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中成药》2016,(5)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期甘草Glycyrrhizae uralensis、光果甘草Glycyrrhizae glabra、胀果甘草Glycyrrhizae inflate、刺果甘草Glycyrrhizae pallidiflora、黄甘草Glycyrrhizae eurycarpa的产量和其有效成分甘草苷、甘草酸的含有量。方法以1~3年生、不同采收期的甘草为原料,称重法测定其干重(产量的主要因素),HPLC法测定甘草苷和甘草酸含有量。结果甘草苷、甘草酸的含有量以及干重均依次为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刺果甘草黄甘草、3年生2年生1年生、当年秋季次年春季。结论在人工栽培条件下,我国西北干旱荒漠与半荒漠地区应选用3年生的甘草进行培育,最佳采收期为当年秋季。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乌拉尔甘草干重、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遗传规律.方法:称重法测量甘草干物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结果:具有高干重、高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F0代,其F1代表现高干重、高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比例远高于低干重、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F0代的F1代,几乎是后者的2倍.结论:乌拉尔甘草的干重、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具有较好的遗传性,能够较稳定地遗传给子代.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乌拉尔甘草干重、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遗传规律。方法:称重法测量甘草干物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结果:具有高干重、高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F0代,其F1代表现高干重、高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比例远高于低干重、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F0代的F1代,几乎是后者的2倍。结论:乌拉尔甘草的干重、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具有较好的遗传性,能够较稳定地遗传给子代。  相似文献   

4.
家种及野生乌拉尔甘草的甘草酸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成明  田伟  尹春梅  王秀全 《中药材》2002,25(12):861-861
甘草Glycyrrhiaz uralensis Fisch为多年生草本,以根和根茎入药,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之功效,属于常用的中药之一。随着甘草的用量越来越大,野生资源面临枯竭。经过我国科研人员近40年的努力,甘草在西北、东北、华北等地已成规模化种植。以前甘草的采用年限多为3~5年,近几年来,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采收年限多为2年。有些人对2年生家种甘草的质量产生怀疑。为此,特从北京大兴时珍中草药技术研究所收购的大批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测试内蒙、甘肃、新疆、宁夏、延安产乌拉尔甘草及延安产乌拉尔甘草茎中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结果显示延安产乌拉尔甘草的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最高,分别为6.6277%和2.4939%,其次为内蒙产乌拉尔甘草,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分别为3.5143%和1.1794%.2个产区的野生乌拉尔甘草中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远高于《中药药典》的规定,属于一等品.但延安产乌拉尔甘草茎中的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分别为0.2465%和0.0269%,远远低于规定的最低值,故甘草茎不可代替根作为药材使用.该结果证实了延安产野生乌拉尔甘草的优良品质,也为准确评价延安产野生乌拉尔甘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乌拉尔甘草的抗炎症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宝恒  曾路 《中草药》1991,22(10):452-453,474
  相似文献   

7.
乌拉尔甘草黄酮类成分的质量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李强  任茜 《中药材》1990,13(7):32-35
以甘草甙和皂甙元为指标,对内蒙古和新疆乌拉尔甘草的不同部位、不同生态条件和不同生长期黄酮类成分的动态积累和贮藏期药效成分的消长规律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产地,不同商品等级的乌拉尔甘草进行了质量研究.甘草甙的比色测定法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乌拉尔甘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青  苗文娟  向诚  果德安  叶敏 《中草药》2012,43(10):1886-1890
目的 研究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聚酰胺、MCI、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RP-HPLC等技术对乌拉尔甘草7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7-二甲基甘草黄酮醇(1)、甘草宁Ⅰ(2)、甘草香豆酮(3)、8-甲雷杜辛(4)、2'-hydroxyisolupalbigenin(5)、异驴食草酚(6)、去氢粗毛甘草素D(7)、glycyrin (8)、甘草酚(9)、刺甘草查耳酮(10)、甘草查耳酮B (11)、isoangustoneA(12)、甘草宁G(13)、5,7,4’-三羟基-6,8-二异戊烯基异黄酮(14).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7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乌拉尔甘草中虎耳草甙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燕 《中国中药杂志》1999,24(5):295-295
目的:研究乌拉尔甘草药用部位(根及根茎)的黄酮类化合物。方法:30%乙醇提取,聚酰胺柱层析、硅胶柱层析分离,理化性质及光谱学鉴定。结果:从其药用部位中分得虎耳草甙。结论:为首次从甘草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0.
乌拉尔甘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波  官月平  田庆来  刘会洲 《中成药》2006,28(9):1362-1365
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是中国国家药典认定的甘草药材原植物之一,也即通常所说的甘草。在甘草属植物中,乌拉尔甘草分布最广,产量最多,质量最好。《本草纲目》将其列为百药之首,传统中医药称之为“国老”。中医药认为它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的功效。乌拉尔甘草中的黄酮类成分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药理实验表明,它具有抗HIV病毒、抗氧化、抗肿瘤等许多重要的药理价值。通过现代手段,大量的黄酮类成分已被提取分离出来。以前的文献对甘草属植物中化学成分总结的较多,本文仅对乌拉尔甘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甘草样品润制前和润制后多糖、甘草苷、甘草酸、总黄酮4种成分的含量,比较润制过程对4种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和总黄酮含量。结果通过对样品水处理前后4个成分测定结果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甘草4种成分含量水处理前后均有显著差异。水处理后多糖含量升高22.74%,甘草苷含量降低17.38%,甘草酸含量降低7.45%,黄酮含量降低9.49%。结论水处理使甘草中多数成分含量显著降低,而多糖含量显著升高,其含量变化原因应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Mn~(2+)处理对甘草不同器官活性成分分布差异的影响。方法以一年生甘草移栽苗为实验材料,通过盆栽蛭石的方法,共设置5个锰质量浓度水平,分别为0(对照)、1.81、18.1、36.2和54.3 mg/L,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甘草中总黄酮,水提醇沉法提取甘草中总多糖,超声辅助法提取甘草中总皂苷,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不同器官3种成分含量差异。结果随着Mn~(2+)处理浓度的增加,甘草根中总皂苷含量较高,在1.81 mg/L浓度处理时达到最大值为17.28%,且各处理浓度间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Mn~(2+)处理浓度的增加,甘草叶中总黄酮含量普遍较高,在54.3 mg/L浓度处理时达到最大值为6.38%,但是各处理浓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Mn~(2+)处理浓度的增加,甘草根和茎中总多糖含量较高,且各处理浓度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Mn~(2+)处理对甘草不同器官活性成分含量的分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HPLC-DAD同时分析甘草中7种有效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HPLC-DAD中梯度洗脱和检测波长时间序列采样的方法,建立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中4种黄酮成分(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和3种甘草皂苷成分(甘草酸、甘草皂苷G2、乌拉尔甘草皂苷B)的同时分析方法。方法采用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5%醋酸铵+1%冰醋酸),梯度洗脱0~12 min从6∶94到22∶78,12~25 min从22∶78到25∶75,25~45 min从25∶75到40∶60,45~50 min从40∶60到6∶94,保持5 min;检测波长:时间序列采样。结果7种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8%~103%之间。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甘草药材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甘草浸膏吸湿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智  韩静  李成顺  蔡薇  岑琴 《中药材》2007,30(2):223-225
目的:对甘草浸膏的吸湿性进行研究,筛选出最优的辅料配方,并测得最佳处方的临界相对湿度,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合理的相对湿度环境。方法:采用在25℃,不同的相对湿度下选用多种辅料,比较其吸湿性。结果:甘草浸膏粉与乳糖、微晶纤维素配伍(1∶0.5∶0.5)为最合适处方,并测其临界相对湿度为60%。结论:利用以上结果可以解决工业生产中药浸膏易吸湿结块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生甘草的野外调查收集繁殖材料,以种植于同一环境下的全国不同产区的14个种质资源类型的甘草植株作为观察对象,基于20个数量性状和7个质量性状,通过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甘草种下分类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地理环境下,14个种质资源类型的甘草除节间长、实际果序长/果序柄长外的18个数量性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不仅仅以地理位置的远近而聚类,内蒙古、宁夏和陕西交界处的5个种质资源类型的地缘关系依旧保持,其余9个种质资源类型的地缘关系被打破。具有分类学意义的性状为:株高、序柄长、小叶宽、果序宽、实际果序长/果序宽、株高/株幅、小叶数上限、小叶长、叶尖形状等。客观上证实了甘草种内存在丰富的变异,可以开展进一步的种下分类研究,其中株高、序柄长的分类学价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6.
甘草产地加工方法不同,导致甘草质量各异.笔者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调研和对产地生产技术的调查,整理分析地甘草产地加工技术的历史沿革,总结挖掘甘草产地加工技术;研究、分析和整理甘草产地加工技术,提出甘草产地加工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甘草规范化加工的研究提供参考,对促进甘草产地加工传统知识和技术的继承、保护和深入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甘草种子、种苗质量分级标准,为甘草药材规范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以全国主产区所流通的甘草种子、种苗为样本,通过收集种子的发芽率、净度、含水量、千粒质量,种苗的根长、芦头直径和百株质量等指标信息,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标准差法、平均值法并结合生产实践对甘草种子、种苗进行分级,并开展田间栽培比较试验,对等级划分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甘草种子质量等级划分为3个等级,各级甘草种子的千粒质量不低于8 g,含水量不低于10%,一级种子:发芽率≥90%,净度≥90%;二级种子:90%>发芽率≥85%,90%>净度≥85%;三级种子:85%>发芽率≥80%,85%>净度≥80%。甘草种苗质量等级划分为3个等级,一级种苗:根长≥45 cm,芦头直径≥0.8 cm,1.3 kg≤百株质量<0.8 kg;二级种苗:45 cm>根长≥35 cm,0.8 cm>芦头直径≥0.6 cm,0.8 kg≤百株质量<0.4 kg;三级种苗:35 cm>根长≥25 cm,0.6 cm>芦头直径≥0.4 cm,0.4 kg≤百株质量≤0.2 kg。结论:经验证,甘草种子、种苗质量等级划分合理,便于生产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锰营养水平对甘草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一年生甘草移栽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蛭石的方法,每周向盆内浇灌不同浓度锰的营养液,锰处理水平分别为0 mg/L、1.81 mg/L、18.1 mg/L和36.2 mg/L,其中1.81 mg/L即正常Hoagland营养液中锰的浓度。采用LI-6400光合仪测定其光合生理指标,色素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则通过植物生理学常规方法进行。结果随着锰处理浓度的增加甘草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增加,18.1 mg/L处理时均达到最大值,与0 mg/L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锰浓度18.1 mg/L处理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达到最大值,而胞间CO2浓度(Ci)在1.81 mg/L处理时达到最大值。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锰处理浓度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增加。结论缺锰会抑制甘草的各项生理功能,适当浓度的锰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甘草的光合指标和抗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