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真菌感染的发病原因、诊断方法及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症状、耳镜检查及真菌鉴定结果进行诊断,分别采用药物治疗(局部抗真菌药滴耳或涂耳、口服抗真菌药、局部抗真菌药滴耳或涂耳+口服抗真菌药)和手术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经真菌鉴定后,所有患者均应用抗真菌药物进行诊断性治疗。局部用药中,制霉菌素甘油滴耳、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涂耳、复方康纳乐霜或曲安萘德乳膏涂耳后的干耳率分别为66.67%、81.82%和90.00%,口服盐酸特比萘芬片和斯皮仁诺片的干耳率为77.78%和76.92%,联合用药的干耳率为90.91%;9例手术治疗患者均获治愈。65例患者的总治愈率为13.85%,干耳率为81.54%,无效率为4.61%。结论 中耳真菌感染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或长期应用抗生素并无明显关联,局部因素可能起主要作用;外耳道及乳突腔内环境潮湿在真菌感染中起重要作用;脓液培养或脓液涂片检查在真菌感染诊断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真菌感染患者应在控制真菌感染后及时进行鼓室成形术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门诊治疗方法。方法对76例共83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采取抽吸洗耳、加压滴药、口服抗生素等治疗方法 ,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干耳数80耳,干耳率96%,好转2耳,无效1耳。结论抽吸洗耳、加压滴药、口服抗生素及时治疗单纯性化脓性中耳炎且咽鼓管通畅者效果好,干耳率高。  相似文献   

3.
魏惠婷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3):712-713
目的比较氧氟沙星滴耳剂和新霉素滴耳剂治疗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将79例患者共91耳分为病例组,将74例患者共83耳分为对照组,2组全身治疗一致,均采用环丙沙星0,2g静脉滴注,每日2次,7d为1疗程。局部治疗病例组采用03%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治疗,每日3次,7d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0.5%新霉素滴耳液滴耳治疗,每日3次,7d为1疗程。2组均于第10天观察疗效,用干耳率作为评定疗效的指标。结果采用氧氟沙星滴耳剂治疗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的干耳率高于采用新霉素滴耳剂治疗的干耳率。结论氧氟沙星滴耳剂治疗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疗效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王亚新  白静  聂冬梅 《中外医疗》2012,31(12):62-62
目的 提高对外耳道真菌感染的重视并进行合理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确诊为外耳道真菌感染的患者共51例(56耳),分析致病菌的菌种、原因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 51例(56耳)均采用局部治疗,其中病程短,早期分泌物培养明确诊断的32例(37耳)一次治疗2个疗程,随诊3个3月~半年无复发;乳突根治术后的患者6例(6耳)治疗2~4个疗程,随诊6个月~1年未复发;伴有慢性中耳炎,长期耳漏,或合并中耳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的13例(13耳)经治疗1个月10例干耳,且2例(2耳)鼓膜自行愈合,1例(1耳)效果不佳,而接受手术治疗.结论 对持续性耳漏,抗菌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应尽早考虑真菌感染,尽早取分泌物,真菌培养.确诊为外耳道真菌感染的患者以局部治疗为主,彻底清除分泌物、真菌菌丝和孢子,用5%碳酸氢钠涂抹外耳道,改变外耳道的酸性环境,再涂抹抗真菌药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对于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还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经咽鼓管冲洗注药治疗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1例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在鼻内镜直视下,经咽鼓管冲洗、注药,外耳道引流、吸引治疗;对照组常规应用抗生素溶液滴耳。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干耳率、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鼻内窥镜下经咽鼓管冲洗治疗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干耳率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1957年开始试用20%黄连液滴耳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每天滴耳3—4次,滴耳前先用3%双氧水洗净外耳道脓液及中耳脓液。后经本院药房将黄莲液提炼成1%黄莲素(小蘖鹼Berberine)。经试用结果,证明黄莲素效果比20%黄莲液为好。 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为慢性单纯性中耳炎,慢性骨疡型中耳炎,及胆脂瘤性中耳炎三组进行治疗观察。 慢性单纯性中耳炎之治疗效果较好。停止流脓者占51.5%,甚至有些穿孔能愈合,听力也提高。有些患者为经一般干燥疗法或抗菌素滴耳未见效者,经用1%黄莲素液滴耳达到停止流脓(见表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复方氯霉素滴耳剂治疗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的意义。方法:对35例慢性单纯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经局部滴入复方氯霉素滴耳剂治疗,治愈率〉95%。结论: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应用复方氯霉素滴耳剂治疗,其疗效显著,稳定性和安全性均好。  相似文献   

8.
<正>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多年来以耳局部滴药治疗为主,疗程长,效果差,多数患者不能坚持长久治疗而迁延成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乳突炎,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为解决这一问题,作者采用中耳灌注法共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09例,疗效满意,无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较困难,除胆脂型中耳炎与部分骨疡型中耳炎可以手术获益外,一般均是用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和滴耳剂滴耳,干耳率不高。有学者应用正负压置换法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未能解决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的问题。有学者应用微型吸引头在外耳道及鼓膜穿孔处进行吸脓,或冲洗后进行吸引,但因可能损伤鼓膜及鼓室内结构,使该方法的推广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且此方法本身吸脓也不完善。我科于1985年开始应用高负压吸引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现将资料完整的412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中耳炎真菌感染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真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应用自制鼓室冲洗器冲洗鼓室,干净后向鼓室内喷入制霉菌素强的松粉。结果:8例治愈6例,有效2例,有效率100%,纯音测听示听力提高5-15dB。结论:对有较长时间慢性中耳化脓病史,本次发作以耳痒及流黄水为特点,应用抗生素不能干耳,鼓膜中等或大穿孔的患者,要考虑真菌感染,治疗时抗真菌药物应进入中耳。  相似文献   

11.
敬峥  李洪涛  陈燕芯 《医学综述》2012,18(12):1958-1959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成形术的时机选择,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50例(56耳),根据干耳时间,选择7个组段干耳时间,每组干耳时间选择8耳行鼓膜成形术,记录每例患者的听力水平,并随访观察3个月,分析治疗后听力水平与干耳时间的关系。结果通过拟合最佳方程Y^=12.5567+0.19671x-0.03221x2,发现鼓膜成形术选择在干耳时间2~4个月,听力水平提高最高。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成形术的最佳时机选择在干耳时间2~4个月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使听力阈值最大,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研究旨在统计分析各因素对中耳炎术后干耳率的影响,以期提高中耳炎术后干耳率及减少复发。方法 收集2010-06~2013-06在我科手术治疗的中耳炎患者135例(135耳)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首次手术治疗,按术后随访6月内是否干耳,分为干耳组(122例)与不干耳组(13例),分别分析两组病例中术前是否干耳、咽鼓管功能是否异常、采取的换药方式、有无吸烟史、是否伴有真菌感染等因素,并将上述资料整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达到干耳与否、咽鼓管通畅与障碍、是否伴有真菌感染,这三个因素是中耳炎术后形成不干耳的相关因素;不同换药方式及有无吸烟史这两个因素对术后不干耳的发生无明显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咽鼓管功能障碍、伴有真菌感染是中耳炎术后发生不干耳的危险因素。结论 咽鼓管功能障碍、伴有真菌感染为中耳炎术后发生不干耳的危险因素,对于此类患者临床应给予足够重视,充分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及术后的处理工作。施行以手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乳突切除保留骨桥同期行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3例(83耳)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患者(含胆脂瘤型、骨疡型)施行改良乳突切除保留骨桥同期行鼓室成形术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 83例患者术后观察1个月-4年,鼓膜修补愈合率为95.18%,听力改善有效率为68.67%,无效率31.32%,3个月内全部干耳。听力恢复较好者为长期反复流脓、听力渐进性下降、中耳乳突不可逆病理改变的慢性单纯型中耳乳突炎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65%,其次为骨疡型,有效率为85.71%,胆脂瘤型最差,有效率为34.37%。结论长期反复流脓、听力渐进下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患者,应早日行改良乳突切除保留骨桥同期行鼓室成形术,可获得早日干耳,听力提高,防止听力丧失。对胆脂瘤型、骨疡型中耳乳突炎患者,在清除病灶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乳突气房及骨桥同期行鼓室成形术,亦可早日干耳、提高听力。  相似文献   

14.
孙淑红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7):118-118,137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原菌种类,指导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采取中耳脓性分泌物进行需氧菌、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观察病原菌。结果179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分离出病原菌216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o5株,铜绿假单胞菌69株,真菌18株。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本地区慢性化脓性的中耳炎主要致病菌,二者均对氟喹诺酮类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口服交沙霉素和增效联磺片,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口服。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的疗法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缩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改良乳突根治术后干耳时间。方法我科于2006年7月-2008年6月对52例(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行改良乳突根治术,其中A组常规方法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0例,B组改进方法后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2例(均作耳甲腔成型及乳突腔回填),比较两组干耳时间。结果A组20例患者干耳时间96.25±39.33d,B组32例患者干耳时间明显缩短为59.28±14.77d,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术中耳甲腔成型、乳突术腔充填、病变彻底清除是缩短乳突手术后干耳时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外科手术的合理选择和术式改进。方法对2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患者施行完整骨桥式乳突手术(IBM)合并后鼓室径路,开放上鼓室、鼓窦及乳突,磨薄削低骨性外耳道后壁,经面神经隐窝开放后鼓室,保留低位骨桥,去除不可逆病灶,同期或分期进行鼓室成形术。结果随访1年,干耳时间5~13周,平均7周,术前、术后30d平均听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9.06,P〈0.01)。术前与术后1年平均听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8.15,P〈0.01)。结论在根除病灶的基础上保存并提高听力,IBM合并后鼓室径路为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外科手术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口服交沙霉素和增效联磺片,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口服。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的疗法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中,采用耳后多种自体中胚层软组织和乳突皮质骨粉填充乳突术腔、修复耳道后壁以恢复耳道生理状态的临床应用。方法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21例,借助于原有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的手术基础,设计采用耳后多种自体中胚层软组织及乳突皮质骨粉,填充乳突术腔、修复外耳道后壁,以恢复耳道生理状态。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除1例愈合后虽获干耳但仍遗留鼓膜小穿孔外,其余病例鼓膜均愈合,新外耳道较原耳道略宽敞,无明显分泌物积聚,无胆脂瘤复发,耳道干燥,后壁光滑,后内上角未形成钝角鼓膜,干耳率100%,鼓膜愈合率95.2%。结论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手术基础上,采用耳后多种中胚层组织和自体骨粉填充乳突术腔修复外耳道后壁,取材方便、修复方式简便,术后修复组织无液化坏死,愈合良好。远期随访观察,术后耳道后壁形态稳定,上皮化良好,皮肤色泽正常,耳道管腔略大且更趋近于术前正常生理状态,对恢复耳道生理结构和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