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HP)对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尿动力学参数及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资料,根据病理诊断分为单纯BPH组和BPH合并HP组,比较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PV)、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MBC)、最大逼尿肌收缩力和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OOI)等尿动力学指标及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尿潴留发生率间的差异。结果与单纯BPH组比较,BPH合并HP组具有更高的IPSS评分(P=0.020)和PSA值(P=0.009),更高的BOOI指数(P=0.003),较小的最大膀胱容量(P=0.004),更高的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的发生率(P=0.041)和尿潴留发生率(P=0.010)。结论合并HP的BPH患者下尿路症状更重,血清PSA升高,导致MBC降低、膀胱出口梗阻加重和逼尿肌过度活动的发生等尿动力学参数改变,更易发生尿潴留。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逼尿肌不稳定(DI)及下尿路梗阻(LUTO)对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患者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8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LUTS患者的尿动力学资料,将其归类为三组,分别为LUTS伴DI组11例、LUTS合并LUTO组41例和LUTS合并LUTO伴DI组29例,对三组患者的尿动力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比较,残余尿、最大尿流率、最大逼尿肌压各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初感尿意容量、强烈尿意容量各组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年龄、初始逼尿肌压无差异(P>0.05).比较LUTS伴DI组和LUTS合并LUTO伴DI组的储尿期指标,LUTS合并LUTO伴DI组DI最大逼尿肌压更高、DI幅度增加(P<0.05).结论 DI患者残余尿及膀胱功能容量减少、膀胱感觉敏感,LUTO伴DI患者DI幅度增加,逼尿肌收缩力增强;最大尿流率对LUTO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侵入性尿动力学检查可准确诊断DI和LUTO,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尿动力学检查在合并急性尿潴留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们随机选择43例合并急性尿潴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留置尿管时间、逼尿肌收缩力、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不稳定幅度、梗阻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5.6(52~78)岁。43例患者中,发生逼尿肌不稳定者29例(67.4%),逼尿肌不稳定幅度5~164(97±35)cmH2O;有随意性逼尿肌收缩者36例(83.7%),明确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者32例(74.4%);逼尿肌收缩力与留置尿管时间无相关性(P〉0.05),与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不稳定幅度、梗阻程度有相关性(P分别为〈0.05、〈0.01、〈0.01);逼尿肌不稳定与梗阻程度无相关性(P〉0.05),逼尿肌不稳定幅度与梗阻程度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合并急性尿潴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前无需留置尿管2~3周以上;有逼尿肌不稳定者的逼尿肌收缩力强于无逼尿肌不稳定者;膀胱出口梗阻越严重,逼尿肌不稳定幅度越大,逼尿肌收缩力越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前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9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无逼尿肌乏力的80例患者行TURP手术。并对其术前、术后3-6个月尿流动力学检查的参数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估(QOL)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有逼尿肌乏力的10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结果 80例手术后尿动力学检查的参数(最大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Schafer分级、A-G值、最大膀胱容量、有效膀胱容量)、IPSS及QOL均得到改善(P〈0.001)。结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前详细的、规范的尿动力学检查对手术前的评估有重要意义。可更好地掌握TURP手术指征、并能预测术后患者症状改善的程度,避免逼尿肌乏力患者的过当治疗。杜绝手术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尿动力学改变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方法 选取自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泌尿外科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的患者220例,分为单纯前列腺增生组及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组;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组患者分为有周围神经病变亚组以及无周围神经病变亚组;另选取同期收治浅表性膀胱肿瘤初诊患者15例设定为对照组.统计各组入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的患者人数,对比分析每组患者的阴性表达率、弱阳性表达率、中度阳性表达率以及强阳性表达率.结果 单纯前列腺增生组患者膀胱逼尿肌中的神经生长因子的中度阳性表达及强阳性表达分别有35例及8例,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膀胱逼尿肌中的神经生长因子无中度阳性表达及强阳性表达;对照组患者中度阳性表达及强阳性表达人数为0;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膀胱逼尿肌中的神经生长因子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膀胱逼尿肌中的神经生长因子;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有周围神经病变亚组患者神经生长因子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组无周围神经病变亚组患者.结论 造成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于膀胱排空能力下降以及因缺少神经生长因子引发逼尿肌神经支配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合并急性尿潴留(AUR)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逼尿肌功能,预测术后疗效。方法对23例合并AUR的BPH患者术前、术后行尿动力学检查,评估逼尿肌功能(包括逼尿肌稳定性、顺应性、收缩功能),在治疗成功组与失败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23例患者中,16例(69.6%)发生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DI),幅度5.0~168(98±33)cmH2O(1.0cmH2O=0.098kPa);19例(82.6%)可见有逼尿肌随意收缩;所有病例均明确诊断膀胱出口梗阻(BOO);4例(17.4%)患者术后不能排尿,需要留置导尿。手术前后患者年龄、DI的发生率、DI幅度、膀胱顺应性及测压容量、逼尿肌收缩力强弱在治疗成功组与失败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AUR的BPH患者留置尿管10d后行尿动力学检查,可以预测术后的疗效。术前尿动力学检查DI幅度越大,逼尿肌收缩力越强,术后疗效越好;术前膀胱顺应性及测压容量异常增高,无DI出现者术后疗效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评估逼尿肌的功能状态,确定排尿功能障碍的原因。结果:202例患者中,膀胱出口梗阻(BOO)162例,可疑28例,无膀胱出口梗阻12例。不稳定膀胱(DI)61例,逼尿肌功能受损(DUA)52例,逼尿肌低顺应性45例。结论:尿动力学检查是诊断膀胱出口梗阻的金标准,尿动力学检查对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与否及术后疗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由前列腺增生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膀胱过度充盈所致逼尿肌损伤,进而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尿动力学检查、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35例患者全部行尿动力学检查,均提示逼尿肌收缩无力,诱发存在逼尿肌不稳定收缩者8例,伴膀胱内压达40 cm H2O以上,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留置18F尿管,8周后拔除,排尿通畅。27例逼尿肌无力患者门诊留置导尿,2个月后再次复查尿动力学检查,23例提示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压力达60 cm H2O以上,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愈;余4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几乎无任何改善,行膀胱造瘘治疗。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患者,术前应用尿流动力学检查对膀胱逼尿肌损伤程度进行认真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经留置尿管后大多数患者膀胱功能可恢复。  相似文献   

9.
邓青富 《西部医学》2017,29(2):192-195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合并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尿动力学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评价评价。方法 选取2009~2014年72例脑卒中合并BPH患者的尿动力学和治疗效果的资料,总结脑卒中合并BPH的尿动力学特点,并根据其尿动力学表现给予相应临床治疗并研究疗效。结果 72例患者中47例存在梗阻,9例有可疑梗阻,16例不伴有梗阻。47例有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16例有膀胱逼尿肌降低或减弱,6例有逼尿肌 尿道括约肌不协调。临床治疗1周与1个月后生活质量 (QOL)评分及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卒中合并BPH患者尿动力学参数变化较不伴有BPH脑卒中更为复杂,临床结合不同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144例前列腺增生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尿动力学资料,包括P-Q图及逼尿肌收缩能力的评价.结果 P-Q图提示膀胱出口梗阻70例,P-Q图提示膀胱出口梗阻不明确32例,P-Q图提示膀胱出口无梗阻4例,P-Q图未测出38例.逼尿肌过度活动12例,逼尿肌活动低下或收缩无力36例.结论 前列腺增生患者如合并有神经系统疾病,其下尿路症状既可由前列腺增生所致的膀胱出口梗阻引起,亦可由逼尿肌本身功能障碍所引起,部分患者并不存在膀胱出口梗阻;尿动力学检查对正确诊治此类患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回顾性临床资料的比较分析尿动力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伴糖尿病患者诊断与治疗的参考意义。方法:以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5例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病例资料显示125例患者中有60例合并糖尿病,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了尿动力检查,统计并对比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合并糖尿病与否其尿动力检查是否存在差别,同时通过对比术后的恢复情况综合分析尿动力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意义。结果: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尿动力检查显示术后其膀胱感觉减退、逼尿肌受损以及膀胱出口梗阻的比例58.5%、61.5%以及55.4%明显高于不合并糖尿病患者的33.3%、30.0%以及26.7%;同时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膀胱初始尿意容量、膀胱最大容量以及残余尿量明显高于不合并糖尿病患者。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合并糖尿病后会加重损害膀胱功能,可通过尿动力检查评估治疗与预后。  相似文献   

12.
吴越  邓玮  张国飞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12):1793-1795,1799
目的探讨并评估经尿道低压灌注下四区分割法等离子体前列腺剜切术(FPKRP)患者术前选择性实施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拟手术前列腺增生(BPH)患者31例,平均年龄69.5岁,平均病程5a。31例患者术前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截石位插管测定膀胱最大容量、膀胱稳定性和顺应性、逼尿肌压力等。按四区分割法实施前列腺剜切术,术后加强盆底肌功能锻炼,低顺应性膀胱术后加强膀胱容量训练,高顺应性膀胱加用α受体阻滞剂。结果术前27例I、Ⅱ度增生和4例III度增生患者尿动力学检查提示中、重度膀胱出口梗阻(BOO),最大尿流率(Qmax)均〈15(11±3.6)mL/s,平均尿量〉160mL,平均尿流率〈10mL/s。不稳定膀胱(DI)7例(23%),低顺应性膀胱4例(13%),高顺应性膀胱2例(7%),无明显逼尿肌异常18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Qmax达17.3mL/s。6例膀胱测压未达到40cm H2O,且充盈过程中无DI发生,保留膀胱造瘘出院,半年后再次尿动力学检查,其中4例膀胱逼尿肌收缩部分恢复,2例功能无改善,则长期留置造瘘管。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具有直观、准确、量化、比较值高等优点,对BPH的手术方案、治疗时机选择和疗效预测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尿动力学检查对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术后疗效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尿动力学检查及临床指标的观察 ,确定预测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患者术后疗效的指标。方法 :对 2 6例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患者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前列腺体积及术前后尿动力学检查 ,并在治疗成功组与失败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2 4例 (92 .3 % )患者可见有逼尿肌主动收缩 ,最大逼尿肌排尿压为 (6 .62±3 .57)kPa ;5例 (1 9.2 % )患者术后不能排尿 ,需要留置导尿。患者年龄、手术前后排尿期膀胱逼尿肌最大压力、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率、逼尿肌的顺应性及测压容量在治疗成功组与失败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患者在急性尿潴留发作的晚期 (4周 )行尿动力学检查 ,可以预测术后的疗效。逼尿肌顺应性及膀胱测压容量异常增高、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显著降低 (小于 1 .96kPa)、充盈期膀胱测压过程中无膀胱逼尿肌不稳定收缩的患者术后疗效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尿动力学测定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术前检查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尿动力学检测仪,检查92例BPH患者的自由尿流率,压力-流率测定,评估逼尿肌功能状态,确定排尿功能障碍原因。结果92例BPH患者中,膀胱出口梗阻93.48%(86/92),逼尿肌不稳定46.74%%(43/92),逼尿肌肌力弱3.26%(3/92),逼尿肌无收缩3.26%(3/92),低顺应性膀胱30.43%(28/92)。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梗阻的判断、膀胱功能的评估、术后疗效的分析、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糖尿病患者 的尿动力学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尿动力学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下尿路症状评估,分析尿动力学的表现,对该类型患者作出合理的治疗与处理。方法:106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的BPH患者,年龄53~92(63.21±7.18)岁;下尿路症状史3~12年,均行肛门指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B超、静脉肾盂造影(IVU)及尿动力学检查和IPSS评分。排除尿路感染及颅脑、脊髓等神经系统病史。BPH合并DM患者(47例)为研究组(A组),单纯BPH患者(59例)为对照组(B组),对2组的尿动力学检查情况,IPSS评分及术后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比较,IPSS评分A组较B组高,最大尿流率(Qmax)A组较B组显著降低,疗效不满意者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2组平均年龄及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尿动力学检查比较,A组中膀胱逼尿肌不稳定、低顺应性膀胱、膀胱逼尿肌功能受损比例要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加重了BPH患者的膀胱功能障碍;尿动力学检查对于BPH合并DM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预测术后疗效能提供客观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三腔管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急性尿潴留患者行尿动力检查,观察其在膀胱充盈期和排尿期相关指标与膀胱测压管检查相比较有无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于该院行尿动力学检查的男性尿潴留患者60例,行膀胱测压管检查,作为对照组;行三腔管(用F16三腔尿管作为本实验三腔管)检查,作为观察组。留取两种方法的相关指标,充盈期最大逼尿肌压力、膀胱最大容量、顺应性、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以及尿流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充盈期最大逼尿肌压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最大膀胱容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前列腺增生并尿潴留患者用三腔管行尿动力检查可以很好地评估手术效果,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并降低检查时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利用尿动力学检测仪检测合并急性尿潴留(AUR)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逼尿肌功能及膀胱出口情况,评价手术可行性及预测术后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98例经B超证实的合并急性尿潴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均术前、术后行尿动力学检测.结果 98例患者全部存在膀胱出口梗阻(BOO),53例患者发生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DI),10例患者逼尿肌无力,6例患者膀胱顺应性增高,88例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术后3个月再行尿动力学检查,进行术前术后尿动力检测结果以及患者主观感觉对比,DI幅度与逼尿肌收缩力呈正相关性.结论 存在DI和BOO的BPH患者术后疗效最显著,术前DI幅度越大,逼尿肌收缩力越强,术后疗效就越满意,而膀胱顺应性增高及逼尿肌无力患者术后疗效较差.因此尿动力学检测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疗方式选择及对术后疗效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手术适应症中的应用。方法 对5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尿动力学研究。结果 52例患者中46例测出程度不等的膀胱出口部梗阻,膀胱出口部梗阻常与其它动力学异常同时存在,外科手术可解除膀胱出口部梗阻,合并的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术后大多可消失,但逼尿肌收缩无力术后恢复较差。结论 尿流动力学检查可提供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尿道功能状况,为治疗方案设计、手术时机选择以及术后效果评估提供量化参数。  相似文献   

19.
[背景]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合并有脑卒中后遗症的前列腺增生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病例报告]对100例临床诊断为脑卒中后遗症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见6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膀胱出口梗阻(BOO),逼尿肌反射亢进(DH)为68例,逼尿肌无力为9例.给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讨论]前列腺增生是引起脑卒中后尿潴留的重要原因,行尿动力学检查对合并有脑卒中后遗症的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部B超对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梗阻膀胱形态改变在诊断膀胱出口梗阻程度临床价值分析。方法本组83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动力学检查确诊为下尿路梗阻者64例(观察组),非下尿路梗阻患者19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腹部B超检查,测量其最大尿流率、膀胱质量、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膀胱内前列腺突入程度。结果观察组最大尿流率(6.37±4.51)mL/s显著低于对照组(12.84±7.12) mL/s,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96.87±20.45)P/cmH 2O显著高于对照组(43.74±14.56)P/cmH 2O,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膀胱质量(78.36±31.21)m/g及膀胱内前列腺突入程度(10.93±6.14)l/mm显著高于对照组膀胱质量(54.78±19.25)m/g及膀胱内前列腺突入程度(7.49±6.58)l/mm,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B超可作为评估膀胱出口梗阻程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