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深静脉置管两种冲管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5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取持续式推注冲管方法,实验组采取改良的脉冲式冲管方法,输液结束两组均采用正压封管,观察两组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堵管率。[结果]两组留置时间、堵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脉冲式冲管方法优于持续式推注冲管方法。  相似文献   

2.
201例深静脉置管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国强 《实用医学杂志》1995,11(11):734-735
201例深静脉置管体会北京酒仙桥医院外科(100016)张国强自从新型深静脉插管应用于临床以来,深静脉置管无论在危重病人抢救时确保输液通道作用方面,还是在改善因禁食或不能进食外科病人的水电解质紊乱及低营养状况方面均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所以,在有些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深静脉置管途径在急诊抢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对我科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急诊需行深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别进行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比较3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锁骨下深静脉置管与股静脉、颈内静脉置管比较在穿刺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深静脉穿刺术安全可靠,在急诊抢救患者中有重要价值,尤以经锁骨下穿刺者并发症相对较少,是深静脉置管方式中的首选.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深静脉置管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心静脉置管术因其突出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老年人中究竟采用什么部位置管为好 ,本文就 6 6 3例 70岁以上老人的置管方式做了探讨。1 临床资料1988年 10月~ 2 0 0 1年 4月本院ICU为主的相关科室的 70岁以上老人的中心静脉置管 6 6 3例做一分析。1 1 部位 经颈内静脉置管 4 6 2例 (6 9 7% ) ,经锁骨下静脉置管 12 1例 (18 3% ) ,经股静脉置管 80例(12 1% )。1 2 性别 男性 5 16人 (77 8% )。女性 14 7人(2 2 2 % )。一次置管时间 :<10天 2 0 2例 (30 5 % ) ,<2 0天 318例 (48 0 % ) ,<30天 111例 (16 7% ) ,>30天32例 (…  相似文献   

5.
对110例深静脉置管行人工肝治疗的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总结了与导管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的频率与护理对策。认为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是确保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安全、保证人工肝治疗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PICC小组在PICC置管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置管与盲探置管的优缺点。方法观察分析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置管56例和盲探置管62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插管成功率和相关并发症。结果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置管时间比盲探置管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12.74±1.39)min和(16.69±5.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6,P<0.01);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置管术中出血量比盲探置管出血量明显减少,分别为(3.23±1.56)ml和(7.06±5.0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9,P<0.01);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置管一次成功率高及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置管安全、迅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不断进步,输液治疗技术也随之快速发展,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导管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静脉导管作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病人输液安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深静脉置管(CVC)包括颈静脉置管、锁下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可床边插管,采用多腔设计,适用于输注大量液体,刺激性药物或溶液如高渗性、偏碱性药物或溶液。能同时输注多种不相容的治疗用药,在手术及急输液时能保证快速输注。主要用于急危重症患者、肠外营养、血标本采集、血液透析、化疗、测中心静脉压等患者。深静脉导管还可用于治疗液气胸等,鉴于胸外科大多患者有手术、化疗、肠外营养等特点,所以CVC应用较普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不同方式深静脉置管的优缺点。方法:根据患者病情及能否配合操作,分别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将三种术式的优缺点及所致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276例深静脉置管术中(1)经锁骨下置管者220例,占79.71%。其中术后感染2例,占0.91%;误入动脉2例,占0.91%;纵膈血肿1例,占0.45%;(2)经颈内静脉置管者35例,占12.68%。其中术后感染3例,占1.40%;误入动脉者1例,占2.86%;气胸1例,占2.86%;术后导管脱落者1例,占2.86%;(3)经股静脉置管者21例,占7.60%。其中术后感染5例,占23.8%;误入动脉者1例,占4.76%。结论:几种深静脉穿刺术中,尤以经锁骨下穿刺者并发症相对较少,是深静脉置管方式中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深静脉置管液置管口渗液的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置管口渗液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 置管口局部处理配合全身对症支持疗法效果满意。结论 及时处理置管口渗液,加强管道护理是保证深静脉置管输液顺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管理小组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患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管理小组,对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治疗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管理,并比较管理小组成立前后两组患者胸腔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下降,患者和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P<0.01或P<0.05).结论 成...  相似文献   

12.
资源整合是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该院于2007年将心血管导管室、介入导管室、肿瘤微创治疗室整合为中心导管室,通过对人员、物资整合,并规范中心的管理工作,节约了人力、降低了易耗品的消耗、提高了导管室和相关病房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专科护理教师队伍建设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学历、资历、职称、专科知识考核成绩、临床工作经验及沟通交流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从护理骨干中选拔出18名护士组建专科护理教师队伍。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规范教学行为。开办专科护理培训班,提供机会锻炼护理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果新护士理论授课教师和护理操作带教教师教学能力总体评价为优良。80.00%以上的新护士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达到舳分及以上,及格率达100.00%。结论组建专科护理教师队伍有利于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促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培养一批具有急危重症护理能力的护理人才,提高医院护理管理应急能力。方法选拔36名护士,建立急危重症护士专科小组,对其进行职业素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并实行统一动态管理。结果急危重症护士对近2年来5起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救治、36例脏器移植和9例新开展大手术、58例急危重症患者的特级护理和6个病区10次出现患者高峰期的援助起到了积极作用。结论急危重症护士专科小组的建立,规范了综合医院的应急护理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科研型团队建设,促进临床护士科研能力、护士整体素质、护理质量的提升。方法提高护士学历层次,激发护士的学习热情,增强其科研意识,使科研与临床护理相结合,坚持科研创新。结果护士整体素质提高,科研能力、护理服务质量、科研成果与论文撰写和刊登数量逐步上升。结论实施科研型团队建设,有利于护士综合能力的提高,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蒋萍  王红 《护理管理杂志》2008,8(11):40-41,43
目的探讨军队医院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方法与效果。方法确立人才建没的目标与计划,与院校合作,形成人才选拔输送机制;落实护士配置,重点提升护士的科学管理能力、护理专业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和应急机动能力。结果护士学历层次提高,职称结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了护士的科学合理配置,提升了全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层中医院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的建立及实践效果。方法成立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并组织培训,专科小组通过收集问题、护理会诊、护理查房、义诊活动等完善其运作模式。结果护理会诊率、专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均提升(P〈0.01)。结论基层中医院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的成立及规范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护理人才的培养,促进专科护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分层级管理培训对中心静脉置管(CVC)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技术质量等各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临床注册护士369名,通过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开展CVC和PICC技术培训,记录实施培训前后被培训者的理论知识及技能考核结果、患者总体满意度、置管一次成功率以及并发症情况对培训前后各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施分层级管理培训后CVC和PICC理论知识、技能考核得分,患者总体满意度及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培训后,不但有效地建立了一个分层级管理经验交流的平台,而且使CVC和PICC置管术能够更好地应用在临床,提高了置管的效率,减少了并发症,保证了置管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提高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及专业水平,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Effective interprofessional (IP) team-based care is critical to enhance the delivery of efficient care and improve nursing and IP team outcomes. This study aims to review the most recent IP team intervention studies that focused on outcomes related to nursing and IP teams. PubMed, CINAHL, PsycINFO, and Embase were searched for existing literature published between January 2011 and December 2016. The search strategy was developed through both literature review and consultation with a health sciences librarian. This review included IP team intervention studies published in peer-reviewed journals and written in English. Studies were included if they conducted an IP team intervention for healthcare teams that include nurses and examined outcomes related to nursing and the IP teams. Based on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41 articles were included for the final review. Two authors extracted data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P team interventions, assessment methods, and their outcomes related to nursing and IP teams using a data abstraction tool developed by the research team. The quality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was assessed using the Mixed Methods Appraisal Tool. We found that most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were conducted in the US and on inpatient units.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design was most commonly employed. Most studies conducted IP team training such as TeamSTEPPS® as a one-time activity. The most common outcomes measured were attitudes or perceptions about IP teamwork or communication, followed by patient-related outcomes, and knowledge or skills about IP competencies. The quality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was generally low. The findings from this review will contribute to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rrent IP intervention studies and call for IP scholars to design more rigorous yet realistic IP intervention studies.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中心专科护理队伍的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推进我国脑卒中医疗的发展,与国际先进的脑卒中医疗接轨,综述了脑卒中中心的功能及其对护理人力资源配备的要求,结合我国脑卒中中心管理模式尚未发展成熟的特点,提出培养脑卒中中心专科护士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同时,基于我国目前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层次现状,就脑卒中中心专科护士的培养方法与培养内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