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儿童肾移植46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肾移植的手术特点、术后并发症及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研究1998年2月至2004年12月46例儿童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受者及移植肾存活情况,受者生长发育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46例儿童肾移植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0例,肾功能延迟恢复4例,尿漏1例,肝功能损害8例,肺部感染8例,全骨髓抑制3例,粒细胞减少2例,输尿管坏死1例,移植肾动脉狭窄1例。术后4周所有患者肾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1年人和移植肾存活率均为100%,3年人和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100%和97.4%。结论肾移植是治疗儿童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儿童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发生率高,免疫抑制治疗应根据不同个体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无透析肾移植与透析后肾移植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透析后肾移植与无透析肾移植的临床效果 ,探讨无透析肾移植的安全性与优越性。 方法 回顾分析 1999年 1月到 2 0 0 3年 1月接受无透析肾移植并定期随访的病例 5 0例 ,选择透析后行肾移植病例 5 0例作为对照 ,2组病例年龄、性别、血型、冷 (热 )缺血时间、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配型、原发病、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等条件相匹配 ,比较 2组病例肾移植术后急、慢性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以及人 /肾存活率。 结果 无透析组中术前曾接受输血者 14例( 2 8% ) ,透析组术前接受输血者 32例 ( 6 4 % )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无透析组 1年、3年人 /肾存活率均为 10 0 % ,透析组术后 1年、3年人 /肾存活率分别为 10 0 % / 98% ( 5 0 / 4 9)、96 % / 94 % ( 4 8/ 4 7) ,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无透析组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3例 ,透析组 5例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2 5 ) ;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无透析组为 6例 ,透析组为 12例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无透析肾移植可以减少患者术前透析及输血带来的潜在危险 ,同时能降低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 ,有助于术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 ,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3.
23例儿童肾移植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儿童肾移植的临床特点,提高肾移植效果。方法:对23例3~17岁的儿童肾移植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5d至72个月,平均26.1个月,死亡1例,人、肾1年存活率分别为93.3%和86.6%。术后7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6例治疗后逆转,1例因并发移植肾静脉栓塞,切除移植肾;2例发生慢性排斥反应,1例移植肾功能丧失,恢复血液透析,另一例仍在随访治疗中;其它并发症有肺部感染4例,心力衰竭2例,肾静脉阻塞2例,肝功能损害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1例。结论:儿童肾移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血管较细、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较高以及药物代谢快等都是应妥善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亲属患者肾移植的疗效及其优越性,研究儿童肾脏移植手术方案、术后免疫抑制药物应用的特点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分析14例肾移植患儿的临床资料、肾脏移植手术方法、免疫抑制剂应用和随访情况.结果 移植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2例,严重高钠血症3例,泌尿系感染1例,移植肾周积液3例.长期主要并发症:高血压6例、高脂血症3例、各种感染4例、药物性肝损害5例.1年人/肾存活率均为100%,研究结束时,14例患儿平均血肌肝为96.43 mmol/L(43~125 mmol/L),所有患儿均认为移植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结论 亲属肾移植是治疗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最为理想的方法,儿童肾移植的术式应根据受者血管情况选择.术后免疫抑制治疗建议联合应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激素.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301例次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01例次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人和(或)肾存活率,肾移植术前准备、供肾及移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免疫抑制剂的应用、HLA配型及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等方面对移植肾效果影响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3、5 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 96%/91% (243/254)/(230/254), 81%/76% (114/143)/(107/143)和68%/56%(38/57)/(32/57)。67例发生1~2次急性排斥反应,其中PRA致敏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高达 48.57%。术后并发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48例;各种感染40例;急性左心衰竭12例。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是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良好的供肾和组织配型、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并发症的预防和及时治疗,是提高肾移植术后人、肾存活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术后供者特异性抗体对移植肾近期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肾移植术后供者特异性抗体(Ds-Ab)对移植肾近期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2年7月间进行尸肾移植的92例受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受者血清中HLA抗体水平,随访1年。结果 16例(17.4%)受者术后出现供者特异性抗体。抗体阳性组急性排斥发生率(56.3%)高于抗体阴性组(11.9%),P=0.000;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12.5%)与抗体阴性组(9.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02;供者特异性抗体阳性组受者发生急性排斥后,移植肾肌酐水平高于抗体阴性组或无急性排斥组。结论 供者特异性抗体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有关,可能影响近期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术后存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i J  Min Z  Zhu Y  Liu Y  Lu J  Wang L  Wang Y  Ren J  Zheng J  Xu D  Zhou M  Yao Y  Gao Y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4):241-245
目的分析影响肾移植存活的因素,以提高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率. 方法采用SAS软件,统计2 016例(2 105次)肾移植受者群体中的33个相关变量.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1、3、5、10年移植肾存活率及移植肾半生存期,用Log-rank方法进行单变量分析,采用COX模型多元回归计算相对危险度. 结果移植肾1、3、5、10年存活率分别为83%(1 543/1 859)、75%(1 125/1 500)、66%(800/1 212)、48%(291/607),剔除有移植肾功能死亡的病例后,存活率则为89%(1 655/1 859)、82%(1 230/1 500)、75%(909/1 212)、69%(419/607),两者的移植肾半生存期分别为(8.78±0.14)年和(14.09±0.20)年.与肾移植长期存活关系密切的单变量有供肾缺血时间,移植次数,免疫抑制药(ISA)种类和组合,排斥,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及术后肌酐水平,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急性排斥的治疗方法,感染并发症等因素. 结论免疫抑制剂的改进提高了肾移植短期存活率,也显示出长期存活的趋势.提高供肾质量,降低带有移植肾功能的患者的死亡率是现阶段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率的一个最有可能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1200次移植肾穿刺的并发症及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移植肾穿刺术的临床意义及并发症 ,以促进移植肾活检术在肾移植患者中的广泛应用。方法  1 994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行肾移植术的 590例患者 ,术后常规行移植肾活检术 ,肾功能短期内急剧恶化者急诊行肾穿刺活检术。采用斜角进针负压吸引法 ,对其并发症及肾活检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了分析。结果  590例患者共行 1 2 0 0次肾穿刺术 ,穿刺成功率为 99.8% ,组织质量较好的占 81 .3 % ,光镜标本平均每份包含肾小球 (1 9.0± 9.0 )个。肾穿刺后肉眼血尿的发生率为1 .6 % ,肾周血肿的发生率为 0 .3 % ,经对症处理后缓解。出现出血并发症的患者肾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有异常改变 ,包括急性肾小管坏死 (ATN) ,急性排斥反应 ,慢性排斥反应等。病情稳定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在肾活检后无明显的变化 .肾功能正常患者的肾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发现异常的有 2 7.8% ,其中临界改变占 1 1 .9% ,动脉内膜炎占 4 .0 % ,急性排斥占 1 .4 % ,此外尚有少量的慢性排斥及间质非特异性细胞浸润。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中有 34 .9%肾组织病理表现为正常移植肾改变 ,30 .2 %的患者诊断为急性排斥 ,1 7.4 %患者诊断为临界改变 ,动脉内膜炎及ATN各占有 0 .3 %。结论 斜角进针负压吸引肾活检术在肾脏移植患者中应用成功率高 ,且较为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高度致敏受者肾移植的临床处理经验.方法 26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峰值≥50%的高致敏患者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男8例,女18例.平均年龄(47.6±7.4)岁.首次接受移植者15例,二次移植者10例,三次移植者1例.亲属供肾1例,尸体供肾25例.术前要求交叉配型阴性.术后采用抗CDzs单克隆抗体诱导,他克莫司加吗替麦考酚酯加激素三联维持治疗.结果 18例移植后1周内血肌酐(SCr)降至正常.2例分别于术后第2、3天出现加速性排斥反应,经过血浆置换3次及抗CD3单克隆抗体5 mg/d治疗5 d后,1例3周后移植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另1例排斥反应未能逆转,最终摘除移植肾.发生急性排斥反应6例,2例经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4例为耐激素排斥反应,经抗CD3单克隆抗体5 mg/d治疗5 d和血浆置换治疗3次后,排斥反应逆转.1年移植肾存活率96%(25/26).结论 高度致敏受者肾移植不仅需要HLA配型良好,并且要求供者HLA抗原避开受者所有预存的抗HLA抗体;术后采用抗CD25单克隆抗体诱导,他克莫司加吗替麦考酚酯加激素三联维持治疗,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0.
影响肾移植后人、肾长期存活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肾移植后影响人、肾长期存活的因素。方法 采用SAS软件 ,统计 2 0 16例2 10 5次肾移植患者中的 33个相关变量。用Kaplan Meier曲线计算移植肾 1、3、5、10年存活率及移植肾半生存期 ,用Log Rank方法进行单变量分析 ,采用Cox模型多元回归计算相对危险度。 结果 1986年以后 ,移植肾 1、3、5、10年存活率分别为 82 .5 %、75 .2 %、6 5 .5 %、4 8.4 % ,剔除有移植肾功能死亡的病例后 ,存活率则为 91.0 %、82 .0 %、75 .9%、6 8.5 % ,两者的移植肾半生存期分别为(8.78± 0 .14 )年和 (14 .0 9± 0 .2 0 )年。与肾移植长期存活关系密切的单变量有 :供肾冷缺血时间 ,移植次数 ,免疫抑制用药种类和组合 ,排斥 ,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及术后肌酐水平 ,急性肾小管坏死 ,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 ,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方法 ,感染并发症等。多变量分析发现 ,有 18项危险因素影响肾移植后的人、肾长期存活。结论 免疫抑制剂的改进不但提高肾移植后的人、肾短期存活 ,也显示出提高长期存活的趋势 ;提高供肾质量 ,减少受者带肾功能死亡是现阶段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率的一个可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1.
Kidneys with multiple renal arteries are increasingly procured for transplantation. To compare the outcomes of kidney transplantation using allografts with multiple arteries, we studied long-term graft function and survival according to their number of arterial anastomoses during an 18-year period from July 1, 1990, through December 31, 2008, in which only the recipient's external iliac artery or internal iliac artery was used for anastomosis (n = 1186). The recipien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group I, single renal artery with single anastomosis (n = 890, 75.0%); group Il, multiple renal arteries, single anastomosis (n = 26, 2.2%); group Ill, multiple renal arteries, multiple anastomoses (n = 236, 19.9%); and group IV, polar artery ligation (n = 34, 2.9%). We compared the following variables patient and graft survivals; mean creatinine levels at 1 and 6 months, as well as 1-, 3-, and 5-years posttransplant; the number of acute rejection episodes, and the rates of vascular and urologic complications. The creatinine values and incidences of acute rejection episode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P = 0.399 and P = 0.990,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four groups in graft survival (P = 0.951), patient survival (P = 0.751), incidence of vascular (P = 0.999) or urologic complications (P = 0.371). The four groups were sub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recipient arterial anastomosis to the main graft renal artery. The subdivided group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raft or patient survival, or complications rat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ultiplicity of renal arteries in kidney transplantation did not adversely affect allograft or patient survival compared with single renal artery transplantation. Moreover, the type of the arterial anastomosis (main renal artery end-to-end anastomosed to internal iliac artery or end-to-side anastomosed to external iliac artery appeared to not affect graft or patient survival or the incidence of vascular or urologic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改进门静脉回流式肠道引流的胰肾同侧联合移植术的动脉重建方法.方法 供者采用肝胰肾脾联合切取法,并切取供者髂血管备用.修整供者器官时,将肝总动脉与胃十二指肠动脉端端吻合,以重建胰十二指肠动脉弓;将髂总静脉与门静脉端端吻合,以延长门静脉1~2 cm;将髂外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共同的腹主动脉袖片行端端吻合,备用.胰腺移植时,将供者延长后的门静脉与受者肠系膜上静脉行端侧吻合,将供者髂总动脉及髂内动脉经末端同肠系膜打孔穿出后,供者髂总动脉与受者髂外动脉行端侧吻合,供者髂内动脉用血管夹暂时夹闭,准备与供肾动脉吻合.供者十二指肠与受者空肠用吻合器行侧侧吻合.肾移植时,将供肾静脉与受者髂外静脉行端侧吻合,肾动脉与夹闭备用的供者髂内动脉行端端吻合,开放肾血流后,将移植肾经切口置于右下腹部侧腹膜外同定,并在腹膜外吻合输尿管与膀胱.结果 除1例术后第50天时因腹腔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外,其他3例术后均恢复顺利.术后对3例存活患者随访了24~27个月,患者移植物功能良好,完全停用胰岛素,血清肌酐为72.5~119.7μmol/L.结论 门静脉回流式肠道引流的胰肾同侧联合移植术较传统术式操作简单,而十二指肠动脉弓的重建改善了胰腺及十二指肠的血液供应.术中利用供者髂总动脉搭桥,将供肾动脉吻合到供者髂内动脉的术式可以减少在受者严重钙化的周围血管上的操作次数,同时为患者保留了左侧髂动脉.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髂动脉硬化患者肾移植术5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髂动脉硬化患者的肾移植手术特点。方法51例糖尿病合并髂动脉硬化的肾移植受者共行肾移植术54例次。其中肾动脉与髂外动脉直接端侧吻合13例次;切除硬化内膜,肾动脉与髂总/髂外动脉端侧吻合19例次;切除硬化内膜,肾动脉与髂内动脉钛环钉法端端吻合22例次。结果发生移植肾血流灌注不足致移植肾原发性无功能3例次,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9例次(17.6%),其余42例次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围手术期死亡2例(均为心跳骤停)。随访11—70个月,1年人/肾存活率为89.8%/87.8%,3年存活率为84.4%/81.3%。结论糖尿病髂动脉硬化患者移植肾动脉吻合困难,为保证移植肾有充足的血流灌注,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吻合血管,并行硬化动脉内膜切除术。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肾移植术前应先行心肌再血管化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再次肾移植对尿毒症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接受2次肾移植和同期双肾移植的30例患者术后的性功能状态进行问卷调查及阴茎血流多普勒超声检查。2次移植选用髂外动脉与供肾动脉吻合者9例(A组);一侧选用髂内动脉另一侧选用髂外动脉吻合者11例(B组);均选用髂内动脉与供肾动脉吻合者10例(C组),其中包括同期行双肾移植的1例患者。结果:术后半年恢复正常性生活者,A组8例;B组7例;C组5例。C组患者的阴茎海绵体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明显低于A及B组。结论:2次肾移植均选用髂内动脉与供肾动脉吻合,对患者的性生活有影响;但通过侧支循环代偿一段时间后,一部分患者仍可有满意的性生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上腹部多器官移植中器官簇的切取、修整、血管整形方法及移植效果.方法 5例供体器官簇的获取均采用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腹主动脉、肠系膜上静脉、胆道及十二指肠同时灌注降温.供体器官簇的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分别与取自供体的髂内、外动脉预先行端端吻合,再通过髂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单口端侧吻合(动脉“搭桥”).受体行上腹部肝、胆、胰、脾、十二指肠、全胃、空肠上段及大小网膜切除,接受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结果 5例患者移植术后器官簇存活及功能均良好,肝胰功能均在术后1周左右恢复正常.其中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2天、第3天出现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瘘,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目前,除1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肿瘤复发、肺转移,死于全身衰竭外;其余4例患者移植物功能良好,现均已存活达6个月.结论 获取质量良好的上腹部器官簇及适当的血管整形,是保证移植效果的前提;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是治疗上腹多脏器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性肾病合并髂动脉严重硬化患者的肾移植手术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合并髂动脉严重硬化患的肾移植手术技巧。方法 15例糖尿病肾病合并髂动脉严重硬化的肾移植患,8例次清除髂内动脉内膜硬化斑块后,由钛轮钉端端吻合动脉;10例次剥离髂总或髂外动脉硬化内膜,与肾动脉端侧吻合。结果 术后心跳骤停死亡1例;1例病人连续3次发生移植肾血流灌注不足导致的移植肾原发性无功能,第4次肾移植肾功能良好;其余13例病人首次移植术后肾功能良好。结论 严重动脉硬化患的动脉吻合困难,为保证移植肾有足够的血流灌注,应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选择吻合血管,并行硬化内膜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肝、肾联合移植的临床情况进行总结。方法 为12例肝、肾功能异常患者施行肝、肾联合移植,采用多器官联合切取术整块切取供者器官。8例行经典式肝移植,4例行背驮式肝移植,均未行体外静脉转流;肾移植为常规术式。术前进行抗CD25单克隆抗体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诱导治疗,术后应用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 12例手术均获成功,移植肝及肾功能恢复良好。术后的并发症有移植肝急性排斥反应、FK506中毒、消化道出血、腹腔出血、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各1例次),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结论 肝、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活体右半肝移植中的流出道重建技术,预防肝静脉淤血的发生.方法 回顾分析21例成人活体右半肝移植的临床资料.供者标准肝体积为1150.1~1629.8 cm3,供肝重量为585~920 g,与受者标准肝体积比为43%~67%,与受者重量比为0.82%~1.59%,供者残肝体积百分比为32%~55%,供肝大泡脂肪变性均<10%.对于含肝中静脉的供肝,将肝中静脉和肝右静脉开口修整成尽可能大的三角形开口,供肝植入时,与受者肝右静脉扩大的三角形开口行端侧吻合.不含肝中静脉的供肝,如存在粗大的肝中静脉属支(直径超过5 mm),则用自体或异体血管搭桥(无粗大的肝中静脉属支者采用肝右静脉)与受者腔静脉直接吻合.供肝门静脉右支直接与受者门静脉主干吻合,供肝动脉与受者肝动脉行端端吻合,供肝右肝管与受者肝管行端端吻合.结果 21例供肝中,4例含肝中静脉,17例不含肝中静脉,其中有2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搭桥,5例采用冷冻的异体髂动脉搭桥,10例采用肝右静脉直接与受者腔静脉吻合.术后1个月,重建肝中静脉属支的7例受者流出道均通畅.含肝中静脉者、不含肝中静脉的血管搭桥者及不含肝中静脉且未使用血管搭桥者术后1年存活率分别为75%、85.7%和70%,三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受者发生胆道并发症7例;发生小肝综合征1例,经脾动脉栓塞治疗后痊愈.术后供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6~31个月,均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无一例死亡.结论 含肝中静脉与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供肝植入后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如果右半供肝不含肝中静脉,采用自体或异体血管重建肝中静脉属支是预防肝淤血和保证移植肝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Renal transplantation is a potential treatment for irreversible renal failure in pet cats. Our aim is to reduce warm ischemic time by using nonpenetrating vascular closure staples (VCS), thereby improving graft survival. Experimental ca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VCS group (n = 4; autotransplantation) or suture group (n = 6; allotransplantation). The renal artery was anastomosed with the external iliac artery in an end-to-end fashion, and the renal vein was attached to the external iliac vein in an end-to-side fashion. Warm ischemic time as well as arterial and venous anastomotic times were measured. Cats in the suture group were administrated cyclosporine and prednisolone orally after transplantation. Ischemic and anastomotic times in the VC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e suture group. Two of 6 allografts had a ureteral anastomotic stricture, and 4 allografts were rejected. Histological findings of autografts showed normal structure. In conclusion, VCS staples were useful in feline renal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20.
家兔活体部分胰腺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家兔活体部分胰腺移植的模型。方法:供体手术:将带脾的胰体尾部游离下来,经原位灌注后取下胰体尾部并安置脾动静脉袖套。受体手术:将供胰动、静脉分别与受体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行端端吻合。结果:12只供体家兔术后1周均成活,空腹血糖处于正常范围。糖尿病受体家兔术后空腹血糖恢复正常大于3d9只。移植胰存活时间平均为11.4d。结论:建立了简单、稳定的家兔活体部分胰腺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