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手术纠治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2例行姑息手术,51例行解剖矫治(其中2例为急诊手术).结果 53例患儿中,1例于术后8 d肺部感染继发多脏器衰竭死亡;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肾功能衰竭1例,延迟性心包填塞1例,胸骨哆开1例.结论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应尽早手术干预,术前诊断、手术时机和方案的选择以及围手术期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 105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术后有无呼吸功能衰竭分为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83例(7.5%).单因素分析术前年龄、术前反复呼吸道感染、心功能、心胸比率、血浆清蛋白浓度,二次体外循环,术后氧合指数与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有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于6个月患儿、术前反复呼吸道感染和术后血气分析氧合指数低于300 mmHg,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小于6个月患儿、术前反复呼吸道感染和术后氧合指数低于300 mmHg是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提早干预,减少呼吸功能衰竭发生.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急诊外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急诊外科治疗的可行性、手术适应证选择、手术技术及围术期处理.方法108例危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施行急诊手术,其中非紫绀型76例,包括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71例,合并房间隔缺损6例,动脉导管未闭9例,主动脉缩窄5例;紫绀型32例,包括法洛四联症11例,法洛三联症7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9例.105例行根治术,3例行姑息手术.结果全组术中死亡2例,术后早期死亡6例,总死亡率7.4%;其余患者术后并发症为:残余分流1例,肺部感染12例,低心排综合征5例,肾功能不全1例,声带水肿2例,心律失常2例,多次气管插管5例.随访2~48个月,晚期无死亡,心功能Ⅰ~Ⅱ级,效果满意.结论婴幼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急诊外科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关键在于准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及加强围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围术期处理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6例实施心内直视手术婴幼儿的临床资料,年龄 20 d~3岁,体质量3~18(9.60±2.75)kg;非紫绀型心脏病149例,紫绀型先心病57例;206例中2例行姑息性手术,204例行根治手术。结果:全组病人术后死亡10例,死亡率4.85%;术后出现并发症28例,发生率为13.6%。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应把握好手术时机尽早治疗;提高手术及体外循环技术,加强术后呼吸和循环系统管理,注意重要器官的保护和营养支持是婴幼儿心脏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68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68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方法及围术期处理策略。结果:全组术后早期死亡1例,为法洛四联症(TOF)术后,原因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及肺部严重感染。各种并发症14例,治疗后均愈出院。结论:掌握恰当的手术时机、重视手术方法及围术期处理,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2003年7月至2006年6月,共手术治疗10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40例,其中13例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手术矫正畸形.结果: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5%;术后呼吸道感染6例,气道出血1例,腹泻1例,低心排2例,灌注肺并二次气管插管1例,拔管后呼吸功能不全二次气管插管2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全组除术后室缺残余漏1例、死亡2例外,均痊愈出院.结论: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正确处理,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非体外循环右心旁路手术治疗94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包括三尖瓣闭锁、单心室等,其中心脏位置异常27例),68例行双向格林术,26例行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其中3例术中改为体外循环。结果双向格林术围手术期手术死亡2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死亡2例,围手术期死亡率(4.3%)。结论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分期手术效果好,但手术难度增加。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外管道与右心房开窗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采用非体外循环右心旁路手术治疗94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包括三尖瓣闭锁、单心室等,其中心脏位置异常27例),68例行双向格林术,26例行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其中3例术中改为体外循环.结果 双向格林术围手术期手术死亡2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死亡2例,围手术期死亡率(4.3%).结论 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分期手术效果好,但手术难度增加.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外管道与右心房开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适应症选择、体外循环管理及围术期处理。方法: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对36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缺损行缝合、修补、成形、疏通等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室间隔缺损补片修补残余分流2例,发生III0房室传导阻滞2例。除1例F4患儿死于术后低心排,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先天性心脏畸形应在婴幼儿时期予以矫治,精细的手术操作、良好的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灌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低体质量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嗣术期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总结2006年1月—2011年1月320例体质量≤10kg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婴幼儿嗣术期治疗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死亡6例,病死率1.88%:死亡原因:低心排综合征3例,肺动脉高压危象2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术后随访复查心脏彩色超声,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结论及时的手术治疗充分的围术期处理、加强术后监护是低体质量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前准备、手术方法、体外循环管理和术后处理的注意事项,以减少婴幼儿先心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10kg以下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H)婴幼儿在体外循环(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儿年龄11~26月,平均(19.4±8.5)月;体重5.5~10.0kg,平均(7.6±2.3)kg;室间隔缺损(VSD)20例,其中合并房间隔缺损(ASD)2例,A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肺动脉高压轻度8例,中度11例,重度3例。所有患儿均手术一期矫治,彻底纠正心内畸形,CPB转流时间32~110min,平均5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1~30min,平均22min;心脏全部自动复跳,均顺利脱机;l例因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死亡,病死率4.5%,余均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婴幼儿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应充分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手术操作熟练,重视体外循环管理、围手术期处理,尤其是新技术、新药的合理应用,都有助于提高婴幼儿心脏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340例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适应征。方法:回顾1980年1月~1998年4月在我院接受外科治疗的340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病例,并选同时期外科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1235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成人先心以房缺(379%)和室缺(332%)最多见,青紫型先心病较少,以法四为主(41%)。手术早期死亡率18%,对照组手术早期死亡率26%,无明显差异。结论:成人先心病年龄不是选择手术的关键;非青紫型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的产生和加重与否是选择手术的关键;青紫型先心病其病理继发性改变和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在掌握成人先心病围术期特点的情况下仍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并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杨劲松  聂磊  刘一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6):2018-2020,2023
目的总结64例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脏疾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在体外循环下,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综合评价病情,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恰当的围术期处理及手术技术的进步是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外科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急诊外科治疗危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258例小于1岁的危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急诊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外科住院患儿中,诊断明确后24 h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258例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男性150例(58.1%),女性108(41.9%);年龄6 d至11个月[(7.5±4.3)个月];体质量2.1-9.5(5.5±3.3)kg.术前合并有急性心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肺部感染、重度贫血、营养不良、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患儿占90.2%(233例).全组中246例(95.3%)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畸形矫治,12例(4.7%)行动脉导管结扎术.结果 全组心血管畸形一期矫治率为92.3%,总治愈率达到96.9%.患儿的心内直视手术是在心脏停跳与心脏不停跳两种方法 下进行.两者体外循环时间分别约(105.00±38.71)、(71.89 4-27.78)min.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为6~154(16.5±9.3)h;ICU住院时间为48-174(98.5±33.6)h;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为6.9%;心肺脑肝肾重要脏器严重并发症发牛率为12.9%;死亡8例(3.1%),死产原因:7例复杂畸形患儿中死于低心排综合征5例,心律紊乱1例,呼吸衰竭1例;另1例患儿死于心率紊乱.结论 危重婴儿先心病在明确诊断后尽快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并发有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并不是手术绝对禁忌证;低月龄和畸形复杂是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危重先心病急诊手术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婴幼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急诊手术的必要性及提高手术疗效的措施。方法:收集婴幼儿危重先心病32例的急诊手术资料,其中男18例,女14例,患儿术前有反复肺炎心衰史或持续缺氧发作。动脉导管未闭(PDA)并肺动脉高压4例,室间隔缺损(VSD)7例,VSD伴肺动脉高压6例,VSD合并房间隔缺损4例,VSD合并PDA3例,严重肺动脉狭窄合并PDA、房间隔缺损1例,PDA并肺高压术后导管再通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法洛四联症6例.均行急诊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并发气胸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例,拔管后再插管7例,乳糜胸并导管再通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全组病例均痊愈。结论:婴幼儿危重先心病急诊手术效果较好。合理的围术期管理、合适的体外循环方法及手术方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先天性心脏病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经验.结果 保守治疗1例痊愈出院,手术治疗50例,其中急诊手术5例,手术原则是清除感染灶及赘生物,矫治原发心脏畸形并重建受损心内结构.术后早期l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8个月~ 12年,患者心功能改善,无远期死亡及心内膜炎复发.结论 个体化选择手术时机、敏感有效的抗生素及完善的围术期处理是治疗心脏病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心脏病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射频消融或手术切割的疗效及各自的特殊性。方法对24例心脏病伴房室折返性或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了射频消融或外科旁路切割术。结果10例射频消融的首次成功率为90%,无严重并发症。14例手术患者心外膜标测检出17条旁路,手术成功率为94%。1例术后复发,射频消融成功。1例围术期死于呼吸衰竭,1例遗留永久性Ⅰ度房宣传导阻滞,余12例无与旁路切割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心脏病伴PSVT的射频消融或手术治疗均有较高的成功率,并发症少。心脏病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合并房室旁路时,应首选外科旁路切割术,可同时治愈两种疾病。外科失败病例采用RFCA治疗仍可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