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科非急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骨科非急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自制骨科非急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调查表,对骨科869例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61%(14/869);Ⅰ类切口感染率1.26%、Ⅱ类4.69%、Ⅲ类11.11%;其中浅表切口感染12例,深部软组织感染2例,无1例发生器官内感染;14例切口感染患者手术时间持续(2.64±1.50)h,感染多发生于术后6~14 d;患者术前伴随疾病,术前备皮、医务人员无菌操作不严格也是造成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869例患者甲级愈合855例(98.39%)、乙级13例(1.50%)、丙级1例(0.12%)。结论提高医生手术操作技术、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合理采取备皮方法,加强洗手重要性认识等,是降低骨科非急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重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及早期处理措施。方法4444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发生感染27例,从手术时机、手术持续时间、软组织损伤程度、抗生素应用、是否合并糖尿病及术区处理情况等方面分析感染原因;对于感染患者将分步处理与发现后早期彻底处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急诊手术、手术时间延长(〉3h)、软组织损伤重、抗生素应用不合理、合并糖尿病及术区处理不当是引发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感染后尽早彻底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分步处理。结论针对感染原因积极预防无菌手术切口感染至关重要;感染明确后尽早干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腹膜外翻,全层缝合等措施处理的320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20例患者317例术后8~10 d拆线,切口Ⅰ期愈合,3例(0.9%)切口感染.结论 预防性合理应用抗生素,腹膜外翻护皮,全层缝合等措施可以明显降低化脓性阑尾炎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对骨科2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进行分析、调查、病原学检查,提出一些防控措施以便在临床工作中防范未然.结果: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正确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感染很快得到控制.结论: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果断采取正确、有效的控制措施,以控制感染暴发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降低骨科I类手术切口感染率。方法将1 623例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分为对照组(789例)和观察组(8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感染管理;观察组通过分析感染高危因素,实施针对性管理,包括将术前刮毛改为剪毛及皮肤清洁、术中实施保暖,减少术者人数等措施,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骨科I类手术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围术期皮肤准备、手术室温度管理方式不同及人员多少手术切口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围术期应用抗生素与否手术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开展目标性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切口感染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从而降低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患者采用不同备皮方式的备皮效果.方法 采用类实验性研究设计,便利选取北京市某三甲医院骨科病房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260例,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患者术前采用一次性备皮刀按常规行备皮,观察组采用“肤净”备皮抑菌剂按产品使用说明进行备皮.结果 两组出院日及术后30 d切口感染发生率、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备皮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操作时间较长(P<0.01);光头、剃头至耳垂两组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颈前、后背、后背及剃头至耳等部位备皮所需的时间有差异(均P<0.01).结论 脱毛剂备皮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备皮质量,但操作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7.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术感染是医院内最常见感染之一,其中腹部手术切口感染(SSI)占大部分,SSI不仅会增加患者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而且会增加死亡率和再次住院率。对于降低SSI的发生率,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就预防SSI作一综述,主要包括术前备皮,术前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术前机械性肠道准备的影响,患者常见伴随疾病的影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中操作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经验。方法采用术前抗生素应用、术中切口保护、严格无菌操作和切口冲洗等综合措施。结果本组共手术493例,切口感染共13例。其中单纯性阑尾炎2例(0.6%);化脓性阑尾炎5例(3.9%);坏疽性阑尾炎6例(12.2%)。结论术前抗生素应用、术中切口保护、严格无菌操作等综合性措施可有效降低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骨科带内置物的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自2010-08—2013-07行带内置物的Ⅰ类切口手术2559例,将其分为2组,未应用抗菌药物组:自2012—02—2013—07行带内置物的I类切口手术l329例,其中465例未使用抗生素;应用抗菌药物组:自2010—08—2012—01行带内置物的Ⅰ类切口手术1230例,均使用抗生素。结果未应用抗菌药物组4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0.86%),采用扩创、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和应用抗生素等治疗后治愈。应用抗菌药物组中10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0.81%),其中9例经过清创引流联合抗生素应用治愈;1例左踝关节骨折伴脱位发生皮肤坏死慢性感染,经皮瓣转移等治疗后治愈。2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骨科带内置物Ⅰ类手术切口感染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防治,抗菌药物只能起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水加 《中国骨伤》1995,8(5):26-26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切口感染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县医院(361100)李水加作者自1984年5月~1993年12月应用抗生素加中药治疗骨科切口感染5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6例中,男41例,女15例;年龄7~65岁:术后至发现切口感染症状时...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探讨腹腔镜Ⅱ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02—2016-02间在开封市中心医院择期行腹腔镜Ⅱ类切口手术患者231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17例,术前及术后48 h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照组114例,术前及术后24 h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比较2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体温、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住院时间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2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长腹腔镜Ⅱ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时间,不能降低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良骨科术前备皮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按单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采用改良方法(术前1 d下午备皮,术前2 h消毒包扎)和传统方法(术前3 d备皮3次,消毒包扎3次)备皮,并比较两组术野皮肤菌落数,切口甲级愈合率以及患者对两种备皮操作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备皮前后术野皮肤菌落数及切口甲级愈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骨科术前采用术前1d下午备皮,术前2h消毒包扎的改良方法备皮,可达到与传统方法一致的备皮效果并且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聚维酮碘溶液与生理盐水冲洗对骨科Ⅰ类切口术后感染率的影响。方法将524例骨科Ⅰ类切口患者分为两组,关闭切口前分别使用聚维酮碘溶液(A组,304例)及生理盐水(B组,220例)冲洗创面,观察术后感染率。结果 15例发生手术后早期创面感染,A组9例(感染率2.96%),B组6例(感染率2.73%),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13例)。结论聚维酮碘溶液冲洗在Ⅰ类切口术后感染的控制上并不优于生理盐水冲洗。建议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常规应用生理盐水冲洗术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化脓穿孔性阑尾炎1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1例患者中35例(21.7%)发生了切口感染。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肥胖(体质指数>30 kg/m2)、手术时间超过1 h、术前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术后首次切口换药时间>3 d者切口感染发生率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手术时间超过1 h及术前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急性化脓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期诊治、降低手术时间、术前合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助于减少切口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iles术后会阴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为术后会阴部切口感染提供有价值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扬州大学附属泰兴医院就诊且行Miles手术的61例直肠癌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术前用洗必泰清洗会阴部、术中麻醉消毒后即刻封闭肛门这一干预措施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术后会阴部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其他相关临床指标是否有差异;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把研究对象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分析术后会阴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总体会阴部切口感染率为19.7%(12/61),观察组的会阴部切口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6.5%比33.3%)降低(P0.05),并且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减少(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Miles术后会阴部切口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在干预措施、合并糖尿病、输血、浸润深度、肿瘤分期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未使用干预措施、合并糖尿病、输血、肿瘤分期(Ⅳ期)是Miles术后会阴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干预措施是预防术后会阴部切口感染的保护性措施。结论未使用干预措施、合并糖尿病、输血、肿瘤分期是Miles术后会阴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术前洗必泰清洗会阴部、术中麻醉消毒后即刻封闭肛门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是术后会阴部切口感染的有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219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对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预防经验。结果本组219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16例,切口感染率为7.3%。经对症处理后,切口达到Ⅱ期愈合。切口感染率在不同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术前应用抗生素以及手术时间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切口长度及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合并有基础疾病、术前未应用抗生素以及手术时间过长是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前合理应用抗生素,术中合理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加强观察是预防切口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手术前备皮去毛方法与术后切口感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备皮方式对术后切口感染率的影响方面,总结术前剃毛备皮、剪毛备皮和脱毛备皮的特点与不足,提出为减少术后切口感染,最好采用不去毛或剪毛方式备皮,任何一种备皮方法都应注重皮肤的清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整形外科围手术期如何更合理地应用抗生素的方法。方法选自2002年1月至2003年11月入院的186例患者,将Ⅱ类切口的患者按应用抗生素的天数分为A组与B组,A组使用天数为≤3d,B组使用天数为>3d。并对两组的感染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前24h初次给药设为C组,术前0.5~1h初次给药设为D组,术后初次给药设为E组。结果A组与B组的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D组的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为0);C组与D组合并为术前组与E组的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整形外科手术前0.5~1h与术前24h应用抗生素均能降低Ⅱ类切口感染率,而对Ⅰ类切口不能降低感染率;术前0.5~1h与术前24h应用对Ⅰ、Ⅱ类切口感染率无差别。抗生素应用平均时间多于3d与3d以内相比不能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从备皮方式对术后切口感染率的影响方面,总结术前剃毛备皮、剪毛备皮和脱毛备皮的特点与不足,提出为减少术后切口感染,最好采用不去毛或剪毛方式备皮.任何一种备皮方法都应注重皮肤的清洁。  相似文献   

20.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预防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方法,达到减少切口感染的目的。方法对9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仅有2例出现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2%,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只要能够早期诊断及处理;术前及术后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术中注意无菌操作,保护切口,减少污染;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及甲硝唑冲洗腹腔;正确应用引流;采用可吸收线缝合等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阑尾切除术后的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