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性损伤中椎间盘韧带复合体(disco-ligamentous complex,DLC)损伤的影像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07年7月~2011年1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且病历资料完整的50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有颈脊髓损伤,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8例,C级11例,D级27例。按术前患者X线片、CT及MRI显示的脊髓受压原因,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单个椎间盘突出(herniated nucleus pulposus,HNP)组14例,合并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CS)组26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组10例,分析各组患者DLC损伤的影像特点及手术方式的异同。结果:50例患者均有颈椎前纵韧带和椎间盘的损伤,其中8例伴后纵韧带损伤,5例伴关节突骨折,3例伴棘突间韧带损伤。50例患者均有颈脊髓受压与损伤,均行颈椎减压、融合与内固定术,手术节段包括DLC损伤节段与脊髓受压节段。HNP组的DLC损伤均为1个节段,DLC损伤节段与脊髓受压节段一致率为92.85%,均采用前路手术。合并CS组,1个节段DLC损伤16例,2个节段6例,3个节段4例,多节段损伤时均为相邻节段,DLC损伤节段与脊髓受压节段一致率为84.61%,行前路手术23例、后路手术3例。合并OPLL组,1个节段DLC损伤4例,2个节段6例,DLC损伤节段与脊髓受压节段一致率为60%,行前路手术1例、后路手术5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4例。术后3个月时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28例提高1级,22例无变化。结论: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的DLC损伤特点与术前的颈椎病理状态有关,DLC损伤节段与脊髓受压节段不完全一致;制定手术方案时,颈椎稳定性重建应包括DLC损伤节段,同时兼顾脊髓受压节段的减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颈椎过伸性损伤伴多节段继发性椎管狭窄的MRI特点并探讨颈后路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8-12诊治的47例伴有多节段继发性椎管狭窄的无骨折脱位型颈椎过伸性损伤,其中颈椎间盘突出26例(颈椎间盘突出组),后纵韧带骨化14例(后纵韧带骨化组),颈椎病7例(颈椎病组)。比较各组术前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ASIA评分、Frankel等级。结果4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6~18)个月。颈椎间盘突出组、后纵韧带骨化组、颈椎病组术后JOA评分、ASIA评分、Frankel等级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有多节段继发性椎管狭窄的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术前根据患者的MRI特点,制定个性化颈后路治疗方案,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后纵韧带发生异位骨化的一种病理状态。对伴有神经损害的颈椎OPLL患者,建议行手术治疗。传统的颈椎前路手术一般通过切除对应椎间盘或椎体、暴露并切除骨化物来直接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适用于椎管侵占率60%、OPLL3个节段的患者~([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治疗策略及临床意义。方法本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21例过伸性颈髓损伤病人,根据不同条件选择治疗方案。结果 21例患者均有脊髓损伤,存在颈椎不稳9例,DLC(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5例,狭窄程度:单节段狭窄1级狭窄2例、2级狭窄1例、3级狭窄3例;两个节段均为1级狭窄3例,分别为2、3级狭窄2例,均为3级狭窄2例;3个以上节段1、2、3级狭窄共存8例;术前ASIA分级:B级2例,C级14例,D级5例;治疗方式保守治疗5例,前路手术9例,后路手术7例;术后3月脊髓损伤ASIA分级:3例提高2级,16例提高1级,2例无变化。结论根据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伴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颈脊髓损伤临床特点与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患者外伤时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脊髓损伤患者OPLL骨化类型与颈髓NRIT2高信号变化范围、手术方式与手术前后脊髓功能变化的关系。结果伴OPLL的颈椎在较轻的外力作用下常可出现较严重脊髓损伤。伤后8h内行甲泼尼龙冲击治疗12例患者,2例死于并发症,10例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手术治疗17例,1例手术后27d死亡,16例患者术后半年颈髓功能Frankel评分改善。结论OPLL患者外伤后脊髓损伤的程度往往较重,骨化类型与NRI颈髓信号改变平面直接相关。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手术减压均有助于颈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或颈椎间盘突出合并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其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科收治的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并经手术治疗患者,选取其中35例3个节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共12例,过伸型损伤10例,屈曲型损伤2例.均行颈椎正侧位、动力位片、MRI,9例加CT.影像资料显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5例,退变性颈椎管狭窄3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6例,双节段椎间盘突出4例,三节段及以上椎间盘突出2例.前纵韧带损伤8例,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2例.影像学显示脊髓单节段损伤6例,双节段脊髓损伤4例,3节段及以上脊髓损伤2例.脊髓功能按Frank分级.A级1例,B级8例,C级3例.根据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采用适当的手术方式: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8例.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3例,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加侧块钢板内同定植骨融合术1例.结果 本组随访51d-36月,平均6月,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功能评定标准,Frank分级平均提高2级.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常伴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部分有前纵韧带、椎间盘或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脊髓出血、水肿、脊髓受压."一过性脱位"、颈椎不稳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发病因素.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首选.应根据脊髓受压部位、程度、节段多少、椎管狭窄程度等选择前路或后路减压术式,存在"一过性脱位"、颈椎不稳应同时进行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3例,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加侧块钢板内同定植骨融合术1例.结果 本组随访51d-36月,平均6月,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功能评定标准,Frank分级平均提高2级.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常伴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部分有前纵韧带、椎间盘或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脊髓出血、水肿、脊髓受压."一过性脱位"、颈椎不稳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发病因素.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首选.应根据脊髓受压部位、程度、节段多少、椎管狭窄程度等选择前路或后路减压术 ,存在"一过性脱位"、颈椎不稳应同时进行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3例,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加侧块钢板内同定植骨融合术1例.结果 本组随访51d-36月,平均6月,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功能评定标准,Frank分级平均提高2级.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常伴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部分有前纵韧带、椎间盘或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脊髓出血、水肿、脊髓受压."一过性脱位"、颈椎不稳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发病因素.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首选.应根据  相似文献   

8.
<正>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颈椎后纵韧带异常增生骨化导致椎管容积减小,进而引起脊髓损害和四肢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后纵韧带骨化也是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依据韧带骨化范围和形态分为4种类型:(1)连续型;(2)局灶型;(3)节段型;(4)混合型。对于保守治疗无效、影响正常生活工作的患者,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累及C2节段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手术策略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累及C2节段的颈椎OPLL手术治疗文献,总结手术适应证及优缺点。结果 对于累及C2节段的颈椎OPLL,椎板切除术适用于累及多节段患者,常联合螺钉固定,具有减压充分、恢复颈椎曲度的优势;缺点是颈椎固定节段活动度丢失。椎管扩大成形术适用于K线阳性患者,具有术式简单、保留颈椎节段活动度的优势;缺点是存在术后骨化物进展、轴性症状、门轴断裂等问题。穹窿式椎板成形术适用于不伴有后凸畸形、颈椎不稳、R线阴性患者,能够降低轴性症状发生,但减压有限。目前新的颈椎前路Shelter技术适用于单/双节段、椎管侵占>50%的患者,能够直接减压,但对术者技术要求高,存在硬膜撕裂、神经损伤风险等。双穹顶式椎管成形术适用于不伴有后凸畸形、颈椎不稳患者,其优点在于减少对颈半棘肌及附着点的破坏、维持颈椎曲度,但存在术后骨化物进展。结论 累及C  相似文献   

10.
<正>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多种因素导致的后纵韧带异常骨化物形成,导致椎管、椎间孔容积减小,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压而产生脊髓损伤及神经根刺激症状。手术治疗颈椎OPLL的根本目的是扩大颈椎椎管容积、解除骨化物对脊髓的压迫,  相似文献   

11.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为颈椎后纵韧带呈现进行性高度骨增生的异位骨化,导致增生骨化的韧带压迫脊髓,椎管体积减小[1、2],临床表现主要为脊髓病和或神经根病,伴有严重的神经病理学改变,导致肢体瘫痪和运动功能紊乱,降低生活质量。该病为OPLL的一种,并占OPLL总体发病率的70%[3、4],甚至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出现率高达25%,是引起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原因之一[5],应予高度重视。虽然早期的颈椎OPLL可保守治疗,但是在大多数颈椎OPLL患者中,病情是进展性的,甚至会导致毁灭性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如四肢轻瘫和四肢瘫痪,因此常需手术治疗[6、7]。现阶段临床中,治疗颈椎OPLL的手术方式可依据手术入路的选择分为前入路手术、后入路手术、后前入路联合手术。本研究将近10年发表于CNKI及Medline中有关颈椎OPLL的手术策略之适应证及优缺点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2.
应用张力带式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应用张力带式椎板成形术(TBL)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的疗效.方法 本组病例包括颈椎后纵韧带骨化46例,男33例,女13例,平均年龄59岁(36~77岁).韧带骨化范围在C2-6,包括单节段型4例,连续型20例和混合型22例.全部病例均接受C2-7,TBL,受累节段涉及C3或以上者,同时接受寰椎后弓切除术.神经功能疗效评估采用日本骨科学会的颈椎病评分标准(JOA).解剖学疗效分析是利用计算机对手术前后X线片及MRI进行测量.结果 术后42例(91.3%)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改善,影像学分析显示术后硬膜囊、脊髓中矢径增加和脊髓后移.结论 TBL手术是治疗颈椎OPLL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5):1345-1351
[目的]探讨伴有颈椎间盘突出(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前路手术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应用前路手术治疗颈椎OPLL患者78例,其中19例伴有CDH,比较伴有与不伴有CDH患者的资料。14例CDH位于骨化韧带节段范围内,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5例CDH位于骨化韧带的相邻节段,行椎体次全切除并椎间隙减压的"混合式"手术。随访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椎管狭窄率、脊髓扁平率、颈椎曲度等变化。[结果]与普通OPLL患者相比,伴有CDH者病程较短,多在诱因下起病或加重,突出的椎间盘是重要压迫因素。19例患者平均随访24个月,JOA评分由术前9.1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13.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神经功能恢复率为61.55%。颈椎曲度由术前的9.34°提高至随访时的15.19°,椎管狭窄率从术前的38.95%下降至术后的8.47%,脊髓扁平率从术前的0.26恢复至随访时的0.49,术前术后相比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1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颈椎间盘突出可造成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临床症状的突然出现或加重,根据椎间盘突出与骨化物的位置关系,选择前路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正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颈椎后纵韧带异位骨化引起的颈脊髓压迫症状。研究证实约有25%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伴有后纵韧带骨化。其症状是进行性痉挛性四肢瘫痪,有较高的致残率。无论是前路手术还是后路手术,都有较高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其中术后瘫痪和神经症状加重是较严重的并发症。我院收治2例颈椎OPLL患者,在术中麻醉成功、体位摆放后即出现诱电位消失,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麻醉复苏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瘫痪,经  相似文献   

15.
高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引起慢性颈髓损害或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OPLL的手术方法主要分为1.经颈前路OPLL切除,2.经颈后路椎板切开减压、扩大椎管。其中经颈后路椎板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较为常用,临床已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就手术的节段(范围)应根据具体病人的不同情况,慎重选择。本文报告1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高位OPLL患者进行常规C3-7节段单开门手术治疗后症状复发,再次手术扩大减压范围取得了理想效果的病例。试探讨颈椎高位OPLL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正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一种好发于亚洲人群的颈椎退行性疾病,由于颈椎的后纵韧带发生异位骨化,从而继发椎管狭窄、脊髓和神经根受压,导致肢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1])。OPLL为亚洲人群颈脊髓受压的常见病因,首先由日本学者Tsukimato于1960年报道~([2])。Fujimori等~([3])通过对1 500例日本病例的CT扫描分析发现,颈椎OPLL的发生率可达6.3%(男性8.3%,女性3.4%)。OPLL根据骨化物形态的不同可分为局灶型、节段  相似文献   

17.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颈椎后纵韧带发生异位骨化并不断增生压迫颈脊髓,引起肢体感觉和躯体运动不同程度障碍及脏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种疾病,在中国其发病率约为0.077‰[1]。虽然颈椎OPLL的传统手术方式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完善,但复杂的长节段颈椎OPLL的术式选择仍然没有明确的定论。近年来,随着对颈椎解剖学研究的深化及手术方法的改进,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史建刚[2]团队创造性地通过将椎体与骨化的后纵韧带整体向腹侧平移的方式实现对颈椎椎管的可控减压,即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ACAF)。该术式通过磨除部分椎体前柱实现前路直接减压,既可以将椎管内减压转化为直观的椎体前移,又规避了如何处理骨化物粘连的难题,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颈椎OPLL的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45例患者ACAF术后平均随访4个月,疗效满意[3]。近5年的相关文献表明,ACAF在治疗长节段颈椎OPLL导致的颈椎椎管狭窄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ACAF为新兴术式,在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方面仍未达成一定共识;在对于不同类型颈椎OPLL患者ACAF是否适用、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其预防手段方面,仍有较大的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18.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是一种因为未明的病理现象,表现为颈椎后纵韧带内异位骨形成.当骨化块压迫脊髓、神经根引起临床症状时被称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 PLL).近年来,有关颈椎OPLL后路手术治疗的文献报道日益增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疗效。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4例单节段颈椎OPLL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2组,前路手术(A组)10例,行前路骨化节段椎体次全切除、骨化的后纵韧带切除,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后路手术(B组)14例,行后路减压,以骨化节段椎板为中心,切除3节段全椎板,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的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JO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较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脑脊液漏及脊髓功能下降各1例;B组术后并发C5神经综合征及切口脂肪液化各1例。结论单节段颈椎OPLL前路手术与后路手术的近中期疗效无明显差异。后路手术风险相对较小,前路手术难度较大,并发症较严重。  相似文献   

20.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可松  夏群 《颈腰痛杂志》2008,29(2):159-161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f the cervical spine,OPLL)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病理现象,表现为颈椎后纵韧带内异位骨形成。当骨化块压迫脊髓、神经根或血管引起临床症状时叫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近年来,有关手术治疗OPLL症的文献报道日益增多,手术方式亦不断改进,但每种方法均有其优劣之处及适应范围。本文就OPLL症的手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