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贯彻《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抓好医院医疗管理工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以后,做好医疗管理工作,本阐述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应该加强全员培训,提高法规意识;加强证据管理;做好举证,加强沟通交流,密切医患关系;减低医疗风险,探索的对策,为《条例》的全面实施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2.
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之前,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一直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境地,新《条例》颁布之后,这种解决方式正式得到了认可。《条例》颁布1年多来,笔者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实践中,通过此方式圆满处理了医疗事故争议5起,平息了医患矛盾,取得了良好效果,积累了几点体会,现简要介绍如下,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3.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行为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后,医生对《条例》的认知和评价,以及由此对医疗行为产生的影响。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随机抽样100位医生进行调查。结果:57.9%的医生认为《条例》的鉴定程序较《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合理;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条例》公布后,工作压力加大,相应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行为增加;调查结果与医院等、职称、年龄、学历等因素有一定的关联。结论: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条例》的学习和正确理解,认真执行《条例》,积极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于2002年9月1日正式施行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很多人认为《条例》仅仅保护了患者的利益,其实《条例》是对医患双方的保护,本文着重探讨了《条例》对医方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5.
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工作是医疗单位的生命线,自《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02年9月1日施行以来.这对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时期,如何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主动适应《条例》的要求,更好的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是摆在广大医政工作者面前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值得关注的防御性医疗行为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两年多来,对于规范医疗行为、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日臻完善、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对医疗卫生改革和医疗费用增长的诸多不理解,使患者的就医心态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有资料显示,《条例》实施后医疗纠纷有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在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司法的实践中,有的案件适用《民法通则》,有的案件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这种适用法律“二元化”现象导致了鉴定“二元化”和赔偿标准的“二元化”。本文通过医疗损害赔偿适用法律“二元化”问题的分析思考和正确理解《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容和法律位阶,提出结合《民法通则》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制定更高法律位阶的《医疗损害处理法》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8.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治仁 《卫生软科学》2004,18(3):159-160
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2002年9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的实行,各个医疗机构都在组织人员认真学习和具体实施。但是,基层医院的某些体制却制约着《条例》的顺利实施,致使《条例》实施时存在一些潜在的隐患,现提出并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9.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出台 ,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也是我国法制建设的又一重大成果。不仅关系到与医疗事故纠纷管理有关的政府部门 ,关系到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组织鉴定、处理与监督、赔偿和医患双方 ,而且关系到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 ,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条例》 ,贯彻执行《条例》 ,努力强化医疗安全意识 ,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1 修订《条例》的现实意义1.1 修订《条例》的必要性现行《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在解决日益增多的医疗纠纷 ,确认医疗机构的行政责任及对患者…  相似文献   

10.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是医学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为服务质量的评估提供了一个新的依据。本文分析了某“三甲”医院自《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实践和效果,旨在为医院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从法律对利益冲突的平衡功能探讨医疗损害限额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从法律与利益的相互关系入手,分析了我国现有相关法律对医疗或医疗纠纷中各种利益方的适用问题,提出规范医疗损害赔偿的法律意义,对今后有关医疗相关法律的制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在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之时,对于各医院有关人员正确理解《条例》精神,尽快掌握《条例》实质,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工作是医疗单位的生命线 ,自《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 2 0 0 2年9月 1日施行以来 ,这对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时期下 ,如何提高医疗质量 ,确保医疗安全 ,主动适应《条例》的要求 ,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是摆在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前不可忽视的问题。1 《条例》与《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不同点《条例》共 7章 6 3条 ,与《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相比较 ,有了较大的变化 ,主要表现如下 :1.1 界定了医疗事故的内涵与外延 《条例》对医疗事故的概念为“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相似文献   

13.
<正> 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妥善处理医疗事故,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维护医疗秩序和社会稳定,2002年4月4日国务院第351号令颁布了《医院事故处理条例》(简称《条例》)。《条例》及其配套文件的实施,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时,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赵庆东 《工企医刊》2013,(5):442-443
自我国《侵权责任法》颁布实施之后,医疗损害责的认定较之前适用《民法通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时期产生了较大变化,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便是该法第57条和第60条引入了“当时的医疗水平”这一全新概念。笔者认为,这与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条所规定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行为中,必须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部门规章、行政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内容相比,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及双方相关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诊疗行为所致的后果存有不同看法,引起争议并诉诸法定程序解决的事件。也就是说患者及家属就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诊治过程中的最终医疗结果不能接受,由此而产生纠纷。据调查统计资料表明,2002年9月国务院颁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后,与《条例》实施前相比,医疗纠纷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6.
沈新江 《现代医院》2005,5(6):114-115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应配套规章的出台,患方的知情权、选择权尤为强调,而要充分体现患方的知情权、选择权,作为医院应建立一系列健全、符合法律法规的医疗谈话制度。其实,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前,像“手术同意书”、“病危通知单”、“麻醉同意书”均属医疗谈话制度之列,但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符合规范的要求。浙江省卫生厅根据部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出台了“浙江省病历书写规范”,对其中的医疗谈话作了详细的规范,结合个人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分类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7.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已近两年了.最高人民法院发布通知:人民法院审理因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民事案,在确定医疗事故赔偿责任时。参照《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二条办理。《条例》已成为解决医疗事故赔偿的依据,那么在实践中如何正确的理解《条例》规定,指导完成赔偿项目的确定和计算,这也是业界十分关注的话题。医疗事故赔偿的费用包括以下几大类。  相似文献   

18.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简称条例 )于2 0 0 2年 9月 1日正式施行。《条例》的颁布 ,对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来说 ,都是一个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事。《条例》对新形势下正确处理医疗事故 ,保护患者、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维护医院秩序 ,保障医疗安全 ,促进医学科学的健康发展 ,都有重要的意义。《条例》实施后 ,众多媒体广泛宣传评说。但学《条例》者大都集中在卫生部门的人员 ,在社会的普及教育则有所欠缺。医疗单位言行的规范与正规的操作 ,既是贯彻《条例》的内容 ,也充分体现《条例》保障人们健康的具体任务。因此把学《条例》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自《条例》实施以来,全国已做了几万件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经省市两次鉴定,构成医疗事故的比例在35%左右,明显高于美国、法国及香港地区。分析这些鉴定结果发现,有许多被定为医疗事故的医疗事件并不附合《条例》规定的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究其原因,鉴定专家对《条例》规定的医疗事故构成要件的理解偏差,是鉴定失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实施,对客观、公正、及时、合理地处理医疗事故,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正常医疗秩序提供了法律依据,标志着我国的医疗事故处理程序步人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