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浓缩程度、加明胶的量、含醇量及pH值4个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进行丹参注射液除鞣质的工艺研究。结果认为将丹参提取液浓缩至1∶1,加5%明胶溶液40ml/100ml,静置20min后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0%,pH值6为其最佳工艺。此时,除鞣质效果最好,原儿茶醛含量最高;同时得到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加明胶的量>pH值>浓缩程度>含醇量。  相似文献   

2.
利用改良干酪素法对丹参注射液实现鞣质含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改良干酪素法对丹参注射液实现鞣质含量控制,以保证注射液的质量。方法通过对中国药典中鞣质含量测定方法(干酪素法)进行改良,设定了适宜的样品稀释比例,建立了丹参注射液的鞣质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测定方法的改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测市售样品鞣质含量在0.83~2.06 mg.mL 1之间。结论鞣质限度检查两法的限度要求不一致,鞣质含量测定在生产控制及质量考察中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运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丹参注射液醇沉工艺过程中鞣质浓度的方法。方法:以磷钼钨酸-干酪素法为对照分析方法,比较了不同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校正结果的影响,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了丹参醇沉液近红外光谱图与鞣质浓度对照值之间的校正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验证。结果:光谱经过一阶导数和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法处理,选取5430~5839cm-1波段建模得到的定量校正模型效果最好,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r达到0.964,预测集预测误差均方根(RMSEP)为1.43g.L-1。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无损,可发展成为中药醇沉过程的一种过程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不同厂家复方丹参注射液质量考察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陶金成  钱文璟  宋少刚  时涛  邓林 《中国药房》2005,16(12):937-939
目的:考察不同厂家、不同批次复方丹参注射液的质量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梯度洗脱得到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指纹图谱;测定不同厂家、不同批次样品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的含量,并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要求检查样品中不溶性微粒、蛋白质、鞣质、树脂等物质。结果:复方丹参注射液指纹图谱特征明显;不同厂家样品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含量有显著性差异,部分产品的有关物质不符合规定。结论:不同厂家的复方丹参注射液存在质量差异,应加强和统一复方丹参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标准,在工艺和技术上对不溶性微粒的控制进行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5.
文献报道含丹参的注射液常产生局部刺激和出现沉淀,是因有鞣质存在。中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115页)的制备方法,不易将鞣质除尽,成品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金纳多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的效果。方法将60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金纳多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金纳多注射液治疗效果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论金纳多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中南药学》2017,(6):776-779
目的优化丹参口服液制备工艺,并对其稳定性考察。方法以原儿茶醛的含量为指标,对提取工艺中加水倍量、醇沉浓度、醇沉后静置温度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考察,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工艺,并对其进行6个月稳定性考察。结果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加8倍量水,碱水煎煮3次,明胶-乙醇除鞣质,醇沉浓度为60%,冷藏(4℃)放置。结论该方法合理可行、质量可控,为丹参口服液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改进丹参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利用指纹图谱来考察工艺的稳定性。方法:选择明胶醇沉法对丹参注射液的制备工艺进行改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多批样品进行考察,建立指纹图谱,来确认制备工艺的稳定性。结果:明胶醇沉法的制备工艺稳定可控。结论:丹参注射液的制备工艺直接影响成品的质量,利用指纹图谱的方法可规范注射液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9,(16):2267-2274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疗效、安全性、心功能的差异,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不同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试验组)对比常规治疗(对照组)用于PCI术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改良Jadad量表对纳入研究质量进行评价,采用Stata 14.0软件及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进行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RCT,共计1 364例患者,涉及丹参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益气复脉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9种干预措施(中成药注射液)。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提高心电图总有效率方面,共涉及8种干预措施,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除参附注射液(P>0.05)外,其余7种干预措施均可提高心电图总有效率,网状Meta排序结果为丹参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参附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常规治疗。在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方面,共涉及8种干预措施,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除葛根素注射液(P>0.05)外,其余7种干预措施均可降低MACE发生率,网状Meta排序结果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常规治疗。在改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方面,共涉及8种干预措施,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除大株红景天注射液(P>0.05)外,其余7种干预措施均可改善治疗后LVEF,网状Meta排序结果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益气复脉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参附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常规治疗。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在提高心电图总有效率方面,丹参注射液效果最佳,在降低MACE发生和改善治疗后LVEF方面,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研究自制复方川芎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对其主要成分丹参麦、葛根素、阿魏 鉴别及含量测定,检查了蛋白质、鞣质、树脂、草卤和钾离子,并做了热原检查,溶血试验、毒性试验等,为复方注 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交实验法优选老鹳草总鞣质的最佳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优选老鹳草总鞣质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老鹳草总鞣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以总鞣质含量为指标,用EDTA络合法滴定。结果:最佳工艺为用30%丙酮10倍量浸泡12h超声提取60min。结论:该工艺合理,有效成分提取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正交实验优选羊蹄中总鞣质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中药羊蹄的总鞣质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L9(34)设计该实验,以总鞣质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用比色法对羊蹄总鞣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优选工艺为选用8倍药材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1.5h。结论优选工艺提取的总鞣质的含量较高,该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3.
周本宏  魏嫣  郭志磊 《中国药师》2010,13(11):1601-1603
目的:优选柿蒂中鞣质类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运用正交设计方案,采用磷钼钨酸-干酪素比色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考察了各种提取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优化冷浸法和回流法的工艺条件。结果:两种提取方法中,回流提取效果较冷浸提取好。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溶剂为70%的丙酮,料液比为1:15,回流时间1.5h,回流温度40℃。柿蒂鞣质含量约为2.04%。结论:优化出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合理的,鞣质成分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4.
刘明庆  王智 《中国药师》2012,15(5):687-689
目的:优选槟榔中鞣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方案和干酪素法,以槟榔提取液中总鞣质含量为指标,考查影响鞣质提取的因素,优化槟榔鞣质的提取方法和条件.结果:槟榔鞣质最佳提取方法为超声提取法,其最佳工艺为:用80%丙酮,料液比1:10,超声提取1次,每次2 h,所得槟榔鞣质含量为7.68%.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可行,适用于实验室槟榔鞣质的提取.  相似文献   

15.
应用Box-Behnken设计优化地榆鞣质的闪式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地榆鞣质的闪式提取工艺,为地榆制剂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闪式提取法,以溶媒用量、丙酮浓度、提取时间3个因素为主要影响因素,以总鞣质转移率Y1、没食子酸转移率Y2、总评归一值(OD)为评价指标进行Box-Behnken试验设计,考察最佳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溶媒用量12倍、丙酮浓度60%、提取时间3 min,验证最佳工艺,实测Y1、Y2的平均值为90.58%、93.70%,RSD分别为2.23%、1.51%,与模型预测值非常接近,说明该模型比较可靠。结论所建方法科学、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6.
王璐  刘永利  李冬梅  冯丽 《中国药师》2013,(11):1667-1669
目的:测定血栓通注射剂中大分子物质与鞣质残留,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分别采用凝胶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测定。结果:大分子物质测定相对分子质量在1 638~17 00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4),鞣质测定丹宁酸检测限为18μg·L~(-1),鞣花酸检测限为2μg·L~(-1)。84批次血栓通注射剂中未检出大分子与鞣质残留。结论:本品种生产工艺可有效去除大分子物质与鞣质。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中鞣质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王坤  鲁静 《中国药事》2004,18(6):361-364
参照<欧洲药典>,修订<中国药典>鞣质含量测定法的实验方法.采用磷钼钨酸-干酪素比色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测定五倍子、地榆药材中鞣质的含量.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39%.本法可快速、准确地用于中药材中鞣质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传统流程中坎离砂烫伤的影响因素,改进烫熨治疗流程以降低烫伤率.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接受坎离砂烫熨双涌泉治疗的6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传统组按照传统的流程操作,改进组按照新流程操作,观察两组流程的烫伤率.结果 传统组治疗后烫伤率为3.67%,改进组治疗后烫伤率为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新流程克服了传统流程的弊端,使治疗烫伤率明显降低,并增加了患者舒适度,在以患者为中心的今天,实施新流程更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订鞣酸鱼肝油软膏中鞣酸含量的质控标准。方法:采用锌标准液测定鞣酸,乙二胺四乙酸钠回滴过量锌离子的络合滴定法对鞣酸作含量测定。结果:鞣酸鱼肝油软膏中鞣酸含量平均为4.77%,RSD=2.41%;方法回收率为102.41,RSD=2.52%。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控制该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20.
关健  金哲雄 《黑龙江医药》2012,25(4):539-541
详细介绍了目前有关鞣质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简单阐述各个方法的特点,并将新方法与传统工艺进行对比,为鞣质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