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静脉内瘘术后假性动脉瘤破裂的抢救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士长:动静脉内瘘手术是我科常见的一种手术。将患者上肢的一条动脉与邻近的一条表浅静脉进行吻合,使动脉化静脉获得高血流。动静脉内瘘(AV内瘘)术后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但发生假性动脉瘤破裂导致失血性休克则比较少见。我们曾成功抢救了一例AV内瘘术后假性动脉...  相似文献   

2.
<正>血液透析是目前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手术将动脉与临近的静脉在皮下吻合,术后该静脉逐渐扩张、肥厚(静脉动脉化),穿刺得到足够的血流量,成为血液透析患者建立体外循环的永久性血液循环通路。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所以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尽量避免穿刺时异常情况的发生至关重要。由于血液透析患者隔日或每周透析2次,以门诊走透治疗为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是肾衰竭晚期尿毒症维持患者生命的最有效的方法。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时最常用的血管通路,是提高血透质量,改善临床症状的关键。AVF是指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在皮下吻合建立的一条血管通道,术后静脉逐渐动脉化,可以满足血液透析中需要的足够的血流量。需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通路是桡动脉-头静脉吻合内瘘。  相似文献   

4.
刘晓洁 《临床医学》2013,33(7):121-122
目的探讨向心方向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启用的影响,寻找科学的内瘘穿刺法,保护动静脉内瘘,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方法将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实验组25例选择内瘘血管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对照组25例选择距离瘘口3~4 cm处头静脉作为动脉出路离心方向穿刺,比较两种穿刺方式在内瘘早期启用的血流量达标情况、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两组患者1年后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穿刺方法在内瘘早期启用的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及1年后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启用选择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内瘘并发症,保护内瘘和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彩超在较为难建立的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总结41例临床认为建立动静脉造瘘较为困难的血液透析患者,超声在选择适宜的吻合动脉、静脉,确定吻合部位,造瘘术后评价动静脉内瘘血流情况与内瘘并发症中的作用.结果 受检者桡动脉几乎能满足手术需求,以静脉直径≥2.0 mm、动脉直径≥1.6 mm为符合做内瘘的标准.结论 彩超在建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对术前血管的选择、吻合口部位的确定以及造瘘术后评价动静脉内瘘血流情况,分析内瘘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评价自体动静脉内瘘吻合口处内膜增生与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关系。方法:动静脉内瘘口狭窄组患者共18例,动静脉内瘘口局部狭窄处峰值流速与流入道动脉峰值流速比值≥2.5,临床透析过程持续出现透析血流量不足情况。对照组18例,自体动静脉内瘘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并发症,透析过程中无血流量不足情况。详细记录患者动脉内瘘吻合口内径、内瘘口处内膜厚度、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及瘘口处与流入道动脉峰值血流速度比值。结果:动静脉内瘘口狭窄组动静脉内瘘口处内径及动静脉内瘘血流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动静脉内瘘口狭窄组动静脉内瘘口处内膜厚度及血流速度比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口处狭窄患者局部内膜明显增厚,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观准确的评价动静脉内瘘吻合口处管腔变窄及局部内膜增生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种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提前启用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采用顺穿法,对照组采用逆穿法,比较2组动脉出路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及透析2年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X2检验.结果 实验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皮下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透析2年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早期启用动静脉内瘘可以选择内瘘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  相似文献   

8.
提前启用动静脉内瘘进行紧急血液透析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前启用动静脉内瘘进行紧急血液透析的探讨张永勤汪吉萍动静脉内瘘是长期血液透析(血透)患者的生命线。一般认为,动静脉内瘘的启用要等内瘘“成熟”,即静脉动脉化,这个过程原则上需要3周以上〔1〕。近年来,我们对120例患者提前启用动静脉内瘘进行紧急血透,效...  相似文献   

9.
正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终末期肾病患者首选的透析通路形式,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糖尿病高发、钙磷代谢紊乱导致的血管钙化,患者无适合的自体血管,严重影响了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建立和成熟。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是次选的透析通路方式~([1]),既往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均针对浅表静脉纤细患者,未涉及远端动脉病变。本研究选用前臂桡动脉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行肱动脉-前臂头静脉反向"J"型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成形术,  相似文献   

10.
<正>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生命线,由于透析时反复穿刺标准动静脉内瘘,或患者对内瘘的保护不当,发生的并发症会导致内瘘狭窄或堵塞,或导致患者标准动静脉内瘘无法在前臂血管建立[1]。本院肾内科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建立高位动静脉内瘘进行透析,采用肱动脉和贵要静脉或头静脉吻合法,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高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不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14例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血管成像检查。对扫描的图像进行后处理,分别采用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成像(VR)进行三维重建。观察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14例患者中,单纯吻合口狭窄1例;流入动脉狭窄3例,其中多处狭窄2例;流出静脉狭窄6例,其中多处狭窄3例,伴有明显的静脉侧支循环1例;流入动脉及流出静脉同时狭窄1例;流入动脉、流出静脉及吻合均狭窄1例;仅有动脉粥样斑块但无明显狭窄2例。并依据此结果,对12例患者进行了动静脉内瘘手术,其中8例在原内瘘同侧近心端手术,均获满意效果。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相对无创、空间分辨率高,可以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地显示内瘘血管病变,为自体内瘘功能不全的患者提供了1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动-静脉内瘘又称永久性血液透析通路,是通过外科手术将桡动脉与头静脉直接吻合形成二股血流,一股在吻合处的近心端,另一股在吻合处的远心端,这样动脉中的高压力血流就转向阻力较小的静脉血管,使得吻合的静脉动脉化而慢慢膨大鼓起,形成皮下动-静脉内瘘[1],透析前穿刺内瘘血管,将动脉血引入透析器,然后从静脉端回流入体内.现对本院103例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分析及早期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静脉内瘘是指将患者一侧肢体的动脉与静脉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从而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最佳的血管通路,它有着方便、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是不正确地使用内瘘会大大减少内瘘的使用寿命,血栓形成是造成内瘘闭塞的最主要原因。我科自2000年1月-2006年3月共有208例患者行血液透析,其中有38例次患者先后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黄玲  陆世颖  李家燕 《临床荟萃》2005,20(24):1408-1409
动静脉内瘘是目前血液透析(HD)最常用的永久性的血管通路,亦被视为患者的"生命线"[1].如何保持内瘘及最大限度地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获得足够的血流量,保证有效的透析,一直是血液透析治疗中心医务人员努力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内瘘穿刺是直接影响内瘘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HD患者护理中的主要问题.鉴于此,笔者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选择在我科行维持性HD的120例患者,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针尖与皮肤呈20°角[2]和自行探讨的40°角穿刺,作为保护HD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研究,并对两种不同角度穿刺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及引起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分别行前臂动静脉内瘘,鼻烟窝部内瘘及上臂动静脉内瘘手术治疗8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结果88例病人手术均1次成功,术后2周以上使用动静脉内瘘均能达到血液透析要求血流量。结论动静脉内瘘首选非惯用手鼻烟窝处桡动脉和头静脉吻合,其近期并发症最常见是血栓形成,远期常见为吻合口狭窄或闭塞致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6.
向心穿刺法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早期使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向心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使用的影响。方法将6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实验组31例选择内瘘血管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处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对照组30例选择距瘘口近侧头静脉作为动脉出路离心方向穿刺。比较两种穿刺方式在内瘘早期启用的血流量达标情况,以及两组患者1年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种穿刺方式在内瘘早期启用的血流量差异无统计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启用可选择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向心方向穿刺。  相似文献   

17.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最为理想、最为常用的血液透析方式,永久性血管通路被称为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如何保护性使用动-静脉瘘,减少内瘘并发症,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患者透析时的充分性,提高其生活质量,是目前需要探讨的问题。我们采用静脉内瘘维持透析将动脉端的穿刺改为向心性穿刺(顺穿)建立动-静脉内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以超声稀释法作为金标准,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比较其一致性。结果共103例低位桡动脉-头静脉吻合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纳入本研究,超声稀释法测量内瘘流量(Qa)为(955.1±441.0)ml/min,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头静脉流量为(914.2±468.5)ml/min,肱动脉流量为(915.8±405.9)ml/min。所有患者中,肱动脉流量与头静脉流量均与Qa显著相关(P0.001),且肱动脉相关系数R高于头静脉(0.856 vs 0.808)。在鼻烟窝、腕部、前臂等不同部位亚组中,肱动脉相关系数R均高于头静脉。在11例(10.7%)高流量内瘘中,头静脉流量与Qa相关性(R=0.852)高于肱动脉(R=0.77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用于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监测,测量部位首选肱动脉,但是在高流量内瘘中,测量部位可选择头静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总结行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不同个体术前目标血管的评估方法及内瘘成熟率,探讨目标血管个体化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科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行动静脉内瘘术的65例尿毒症患者,在术前根据患者情况采用物理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上肢静脉造影评估目标血管,确定目标血管后,行静脉与动脉的端侧吻合,术后常规予以扩血管、抗血小板治疗。结果本组63例成功吻合,成功率96.9%。术前用物理检查评估及确定目标血管25例,内瘘成功率92%(23/25),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及确定目标血管23例,内瘘成功率91%(21/23),上肢静脉造影评估及确定目标血管17例,自体动静脉内瘘3例,均为高位内瘘,成功率100%,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14例,内瘘成功率100%。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目标血管个体化评估既可确立目标血管、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又可减少术前检查的盲目性,降低患者的费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动脉穿刺向心方向和离心方向对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透析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以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提高透析质量。方法将80例糖尿病肾病使用动静脉内瘘规律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对照组采用动脉端离心方向穿刺法,6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透析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穿刺方法的透析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内瘘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能保证透析效率,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糖尿病肾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可选择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