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窒息278例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相关高危因素,提高干预措施。方法:我院从2002年1月~2005年12月278例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为综合因素所致,分娩时高危因素高达94.24%,胎儿高危因素高达92.81%,母体高危因素高达63.31%。结论:提高产前检查,对高危孕妇进行产时、产后的监测,综合分析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适时选择正确分娩方式终止妊娠,加强产、儿科合作,提高新生儿复苏技术,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周明  陈劫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7):49-50
目的 探讨引起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和对策。 方法  对本院 1998~ 2 0 0 2年资料较为完整的住院分娩的新生儿窒息 1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引起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依次为胎儿宫内窘迫、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产、胎头吸引、脐带异常、使用麻醉剂等 ;同时也发现新生儿窒息与出生时胎龄、体重有关。结论  应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管理工作 ,提高对新生儿窒息的预见性 ,并及时处理好各种有可能引起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妊娠因素 ,尽可能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126例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126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窒息为综合因素所致,产时因素占 85.71 %;胎儿因素占 82.54%;孕母因素占55.56%.结论 提高孕期保健和产科质量,加强高危妊娠产前和产时的监护,综合分析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及时诊断和处理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1月在南海金沙医院出生的新生儿窒息140人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为综合因素所致,多为胎儿窘迫的延续.胎儿高危因素为93.57%,分娩时高危因素高达92.86%,母体高危因素为67.86%.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时处理高危妊娠,综合分析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适时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和病死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双胎妊娠276例分娩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胎妊娠系高危妊娠,并发症多,新生儿窒息及病死率高。为寻求双胎妊娠的最佳分娩方式,减少新生儿窒息,本文对双胎妊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邓永红 《中国药业》2007,16(19):54-55
目的分析产科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为预防其发生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4-2006年新生儿窒息113例的病历资料。结果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74%,引发原因中90.26%为胎儿高危因素,93、81%为分娩时高危因素,65.49%为母体高危因素,多数是多种因素同时存在。结论胎儿高危因素、分娩时高危因素、母体高危因素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加强围产期保健及自我监护意识,预防早产,采取综合监测指标提高产科临床诊断的准确性,避免不必要的剖宫产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方侠 《河北医药》1999,21(3):152-152
为确保在2000年我国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分别在1990年的基础上下降1/2,优生优育达99%以上目标,必须加强围生期保健。据多年临床观察,新生儿窒息是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高危孕妇的新生儿窒息明显高于正常孕妇。本文对我院近8年高危妊娠的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分析,加以探讨拓宽围生期保健范围。建立围生期监护机构后,如何有效地降低了高危妊娠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1 资料与结果1.1 一般资料 1989~1993年因高危妊娠入我院分娩的产妇1800例,新生儿窒息128例,发生率71%,同期无高危因素分娩的产妇2232例,新生儿窒息53例,发生率24%,…  相似文献   

8.
围生期高危因素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围生期高危因素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关系,减少和降低围生儿病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108例胎儿窘迫后100例新生儿窒息的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自身和孕母存在的围生期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围生期高危因素有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及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病,胎儿因素主要为羊水Ⅱ~Ⅲ度污染,新生儿窒息多为胎儿窘迫的延续.围生期高危因素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有很大的关系.结论 应加强围生期的保健工作,尽量减少围生期高危因素的发生,及时处理高危妊娠,密切监护产程,适时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能有效预防和减少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514例高危妊娠高危因素、分娩方式、并发症及结局。方法 对我院1998年10月~2001年9月间收治的≥28周临产高危产妇5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一般高危产妇252例,占49%,严重高危产妇262例,占51%。结果 一般高危因素中以胎膜早破、巨大胎儿、先兆早产(≥34周),列前3位;而严重高危因素中以羊水过少、胎位不正、疤痕子宫,列前3位。其中分娩方式剖宫产率51.2%明显高于我院同期剖宫产率33.4%,P<0.001,有显著性差异。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均高于同期正常产妇的发生率。结论 做好高危妊娠专案管理,有望改善孕产妇及围产儿的结局,减少新生儿及产妇并发症,降低围产儿及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高危妊娠对孕妇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对558例高危妊娠孕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高危因素产妇阴道产率均低于剖宫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9%低于阴道产的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妊娠对分娩方式和新生儿有一定影响,临床应根据产程及胎儿情况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贫困山区高危妊娠对围生儿死亡率及产时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对7年间在我院所有分娩产妇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6年-2002年高危妊娠发生率为65.32%,各年度高危妊娠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在高危妊娠中以本次妊娠可能发生分娩异常及本次分娩期并发症为主要因素,两者占高危妊娠发生率的69.07%,高危妊娠与围生儿死亡密切相关。7年间分娩人数中围生儿死亡率为26.85‰,而高危妊娠中围生儿死亡占总围生儿死亡的88.52%,产时出血量高危妊娠高于非高危妊娠的1.66倍。结论我县7年间高危妊娠发生率达65.32%,且高危妊娠的发生直接影响着母婴安全,故重视产期监测管理,加强高危妊娠三级管理,提高产科质量是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和保护母婴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高危妊娠对孕妇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对558例高危妊娠孕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高危因素产妇阴道产率均低于剖宫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9%低于阴道产的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妊娠对分娩方式和新生儿有一定影响,临床应根据产程及胎儿情况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月56例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为综合性因素所致,分娩时高危因素达76.7%,胎儿高危因素94.6%,母体因素53.5%。结论: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加强高危妊娠产前检查和产时监护,综合分析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适时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和病死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妇高危妊娠的分娩方式与新生儿早期结局。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8月所收治的1000例产妇为实验对象,根据产妇的高危妊娠评分结果,分为正常妊娠组和高危妊娠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早期结局和分娩方式。结果正常妊娠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为25%,高危妊娠组产妇剖宫产率为65%。两组产妇剖宫产率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妊娠组产妇平均孕周、新生儿体质量和窒息病死率等均显著优于高危妊娠组,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高危妊娠产妇通常剖宫产率较高,且易发生新生儿窒息死亡问题,因而需要采取对症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双胎妊娠新生儿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将我院分娩的204例双胎妊娠共计40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围新生儿是否出现窒息或死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n=47)为围生儿死亡或窒息,对照组为未出现围生儿死亡或窒息,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孕妇年龄、胎儿性别、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胎方位、分娩史、高血压及胎盘异常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围生儿窒息或死亡的相关因素有孕妇年龄、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胎方位、高血压及胎盘异常,P〈0.05。多元Logistic分析表明:围生儿窒息或死亡的相关因素有高龄孕妇,ExP(β)=8.607,95%CI(2.014~18.746),非头胎位ExP(B)=12.983.95%CI(3.049—23,607)及胎盘异常ExP(β)=13.408,95%CI(3.241—24.782),而分娩孕周ExP(β)=3.682,95%CI(1.025—8.904)及高出生体重ExP(β)=3.182,95%CI(0.893—6.548)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影响围生儿窒息或死亡的高危因素有高龄产妇、非头胎位及胎盘异常,而足月分娩及高出生体重是保护性因素,临床妇产科医师应加强双胎妊娠高危因素筛查,并指导对双胎妊娠高危因素保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对分娩方式和新生儿早期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产科分娩11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高危妊娠评分分为高危妊娠组558例与正常妊娠组600例,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胎儿出生时体重、胎龄、窒息率。结果高危妊娠组剖宫产率64.2%,正常妊娠组剖宫产率24.4%,两组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6.54,P<0.01);高危妊娠组新生儿出生平均体重(2.61±0.83)kg,低于正常妊娠组新生儿平均体重(3.53±0.31)kg,(t=2.140,P<0.01);此外高危妊娠组新生儿窒息死亡率2例(1.07%),明显高于正常组死亡率(0%)(x2=1.781,P<0.001),高危妊娠组分娩时平均孕周为(37.5±1.4)周,显著少于正常组的平均(40.1±2.6)周(t=8.939,P<0.01)。结论高危妊娠容易增加剖宫产的发生率,同时高危妊娠是造成新生儿窒息死亡,早产儿、极低体重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况莉  金飞  胡科丽  申晓华 《贵州医药》2003,27(7):642-643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临床中的新生儿危象,也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对283例窒息新生儿的产科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以期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活产新生儿共计4388例(除外畸形儿),顺产2733例,剖宫产1458例,阴道手术产197例。高危妊娠2240例,胎儿宫内窘迫874例。新生儿窒息283例,发生率为6%。1.2 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 按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Apgar评分标准,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围生期高危因素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分娩产妇1684例,其中124例出现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存在胎盘异常、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病、贫血脐带绕颈、羊水污染、产程延长及剖宫产分娩等患者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上述因素者。结论胎儿原因、孕妇因素和分娩过程中异常因素等围生期高危因素和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之间密切相关,当孕妇存在这些危险因素时临床医师应加强重视,给予积极处理并展开围生期保健指导,对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临床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90例新生儿窒息的因素及窒息与孕周、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与同期无新生儿窒息者作为对照组。结果高危妊娠,如先兆子癫、过期妊娠、羊水过少、前置胎盘等及滞产、胎吸助产、臀位牵引新生儿窒息率均高。结论应做好围产期保健,及时治疗妊娠期合并症;做好高危妊娠的胎儿监护,并做好产时监护;避免滞产、缩短第二产程及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从而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应激试验低评分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寻求最佳分娩方式。方法用电子胎儿监护仪对1431例孕妇进行无应激试验(NST),对其中129例NST≤9分者按正常妊娠和高危妊娠分两组进行分析。结果高危妊娠组胎心基线率变异消失或减弱为74.3%,剖宫产率占91.4%,羊水粪染率占71.4%,新生儿窒息率占28.6%,有2例围产儿死亡;正常妊娠组相对应数据分别为24.5%、55.3%、19.1%、2.1%,无围产儿死亡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分析两组相关因素,高危妊娠组中羊水过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胎儿生长受限等病症占有一定比例;而正常妊娠组产后发现明显原因致NST低评分系脐带因素的有28例(29.8%),无明显原因者占67.0%。结论高危妊娠NST低评分者应引起高度重视,适时终止妊娠,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正常妊娠NST低评分者可行OCT、生物物理评分等进一步监测,选择适当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