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微量泵与静脉穿刺点间不同垂直高度对预防静脉回血的效果,探讨微量泵泵入特殊用药时防止静脉回血发生的最适宜垂直高度.[方法]以微量泵持续注射硝普钠为例,将264例病人随机分为垂直高度≤15.0 cm、15.1 cm~29.9 cm和≥30.0 cm组,观察各组静脉回血情况.[结果]在泵入硝普钠时微量注射泵高于穿刺部位≤15.0 cm组静脉回血率为47.0%,15.1 cm~29.9 cm组静脉回血率为40.9%,≥30.0 cm组静脉回血率13.8%,且≤15.0 cm组、15.1 cm~29.9 cm组与≥30.0 c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在微量泵泵入硝普钠时抬高微量泵垂直高于穿刺部位30.0 cm或略高位置可有效阻止静脉回血.  相似文献   

2.
微量泵与穿刺点的垂直高度对静脉回血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量泵与静脉穿刺点间不同垂直高度对预防静脉回血的效果,探讨微量泵泵入特殊用药时防止静脉回血发生的最适宜垂直高度。[方法]以微量泵持续注射硝普钠为例,将264例病人随机分为垂直高度≤15.0cm、15.1cm~29.9cm和≥30.0cm组,观察各组静脉回血情况。[结果]在泵入硝普钠时微量注射泵高于穿刺部位≤15.0cm组静脉回血率为47.0%,15.1cm~29.9cm组静脉回血率为40.9%,≥30.0cm组静脉回血率13.8%,且≤15.0cm组、15.1cm~29.9cm组与≥30.0c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在微量泵泵入硝普钠时抬高微量泵垂直高于穿刺部位30.0cm或略高位置可有效阻止静脉回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腹泻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00例腹泻患儿按静脉输液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返折输液管法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法;观察两组患儿静脉穿刺时回血时间、回血量及一针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静脉穿刺时回血时间快、回血量大、一针穿刺成功率高。结论返折输液管法可以提高腹泻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改进新生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将7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在静脉留置操作中采用见回血后将针芯退出0.5 cm,再将导管并针芯送入静脉内的方法;观察组采用见回血后边退针芯边送导管再抽出针芯的改进方法。记录两组新生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静脉导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留置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方法可提高新生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逆心穿刺方法在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中的效果。方法将228例患者(300例下肢)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150例下肢)和对照组(150例下肢),观察组在踝部上方5 cm处扎紧止血带,逆心穿刺踝部旁侧的大隐静脉;对照组向心穿刺拇指基底部旁侧的浅静脉或足背浅静脉远端。对2组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推注造影剂时患者的疼痛感觉、下肢深静脉显影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推注造影剂时患者的疼痛感觉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下肢深静脉显影效果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时采用大隐静脉逆心穿刺方法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了护理风险和护理人员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逆心穿刺方法在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中的效果。方法将228例患者(300例下肢)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150例下肢)和对照组(150例下肢),观察组在踝部上方5 cm处扎紧止血带,逆心穿刺踝部旁侧的大隐静脉;对照组向心穿刺拇指基底部旁侧的浅静脉或足背浅静脉远端。对2组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推注造影剂时患者的疼痛感觉、下肢深静脉显影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推注造影剂时患者的疼痛感觉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下肢深静脉显影效果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时采用大隐静脉逆心穿刺方法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了护理风险和护理人员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折叠输液管产生负压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头皮静脉穿刺的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静脉穿刺法,观察组采取折叠输液管法,于排气后将输液管末端折叠0.5 cm,用夹子夹紧,当针头刺入皮下后松开夹子,使输液管内产生少量负压.观察2组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时的自然回血情况及穿刺成功率.结果 对照组自然回血率72%,穿刺成功率87%;观察组自然回血率97%,穿刺成功率97%.观察组自然回血率和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折叠输液管法能迅速判断针头进入血管,可有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折叠输液管产生负压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头皮静脉穿刺的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静脉穿刺法,观察组采取折叠输液管法,于排气后将输液管末端折叠0.5cm,用夹子夹紧,当针头刺入皮下后松开夹子,使输液管内产生少量负压。观察2组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时的自然回血情况及穿刺成功率。结果对照组自然回血率72%,穿刺成功率87%;观察组自然回血率97%,穿刺成功率97%。观察组自然回血率和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折叠输液管法能迅速判断针头进入血管,可有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输液管内负压在细小静脉穿刺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输液管内负压应用于细小静脉穿刺时昂见回血的操作可行性及其原理。方法 将560例静脉细小的输液患随机分为两组各280例,实验组采用负压法,对照组采高调法进行静脉穿刺。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穿刺成功率、回血率提高,回血时间缩短,回血长度增加。经统计 学处理(P<0.01)。结论 负压法应用于细小静脉穿刺时可显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方法 将100例婴幼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低置输液瓶,打开调节器法行头皮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法;观察两组患儿静脉穿刺时,回血时间、回血量及一针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静脉穿刺时间血时间快、回血量大、一针穿刺成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置输液瓶,打开调节器法可以提高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过程中反折输液管,使针尖处产生微负压,加速穿刺时回血,对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389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190例和对照组199例,实验组在头皮静脉穿刺时采用反折输液管产生微负压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头皮静脉穿刺方法。结果:两组相比,实验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时,将输液器头皮针上10cm处输液管反折,使针尖处产生微负压,然后再进行穿刺,针头进入血管后回血快,有利于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罗翔辉 《全科护理》2010,8(28):2575-2576
[目的]观察负压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0例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法,观察组利用负压原理,采取负压穿刺。比较两组的穿刺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回血295例,对照组有回血260例,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利用负压原理,采取负压穿刺优于常规穿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效的穿刺方法,提高腋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将入住NICU治疗的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见回血后降低进针角度继续进针约0.2cm,左手持Y接口,右手后撤针芯0.5cm,持针座将针芯与软管一起送入血管;实验组见回血后停止进针芯,固定针芯,沿针芯顺血管方向缓慢推进外导管,至外导管全部进入血管后退出针芯。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结果穿刺成功率实验组为96%,对照组为7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5.66,P〈0.05)。结论腋静脉留置针穿刺时见回血后不退针芯直接缓慢推进外导管的进针进管方法,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离心方向静脉穿刺在静脉穿刺困难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300例静脉穿刺难度大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向心方向静脉穿刺,观察组采用离心方向静脉穿刺。比较两组病人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输液成功率和回血率。[结果]观察组病人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输液成功率和回血率均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穿刺困难静脉行离心方向静脉穿刺输液,回血快,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输液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恒定小负压置入留置针提高腹泻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腹泻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0例采用恒定小负压置入留置针;对照组100例采用输液管反折挤出液体形成负压静脉穿刺。比较两组患儿静脉回血率及1次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96%,对照组1次穿刺成功率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回血率94%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恒定小负压置入留置针操作简便,可有效提高腹泻患儿的静脉穿刺成功率,有利于保护血管,减轻患儿因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静脉输液时液体的静压对回血的影响。方法共100例输液患者,每位患者连续3 d输液,输液调节器均夹闭在据输液管乳头80 cm处,3次输液时调节器距离穿刺静脉的垂直高度分别为0、408、0 cm处,见有回血3 s记录每次输液时的回血长度。结果输液调节器的高度越高回血越短,高度越低回血越长(P〈0.05)。结论即调节器的高度(调节器下面输液管内液体的静压)越高,回血越少。  相似文献   

17.
负压进针法在早期休克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滢  李丽  赵美霞  陈玲  刘小珊 《护理学报》2007,14(10):69-69
目的提高早期休克患者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方法200例早期休克的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使用负压进针法,即关键在于进针前将输液器前端反折,进针后将反折松开形成负压,利于快速回血;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输液法。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的回血时间快,回血量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高了一针见血成功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进针法可以提高早期休克患者的静脉穿刺成功率,为抢救赢得了时间和机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终末输液器液面自动停止下降高度的影响因素,并评价静脉输液终末拔针时机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心功能正常、左心功能不全和右心功能不全病人各100例,观察每个病人平卧位、坐位、高低输液架、5.5号和7号头皮针液面自动停止下降高度和自动回血时间。结果(1)液面停止下降高度为15~70cm(33.42±12.69cm),自动回血时间5~40s(9.94±5.13s);(2)心功能不全者液面停止下降高度显著高于心功能正常者,三组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3)坐位液面停止下降高度显著高于平卧位,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4)液面停止下降高度与输液架高度、头皮针粗细无关(P〉0.05)。结论液面停止下降高度受心功能和体位的影响,与输液架高度、输液针头粗细无关;静脉输液终末待液面自动停止下降时即拔针,对人体安全,并可增加药物的有效输入量。  相似文献   

19.
床边手臂下垂法静脉穿刺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床边手臂下垂法静脉穿刺的效果,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 将100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0例,观察组患者手前臂下垂放于床边下30 s,使静脉充盈显露,在穿刺点上方6~8 cm处扎止血带,前臂置于体侧不握拳,左手拇指绷紧固定被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针尖与皮肤呈35~40°.在静脉正上方沿静脉走向快速进针进入血管,见回血后降低进针角度,再将针头推进0.2 cm,常规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比较两组静脉血管充盈度与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静脉充盈饱满占81.6%,对照组占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8.4%,对照组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边手臂下垂法静脉血管充盈显露,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高,可减轻患者痛苦,使药物快、准、安全地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探讨减压穿刺法在患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患儿按输液单双日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头皮穿刺输液;观察组采用减压穿刺法,即降低输液瓶、升高调节器高度进行患儿头皮静脉输液。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回血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采用减压穿刺法进行患儿头皮静脉输液,静脉回血早,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有效保护患儿血管,提高其家属满意度。关键词:儿童; 头皮静脉穿刺; 减压穿刺法; 一次穿刺成功率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03-0042-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