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学认为五脏的生理活动化生七情。七情是人体正常情感,但亦可以成为致病因素。《灵枢·邪客》中说:"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情志过激变化、气机逆乱,影响各脏腑功能。本文以情志致病为出发点,分析脏腑情志的变化对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影响,从情志致病来探讨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  相似文献   

2.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属中医"瘿病"范畴,病因以体质因素和情志失调为主。体质因素多为五脏气阴不足,尤以心肝肾气阴不足为主,在此基础上,复因情志失调等致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调,诱发体内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气血津液运化失常,形成气、血、痰、瘀互结于颈部而发病。  相似文献   

3.
中医理论认为,脑与五脏之间经络上相互联系、生理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从脏腑证候的临床表现来看,许多证候表现与脑功能紊乱有关.五脏虚证(心气虚、脾气虚、肺气虚、肾气虚、肝气虚、肝肾阴虚等)有头晕、失眠健忘、倦呆乏力、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等多种表现;五脏实证(肝气郁结、肝阳上亢、心火暴盛等)能引起急躁易怒、失眠多梦、郁郁寡欢、善太息、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等脑高级功能障碍.现代研究证实,许多证候的形成与心理-应激有关,病理基础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脏腑与脑的关系在于调控,研究脏腑证候的中枢调节机制,有望揭示脑与五脏之间的病理联系[1-7].  相似文献   

4.
浅谈情志因素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认为情志因素与疾病发生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情志活动属于心理活动,从中医理论来说,则是五脏对外界事物一种能动反映.正常的精神活动,有益于脏腑功能活动及对疾病的防御,但是,当刺激超过机体所承受的阈值时,则可导致情志失常而引发疾病,即:情志失调直接累及脏腑而致病;情志失调可致气机紊乱而致病;七情内伤,则气机逆乱,津液运化失常而生痰、瘀.  相似文献   

5.
通过一些共同的介导物质——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交换信息,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构成网络,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皆是微观动态变化基础上宏观整合的结果。五脏证的实验指标具有非特异性。疾病既包括功能引起结构变化的过程,也包括结构的变化引起功能异常的过程,机体的疾病状态是以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变化为主轴,相应引起机体器官组织的某些变化,并因之表现出某些症状。证是指疾病时机体与病因相互作用,涉及多系统多物质改变的反应状态。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的整合效应是药物、方剂、针灸、气功等方法的治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王中琳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662-1662
中医学心身合一的思想精髓与现代心身医学模式有着内在的吻合。中医心身疾病研究必须容纳和利用现代科学新的信息和技术手段。神经 -内分泌 -免疫网络是研究心身疾病的重要切入点 ,该网络的整体性、正负反馈机制、节律性等特点和中医学的整体观、阴阳学说、情志与五脏相关论、时间学说等具有内在联系。中医心身疾病研究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方面进行机理的阐释和疗效的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 ,有益于中医心身医学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免疫学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发现,情志因素作为常见应激原之一在诊疗中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对情志治疗的记载颇多,现代也有不少学者通过临床或理论的研究阐释情志致病的机理,由此,通过对中医文献的研究与现代研究成果相参,或许可以浅识情志致病与免疫学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中脏腑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NEIN)功能在临床诊断上的结合点。方法 用中脏腑实验性诊断参考指标与中脏腑主要证候量值 (风证 )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中脏腑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免疫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 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 5项指标测定值均显著高于中经络和对照组。结论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测定可作为中脏腑微观辨证或临床实验性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人的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脏腑功能是情志活动的基础,如《素问·五脏别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悲恐。”情志的变化又会影响脏腑和机体的功能活动,功能性男子不育,有很大一部分病例就是情志变化影响脏腑和机体功能所致。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外用治疗疾病,不仅在外科,在急症、儿科、妇科、内科等方面均存在广泛的应用,且其疗效确切,存在使用方便、直达病灶,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等优点。但其作用机制不清,影响其临床推广使用。本文基于中药外治临床应用,常用外治中药治病特点分析,外治常见疾病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关系3个层面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发现外治中药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常用外治中药主治疾病发病机制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密切关联,且对外治中药现代药理作用整理发现,其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相关性达100%。通过对中药外治常见疾病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关系分析发现,中药外用所治疾病发病机制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密切相关。因而笔者认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很可能是中药外治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该机制的验证,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各科共同努力,进行临床或实验验证,为阐明中药外用机制提供参考,为中药外治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试论心主神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主血脉与心主神明,显然中医是把循环系统与高级神经活动合起来都属于心,“心”概念具有歧义,“心”的功能远不只是解剖学所指心脏的功能,而且与之有密切联系的系统功能的综合概念,包括推动血液循环的心脏功能,调节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和液体因素,以及大脑高级神经系统等一系列功能活动。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主神明。是对精神--神经--内分泌-免疫--靶组织这个机体最重要调控网络的整体概括,是中医学整体观念、五脏相  相似文献   

12.
(三)七情内伤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属精神致病因素。七情致病的原因可概括为两方面:一是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二是人们不能正确地对待外来刺激。这两种情况都可以导致疾病发生。 1.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的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此原文指出五脏精气是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而脏腑的功能活动主要靠气的温煦、推动和血的濡养。由此可见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七情与内脏的具体关系,主要指五志和七情与五脏各有所属。五脏与五志的关系;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  相似文献   

13.
一、七情变化,脏腑呼应七情变化与脏腑气血的关系甚为密切,二者相互影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情志活动由脏腑所产生,情志变化为脏腑机能活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内经》中的五行学说,将不同性质的情志活动与五脏的关系,总结为肝在志为怒、心为喜、脾为思、肺为忧、肾为恐。故脏腑机能活动正常,人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中医七情与整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正常的精神刺激反应就简称七情 [1 ]。七情变化与脏腑气血功能活动有密切关系。正常的情志变化不一定致病 ,但是突然或剧烈的长期精神刺激使情绪反应过于强烈和持久 ,若加上人体肝的疏泄功能薄弱就会扰乱气血和脏腑的机能活动 ,导致阴阳失调而致病。由于它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故又称内伤七情。喜伤心 ,怒伤肝 ,思伤脾 ,忧伤肺 ,恐伤肾 ,七情伤及五脏与否决定于心 ,“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而肝主怒 ,肝失疏泄 ,气机逆乱 ,又是情志病变发病机制的关键 ,情志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 ,迅速恶化 ,如…  相似文献   

15.
情志在中医学属于“神”的范畴,是人们对客观外界事物和现象的一种内心体验,反映了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中医学素以“七情”、“五志”称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言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可见人体内存在着承担情志活动的统一系统,这个系统以五脏为中心,五脏精气为基础,脏腑活动为契机,心(脑)神任物为中枢,外界物感为条件,四者协调统一,从而产生了各种情志变化。其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一般不会致病,当情志活动过于剧烈或持久,超过了人体生理和心理所能承受的限度时,便会成为致病因素。情志和调,可…  相似文献   

16.
七情,喜、怒、忧、恐、悲、思、惊.情志的活动,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而人的各种精神刺激只有通过有关脏腑的机能,才能反映情志的变化。故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悲恐。”情志的波动可致病情的改变。情志为病,内伤五脏,主要是使五脏气化失常,气血不和,阴阳失调而致病.  相似文献   

17.
<正>哮喘被称为典型的心身疾病,情绪心理因素在哮喘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情绪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属于中医学情志病因(喜、怒、忧、思、悲、恐、惊)学说范畴,与脏腑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其主要致病机制是情志的"过极"反应,导致脏腑气机升  相似文献   

18.
焦虑、抑郁障碍已成为我国转型期人群最常见的心身病理状态.中医在天人合一、形神统一、脏腑协调、阴阳平衡理论指导下,通过辨证论治,对焦虑与抑郁具有心身同调的优势.本文从中医五脏藏神与情志、五脏系统功能与情志致病机理方面,探讨焦虑、抑郁的五脏病理机制,提出和解枢机、调和阴阳的治疗大法,以期对临床从五脏论治焦虑与抑郁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从Crossman1997年首次提出下丘脑-垂体-性腺-胸腺轴概念以来,神经内分泌网络学说受到广泛注意。中医肾藏精、主生殖,是生育功能的枢纽,这与神经内分泌网络的性腺轴的作用相似。近年来,中医肾本质的研究结果表明,肾包括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多种功能,而补肾法能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和免疫功能的紊乱。本就此作了近十年来的献综述。  相似文献   

20.
情志致病是中医病因学重要内容,多种肿瘤均与情志因素有密切关系;现代研究肿瘤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互为因果;免疫功能状态和肿瘤状态关系即如邪正关系。心理、情志对肿瘤影响源自其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抑制,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是核心环节。肝是情志致病病机演变核心,涵盖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肝气郁结是情志致病的始动因素,气郁是致病根本。五志过极,影响情绪及脏腑功能,由此引起痰、湿、瘀、毒等病理产物,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疏肝解郁成为中医药治疗肿瘤不可或缺的方法,但肿瘤疾病形成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复杂过程,不可能通过单一治法完全解决,在重视肝核心病机的基础上,不能忽视其他因素对肿瘤的影响,治疗除了疏肝理气,还应配合清热解毒、化痰软坚、活血化瘀等,并重视调护正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