14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低分子肝素钙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判定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72.86%)(P<0.05)。研究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血塞通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可靠,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脑梗死后容易并发院内感染,多数为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后神经功能损害加重.方法 收集2005-01~2008-08我院神经内科的脑卒中患者,参照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并发肺部感染前及并发肺部感染后不同时期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分析不同时期评分的变化.结果 共收集并发肺部感染病例85例,感染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24.3±5.2)分,感染后评分为(35.6±8.4)分,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5例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住院期间死亡7例,病死率8.23%;838例无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住院期间死亡31例,病死率3.7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并发肺部感染后明显加重神经功能缺损,并发肺部感染可增加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30例临床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诱发机制,影响因素,以便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分析2008-01~2008-12我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16例并发肺部感染30例,分析肺部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病情程度、意识状态、延髓性麻痹、是否合并基础病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高龄、病情重、昏迷者、存在延髓性麻痹及合并糖尿病、慢性肺病、心脏病及既往卒中史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合并肺部感染者病死率明显高于无肺部感染者。结论控制肺部感染可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体外振动排痰机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预防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0例入住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人工叩背排痰与振动排痰机排痰.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对照组为5%.结论 体外排痰机排痰效果显著,有效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率,早期正确使用排痰机是降低肺部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方法以我院6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发肺部感染42例为观察组,未发生肺部感染26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及时采取对症治疗。结果观察组痰培养阳性率71.4%,革兰氏阴性菌占86.7%,对照组痰培养阳性率0,观察组年龄、合并基础疾病、出血量和意识障碍同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总要有效率76.2%,病死率4.8%,治疗后肺部感染症状评分明显好于治疗前(P0.05)。结论革兰氏阴性菌是急性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年龄、合并基础疾病、出血量和意识障碍是其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支气管灌洗治疗呼吸肌麻痹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6-03~2009-09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内呼吸肌麻痹合并肺部感染患者43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2例予以支气管灌洗治疗,并根据经验或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对照组21例根据经验或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胸片、痰量、体温、肺部罗音变化;2组抗生素、住院时间、病灶基本吸收时间变化.结果 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 支气管灌洗治疗呼吸肌麻痹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在我院2014-07—2016-05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24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PCI术治疗,统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并以PCI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者为研究组,以PCI术后未并发急性脑梗死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2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PCI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者9例,发生率3.8%;研究组中存在脑血管病史、房颤、泛前壁心肌梗死、术后低血压患者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抗凝血酶、年龄、植入支架个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球囊扩张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男性、房室传导阻滞、前间壁梗死以及完全闭塞因素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房颤、PCI术后低血压、年龄、广泛前壁心梗以及球囊扩张次数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抗凝血酶为其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卒中预警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5-01—2018-03沈阳维康医院收治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12例,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另收集2010-01—2014-12治疗的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10例为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2组患者用药后TIA样症状出现率、脑梗死转化率、出院时NIHSS评分、3个月后mR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TIA样症状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末次症状出现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比率41.7%,对照组为9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1)。研究组出院时NIHSS评分(3.11±4.7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93±5.21)分(P0.05)。研究组患者3个月后mRS评分(0.64±1.99)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15±1.72)分。2组均未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其他部位出血及死亡患者。结论替罗非班能够有效控制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发作,显著缩短持续发作时间,能够有效减少演化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比率,改善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远期临床预后,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期前感染与老年人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的期前感染与老年人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研究组为连续住院的老年人脑梗死患者247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脑梗死后遗症(≥6月)患者139例,采用问卷方法确诊病前4周内发生的感染,并统计分析两组感染率及感染性质的差异。结果:老年人脑梗死组病前1周内的感染率(10.9%)明显高于对照组(4.3%),其中70%为期前3日内感染,老年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间、感染性脑梗死组和非感染性脑梗死组间卒中危险因素无明显差异,结论:期前感染可暂时性地增加老年人脑梗死的发病危险。  相似文献   

19.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8-07—2011-09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60例,经临床及头颅CT或MRI扫描确诊,均符合1995年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脑出血55例,脑梗死102例,混合性卒中3例;男87例,女73例,年龄47.2~86.5岁。其中并发肺部感染33例(20.6%)。1.2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肺部感染的诊断标准:(1)有呼吸道症状,痰多或有脓痰;(2)体温增高(>37.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者;(3)两肺有湿啰音者;(4)胸部正位片示:散在点片状阴影;(5)痰培养检测到致病菌者。  相似文献   

20.
总结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1992-09/2008-09肾内科8例肾移植后并发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对其诊断方法、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2例血Tb-Ab(+),1例腹水结核抗体阳性,1例痰抗酸杆菌阳性,其余结核抗体阴性,3例患者表现为2个脏器感染,6例通过病理组织活检诊断, 6例发热者在抗结核治疗3~7 d体温降至正常,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7例出现高尿酸血症,1例出现移植肾排斥反应。8例患者7例痊愈,1例肺结核患者死于肺部真菌感染。6例发热者在抗结核治疗3~7 d体温降至正常。可见微创活检病理为疾病的及早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