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QT离散度的中西医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T间期指心电图上Q波的起始点至T波终点之间的时距,包括心室肌的除极和复极的全过程,但由于心室肌细胞除极时间非常短,仅1~2ms,故QT间期基本代表了心室肌复极的过程。QT离散度(QTd)指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上各导联QT间期的差异,即代表了心室肌之间复极过程的差异性。Higham等[1]研究表明人体表同步12导联QTd与直接从心外膜记录的动作电位室性恢复时间离散度密切相关(r=0.84,P=0.001),在正常心室肌上冲动总是沿着房室束及左右束支、心肌传导细胞以一定顺序向心室肌扩散,复极时亦同,因此正常心室肌细胞间的除极复极即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  相似文献   

2.
QT间期是心肌电生理、心脏几何学、组织阻抗和生物信息传递间的综合反映 ,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 ,正常心肌细胞复极过程并非完全同步 ,因而产生心肌细胞不应期的不均一性。 QT离散度是指标准 1 2导联心电图上各导联间 QT时限变异的离散程度。反映了不同部位心室肌复极的非同步性和心室肌电活动的不稳定性。 1 985年 ,Campbell等[1] 对急性心肌梗死存活者心电图进行分析 ,发现在同一心电图描记中 ,从不同导联测得的 QT间期互存差异。1 990年 Day[2 ] 等提出应用测定体表 1 2导联心电图中最长 QT间期和最短 QT间期的差值 ( QTm…  相似文献   

3.
QT间期和QT间期离散度刘仁光,袁荣玺(附属第一医院)1QT间期和测量分析中的有关问题1.1QT间期(QTinterval)是指心电图中从QRS波群起点至T波止点的时间,包括心室的除极和复极过程。在心室除极正常时,QT间期已成为反应心室复极时间的常规...  相似文献   

4.
QT离散度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又称QT间期离散度,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程度。它反映了心室电活动复极过程在各个局部的不均一性,可以用来评价心肌电活动状态和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1985年Campbell首先提出了这一概念,证实QTd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QTd代表了心室肌的不稳定性,是反映心脏电生理状态的一项无创性指标。目前在心血管病,尤其是在冠心病(CHD)具有诸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长QT综合征     
陈琪 《医学综述》1996,2(6):278-281
近年来,人们注意到很多因素可引起QT间期延长,而QT间期延长与心律失常,尤其是一些致命性心律失常有密切关系,并可能是猝死的重要预报因子。本文就T波与U波的起源、QT间期测量的正确方法、导联选择、诊断标准、临床常见的QT延长原因及治疗综述如下。1 T波与U波的来源QT间期包括的时间是从心室肌最早的激动到最晚的心室复极,体表记录的心电图可能不代表心室肌激动的开始和复极的结束。因为所包括的心肌区域较小故产生的电流较小;换句话说,QT间期可能过低估计了心室肌的激动和复极所消耗的总时间。如果激动过程缓慢或有足够大的心肌延…  相似文献   

6.
QT离散度评价心肌梗塞预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良细 《医学综述》1997,3(8):378-380
<正>QT间期代表心室肌复极的时间,QT间期离散度或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代表心室肌复极的不同步性和不稳定性的程度。近年研究表明QT延长如长QT间期综合征(LQTS)是发生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之一。QT、QTd和早期后除极(EAD)、晚期后除极(DAD)对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有同样的重要性。而QTd对预测各种室性心律失常,判定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MI)的程度有更重要价值。但至今还没有用QT离散度作为MI溶栓再通指标进行临床研究,为此我们将进行探讨,为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周翠翠 《医学综述》2011,17(15):2313-2315
QT间期是指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间隔,即心室除极开始至心室复极结束的时间,亦称为心室的电收缩时间。在病理情况下,电收缩常较机械性收缩更早地出现变化。QT间期延长可致尖端扭转型室速,致死率高,故QT间期的变化受到医师、制药商等多方关注。现对导致QT间期延长的原因、QT间期的测量及相关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张凌  叶靖 《中国乡村医生》2004,20(19):44-44
心电图的QT间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QT间期延长A正引起一种称为“尖端扭转型室速”的潜在致命性心律失,所以错误使用延长QT间期的药物应引起特别注意。QT间期是心室除极和复极在心电图上的表现,根据专家查,认为最有可能延长QT间药的药物依次为抗心律失常、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9.
QT间期延长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淑兰 《医学综述》1995,1(6):253-256
QT间期延长表示心室肌复极过程延迟,可使心肌易损期延长,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1 QT间期延长心电图与病理对照研究表明,QT间期延长是由于心室复极延迟所致,当心肌细胞复极延缓时,其膜电位与复极正常的心肌细胞之间存在电位差,易致传导性和自律性异常,在心电图上表现为QT和QTc间期的延长,随心室复极时间延长,心室易损期也相应延长,如在易损期内发生早搏,则易发生折返激动,引起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室颤动(VF)。预测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和VF易损指数=R-R×QT/R-R,当…  相似文献   

10.
T波峰末间期(Tpeal—Tend inferval,TpTe)是指T波顶峰至T波终末之间的一段时间,可作为反映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的量化指标。国内外较多文献报道已证实,心室肌跨壁复极离散度是一个正常存在的电生理现象,并且发现异常增大的跨壁复极离散度是多种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心性猝死)发生的主要基质。  相似文献   

11.
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间最长、最短Q-T间期的差值即: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通过QT离散度可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如果心肌复极不均匀性增加,心肌细胞膜电位差增加,易形成多发性折返,导致心肌的传导和自律性异常,促发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室颤的发生。因此QT离散度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被重视,在本文中也显示出在缺血性心脏病中有一定的作用,在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上测量、计算QT离散度最为简便、无创伤、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2.
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间最长、最短Q-T间期的差值即:QT离散度(QTdispersion,QTd)。通过QT离散度可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如果心肌复极不均匀性增加,心肌细胞膜电位差增加,易形成多发性折返,导致心肌的传导和自律性异常,促发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室颤的发生。因此QT离散度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被重视,在本文中也显示出在缺血性心脏病中有一定的作用。在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上测量、计算QT离散度最为简便、无创伤、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3.
QT间期延长综合征(LQTS)患儿因容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如尖端扭转型室速(TdP)、持续性室速(VT)及室颤(Vf),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很大。有症状未予治疗者,病死率高达78%。应用β-受体阻滞剂,猝死发生率可明显降低,治疗后病死率可降至6%。因此预测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临床上常用长程心电监测和心室电位记录,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很高:测量常规体表12导联心电图(ECG)的QT间期离散度(QTcD)则较简单易行,又有一定的特异性。本文就8例LQTS进行临床分析,对早期诊断、QT间期离散度的临床意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QT间期离散度(Q1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CT时限变异程度,而QT间期本身是反应心室各部心肌复极情况最简便而无创的指标。QTd采用静息12导联心电图上最长QT间期和最短QT间期之差表示,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密切相关,对急性心肌梗塞(AM/)顶后具有重要价值。通过观察24例AM/患者美托洛尔治疗前后QTd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探讨G受体阻滞剂对AM/的QTd影响。  相似文献   

15.
QT离散度(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QT间期的变异程度,它反映了心室肌复极的不同步性,是预测心律失常发生及其危险性的可靠指标。本文的目的是探讨QTd与胺碘酮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QT离散度(QTd)是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间QT变异的量度,即量大QT间期与最小QT间期的差值,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可作为一项有效预测心律失常的危险指标,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与心律失常有明确的规律关系。  相似文献   

17.
心室复极间期的迷走神经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迷走神经刺激对兔心室肌复极间期的调节作用。方法:分离、结扎并剪断兔双侧颈迷走、交感神经,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心室复极时程以体表心电图(ECG)II导联QT间期、心外膜电图(EPG)的QT间期及采用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的动作电位时程(APD90,APD50)表示。结果:刺激迷走神经时,在自然心率状态下,ECG II导联及EPG中QT间期、APD均明显延长;起搏消除HR影响后,迷走神经刺激使QT间期及APD缩短。结论:迷走神经兴奋使非起搏状态下心室肌复极延缓,而使起搏状态下心室肌的复极加速。  相似文献   

18.
程静  濮蓉晖  田锦玲 《农垦医学》2004,26(5):334-335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心律失常是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QT间期离散度(QTd)已被视为预测AMI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指标之一。QTd反映心室肌复极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程度。JT间期离散度(JTd)消除了心室肌除极时限的影响能更准确地反映心室肌复极情况。本文对AMI后患者QTd、JTd变化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进行了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19.
QT间期离散度(QTd)是常规12导联体表心电图上QT间期的最大值(QTmax)与最小值(QT mix)之差。它作为一种反映心脏各部位复极化的指标,对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等引起的心肌功能的形态变化,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我们测量了80例患者的QT间期,为探讨冠状动脉病变对QTd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和正常人体表心电图的QT离散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文华  韩玉礼 《医学综述》1997,3(4):191-192
<正>体表心电图QT间期存在着导联间的差异一直被认为是心电图记录的伪差,1985年Compbell等发现不同导联间QT间期的差异具有一定规律性,1990年Day等证实这种差异(即QT离散度-QTd)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QTd就是不同部位心肌复极时间存在的差异性在体表心电图上的反应。它同长QT间期综合征,药物诱致的扭转性室速以及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猝死密切相关,本文对3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和正常健康人(对照组)的体表心电图QTd测定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