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医对泻泄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和如水样的临床主症命名,西医称为腹泻病。中医定义:泄泻是脾胃功能失调所致的小儿常见病,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如水样的特征。西医定义: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  相似文献   

2.
<内经>以"泄"称泄泻一病,汉唐方书包括在"下利"之内,唐宋以后才称"泄泻",其中"泄"与"泻"含义有区别.泄者,漏泄之意,大便稀薄,时作时止,痛势较缓;泻者,倾泻之意,大便直下,如水倾注,病势较急.两者虽有缓急之别,但临床所见往往难以截然分开,故称之为"泄泻".中医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相似文献   

3.
李家凤老师认为小儿泄泻在临床中以外感夹湿泻及脾虚夹湿泻较为常见,分别予外感夹湿泻方及止泻汤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马美琴 《淮海医药》2003,21(5):403-404
泄泻是以脾胃功能失调 ,引起大便稀薄或如水样 ,便次增多为其主症的病证。《幼科金针·泄泻》说 :“泄者 ,如水之泄也 ,势犹纷绪 ;泻者 ,如水之泻也 ,势惟直下 ,为病不一 ,总名泄泻。”西医学称泄泻为腹泻 ,发于婴幼儿者又称婴幼儿腹泻。为小儿常见疾病 ,尤以 2岁以下的婴幼儿更为多见 ,年龄愈小 ,发病率愈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以夏秋季节为多见。但婴幼儿不会说话 ,难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不适 ,给辨证及护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笔者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多年 ,总结出只要仔细观察小儿的大便 ,就可以大致了解有无泄泻及泄泻的原因 ,从而采取针…  相似文献   

5.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溏薄如水为主症的肠道疾患。其病因多由于饮食不节或外感寒、湿、热、暑等,导致胃肠运化功能失调,水谷清浊不分而发病。古有五泄之分:如完谷不化,肠鸣,脉弦,属湿属风,名曰飧泄,如肠垢污积,脉数溺涩,属湿属热,名曰溏泄,如大便澄清如鸭屎,脉迟溺白,属湿属  相似文献   

6.
〈内经〉以"泄"称泄泻一病,汉唐方书包括在"下利"之内,唐宋以后才称"泄泻",其中"泄"与"泻"含义有区别.泄者,漏泄之意,大便稀薄,时作时止,痛势较缓;泻者,倾泻之意,大便直下,如水倾注,病势较急.两者虽有缓急之别,但临床所见往往难以截然分开,故称之为"泄泻".中医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相似文献   

7.
小结 泄泻就是大便稀泄,次数增多,有因时气的影响而作泻,如夏秋间的湿热之气,非时的寒冷侵袭,所谓“湿胜则濡泄”“感寒则肠鸣洞泄”。有因过于饮食,肠胃受伤,脾气不运,而成泄泻的,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泄泻是婴幼儿期(出生后~2周岁)发生的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如水样为主证的病证。由外感六淫、内伤乳食、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所致。常年都可发生,夏秋两季较为多见。此病属于现代医学消化不良、肠炎的范畴。如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可因营养不良而成疳疾。根据泄泻证候特点、病因、  相似文献   

9.
小儿秋季腹泻属中医学"泄泻"范畴,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小儿常见病,好发于6个月至3岁婴幼儿。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10~12月份高发。笔者以自拟秋泻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儿泄泻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琴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9):1374-1375
小儿泄泻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样为其主症。其病因多由外感六淫,内伤乳食,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常的一种消化道病症。如治疗失时或不当,则可造成阴津枯竭,气阳寝惫,阴阳两伤,甚则危及生命;久而不愈则酿成疳疾病症,严重影响小儿营养,生长发育。“泄”与“泻”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孙思邈《丹台玉案》说“泄者,如水泄也,势犹舒缓;泻者,势似直下,微有不同,而其病则一。故统称为泄泻。”前者病缓,后者病急。《幼科发挥》亦言“泄泻二字,亦当辩之。泄者,谓水谷之物泄出也:泻者,谓肠胃之气下陷也。”这是从两者性质而言。可见泄与泻具有性质轻重缓急的不同,虽然没有详分的必要,但是,临床上对鉴别病因病机,指出预后转归,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慢性泄泻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如:慢性菌痢、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营养吸收不良综合征等,中医医学认为慢性泄泻是因脾失健运、外感风邪、饮食内伤、七情不合所致。《景岳全书-泄泻》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脾健胃和,则水谷腐熟而化气化血,以行营卫;若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又“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阴气极盛之时,则令人洞泻不止也。”另外还有“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  相似文献   

12.
泄泻第十四“湿气胜、五泻成。”“原注”:书云,湿成五泄。“浅说”:“泄泻”即腹泻,仅属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病名,许多疾病都所以在临床上引起腹泻症状的发生,因此它所包括的范围极其广泛,广义言之,一切由于肠道运动机能增强;由于肠道吸收及分解障碍;由于肠道炎性变化及机械性刺戟而致之腹泻症状,中医认为均属于“泄泻”讨论的范畴。不过在临床上,中医所谓“泄泻”,一骰多仅指排粪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水泻而  相似文献   

13.
谢德顺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2):3125-3125
泄泻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疾病,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甚至如水样为其主要特征,临床证型虽多,各有其特点,辨证施治不难,临床上有一种久泻患者,久泻气阴损伤的发生,常由于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或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分利过多,耗伤阴液,或反复发作,耗伤正气所致。除了大便次数异  相似文献   

14.
<正>小儿泄泻是儿童常见消化道疾病之一,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其病因大多为饮食、气候、护理不良、过敏等理化因素及肠道内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病毒、霉菌感染等,或上感、中耳炎、肾盂肾炎等.过去统称为消化不良,由于病因学进展,现在还包括多种类型的肠炎.其征象以大便次数增多,便下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也有兼呕吐者,很容易发生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相似文献   

15.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水样为主证,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是婴幼儿更为多见。本病发病率最高,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多见,以脾虚泄泻为主。自1994年1月~1998年12月采用中药止泻散治疗小儿脾虚泄泻6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632例,其中男396例,女236例,年龄36d~3岁。病程7d~0.5年。12 诊断标准 大便稀薄,水样便,淡黄色,多见食后作泻,时轻时重;病程7d以上者;面色萎黄,肌肉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且易反复发作者;肠鸣音活跃;末梢血象白细胞<20.0×109L,中性粒细胞<0.90;大便常规检…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泄泻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如水样而言。“泄者,如水之泄也,势尤舒缓;泻者,其势直下,微有不同,而其病则一,故名泄泻。”泄泻为一症状,很多疾病都可发生,应注意与痢疾鉴别,特别是温热泻。痢疾以里疾后重,痢下赤白脓血为特点。  相似文献   

17.
吴茱萸敷脐治疗小儿泄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泄泻是常见病,按照中医辨证有风寒泻、湿热泻、伤食泻、脾虚泻等分型,其中风寒泻多由外感所致,常伴呕吐,患儿服药较困难,近年来,笔者采用吴茱萸敷脐治疗小儿风寒泄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并略谈体会。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提腹泻是指脾虚型泄泻。笔者自1999年至2000年采用中药内治法配合按摩治疗婴幼儿脾虚型泄泻103例,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3例中75人为男,28人为女;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2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2个月。全部病例均为门诊患儿,大便常规检查排除细菌感染所致泄泻。1.2临床表现:根据《中医儿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主要表现为大便稀薄,多见食后作泻,色淡不臭,或呈水样,带有  相似文献   

19.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西医称泄泻为腹泻,发于婴幼儿者称婴幼儿腹泻.本病以2岁以下的小儿最为多见.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我科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脾虚泄泻36例,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中药腹泻经皮治疗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雪芹  白兰  孙梅 《北方药学》2010,7(5):45-45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为多,多因感受时邪,饮食失调,脏腑虚弱等所致,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糖薄,完谷不化或泻出如水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脾胃。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外邪侵脾,运化失司,水谷不能化生精微,故泄泻发生,湿邪最易困脾,脾为主胀,湿为主阴,故健脾燥湿为治疗泄泻之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