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免疫酶标技术(APAAP)法检测不同病期SLE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B细胞。结果显示,与正常人比较,活动期SLE患者CD_3~+细胞、CD_3~+细胞百分率下降(P<0.01);而B细胞、CD_4~+细胞百分率和CD_4~+/CD_8~+比值升高(P<0.01);在非活动期SLE患者,这些变化不明显。分析CD_3~+细胞和B细胞百分率与相应血浆中的IL—6活性水平之间的关系。发现CD_3~+细胞与IL—6活性水平呈负相关,B细胞与其呈正相关,提示在该病中IL-6与T细胞亚群及B细胞的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T细胞亚群变化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肝硬化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6及IL-8水平含量,应用MTT法检测血清IL-2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肝硬化B级和C级患者IL-2,CD8^ T淋巴细胞,CD4^ /CD8^ 及C级IL-8,CD4^ T淋巴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和0.05),肝硬化B级患者IL-2,IL-6及IL-8高于A级患者,C级患者高于B级患者(P<0.01和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着免疫功能紊乱及低,下,肝功能损伤程度可能与血清IL-2,IL-6IL-8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IE患者血清sIL-2R、IL-6变化对SLE发病机制和病情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SLE患者血清中sIL-2R、IL-6的水平。结果:活动期SLE患者血清sIL-2R、IL-6的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活动期SLE患者(P均<0.01)。结论:检测血清sIL-2R的水平对于判断SLE患者的病情是一非创伤性指标;sIL-2R、IL-6的检测有助于监测狼疮活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测定32例SLE患者外周血IL-2活性及血清SIL-2R水平,结果显示,SLE患者外周血IL-2活性显著低于非活动期及正常对照组,血清SIL-2R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期及正常对照组。此结果将有地进一步探讨SLE免疫调节紊乱的发生机制,并对SLE患者动态观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的免疫机理。方法 选择临床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多囊卵巢综合征及不明原因不孕的正常盆腔为对照。采取ELISA检测腹腔液IL—6水平,以流式细胞分选技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腹腔液IL—6水平显著增高,外周血CD4^ T细胞数目增加,而CD8^ T细胞变化不明显。结论 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腹腔免疫细胞处于异常活化状态、体内存在免疫调节异常,在局部表现特别明显。提示IL—6可能通过直接细胞毒或协同作用干扰生殖活动多个环节,从而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mIL—2R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32例带状疱诊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的含量及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结果显示:32例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4^+/CD8^+值均显著降低(P〈0.01),CD8^+,mIL-2R均升高(P〈0.05)。提示带状疱疹的发生与细胞免疫障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11.
IL—6、IL—8与分娩发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8(IL -8)在分娩发动中的作用。 方法 随机选择孕 38~ 4 1周胎膜完整的单胎初产妇 1 5 0例 (临产前 90例 ,临产后 6 0例 )作IL -6、IL -8水平测定 ,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临产前血清IL -6处于低水平 ,临产后 ,血清IL -6水平升高 ,临床产前组与临床产后潜伏期 ( 30例 )和活跃期组 ( 30例 )差异显著 (F =1 5 87.6 7,P <0 .0 1 ) ;IL -8水平与宫颈Bishop评分呈直线正相关 (r =0 .883,t=1 7.6 4 8,P <0 .0 0 1 ) ,临产后组血清IL -8水平下降 ,临产前组与临产后潜伏期组、活跃期组间的差异显著 (F =2 0 7.6 8,P <0 .0 1 )。 结论 IL -6与子宫收缩相关 ,可能参与了分娩维持 ;IL -8与子宫颈成熟相关 ,可能参与了分娩发动。 相似文献
12.
从32例骨肉瘤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经脂多粮诱生培养48h,收集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6的含量,用镀铜镉还原法测定NO的含量。结果发现:骨肉瘤组IL-6和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骨肉瘤患者IL-6与NO水平呈正相关(r=0.652,P<0.01)。提示骨肉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处于激活状态可产生高水平的IL-6及NO;可能与骨肉瘤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银屑病病人外周血及皮损组织T细胞亚群及IL—2R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观察银屑病病人外周血与皮损组织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 2受体 (IL 2R)的变化 ,以探讨其与银屑病皮损形成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 (APAAP)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 ,检测了 5 7例银屑病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可溶性IL 2R(sIL 2R)的变化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 ,检测37例银屑病病人皮损组织和非皮损组织及 2 0例正常皮肤组织的T细胞亚群CD+ 4,CD+ 8,CD+ 2 5的原位表达。③结果 银屑病病人外周血CD+ 4,CD+ 4/CD+ 8水平明显下降 ,sIL 2R ,CD+ 8水平上升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 =7.92~ 2 2 .16 ,P <0 .0 1) ;进行期CD+ 4,CD+ 4/CD+ 8,sIL 2R较静止期变化更明显 (t =5 .476 .95 ,P <0 .0 1)。银屑病皮损组织表皮及真皮CD+ 4,CD+ 8,CD+ 2 5细胞原位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及非皮损组织 (t =7.1117.36 ,P <0 .0 1) ;且进行期各指标表达较静止期明显 (t=2 .2 2 4.5 1,P <0 .0 5 )。④结论 银屑病皮损的形成可能与局部T淋巴细胞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16.
采用IL-6细胞依赖株(B9细胞)及MTT法检测14例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的IL-6活性水平。结果,经PHA刺激并培养48h后,PBMC培养上清中IL-6的活性水平比正常人明显增高(P〈0.001)。此外,与PBMC培养上清中IL-6水平相对应的外周血B细胞数量及IgG含量亦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受体免疫放射分析法和ELISA技术分别观察了活动期SLE外周血T细胞IL—2R表达及活动期与非活动期SLE患者血清sIL—2R水平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IL—2R数目显著减少(P<0.05);(2)血清sIL—2R水平(活动期及非活动期)则显著增高(p<0.01)。上述结果提示,测定T细胞表面IL—2R表达量及血清sIL—2R水平,对监视SLE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病期变化及其在治疗决策上均有重要意义。T细胞表面IL—2R数量减少及血清sIL—2R水平增高可能是SLE免疫病理变化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19.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IL—6水平与T细胞功能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活性检测法,观察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自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白细胞分化抗原3(CD3)单克隆抗体(McAb)诱导下的T细胞功能,结果表明:IPF患者IL-6自泌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在体外CD3McAb诱导下,IPF患者T细胞对抗原免疫应签能力与T细胞在体内的活化过程大致相符,且对IL-6分泌呈异常高表达,提示IL-6分泌水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