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占全  毕朝煜  冀娟 《北京医学》2012,34(4):320-323
正肾小球硬化(glomerulosclerosis)及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是所有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共同通路,其主要表现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肾小球及肾间质异常堆积,导致有效肾单位丧失和肾功能进行性下降[1]。  相似文献   

2.
肾纤维化是各种肾脏疾病终末期的基本病理改变。研究表明:许多促炎性细胞因子尤其是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等,在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CM)积聚及其在肾小球损害或硬化进展中起重要作用[1]。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在抗肾纤维化过程中对TNFα、IL-6干预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肾纤维化与TNFα、IL-6的关系正常人血清中只含有生理水平的具有抗感染和增强免疫功能的TNFα和IL-6。现已知超正常量的TNFα和IL-6是导致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系膜细胞增殖、肾小球硬化和病变进展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2…  相似文献   

3.
袁发焕  张耀全 《重庆医学》2003,32(6):656-658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肾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的表达及其与肾组织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肾组织CB、IV型胶原的表达情况,并以体视学多能目镜测试系统对肾活检组织病理切 片进行形态计量,计算硬化肾小球比率及病变肾小管肾间质比率。结果 CB在近曲小管表达最高,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其他部位表达较少。轻度纤维化组和中度纤维化组CB的表达明显低于无纤维化组。CB表达与Ⅳ型胶原表达、病变肾小管肾间质比率及硬化肾小球比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CB主要在肾近曲小管表达,其表达成少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tx,ECM)降解减少的原因之一,参与肾组织纤维化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4.
细胞外基质在人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病变中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中透明质酸(Hyaluronic,HA)、层粘蛋白(Laminin,LN)的含量变化,以探讨基估肾小球硬化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32例肾小球肾炎患者和15例正常肾组织进行测定。结果:肾组织中HA、LN和前胶原-3(PC-3)随病变进展明显增加。结论:HA、LN和PC-3与肾小球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肾组织蛋白酶 B(cathepsin B,CB)、胱抑素 C(cystatin C,CC)的表达及其与肾组织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肾组织 CB、CC和 型胶原的表达情况 ,并计算硬化肾小球比率及病变肾小管肾间质比率。结果  (1)无纤维化组 CB、CC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表达最高。 (2 )轻度纤维化组、中度纤维化组肾组织 CB表达较无纤维化组明显减少 ,肾组织 CB表达与硬化肾小球比率及病变肾小管间质比率呈显著负相关。(3)中度纤维化组患者肾组织 CC表达较无纤维化明显增高 ,肾组织 CC表达与病变肾小管肾间质比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肾组织 CB、CC主要在近曲小管表达。CB表达减少 (或 ) CC表达增高 ,与慢性肾脏疾病时细胞外基质降解减少有关 ,参与肾组织纤维化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6.
丹参改善肾脏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药丹参对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脏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方法以大鼠5/6肾切除作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动物模型,术后1周随机分为未治疗(A)组、丹参(B)组、苯那普利(C)组及假手术(D)组.于手术后第12周处死大鼠,留取血浆及肾组织.检测血肌酐(Scr)、尿肌酐(Ucr)及尿素氮(BUN).用半定量法评价肾小球硬化指数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三组在术后12周Scr及BUN均显著升高,Ccr均显著降低(P<0.01).与未处理组相比,丹参组和苯那普利组肾功能改善,肾小球硬化及间质纤维化程度减轻.结论 丹参可以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大鼠肾功能及减轻肾组织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肾小球硬化(glomerular sclerosis,GS)是大多数肾脏疾病的共同病理特征,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进行性发展的最后转归,是不同肾脏疾病终末期共同的形态学表现,能引起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破坏,最终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其主要特点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过度积聚[1].ECM在肾小球内的沉积过程及发生机制十分复杂,长期以来,人们对ECM积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合成增加,近年来发现ECM降解酶系异常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1,TIMP-1)的功能紊乱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5/6肾切除大鼠肾脏病理学动态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5/6肾切除(5/6NT)大鼠肾脏病理形态学动态变化。方法通过5/6NT大鼠在不同的时间段对肾组织标本进行光镜及电镜检查,观察肾脏病理动态变化情况。结果5/6NT大鼠肾脏病理变化为:第2周,肾小球增大,系膜细胞轻度增生,肾小管扩张;第8周,系膜重度增生,肾间质炎细胞浸润和增宽;第12周出现局灶节段性硬化的肾小球,肾问质轻度纤维化;第40周时,大部分肾小球纤维化、硬化,肾间质重度纤维化。结论5/6肾切除模型符合人类肾纤维化的病理改变,是研究慢性肾衰竭、肾纤维化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白细胞诱素-1(Lkn-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与临床指标、病理组织学指标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根据不同病理类型分为4组,即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组、膜性肾病组、IgA肾病组、系膜增生性肾炎组)、14例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其中8例行肾活检术)及11例健康者血清Lkn-1、TNF-α含量.计算肾活检穿刺患者病理切片中肾小球数总数、硬化肾小球数.并进行方差检验.结果 与健康者比较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IgA肾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Lkn-1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肾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TNF-α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Lkn-1、TNF-α水平与硬化肾小球比例呈正相关(r=0.667、0.672,P<0.01),TNF-α水平与24h尿蛋白呈正相关(r=0.348,P<0.01).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Lkn-1、TNF-α水平与血肌酐浓度呈正相关(r=0.925,P<0.01;r=0.649,P<0.05).慢性肾功能不全者血清Lkn-1、TNF-α水平随硬化肾小球比例增加而逐渐升高(r=0.758,P<0.05;r=0.889,P<0.01).结论 血清Lkn-1、TNF-α水平在部分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明显增加,并且随肾小球病变及肾间质纤维化加重而逐渐升高,提示Lkn-1、TNF-α高表达可能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炎症反应及肾脏纤维化病变进展密切相关.测定血清Lkn-1、TNF-α水平对判断肾脏病变进展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潘凯丽  付蓉  陈威  刘彦仿  张静  钮晓清 《医学争鸣》2001,22(13):1244-1244
0 引言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Ms PGN)是一组多种原因引起、临床表现不一、但病理改变以肾小球系膜组织增生为主的一类疾病 .现对我院近年小儿肾脏病经肾活检光镜、电镜证实为 Ms PGN的病例进行临床与病理关系的初步探讨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3 - 12 /2 0 0 0 - 11我院收治的肾脏病患儿 ,经肾活检确诊为 Ms PGN5 9(男 3 7,女 2 2 )例 ;年龄 2 .75~ 14 (平均9± 5 )岁 ;从发病到肾活检的病程 2 0 d~ 5 a. 5 9例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4 4例 ,包括单纯性血尿、蛋白尿、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15例 ,包括…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肾小动脉增厚在IgA肾病中的意义.方法 将78例IgA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伴有肾小动脉增厚)和对照组(不伴有肾小动脉增厚),并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 观察组的肾功能不全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理类型表现为局灶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及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观察组的病理特点表现为系膜中度增生、肾小球节段硬化、肾小球硬化≥20%、肾缺血改变、新月体形成、血管洋葱皮样改变、球囊粘连、肾间质纤维化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肾小动脉硬化在肾功能不全的发病中占重要地位,参与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及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及形成,与IgA肾病的预后呈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细胞、细胞因子与肾间质纤维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间质纤维化(RIF)是多种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共同通路,且肾间质纤维化程度与肾功能减退的相关性,比肾小球硬化与肾功能减退的相关性更为密切。RIF是各种细胞、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细胞外基质(ECM)代谢失衡,在间质异常积聚所致,因此细胞和细胞因子在RIF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朱月文  徐耀忠 《嘉兴医学》2001,17(4):209-210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组织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变化,探讨其作为肾纤维化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代偿期20例,失代偿期10例,尿毒症期10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血清PCⅢ,Ⅳ-C,LN,HA的含量,并与肾功能作相关分析。结果;随着肾功能的损害,血清PCⅢ,Ⅳ-C,LN均逐渐升高且以PCⅢ最敏感,HA则在晚期升高。结论:血清PCⅢ,Ⅳ-C,LN,HA测定为临床诊断肾纤维化提供他间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慢性并发征之一,其病理特点是肾基底膜厚和以肾小球系膜区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积聚,导致弥漫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出现蛋白尿、肾功能衰竭等,而基底膜和ECM由胶原、非胶原糖蛋白和蛋白多糖构成,在胶原成分  相似文献   

15.
肾纤维化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纤维化 (包括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 )是几乎所有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通路。其病理特征为进行性细胞外基质 (ECM )积聚和肾小球细胞丢失。近年来 ,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针对胶原 ,细胞因子 ,ECM ,细胞凋亡等致纤维化因素 ,确立了多种抗肾纤维化的方法 ,如抗TGF - β抗体 ,干扰素 ,激素 ,ACEI等。现代医学抗肾纤维化的研究和应用虽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大多尚处于实验阶段或仅用于肾纤维化的动物模型。相反 ,中医药在防治肾纤维化方面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特别是中药单味药及其有效成份提取物 ,专方专…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由各种原发或继发的肾脏疾病的持续进展而来,其中主要的形态学改变有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的纤维化等。以往人们对该病的研究多集中在肾小球上,然而,自1970年Schainuch发现肾小管间质(TI)损害与肾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肾病患者的临床参数及病理指标,探讨影响慢性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345例经肾活检确诊的慢性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方法探讨影响肾功能的危险因素。结果: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选入逐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酸、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结论:高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酸、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是影响慢性肾病患者肾功能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硬化性肾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是肾脏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合成与降解失衡,ECM过多积聚于肾脏局部的结果.ECM是分布于细胞周围的胶原性结构,它不仅是细胞的支架组织,而且影响细胞的黏附、迁移、增殖和分化.肾小球内ECM在生理状态下有维持正常肾小球结构的功能,而且ECM蛋白分子携带有大量负电荷,参与肾小球选择性通透功能[1].  相似文献   

19.
蔡伟程  李国贤 《医学综述》2005,11(9):785-786
各种慢性肾疾病,无论其原发病如何,其病变常逐渐进展为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导致慢性肾衰竭,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形成相互作用的复杂调控网络并恶性循环,共同参与这一过程[1]。起始阶段可为肾组织局部炎症,随后出现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沉积,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内皮素(endothelin,ET)是Yanagisawa等[2]于1988年从猪动脉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分离出的一种小分子生物活性多肽,它不仅能强有力地收缩血管,而且还是一种强大的炎症因子和促纤维化因子,能促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蓄积及其他炎症介质的释放,导致肾疾病进展和肾…  相似文献   

20.
黄芪当归合剂对5/6肾切除大鼠肾组织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黄芪当归合剂(A&A)对残余肾慢性肾衰竭大鼠的抗肾纤维化疗效。方法: 采用5/6肾切除制备残余肾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 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依那普利(enalapril, Ena)作为阳性对照药物, 将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5/6肾切除术模型组(Model组)、A&A治疗组(A&A组, 给予生药每天每千克体重各12 g)和Ena治疗组(Ena组, 给予Ena每天每千克体重4 mg)。于造模后第2、4、8、12周分析各组动物尿蛋白、血清肌酐及尿素含量, 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并测定肾小球面积, 免疫组化检测肾皮质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Col-Ⅳ)在肾小球和肾间质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sham组相比, 造模后Model组肌酐及尿素增高; 每日尿蛋白量持续增多; 肾病理显示肾小球增大、渐进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增多及肾小球硬化, 造模后第8和12周肾小球内FN及Col-Ⅳ积聚显著增加。与Model组相比, A&A组在第2、4、8和12周具有降低尿蛋白的作用,尿蛋白分别减少34%、44%、25%和45%(P均<0.05)。A&A治疗后第8周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积聚明显减少, 肾组织中FN和Col-Ⅳ表达分别减少18%和29%(P均<0.05); 第12周时硬化肾小球数目显著减少, 肾间质纤维化病变明显减轻, 肾组织中FN和Col-Ⅳ 表达分别减少17%和14%(P均<0.05); 但A&A并未能改善肾功能。A&A疗效与Ena基本相同。结论: 在残余肾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中, A&A具有减少细胞外基质成分沉积、减轻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病变的肾保护作用, 其疗效可能是通过其早期开始并持续降低尿蛋白的肾损伤作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