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及其与正常儿童智力结构特征的差异。 【方法】 根据DSM-Ⅳ对厦门市初诊的120例ADHD儿童进行诊断并划分亚型,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对120例ADHD儿童和67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智力测试比较。 【结果】 ADHD儿童的VIQ、PIQ和FIQ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儿童得分(t=7.826,5.183,7.688,P均=0.000);三组亚型ADHD儿童的CD、PIQ和FIQ等项目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34,3.899,3.190,P=0.001,0.023,0.045);ADHD儿童智力不平衡率为20.0%,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86,P=0.004);三组不同亚型ADHD儿童的智力平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78,P=0.215)。 【结论】 ADHD 儿童的智力水平低于健康正常儿童,其言语和操作能力发展不平衡, 不同亚型ADHD儿童的智力结构和缺损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H(apolipoprotein H,apoH)在新生儿肾小管损害早期诊断意义。【方法】观察60例可能伴早期肾小管功能损害新生儿在入院48 h内分别同时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poH基因表达、血肌酐和尿素氮与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beta-D-Glucosaminidase,NAG)活性及尿常规两次,两次间隔12~24 h。【结果】60例新生儿中第一次尿NAG异常83.3%,apoH阳性率为73.3%,第二次尿NAG异常占68.3%,apoH阳性占70.0%,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apoH异常发生率与血尿素氮比较第一次增高非常显著(P<0.01),第二次增高明显(P<0.05);然而,apoH表达两次异常率同血肌酐异常率比较增高均非常显著(P<0.01)。【结论】新生儿肾小管功能损害早期apoH基因表达敏感性与尿NAG酶的诊断价值相同。apoH基因表达比血肌酐和尿素氮在肾功能损害早期更敏感,可作为肾小管损害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 ApoE)基因多态性的频率分布及对其血脂谱水平的影响。 【方法】 采用基因测序方法对10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及10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ApoE基因多态性测定,另外抽取空腹静脉血作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 ApoA)、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 ApoB)检测,观察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并与血脂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基因型E3/3频率分布最高,在70%之上,而含E3的杂合子(E2/3和E3/4)居中,二者之和超过20%,E2/2和E4/4表型的频率最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肥胖儿童E2型等位基因有较高水平的TG(P<0.05),E3型有较高的TG、TC、LDL水平和较低HDL、ApoA水平(P<0.01),E4型有较高的TG、AopB水平和较低的HDL、ApoA水平(P<0.05);肥胖组儿童中,与E3相比较,E4具有较高的TG、ApoB值和较低的HDL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2具有较低的TC、LDL和ApoB水平,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携带不同等位基因的肥胖儿童的血脂异常率为E4>E3>E2(P<0.01)。 【结论】 ApoE3/3是分布频率最高的基因型,ApoE4等位基因是血脂异常的风险基因之一,与肥胖儿童的血脂异常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不同发育障碍儿童家庭的依恋特点。 【方法】 采用一般家庭情况问卷及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分别对69例孤独症患儿(孤独症组)、18例Asperger综合征患儿(Asperger综合征组)、51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精神发育迟滞组)及69名正常儿童(正常对照组)的父亲和母亲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发育障碍儿童家庭的父亲和母亲的依恋特点。 【结果】 组间父亲依恋回避、母亲依恋焦虑和母亲回避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父亲依恋焦虑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32,P<0.01)。两两比较发现,父亲依恋焦虑维度评分孤独症及精神发育迟滞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Asperger综合征组(P<0.05~0.01);正常对照组与Asperger综合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发育障碍患儿家庭中,母亲依恋特征与正常儿童的母亲相同,但孤独症及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父亲依恋焦虑维度增高,可能会影响其抚育患儿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患儿不同时间血液常规指标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判断预后的客观依据。 【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KD患儿48例,冠状动脉损害组18例,冠状动脉正常组30例,2组按入院当日或次日,入院1周、2周分别检测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血细胞压积(H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进行对比。 【结果】 冠状动脉损害组、无冠状动脉损害组在入院当日或次日分别检测WBC、PLT、CRP、ESR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周、2周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当日或次日,入院1周、2周分别检测Hb,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CT在入院当日或次日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1周、2周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0.05)。 【结论】 WBC、PLT、CRP、ESR可作为预测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指标之一,HCT的变化是评价KD患儿危险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孤独症和精神发育迟滞的围生期危险因素及相关家族史之间的差异。 【方法】 分析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诊治的100例孤独症儿童、60例精神发育迟滞儿童以及80例发育正常儿童的围生期及家族史资料,应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以及χ2检验分析三组儿童围生期危险因素及家族史之间的差异。 【结果】 孤独症及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有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儿童(35.0% vs 6.3%,P<0.001;31.7% vs 6.3%,P=0.005),而孤独症组和精神发育迟滞组的家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2)。三组儿童有孕期疾病史的比例存在差异(28.00% vs 45.00% vs 26.25%,χ2=6.635,P=0.036),但两两比较后发现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孤独症组母亲的孕龄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组(P<0.001),与精神发育迟滞组差异不显著,而精神发育迟滞组与正常儿童组之间的差异也不显著。三组儿童围生期缺氧或窒息史的比例不存在显著差异(8.00% vs 10.00% vs 2.50%,χ2=3.589,P=0.166)。在胎产次、孕周、生产方式、产重上,三组儿童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孤独症与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家族史的阳性率不相上下,但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2)晚孕可能是孤独症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易并发肾脏损害,在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值及尿常规在正常范围内时,即常有肾功能损害.因此,及早发现肾脏损害,进行相应的防治是改善糖尿病肾病(DN)预后的关键.据此,对50例2型糖病患者β2-微球蛋白(β2-MG)、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白蛋白(μAlb)与BUN、SCr、尿常规进行测定、比较,以求发现2型糖尿病相对早期肾损害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北方部分地区儿童骨密度现状,探讨儿童骨密度与年龄、性别及季节的关系。 【方法】 对2008-2009年度本科5 971名正常儿童骨密度检测值与年龄、性别、季节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北方儿童骨密度值呈正态分布,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P<0.001)。不同年龄段儿童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青春期前儿童骨密度值与性别无关(P>0.05);而青春期女童骨密度较男童高(P<0.000 1)。学龄组(6~12岁)儿童骨密度值Z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5),其余组四季骨密度差异不显著,婴儿组秋季偏低,与冬季差异显著;学龄前组夏季偏低,与冬季差异显著(P均<0.05)。 【结论】 北方地区儿童骨密度值随年龄而增加并受性别影响。青春期儿童应注重钙制品及维生素D的补充。儿童在夏秋季也应根据户外接受日照情况等因素适量添加维生素D。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56例ADHD儿童(ADHD组)与5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对比。 【结果】 ADHD组儿童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自我认识、抑郁体验、认知成份、情感成份及总体满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在生活环境、同伴交往、焦虑体验及躯体情感等维度满意度与对照组儿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ADHD儿童主观生活质量低下,建议对患儿及家长及时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陈蔚  贺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9,27(11):1175-1178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症儿童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儿童单纯性肥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2月来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53例单纯性肥胖儿童纳入肥胖组,以及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格检查的82例健康儿童为正常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分别检测两组儿童身高、体重、臀围、腰围,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HOMA-β)、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对Hcy与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肥胖组儿童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儿童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6,P<0.05)。两组儿童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体重、臀围、腰围、BMI、WHR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儿童的FBG、FINS、HOMA-IR高于对照组,HOMA-β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与BMI、WHR、FBG、FINS、HOMA-IR、TG、TC、LDL-C水平呈正相关(r=0.473~0.732,P<0.05),与HOMA-β、HDL-C呈负相关(r=-0.774,-0.725,P<0.05) 。 结论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与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单纯性肥胖儿童应定期监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学龄前儿童气质和行为特点,为能正确教育、抚养该类儿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在5所幼儿园选择4~5岁反复呼吸道感染学龄前儿童145例为观察组,同龄健康儿童24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NYLS 3~7岁儿童气质问卷”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进行儿童气质和行为测评。 【结果】 观察组气质类型分布以及气质维度在活动水平、规律性、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注意力分散度上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适应性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子;观察组男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和躯体诉述、抑郁、幼稚不成熟、分裂样、攻击5个因子与对照组男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女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和行为8个因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的气质特点与正常儿童不同,适应性是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子,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易发生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学龄前儿童英汉双语教学对其认知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所幼儿园,排除一般智能低于70的儿童,随机选择学龄前儿童120名分为双语组和对照组,每组按三个教学年级随机选取20名,比较各组儿童认知能力测试的结果。 【结果】 两组儿童在认知能力测试中各指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各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智能水平总分项目上,小班及中班的双语组较对照组评分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班双语组一般智能水平总分项目评分较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语言、操作、数量、记忆分量表项目上,各年级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接受双语教学的学龄前儿童其认知能力与非双语教学儿童相仿,英汉双语教学对其认知能力发育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视空间工作记忆与正常儿童的差异,探讨视空间工作记忆与基本语言认知的相关性。 【方法】 按照ICD-10中阅读困难的诊断标准, 从武汉某小学筛选出25名汉语阅读障碍儿童为实验组, 并从同性别、同年级的正常儿童中选择正常对照33人。对两组儿童进行识字量、语音意识、正字法等基本语言认知测试,同时采用视空间工作记忆的研究范式-视觉矩阵和Corsi广度,考察两组儿童在视觉工作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任务上的表现。 【结果】 语言认知测试,阅读障碍组儿童得分均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组(P值均<0.05)。阅读障碍组儿童视觉矩阵得分和Corsi广度得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视觉矩阵得分和Corsi广度得分均与儿童识字量、正字法意识测试呈正相关(P值均< 0.05),但与语音意识测试均无显著相关性(P值均>0.05)。 【结论】 阅读障碍儿童的视空间工作记忆存在缺陷,视空间工作记忆与儿童识字量、正字法意识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肥胖儿童糖脂代谢的临床特征并分析膳食纤维联合运动干预对患儿的临床效果,为进一步了解学龄期肥胖儿童体内糖脂代谢紊乱情况,及早给予干涉,降低成年及老年慢性疾病的风险。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1月在青海省儿童医院园诊断为肥胖的110例儿童为肥胖组,同期通过自愿原则在当地筛选出90名体检正常的儿童为正常组,收集两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数据,并计算体质指数(BMI),比较这些简单人体测量数据的差异。同时将肥胖组儿童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试验组采用膳食纤维饮食联合运动干预,对照组不采取特殊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治疗5周前后反映糖代谢、脂代谢血液中生化指标、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肥胖组的腰围、臀围、体重、BMI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膳食纤维联合运动干预后,试验组较对照组儿童的体重、BMI、腰围明显下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亦均明显下降(P<0.05);而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儿童在临床上有显著糖脂代谢紊乱的特征。膳食纤维联合运动干预后患儿糖代谢、脂质代谢紊乱得到较好调节,血压变化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铅对儿童视力、立体视及视觉诱发电位有无影响,为防治其对儿童视功能发育的损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随机选择4~10岁的儿童172例,检测血清铅浓度,按正常和超过正常分为正常血铅组和高血铅组。并分别比较两组间矫正视力、立体视锐度及视觉诱发电位的差异。 【结果】 高血铅组矫正视力异常人数与血铅正常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P100潜伏期及矫正立体视锐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P100振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血铅对儿童视力、立体视及视觉诱发电位都有不利影响,需重视防治铅污染及其导致的儿童视功能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系列微量蛋白检测在儿童(<13岁)肾脏损伤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尿路感染患儿60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60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7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80例及正常儿童30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α1-微球蛋白、转铁蛋白含量,采用微粒子酶免法检测尿β2-微球蛋白含量。结果:除急性肾小球肾炎组的α1-M,尿路感染组的IgG、α1-M、TRF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各组别其余项目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除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组的α1-MP<0.05外,其余均P<0.01);117例尿蛋白定性阴性的患儿尿系列微量蛋白检出阳性47例,阳性率为36.75%。结论:尿系列微量蛋白测定可用来判断儿童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测定肥胖儿童晨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U)水平,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早期肾损害.[方法]采用乳胶速率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50例单纯性肥胖及50例正常儿童晨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单纯性肥胖组儿童与正常同龄儿童MAU水平均值(x±s)分别为(28.9±5.68)mg/L和(17.2±5.78)ms/L,经成组设计t检验,两组MAU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可能存在肾损害,监测MAU有助于防治更严重的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 (Cys-C)在妊娠期糖尿病肾功能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0例为妊娠期糖尿病组,正常妊娠女性90例为正常妊娠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女性90例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Cys-C、肌酐、尿素氮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 3组研究对象血清Cys-C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中正常妊娠组和妊娠期糖尿病组血清Cys-C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 05),妊娠期糖尿病组血清Cys-C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P0. 05)。3组研究对象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血Cys-C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关系(P0. 05),与肌酐和尿素氮无相关性(P0. 05)。血清Cys-C联合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率高于血清Cys-C和尿微量白蛋白(P0. 05)。结论 Cys-C是诊断妊娠期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诊断妊娠期糖尿病肾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学龄期肥胖儿童骨密度水平,探究影响骨密度变化的因素。方法 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招募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内科96例6~12岁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空腹胰岛素、血清钙、血维生素D、血脂检测和体成分、双前臂尺桡骨远端骨密度测量、腹部超声检查。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6名学龄期肥胖儿童平均年龄(9.10±1.88)岁,左、右前臂尺、桡骨远端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童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12岁组肥胖儿童骨密度明显高于6~7岁组和8~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917,P<0.05)。学龄期肥胖儿童骨密度与年龄、肌肉量均呈正相关关系(r=0.359、0.315,P<0.05),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钙均呈负相关关系(r=-0.311、-0.203、-0.246、-0.207,P<0.05)。奶及奶制品、含糖碳酸饮料、中等强度运动、阳光直射时间会影响肥胖学龄期儿童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阳光直射时间为骨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β=0.036,t=2.836,P<0.05)。结论 学龄期肥胖儿童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膳食、环境因素对骨密度水平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特发性身材矮小(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 ISS) 儿童全血铜、铁、钙、镁、锌、铅以及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 BALP)水平,了解其对身高的影响。 【方法】 测定ISS组儿童及正常对照组儿童全血铜、铁、钙、镁、锌、铅及血清BALP水平并比较分析。 【结果】 ISS组儿童血铅及血清BALP水平均高于相应年龄段健康对照组儿童,血钙、血锌均低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结论】 铅暴露对儿童的身高有不良影响,可能是引起儿童ISS的因素之一,而血钙和血锌缺乏也影响了儿童的身高,此外ISS儿童体内BALP水平升高,可用于其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