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各类交通伤中,颌面部损伤发生率最高,可达57%~60%[1].颧骨和颧弓是面侧比较突出的部分,易受撞击而发生骨折,造成面部畸形及功能障碍,是临床医师治疗时经常面临的难点和挑战.近年来,采用各种局部小切口以及冠状切口进行坚强内固定已经成为治疗此类骨折的主要技术和方法[2-3].笔者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103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根据具体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资料,制订治疗方案,应用局部切口、"S"形冠状切口等手术入路进行复位固定.现对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发病因素、手术入路、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颧骨复合体骨折(Zygomatic Complex e,Z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方法78例颧骨复合体骨折均经术前三维CT重建检查并行经冠状切口坚强内固定治疗,术后3月随访。结果三维CT重建清楚显示骨折情况,且经冠状切口术野暴露充分,本组中优良率为96.15%。结论冠状切口适合于ZC骨折的治疗,经内固定后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复杂性陈旧性面中份骨折的晚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严重面中份骨折后继发畸形晚期重建的手术设计及手术方法。方法自1997年9月至2002年12月,共治疗复杂性陈旧性面中份骨折11例。同时发生LeFortl、Ⅱ、Ⅲ型骨折4例,LeFortⅠ、Ⅲ型骨5例,LeFortⅠ、Ⅱ型骨折合并右眶颧骨骨折2例。手术采用头皮冠状切口、下睑睑缘切口及口内龈颊沟切口入路,充分显露所有骨折部位,先行眶颧部外侧面部支架的截骨重建,然后行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颌间结扎后、通过下颌骨的位置确定上颌骨的位置并用小夹板内固定。用自体骨重建鼻背骨性支架,重塑鼻背轮廓,并行内眦韧带复位固定和内眦整形,同时行眶壁植骨修复矫正眼球内陷畸形。结果所有患者畸形均获明显改善,咬(牙合)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复杂性面中份骨折多同时涉及到眶颧骨、鼻筛眶骨以及上颌骨,采用颅颌面外科技术行骨折段截骨复位及可靠内固定、结合自体骨植骨修复,可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外形和功能.  相似文献   

4.
眶颧骨折是面中部较复杂的骨折类型之一。受伤后局部水肿或血肿掩盖骨折移位畸形,常影响骨折的正确诊断和及时处理,致晚期眶颧骨塌陷畸形,造成二期处理困难。从解剖、功能和美观的原则出发,除少数骨折移位不明显,功能又无影响者外,均应开放复位。笔者采用半冠状切口结合坚强内固定(RIF)治疗眶颧骨折7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导航辅助美容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单侧B型颧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5例单侧B型颧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5~62岁[(38.7±11.3)岁]。17例采用外科导航技术辅助美容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导航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因交通事故及意外受伤致颌面部骨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颧骨颧弓位于颌面部突出部位,加之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容易受到外力作用导致骨折和错位,从而引起面部畸形及张口受限等功能障碍。2006年1月--2012年1月,我们对收治的颧骨颧弓骨折34例,采用头皮冠状切口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进行复位内固定,取得满意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2003年1月~2008年1月,我们在鼻内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颌面部骨折352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352例中,男210例,女142例;年龄17~65岁,平均40.2岁。颌面部骨折类型:单纯鼻骨骨折130例,鼻骨+上颌骨额突骨折101例,单纯颧骨骨折18例,颧骨+颧弓骨折13例,眶下壁骨折13例,眶外侧壁骨折8例,眶内壁骨折10例,眶下壁+眶外侧壁骨折6例,颧骨+颧弓+眶下壁骨折8例,颧骨+颧弓+眶外侧壁骨折5例,颧骨+颧弓+眶下壁+眶外侧壁骨折4例,上颌骨骨折10例,下颌骨骨折24例,鼻眶筛骨骨折2例。1.2手术方法(1)鼻骨骨折或鼻骨+上颌骨额突骨折:局部黏膜表面加浸润麻醉,鼻内镜辅助下行微创手术,使用德国Storz鼻内镜系统及手术器械,英国Diego外科动力系统。对鼻中隔偏曲者,先矫正偏曲部位,再在鼻内镜辅助下放置鼻骨复位器行鼻骨复位。(2)颧骨、颧弓、眼眶、鼻眶筛骨和上颌骨骨折:全麻成功后,在发际内2~3cm处行半冠状切口,暴露眶外壁、颧骨、颧弓骨折线,联合睑缘下切口暴露眶下壁及眶内壁骨折线,口内前庭沟做龈颊切口暴露上颌骨前壁、外侧壁骨折线,在鼻内镜辅助下从多个角度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颧骨颧弓骨折复位后患者张口度的恢复时间,观察和评价微型钛板小切口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颧骨颧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微型钛板小切口坚强内固定术对21例存在颧骨颧弓骨折患者进行固定与重建。结果21例存在颧骨颧弓骨折的患者均明显缩短了张口度的恢复时间,达到良好的复位与固定,术后颞颌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半年随访复查无一例再次发生张口受限等术后并发症。结论该技术操作简便、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张口度的恢复时间短,是一种较好的颧骨颧弓骨折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38例面中部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资料  1995~ 1999年间收治12 7例颌面部外伤 ,其中面中部骨折 38例。对 38例面中部骨折患者采用经冠状切口或应用鼻根部、眼眶外侧、上颌前庭龈颊切口 ,暴露所有骨折部位 ,恢复颧骨的解剖位置 ,进行骨折复位 ,置微型夹板处于或平行于上颌骨力支柱方向作骨折内固定 ,保持面中部垂直高度、宽度及深度。已经恢复重建的上颌骨可作为骨折下颌骨恢复咬 关系基础 ,先行上、下颌间固定 ,恢复咬 关系 ,再行下颌骨骨折内固定。如下颌骨无骨折 ,则以下颌骨为基础 ,作上颌骨骨折复位、固定。术后半年、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颜面部外形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10.
进一步重视对面中部骨折的处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面中部骨折常危及生命 ,应以抢救生命体征为主 ;面部创伤处理应待全身情况得以保证后 ,再不失时机地尽快处理面中部骨折。手术宜采用头皮冠状切口 ,骨折开放复位联合正颌外科技术恢复骨折错位畸形和咬合错乱。骨牵张技术的采用有可能为今后提高疗效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颧骨(弓)是面部最为突出的支架骨~([1]).颧弓骨折在颌面部外伤中较为常见,骨折后常发生面部凹陷畸形和张口受限.颧弓骨折复位治疗方法不一~([2]),手术进路有口外切开复位和口内切开盲探复位.笔者采用口内前庭沟切口,用自制的"V"形复位器~([3])在C形臂X线辅助下对27例颧弓凹陷骨折的患者进行了手术复位治疗,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鼻眶筛区复杂骨折的处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总结鼻眶筛区(NOE)复杂骨折处理的经验。介绍两种单侧内眦韧带复位固定的新方法。方法 1983-2001年共收治NOE复杂骨折患者289例,分别按伤情行初期,延期和晚期手术,手术方法主要通过原伤口或冠状切口,口内切口和下睑缘下切口联合入路;根据不同类型分为解剖复位(初期),正颌外科矫正和植骨或植骨代用品修复(延期或晚期);单侧内眦韧带撕脱移位采用“拴马桩式”或“抽屉式”复位固定术。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救治成功,功能和面容明显改善。“拴马桩式”和“抽屉式”复位固定术。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救治成功。功能和面容明显改善,“拴马桩式”和“抽屉式”单侧内眦韧带复位固定新方法效果较好。结论 将NOE骨折分为爆裂型,震碎型,塌平型,塌陷型和颅面分离型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法,应在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进行比较专业的初期手术或延期手术;晚期处理需综合应用颅面外科,正颌外科,整形外科,坚强内固定,柱骨或植骨代用品等技术。  相似文献   

13.
张逵 《西南军医》2015,(2):199-201
额部冠状切口用于神经外科已有一百年的历史,有的手术者认为冠状切口损伤大,瘢痕明显,而且可能引起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对冠状切口持谨慎态度。近年来冠状切口的应用不断增多,对其认识亦不断深入,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1-2],目前已在神经外科、口腔颌面外科、耳鼻喉科、整形外科等专业得到广泛应用[3-6]。1冠状切口的解剖学研究额部头皮由5层构成: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蜂窝组织、骨膜。帽状腱膜向两侧延伸至  相似文献   

14.
复杂上颌骨骨折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颌骨骨折合并周围颅面骨骨折,包括眶上颌颧骨复合体骨折、鼻额筛眶复合体骨折、合并腭中缝骨折和眶底爆裂等。如处理不当或延误治疗,将会导致面部畸型和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我科自1991年2月至2002年2月诊治15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复杂性颌面部骨折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50例临床疑有复杂性颌面骨折患者(28例煤矿工外伤和22例交通事故外伤)于外伤后2-23(平均121h内均经64层螺旋cT平扫和三维重建(SSO)成像。依据手术所见,对比性分析了CT平扫与三维重建像对骨折部位、伴发骨折及骨折线的显示能力。结果50例疑有颌面骨折患者中,上颌骨骨折伴颧骨、眶骨骨折26例,上颌骨骨折伴颧骨、眶骨、鼻骨、额骨骨折14例,颧骨、眶骨、鼻骨骨折6例,颧骨、眶骨骨折4例。三维重建(SSD)像清晰显示了部分患者中cT平扫未发现的横向、斜向骨折线。结论cT三维重建成像能立体地、直观地显示复杂性颌面骨折的部位及伴发骨折,尤其在显示隐匿性骨折线方面明显优于CT平扫,因此,它能为制定精细的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笔者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78例颧骨复合体骨折(zygomatic complex fracture,ZCF)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探讨ZCF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窦口鼻道复合体骨折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对371例颌面部外伤病人行螺旋CT横断位扫描,扫描后行冠状位重建(MPR)处理,对冠状位重建图像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检出45例病人有窦口鼻道复合体骨折。其中单纯型骨折11例(24.44%),复合型骨折34例(75.56%),错位性骨折14例(31.11%),粉碎性骨折31例(68.89%);10例(22.22%)为双侧窦口鼻道复合体骨折,35例(77.78%)为单侧骨折。45例病人均合并颌面部其他部位骨折。所有病例均可在螺旋CT冠状位重建(MPR)图像中显示。结论:窦口鼻道复合体骨折以单侧复合型骨折最多见,骨折类型多为粉碎性。螺旋CT冠状位重建(MPR)图像能清楚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骨折及窦口鼻道的阻塞情况,对于指导手术治疗及评价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半冠状切口在颌面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上面部以及中面部手术患者,采用头颅半冠状切口,充分暴露上颌骨上部额突以及颧骨、颧弓,对不同手术情况下切口范围选择、暴露区域以及适应证进行了讨论,并分别针对2例患者的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 采用半冠状切口的颌面部手术病例中术后伤口愈合好,手术效果满意,切口隐蔽,无异常并发症。结论 头颅半冠状切口在口腔颌面部手术中是一个良好的切口选择,具有切口隐蔽、术野清晰的优点,适合上面部、中面部整形、肿瘤以及创伤手术。  相似文献   

19.
颧-上颌骨骨折在颌面部外伤中较为常见,因其位于颌面部较突出的部位,易受外力而发生骨折,骨折后常发生面部内陷畸形、咬(牙合)关系紊乱.复位治疗不当将影响美观及功能.关于骨折复位治疗方法有许多种,一般多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入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88例100处颧骨骨折病例疗效的分析总结,评价单齿钩辅助复位、小型金属板颧额缝单点坚固内固定治疗颧骨骨折的可行性。认为该方法在颧骨非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中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