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吸入七氟醚和静脉应用丙泊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诱导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前1 min静脉注射0.5μg·kg-1的舒芬太尼后,A组吸入事先由8%七氟醚和8 L·min-1氧气流量预冲回路的6MAC浓度七氟醚,维持吸入七氟醚浓度为4MAC;B组麻醉诱导调定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为3 mg·L-1;C组静脉单次推注2 mg·kg-1的丙泊酚.3组患者入睡后推注0.6 mg·kg-1的罗库溴铵,当BIS≤60并维持5 s后行气管插管,观察3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BIS的变化,并记录患者入睡时间、BIS值到达60的时间和可行气管插管的时间以及围插管期不良反应.结果:与麻醉诱导前相比,推注舒芬太尼后1 min 3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化不明显(P>0.05),BIS值轻度下降;3组患者插管前BIS≤60并维持5 s时的血压均下降(P<0.05),单次推注丙泊酚最明显,靶控输注次之;心率下降以靶控输注最明显;3组患者气管插管后1和3 min血压及心率值较插管前升高(P<0.05),以单次推注丙泊酚组明显,插管后5 min降至插管前水平;A组和c组患者诱导入睡时间、BIS值下降至60时间和可以气管插管时间比B组短(P<0.05),3组患者围插管期无不良记忆反应.结论: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及靶控输注和静脉单次注射丙泊酚麻醉诱导能较好抑制插管应激反应和提供足够的麻醉深度,与吸入七氟醚诱导相比单次推注丙泊酚围诱导期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靶控输注丙泊酚耗时较长,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更为平稳和快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靶控输注丙泊酚在高海拔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下肢手术患者138例,ASAⅠ~Ⅱ级,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高海拔组69例,来自昌都市(海拔3 200 m),低海拔组69例,来自重庆市(海拔250 m)。两组麻醉诱导均予靶控输注丙泊酚3.0μg·m L-1,后每2 min增加0.5μg·m L-1,至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达50,调节丙泊酚的靶控输注浓度维持BIS值40~60。观察麻醉诱导时间、丙泊酚的麻醉诱导剂量和总用量,记录给药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T2)、切皮时(T3)和拔管时(T4)五个时点患者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高海拔组麻醉诱导时间为(208±25)s,长于对照组[(155±29)s,P<0.05]。高海拔组丙泊酚麻醉诱导剂量和总用量分别为(142±13)mg和(678±39)mg,均高于低海拔组[(110±14)mg和(585±35)mg,P<0.05]。与T0时相比,两组T1时HR和MAP均降低;各观察时点,高海拔组HR低于低海拔组,MAP高于低海拔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在高海拔是安全可行的,围术期全麻所需静脉麻醉药剂量高于低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速度的恒速输注方式与靶控输注方式输注丙泊酚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插管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手术治疗老年患者100例,根据诱导输注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恒速输注2min组(A组),3min组(B组),4min组(C组)和5min组(D组),以及丙泊酚靶控输注组(E组)。分别记录入室后,麻醉诱导后4min,插管后1min,插管后5min各时间点的心率(HR)、血压(BP)、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结果 A组B组和C组D组E组患者诱导过程中均能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诱导后血压心率均有一定的下降(P<0.05),在恒速输注组中C组能更好的维持心率血压的稳定。E组在麻醉诱导时和插管后的血压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但是与在诱导过程中低血压的概率增加。结论恒速输注和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均能安全应用于老年患者的临床麻醉。靶控输注丙泊酚Marsh系统应用血浆浓度在3.5μg.mL-1的靶控输注用于我国老年患者时对循环系统抑制较深,在麻醉诱导时应注意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阿托品对靶控输注诱导气管插管时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入选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阿托品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2组均用靶控输注法诱导,首先微泵输入丙泊酚与瑞芬太尼,4 min后,阿托品组患者静脉推注阿托品10μg·kg-1,对照组推注同等容量0.9%Na Cl,10 min后开始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开始15 min内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BIS。结果与插管前即刻的BIS值比较,插管后1 min2组的BIS值均明显增高(P<0.05)。插管后3,5 min,阿托品组BIS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52.83±4.00)vs(48.92±3.00),(48.81±4.00)vs(46.53±4.20)](P<0.05)。插管前2 min、插管前即刻和插管后3,5 min,2组患者的MAP和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诱导气管插管时用阿托品会引起BIS值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兰地洛尔和丙泊酚在气管插管中对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级择期上腹部手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每组15例。兰地洛尔1组(L-1组)和丙泊酚1组(P-1组)在插管前30 s分别给予兰地洛尔0.1 mg·kg-1和丙泊酚1 mg·kg-1,兰地洛尔2组(L-2组)和丙泊酚2组(P-2组)在插管前2 min分别给予兰地洛尔0.1 mg·kg-1和丙泊酚1 mg·kg-1。四组麻醉诱导方式和其他麻醉方法相同。记录诱导前(T0),插管前5 s(T1),插管后30 s(T2)、1 min(T3)、2 min(T4)、3 min(T5)和5 min(T6)的心率(HR)、收缩压(SBP)、心指数(CI)及BIS。结果T2、T3时L-1组和P-1组的HR、SBP高于L-2组和P-2组(P<0.05)。L-1组和L-2组T1Ⅱ级择期上腹部手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每组15例。兰地洛尔1组(L-1组)和丙泊酚1组(P-1组)在插管前30 s分别给予兰地洛尔0.1 mg·kg-1和丙泊酚1 mg·kg-1,兰地洛尔2组(L-2组)和丙泊酚2组(P-2组)在插管前2 min分别给予兰地洛尔0.1 mg·kg-1和丙泊酚1 mg·kg-1。四组麻醉诱导方式和其他麻醉方法相同。记录诱导前(T0),插管前5 s(T1),插管后30 s(T2)、1 min(T3)、2 min(T4)、3 min(T5)和5 min(T6)的心率(HR)、收缩压(SBP)、心指数(CI)及BIS。结果T2、T3时L-1组和P-1组的HR、SBP高于L-2组和P-2组(P<0.05)。L-1组和L-2组T1T6时CI有降低趋势,但与T0时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P-1组T3时CI低于T0时(P<0.05),P-2组T1、T2时CI低于T0时(P<0.05),两组T4、T5时CI与T0时无显著差异,于T6时再次低于T0时(P<0.05)。各组BIS值在T1时起均下降,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P-1组和P-2组BIS值于T4T6时CI有降低趋势,但与T0时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P-1组T3时CI低于T0时(P<0.05),P-2组T1、T2时CI低于T0时(P<0.05),两组T4、T5时CI与T0时无显著差异,于T6时再次低于T0时(P<0.05)。各组BIS值在T1时起均下降,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P-1组和P-2组BIS值于T4T6时低于L-1组和L-2组(P<0.05),P-2组T2、T3时BIS值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与丙泊酚相比,插管前2 min应用兰地洛尔0.1 mg·kg-1可以更有效维持快速诱导插管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显著抑制心脏功能,同时使患者维持在适宜的镇静深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靶控浓度右美托咪定对静脉闭环麻醉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影响。方法 80例拟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分为四组,每组20例。B、C、D组麻醉诱导开始前20 min启动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系统,靶控浓度分别设为3、5、7 ng·m L-1,A组给予氯化钠注射液。四组其余麻醉诱导和维持方式均相同,均采用意识深度指数负反馈闭环靶控输注丙泊酚。记录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时(T2)、插管后5 min(T3)、切皮时(T4)、切皮后5 min(T5)、停药时(T6)、术毕拔管时(T7)各时点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水平及丙泊酚的血浆靶控浓度。结果 T0时四组MAP和HR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B组T2、T5、T6时MAP和HR均低于A组(P<0.05)。C、D两组各时点MAP和HR均低于A组和B组(P<0.05),D组MAP和HR水平低于同时点C组(P<0.05)。D组出现15例MAP≤70 mm Hg,13例HR≤60次·min-1,其余各组均未出现MAP和HR过低情况。T1T5时B、C、D三组丙泊酚靶控浓度均低于A组,C、D两组低于B组,而D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闭环靶控麻醉中丙泊酚的靶控浓度,其靶控输注浓度为5 ng·m L-1时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控制更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艾司洛尔、乌拉地尔和地尔硫茧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期间心血管应激反应及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12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快诱导气管插管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艾司洛尔组静注O.5nag·kg^-1。,继之以0.05rag·kg-l·Min-1维持;乌拉地尔组静注0.5mg·kg^-1;地尔硫茁组静注0.25nag·Kg^-1。术中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等维持麻醉,控制熵指数的反应熵于50+10。观察麻醉诱导前(T0),气腹前(E),气腹后1nan(T2)、5min(Ts)和15mln(1"4),气腹停止后5min(Ts)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比较各组气腹期间丙泊酚用量及术终至气管导管拔除的时间。结果对照组气腹期间(T2~T4)血压、心率和RPP显著升高(P〈0.05),气腹停止后(k)恢复到气腹前水平。艾司洛尔组气腹期间及气腹后(T2—5)上述指标均维持平稳;乌拉地尔及地尔硫苗组气腹后血压、心率和RPP也明显升高,但升高幅度及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三试验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丙泊酚用量也明显小于对照组(尸〈O.05),其中艾司洛尔组丙泊酚用量又低于其他两试验组(P〈0.05)。结论艾司洛尔、乌拉地尔及地尔硫革均可安全、有效地抑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期间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减少丙泊酚用量,其中艾司洛尔效应最优。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和丙泊酚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靶控输注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并与丙泊酚比较。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E组靶控输注依托咪酯进行麻醉诱导并维持,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40~60。两组术中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0.5μg/(kg.min)。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插管前1 min、插管后(1、3、5 min)、切皮、切皮后15 min、手术结束时的SBP、DBP、HR及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合并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基础值比较,插管前1 min及插管后3 min、5 min,两组SBP、DBP均显著降低(P<0.05),插管后3 min、5 min及手术切皮时,P组HR显著下降(P<0.05)。P组麻黄素、阿托品的使用率高于E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低于E组。E组苏醒时间显著长于P组(P<0.05)。结论与丙泊酚相比,靶控输注依托咪酯更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但苏醒时间延长,临床应根据需要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诱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住院并进行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共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D组)23例和实验组(S组)23例,S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D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推注诱导。观察两种诱导方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S组患者诱导过程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D组小,诱导过程更平稳。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诱导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更适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艾司洛尔对气管插管期间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对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 3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艾司洛尔组(试验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全麻诱导: 2组均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浓度为4μg·mL-1, 维库溴铵0. 1mg·kg-1。试验组在异丙酚输注5min后,予艾司洛尔1mg·kg-1, 并以150μg·(kg·min)-1维持;对照组予生理盐水。异丙酚输注10min后,行气管插管。观察诱导前、插管前及插管后1, 3, 5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BIS的变化。结果 插管后1, 3min,对照组MAP、HR显著高于诱导前,试验组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插管后1, 3min,对照组BIS较插管前显著升高,试验组BIS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气管插管时,艾司洛尔即可减轻病人的心血管反应,又可抑制插管刺激引起的大脑皮层兴奋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不同浓度瑞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丙泊酚和罗库溴铵行全麻诱导对双腔气管插管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择期右侧进胸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行双腔气管插管,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分别予以瑞芬太尼靶浓度1.5、2.0、2.5ng/mL麻醉诱导。记录患者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min(T2)、插管后3min(T3)、插管后5min(T4)的血压和心率。结果 3组患者双腔气管插管均能顺利完成,A组患者插管反应发生率较高,C组患者的循环抑制较明显,B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最稳定。结论靶控输注2.0ng/mL瑞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丙泊酚和罗库溴铵是全麻诱导行双腔气管插管的合适浓度,能有效抑制双腔气管插管所致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改善七氟醚诱导用于无肌松药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拟行择期手术全身麻醉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复合瑞芬太尼组(Ⅰ组)靶控输注1 ng/mL瑞芬太尼,单纯吸入组(Ⅱ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进行七氟醚吸入诱导,气体监测仪监测出呼吸末七氟醚达2.5 MAC,稳定3 min后行气管插管。分别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2 min(T3)和插管后5 min(T4)的MAP、HR和SpO2。结果Ⅰ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和插管时间显著短于Ⅱ组,Ⅰ组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达2.5 MAC时间较Ⅱ组延长(P<0.05)。Ⅰ组插管条件评分优于Ⅱ组(P<0.05)。Ⅰ组诱导后MAP和HR显著下降。Ⅱ组诱导后MAP下降,插管后1 min,MAP、HR较基础值显著升高,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1 ng/mL靶控输注复合七氟醚吸入诱导,能较好地控制气管插管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在无肌松药条件下,可达到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七氟烷和丙泊酚两种麻醉诱导方法对于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将实施腹腔镜辅助下胆囊切除术60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吸入末浓度达到并维持2.6~3.5%七氟烷麻醉诱导;B组:血浆浓度2.8μg/ml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观察期间血液动力学与BIS值的变化。结果:两种方法都可以达到较理想的麻醉深度,但A组血液动力学变化非常明显。结论:在麻醉诱导期间,两种方式都有合适的麻醉深度,但循环抑制均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瑞马唑仑和丙泊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给予丙泊酚2.5 mg·L-1靶控输注和瑞马唑仑1.8 mg·kg-1·h-1静脉泵注,并同时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1·min-1泵注,患者意识消失后给予顺阿曲库铵0.2 mg·kg-1静脉注射,麻醉诱导10 min后行气管插管。记录患者给药前(T0)、意识消失时(T1)、气管插管前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和5 min(T4)各时点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测定麻醉诱导前后动脉乳酸和血糖值。结果试验组麻醉诱导期MAP最大变化值为(-19.6±7.6)mm Hg,对照组为(-26.7±9.2)mm Hg,试验组MAP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闫承文 《中国药房》2014,(44):4155-4157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患者采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与恢复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 O2)与本组麻醉前(T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插管后1 min(T1)、气腹后15 min(T2)的HR、MAP均较本组T0和观察组同时间点显著增加,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较好,术后苏醒迅速、恢复快,且可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同时安全性亦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泊酚-七氟醚复合诱导对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为老年人麻醉提供一个更好的麻醉诱导选择。方法:择期胆囊、胃肠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标准Ⅰ~Ⅱ级,年龄60~75岁,随机分为A组(丙泊酚)、B组(七氟醚)、C组(丙泊酚-七氟醚复合),各20例。患者入室5min后记录血压(BP)、心率(HR)、血糖作为基础值(T0),记录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min(T3)、3min(T4)、5min(T5)、7min(T6)时BP、HR、血糖的变化。结果:B组有15%患者(3/20)主诉吸入气体有异味,不肯接受,需辅助其他静脉麻醉药完成麻醉诱导。与基础值比较,3组诱导后HR较诱导前降低(P<0.01),气管插管后即刻A、B、C组HR加快,其中以A、B组加快明显。与基础值比较,气管内插管前3组患者的SBP、DBP、MAP均降低,其中降低程度A、B组>C组(P<0.01),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气管插管后即刻,3组患者血压明显上升,插管后1~2min达高峰,随后逐渐回到插管前水平。与基础值比较,T4、T6时3组血糖均降低(P<0.05),其中降低程度B、C组>A组(P<0.01)。结论:丙泊酚-七氟醚复合诱导可以增强药效,减少单一麻醉药的用量,对血流动力学干扰小,气管插管时应激反应小,更适合老年人的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时患者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n=20):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麻醉诱导前经微量泵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4μg/kg(15min)静脉输注完毕,然后以0.4μg/(kg·h)维持输注,C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TCI,设定起始血浆靶浓度为2.3μg/ml,按相邻浓度比值为1.18序贯法给药,达到设定的血浆靶浓度后进行镇静/警觉评分(OAA/S),后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及顺阿曲库铵,纯氧通气3min后气管插管。记录患者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前(T0),静脉输注15min后(T1),丙泊酚血浆靶浓度达到设定靶浓度时(T2),诱导后插管前(T3),插管后1min(T4)、3min(T5)、5min(T6)各时点的BIS及其MAP、HR。计算并比较D、C组丙泊酚TCI患者意识消失的EC50。结果 D、C组丙泊酚TCI患者意识消失的EC50分别为2.94μg/ml(95%的可信区间为2.79~3.10μg/ml)和3.67μg/ml(95%的可信区间为3.44~3.90μg/ml),D组低于C组(P<0.05)。T1时D组患者BIS值低于C组(P<0.05);T4时C组HR、MAP较T0时均升高(P<0.05)而D组无变化(P>0.05);T1~T6时D组患者的HR均低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以负荷量0.4μg/kg继以0.4μg/(kg·h)维持静脉输注可以使患者产生明显的镇静作用,降低BIS值,减轻气管插管反应,并能使丙泊酚TCI患者意识消失的EC50降低为2.94μg/ml。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气管插管全麻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观察组患者输注右美托咪定,采用丙泊酚及芬太尼静脉注射进行麻醉诱导,吸入2%七氟醚进行麻醉维持。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详细记录注药前(基础值)、输注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后(用药后)、插管即刻、插管后1 min、3 min、5 min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同时记录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入右美托咪定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 min,观察组SBP、DBP、HR均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3 min、5min,观察组SBP、DBP、HR降低(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5.71%)出现不良反应,均为心动过缓,静注阿托品0.5 mg后心率恢复正常。结论在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诱导麻醉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显著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使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血管系统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REM)在纤维支气管镜清醒气管插管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估计有气管插管困难的全麻患者50例表面麻醉后,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0.2 ng/mL递增直至达到气管插管评分1分,3 min后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结果:与基础值比较,SP、DP、HR的麻醉诱导最低值降低,HRV的麻醉诱导最低值及气管插管后均降低(P<0.05),BIS及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TC I瑞芬太尼气管插管反应小,呼吸、循环平稳,可保持意识清醒,临床上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