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究EB病毒(EBV)感染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类风湿关节炎(RA)激素治疗效果和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对武汉市第四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2015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96例RA合并EBV或者CMV感染患者相关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将合并EBV、CMV感染患者分为EBV组(n=42)和CMV组(n=54),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相关评分、血清炎症指标水平、免疫球蛋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转归情况。结果 EBV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低于CMV组患者(80.95%vs 96.3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疼痛评分、关节肿胀评分、28关节疾病活动(DAS28)评分、血清炎症指标水平、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EBV组患者治疗后关节疼痛评分、关节肿胀评分、DAS28评分、血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高于CMV组,血清IgG、IgM以及IgA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于CMV组患者(P0.05);EBV组与CMV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81%和22.2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EBV组与MCV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复查缓解率分别为71.43%和88.89%,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V感染RA患者接受激素治疗疗效以及临床转归优于EBV感染RA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vascularer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金华文莱医院收治的103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作为RA组,按相关分期标准将RA组患者分为RA活动期组(43例)、RA缓解期组(60例),另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4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RA活动期组、RA缓解组、对照组受检者的血清VEGF、25-(OH)D水平以及相关炎性因子进行测定,并对RA组、对照组受检者的相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RA活动期组、RA缓解期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re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RA活动期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以及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组,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111.83、367.77、640.49、141.13,P均=0.000)。RA活动期组、RA缓解期组患者的25-(OH)D水平高于对照组,RA活动期组的25-(OH)D水平高于RA缓解期组(F=231.20,P=0.0000),三组的维生素D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52、8.992、9.950,P=0.000、0.011、0.007)。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抽烟、喝酒所占比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A组患者中居住环境阴冷潮湿、有结核病史、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家族史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RA组女性患者的初潮年龄大于对照组,初孕年龄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8、3.373、P均0.05)。结论引起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因素较多,患者的血清VEGF偏高,25-(OH)D水平偏低,通过检测血清VEGF、25-(OH)D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能够反映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活动程度,对于其病情评估及预防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几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探讨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P)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Array特种蛋白测定系统测定RA患者及正常组血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a1-酸性糖蛋白(AAG)、结合珠蛋白(HPT)、铜蓝蛋白(ER)的含量. 结果RA患者血清RF、CRP、AAG、HPT、CE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与RA稳定组相比RA活动组CRP、AAG、HPT、CER明显升高(P<0.001).AAG含量与CRP、HPT、CER含量均呈正的直线相关关系.结论APP不仅能反映RA患者的临床状态和炎症程度,还是一种临床用药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Ab)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73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RA组,同期55例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非RA组,5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研究对象的RF和ACCP-Ab。结果 RA组血清RF、ACCP-Ab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RA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灵敏度和特异度检测RF分别为74.0%和69.1%,ACCP-Ab分别为69.9%和90.9%,而联合检测则分别为83.6%和87.3%;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A患者血清RF与ACCP-Ab水平呈正相关(r=0.534,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RF及ACCP-Ab可以提高诊断R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从而减少误诊、漏诊,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硫酸羟氯喹三联治疗与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二联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4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三联治疗组23例,接受甲氨蝶呤(10.0 mg/周)、柳氮磺吡啶(1.0 g每日2次)、硫酸羟氯喹(0.1 g每日2次)治疗;二联治疗组25例,接受甲氨蝶呤(10.0 mg/周)、柳氮磺吡啶(1.0 g每日2次)治疗.观察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按美国风湿病协会(ACR)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标准,治疗1年后三联治疗组ACR是20%改善率为70%,而二联治疗组仅为39%(P=0.04);两组ACR50%改善率分别为55%和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硫酸羟氯喹三联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优于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二联治疗,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6.
秦白茹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648-5649,5651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与关节滑液抗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peptidylarginine deiminase type 4,PADI4)抗体4水平,探讨其在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RA患者60例、其他风湿病组40例及健康对照组40例的血清抗PADI4抗体水平,比较其与RA疾病活动指数DAS28评分、血清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抗CCP抗体等指标的相关关系;测定关节滑液抗PADI4水平并研究与血清抗PADI4的相关性;对RA组治疗后进行血清抗PADI4水平测定.结果 RA组血清抗PADI4水平高于其他风湿组及对照组(P值均<0.05);抗PADI4水平与DAS28评分和抗CCP具有相关性(P< 0.01); RA组关节滑液抗PADI4水平高于血清水平(P<0.01),且与血清水平显著正相关(r=0.67,P<0.01);治疗后血清抗PADI4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A患者血清及关节滑液中存在特异性的抗PADI4抗体,抗PADI4抗体与疾病活动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是RA疾病进展与改善的血清学指标.PADI4可能在RA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降钙素原(PCT)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并细菌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禹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0例,依据是否合并发生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n=28)与非感染组(n=22),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5d后PCT检测水平.结果:感染组感染细菌类型包括感染组28例RA并感染患者感染组感染细菌类型包括革兰阴性菌20例、革兰阳性菌8例;患者感染部位包括呼吸系统14例(50.00%)、泌尿系统7例(25.00%)、消化系统3例(10.71%)、皮肤及软组织3例(10.71%)、中枢神经系统1例(3.57%);两组患者治疗前PCT指标水平均比正常范围(PCT<0.05ng/mL)更高;治疗后两组患者PCT指标水平相比治疗前明显更低(P<0.05);感染组患者治疗前、后PCT指标水平相比非感染组更高(P<0.05).结论:检测血清PCT水平可用于RA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液中Dickkopf-1蛋白(DKK-1)水平变化及相关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00例RA患者(RA组)、220例骨关节炎(OA)患者(OA组)及20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和关节液中DKK-1水平,比较各组间血清和关节液中DKK-1水平差异,分析RA组血清与关节液中DKK-1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RA组血清和关节液中DKK-1水平明显高于OA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A组血清和关节液中DKK-1水平升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血清与关节液中DKK-1水平均升高,二者变化呈正相关关系(r=0.931,P0.05)。结论外周血和关节液中DKK-1水平与RA关系密切,可作为RA的实验室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9年1月,12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单纯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主要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晨僵时间、20m步行时间、血沉及类风湿因子水平均明显下降,双手握力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双手握力、20m步行时间、血沉及类风湿因子水平均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RA,效果好,是治疗RA较为理想的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张君 《职业与健康》2014,(10):1420-1422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羟氯喹进行治疗;观察疗效和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月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的变化。结果治疗2月后,两组之间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4个月时,治疗组的的ACCP、CRP和R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合用药能有效地治疗RA,对RA患者的ACCP、CRP和RF水平降低程度显著,有效控制病情,为临床治疗RA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