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丽红  丁里 《云南医药》1994,15(4):249-251
本组分析了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心电图,其中观察了16例SAH的心电恢复情况。SAH患者心电图异常表现为心肌缺血,Q—T间期延长,心率异常,自律性异常,并就其机理作了初步探讨。从以上结果提示,在SAH急性期应做好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2.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引起心电图改变,称为脑心综合征。本对48例住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的心电图改变及预后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引起心电图改变,称为脑心综合征。本文对48例住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 SA H 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及预后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48例患者,男28例,女20例,年龄50~72岁,平均60.25岁,全部病例入院24小时内经腰穿及头颅CT 证实为SAH ,均符合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 1995) ,脑实质内出血、外伤和出血性疾病所至的SAH 、SAH 二次出血及原有各种心脏疾病所致心电图异常者除外。入院24~72小时内行12导同步心电图检查, 并予持续多功能心电监护48小时以上。诊断明确后均予以20%甘露醇降颅压,尼莫地平防止脑…  相似文献   

4.
马荣俊 《河北医药》2001,23(2):110-111
目的:通过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近期心电图的改变,来研究判断其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病例组为年龄在50岁以下并且合并近期心电图改变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22例,对照组为无近期心电图改变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43例,采用十二导同步心电图检查。结果:近期心电图异常改变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与对照组相比较,22例中死亡9例,病死率为40.9%;对照组死亡6例,病死率14%,X^2值为4.53,P<0.05,差异显著。结论:近期心电图的异常改变严重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预后,增加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CT对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诊断价值进行阐述,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典型临床表现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诊断不难,而非典型临床表现的SAH,早期则易误诊。我科于1979~1989年6月共收治SAH170例,其中非典型临床表现者13例,有8例早期误诊,现报告分析如下。一、以癫痫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起病者4例,前者3例、后者1例。早期均误诊为癫痫发作。4例中伴头痛、呕吐者2例,颈项抵抗者2例,但均无神经局灶体征。入院后根据血性脑脊液(CSF)确诊为SAH。二、以精神异常起病者2例。症状为幻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86例临床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CT表现、分型及临床价值。方法对8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CT表现、发病机制、发生部位进行分类分析。结果本组SAH分为自发性SAH29例,外伤性SAH32例,新生儿SAH13例,肿瘤性SAH6例,静脉性SAH6例;CT表现为相应部位的高密度灶,以纵裂池、侧裂池及小脑幕最常见。结论SAH部位不同可形成不同的CT表现,CT检查为该病的首选及必检,且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1991年10月~1999年3月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162例 ,其中124例曾作心电图描记 ,现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124例中 ,男76例 ,女48例 ,年龄23~75岁。根据病情将病人分成五级 :Ⅰ级 :轻微头痛 ,或伴轻度脑膜刺激征3例(2 4% ) ;Ⅱ级 :头痛剧烈 ,脑膜刺激征阳性 ,或伴第Ⅲ对颅神经损害22例 (17 7% ) ;Ⅲ级 :嗜睡 ,或伴偏瘫45例 (36 3% ) ;Ⅳ级 :昏睡 ,神经系统障碍进行性加重20例 (16 1 % ) ;Ⅴ级 :深昏迷或垂危状态34例 (27 4% )。本组42例 (29 6% ) ,曾有高血压病史 ,病程…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原因为脑动脉瘤破裂,其次是高血压,动脉硬化性疾病,以及脑血管畸形等,本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中50岁以上的39例,发病率国内外文献记载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占脑血管病的7~13%,本院50岁以上的病例占3.9%,本病可发生任何年龄,但以成年人居多,  相似文献   

10.
CT磁共振成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神经科常见的危重病及颅脑外伤常见的并发症,成人原发性SAH常见原因有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和高血压动脉硬化血管破裂,致残率及致死率极高。CT被认为是诊断急性期SAH的首选方法,与此同时,有学者认为磁共振  相似文献   

11.
既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腰椎穿刺,缺少影像学的诊断方法。腰椎穿刺可因局部损伤,而造成假阳性的诊断,并有发生脑疝的危险。因此对临床上有突然剧烈头痛、呕吐及颈强等症状的患者,可疑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应先行CT扫描,如能明确诊断,则不必进行腰椎穿刺,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50例临床与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临床及CT特点。方法 对 5 0例 (>6 0岁 )资料完整的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有明确发病诱因者 4 0例 (80 % ) ,无明显发病诱因 10例 (2 0 % )。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病史 35例 (70 % ) ,有脑梗死病史 1例 (2 % )。有颅内动脉瘤 6例(12 % )。结论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临床症状和体征往往不明显 ,易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13.
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神经科常见急症,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为探讨SAH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本文就我院1996~1999年随机收治的122例SAH患者心电图资料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22例SAH患者,男78例,女44例;年龄39~70(48±6)岁。多在活动情况下急性起病,有剧烈持续性头痛、呕吐等,脑膜刺激征阳性,26例同时有肢体偏瘫及意识障碍,所有病例均经脑脊液检测或头颅CT证实诊断。1.2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资料取自患者在急性发病期间(<72小时)记录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在既往病案中,有96例心电图正常或…  相似文献   

14.
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心电图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枫  章渭方 《河北医药》2000,22(2):148-149
本文收集资料完整的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例84例,分析SAH后心电图(EKG)变化及其与脑脊液压力、出血部位、有无合并脑梗死及预后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SAH84例,男36例,女48例;年龄27~80岁,平均50.2岁。既往无心脏病史,全部病例经腰穿及头颅CT证实,其中有高血压史40例,EKG异常者其血清电解质正常。12 临床表现 本组84例均急性起病,头痛76例,呕吐75例,意识障碍40例,胸闷、心悸19例,偏瘫22例,偏盲4例,抽搐4例,脑膜刺激征阳性76例。13 EKG检查 每例入院后1~3d进行常规EKG检查,其中11例作24h动…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过去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腰椎穿刺进行诊断,缺少影象学的诊断方法。自从CT扫描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影象学上对SHA的诊断有显著进展。本文对275例CT扫描就腰穿诊断为SAH的病例加以分析,探讨CT扫描对SHA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先闯  邱伟  潘咏梅  丁艳  张娜  张苗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0+53-50,53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脑梗死、脑积水发病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脑梗死、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使用尼莫地平可降低脑梗死、脑积水等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心电图异常率很高,约60%~94%,一般认为可作为判断顶后的独立参考指标。本文对急性 SAH 的心电图改变与患者的年龄、意识状态、血压、临床情况及预后等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供临床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我院1989~1997年急诊收治 SAH105例,均于起病1周内经头颅 CT 检查证实。其中男51例,女54例,年龄12~79岁。1.2方法记录急诊时的意识状态、血压、心电图、临床经过及治疗结果。将以上各因素与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牡丹江市同济医院自200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4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8例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主要CT征象为基底池、侧裂池和脑沟内呈现较为广泛的高密度影,并可出现脑血管痉挛、急性梗阻型脑积水、脑内血肿征象。大部分病例在发病后4~5d行复查,积血、水肿带明显消退。结论 CT检查对于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确诊价值,并可为临床治疗、转归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20.
郑重 《淮海医药》2002,20(5):398-399
脑表面血管破裂 ,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称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神经科急诊 ,急性期病死率虽高 ,但如及时诊断 ,对症治疗 ,并预防和治疗脑疝、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等并发症 ,存活的患者仍可生活自理 ,恢复自常工作。现将我院 1996年 8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 SAH40例临床治疗及预后情况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0例中 ,男 2 3例 ,女 17例。年龄 43~75岁 ,平均 6 1.8岁。活动中发病 30例 ,诱因有劳累、用力、排便、饱餐、情绪激动、感冒、腹泻等 ;安静状态下起病 10例。既往有高血压 14例 ,糖尿病 5例 ,冠心病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