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总结黑斑息肉病合并恶变的临床特征及探讨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1982年2月~2001年8月28例黑斑息肉病合并5例恶变的诊断与治疗。结果:本组近半数患者家族史明显(13/28),腹痛、便血、皮肤粘膜色素沉着为主要临床表现,恶变、肠梗阻、消化道出血为主要并发症,内镜高频电凝切除术(PSD)、息肉切除、肠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结论:黑斑息肉病患者是典型的恶性肿瘤高发人群,发病年龄轻,分化较差。应定期复查内镜,行PSD是提高黑斑息肉病远期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14例黑斑息肉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小平 《吉林医学》2006,27(2):184-185
黑斑息肉病又称为Peutz-Jeghers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家族性疾病。为错构瘤,多发生于胃肠道任何部位。其主要特点是胃肠道有多发息肉,并于唇黏膜、颊黏膜、鼻孔、眼周、指趾和掌跖等部位有黑色素沉着,为一显性遗传病。临床表现常为肠梗阻、便血及肠套叠症状。本院自1994年-2004年共收治黑斑息肉病病人14例,经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黑斑息肉病是一种少见的家族遗传性疾病,又称Peutz—Jegher综合征,现结合文献对我院收治的2例的诊治情况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黑斑息肉病一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 ,男 ,2 2岁 ,因上腹部胀痛 1月 ,疼痛加重 3天 ,伴呕吐、黑便数次 ,于 2 0 0 0年 2月 3日入我院内科。经制酸、对症治疗 ,腹胀、呕吐无缓解 ,于 2 0 0 0年 2月2 4日转入普外科。转入后查体 :口唇、口腔粘膜、手掌、足底均可见散在黑色斑点 ,呈圆形或郁圆形 ,大小约2mm~ 4mm ,不高出皮肤表面 ,上腹部可见胃型及蠕动波 ,右上腹压痛 ,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 ,叩诊无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正常 ,上腹部可闻及振水音。胃镜检查 ,于大弯侧可见一 0 .2cm× 0 .2cm溃疡 ,上覆黑苔 ,胃窦部粘膜增生 ,可见一 0 .2cm× 0 .2cm大小的宽蒂息…  相似文献   

5.
1 病历报告  患者 ,女 ,14岁。自幼口唇 ,手掌侧及足趾黑色素斑沉着 ,偶有腹痛 ,并间断排鲜血便 ,未经治疗 ,症状时轻时重 ,体质消瘦。 2年前因持续性腹痛 ,阵发性加重 ,伴鲜血便入院。体检 :左上腹有 3cm× 4cm压痛肿块 ,质中等偏硬。B超 :肠套叠。麻醉后 ,腹痛及腹部肿块消失而未剖腹手术。结肠镜检见 :直肠以上结肠散在 0 .5~ 2 .0 cm息肉 ,未做治疗 ,观察病情变化。本次于入院前 2 d再次发生剧烈腹痛 ,伴鲜血便、恶心、呕吐。体检 :左中上腹质中等偏硬压痛肿块 ,B超示 :肠套叠。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于左中上腹部小肠 ,小肠型…  相似文献   

6.
李俊  冯林 《四川医学》2002,23(9):985-985
黑斑息肉病又称 Peutz- Jeghers综合征 ,是一种少见的显性遗传性疾病 ,具有特定部位的皮肤粘膜色素沉着斑 ,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及家族性三大特征 ,部分病人以急腹症入外科治疗 ,我院收治 2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男 ,2 1岁。因腹痛 ,解黑便 1天入院。体检 :T37℃ ,P90次 / d,BP17/ 10 k Pa,痛苦病容 ,面色蜡黄 ,口唇有黑色色素斑沉着 ,双手指掌侧均有色素斑沉着(自称为遗传所致 )。心肺无异常 ,腹部稍膨隆 ,中下腹及右中腹部可扪及 5 .0 cm× 5 .0 cm大小包块 ,压痛明显 ,无肌紧张及反跳痛 ,可闻及高调肠鸣音及气过水声。门诊胃…  相似文献   

7.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治疗大肠息肉 ,可避免外科手术创伤 ,预防出血和癌变。我院 1 994~ 2 0 0 0年摘除 1 0 8例 ,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0 8例 ,男性 65例 ,女性 43例 ;年龄 1 9~ 72岁 ,中位年龄 49岁。共有息肉 1 3 4颗 ,其中直肠 46颗(3 4.3 % ) ,乙状结肠 3 6颗 (2 6.8% ) ,降结肠 1 6颗 ,横结肠 1 7颗 ,升结肠 1 3颗 ,回盲部 6颗。息肉直径 0 .5~ 3 .0cm。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痛 ,出现粘液便者 5 6例 ,粘液血便者 5 8例 ,便秘与腹泻交替者 3 2例。2 结果全部息肉均顺利摘除 ,治愈率达1 0 0 % ,除 1例有少量渗血…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26岁,籍贯: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汉族。因便中带血一周入院。查体:口唇、口腔粘膜、双手掌面及双足掌面可见数个多形片状黑斑,边界清楚,无隆起。电子结肠镜检查示:结肠多发息肉。全消化道钡餐透视显示胃、十二指肠、小肠有多个大小不等息肉,直径在1cm左右。后在我科结肠镜下行高频电凝息肉电切术,切除直径3cm~0.6cm息肉11颗,电灼直径0.5cm~0.3cm息肉3颗,将收集到的8颗切除的息肉送检,病理学诊断:错构瘤息肉,符合黑斑息肉综合征。并在降结肠处可见一5cm×5cm×5cm大小息肉,呈菜花状,表面不光滑,因息肉过大无法电切,转外科择期给于硬…  相似文献   

9.
胡云才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4):F003-F003
例1:女性,17 岁,住院号 0221184,因脐周阵发性疼痛伴恶心呕吐1天入院。查体:体温 37.2 ℃,口唇、眼睑及双足拇指末端可见黑色素斑。心、肺正常,腹不胀,脐周围压痛,无反跳痛与肌紧张,未触及明显包块,肠鸣音正常,腹部透视正常,白细胞14.17×109/L,入院诊断:腹痛原因待查,黑斑息肉病? 入院后行结肠镜检查,发现距肛门齿状线 10cm、12 cm、30 cm处分别可见 1.5 cm大息肉,行镜下切除。十二指肠镜检查见十二指肠降部有一 2 cm大息肉,镜下切除。但病人腹痛症状逐渐加重,B超检查见腹腔少量积液,在脐右侧探及“同心圆”样强回声团块,考虑肠套叠。…  相似文献   

10.
凌霄  邓碧珠 《微创医学》2009,4(3):287-288
胃息肉和肠息肉是消化系癌前病变,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摘除病灶具有疗效好、创伤性小、创面易愈合等优点,对防止消化系恶性病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近年我科应用该技术治疗胃肠息肉的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崔洁  崔琳 《中国全科医学》2006,9(9):757-757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20岁。因反复腹痛、便血3年。加重3d入院。3年前无诱因反复左腹痛。间歇排血性稀便或柏油样便,量不多,未经正规治疗。近3d阵发性左腹痛,排柏油样便6次,伴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无呕血或咖啡渣样物质,无里急后重及发冷发热,输液治疗(具体不详)2d无好转,来诊收入院。2岁时口唇、指、趾端出现黑斑或棕色斑点。家族史:父亲口唇、指、趾端可见黑斑,1999年因反复发作腹痛做结肠息肉摘除术。病理:肠错构瘤。此后未出现腹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Peutz-Jeghers综合征(PJS)本质的认识,了解其家族易感性及聚集倾向。方法:对29例PJS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其主要特点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粘膜皮肤色素沉着和胃肠道多发息肉,可伴发胃肠道内外良恶性肿瘤,发病年龄累,病程长。结论:对PJS患者及其家族进行监测、随访,及早诊治,可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Shy-Dmger综合征(SDS)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S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者均有直立性低血压,而心率变化不大;大部分患者有晕厥、尿便障碍、性功能障碍;其它症状有共济失调、呛咳、无汗、喘呜、帕金森样症状及锥体束征等。给予利他林、管通、美多巴等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 直立性低血压是SDS的重要特点,临床缺乏特异性检查方法。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DRS)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DRS患者临床资料,20例内斜视患者行内直肌后徙术,5例外斜视患者行外直肌后徙术,3例Ⅲ型患者因原在位维持在正位,没有明显的代偿头位,未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眼球后退、睑裂变小体征改善或消失。20例内斜视患者术后17例斜视度数≤10度,3例斜视度数〉10度,3例患者术后眼球后退、内转时睑裂变小体征仍严重且眼球内转时急速上、下转现象仍明显,行对侧直肌后固定缝线术后体征改善或消失。5例外斜视患者3例术后斜视度数≤10度,2例术后斜视度数均〉10度,1例外斜视者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同时行下斜肌截腱术或转位术。随访3个月~1年,疗效稳定。结论:不同类型DRS的临床表现不同,其部分临床表现和眼外肌受累情况有时很难与先天性广泛纤维化区分,如上睑下垂、大度数斜视等,需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阴道斜隔综合征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阴道斜隔综合征(oblique vaginal septum syndrome,OVSS)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OVS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成再次手术组(n=11)和首次手术组(n=17)两组,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和结果.结果:以发现盆腔包块首诊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空窦综合征发病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例经上颌窦和蝶窦术后发生空窦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发生空窦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为鼻窦开口过大、组织去除较多、窦口位置靠前、吸入冷空气直接刺激窦腔等,另外与患者的精神类型、植物神经功能状态有关。结论在鼻腔鼻窦手术中完全切除病变的的前提下,尽量保留特别是鼻窦窦口的组织结构,做到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鼻部横纹肌肉瘤的临床资料,原发于鼻腔2例,上颌窦3例,筛窦1例,以上颌窦、筛窦为中心向周围膨胀侵犯4例,原发部位不明2例;单纯手术切除2例,手术加放疗加化疗8例,化疗加放疗2例;采用鼻内窥镜手术6例,鼻侧切开术4例,同期颈清扫5例。结果随访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9/12)、33.3%(4/12);7例1年内复发,其中5例行挽救性手术,2例放弃再次治疗。结论鼻部横纹肌肉瘤预后差,早期诊断、广泛手术切除、综合治疗能提高生存率;鼻内窥镜手术能减少手术创伤,对早期病例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文总结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与病理。 方法 :收集我科 1991年 1月至1998年 7月 NS继发 ARF的住院患儿。 结果 :NS继发 ARF的患儿发生率为 3.9% ,临床上以少尿型为主( 75 % ) ,多数发生在 NS发病后 3个月内 ,起病均在 NS的急性期 ,发生 ARF前常常以感染作为诱因 ,经肾活检证实病理类型以 Ms PGN与 MCN最为多见 (二者占 82 .15 % )。 结论 :明确 NS继发 ARF,需尽早给予合适的或联合治疗 ,大多数病儿 ARF是可以逆转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诊治隐匿性巩膜破裂伤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隐匿性巩膜破裂伤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视力无光感6例,光感8例,眼前手动10例,30cm指数6例,0.1~0.3者4例,0.8者1例。破裂部位以颞上象限、鼻上象限居多。1例经探查后未发现任何伤口。结论:隐匿性巩膜破裂伤的诊断无绝对依据,对疑似病例应及时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