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纵隔肿瘤患者48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分析、胸部CT与X射线检查确诊,分析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4年,46例患者保持随访,随访率为95.83%。良性肿瘤患者无病情复发;合并重症肌无力的病例中,7例在术后6个月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3例患者持续药物治疗18个月后症状明显缓解。恶性肿瘤患者11例,发生脑部转移2例,肺部转移为1例,均进行化疗与放疗的维持治疗,效果良好,没有进行再次手术。结论纵膈肿瘤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要求,在手术治疗前应当进行胸部CT与X射线确诊,确定发病部分,针对性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孙霁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48-648
目的分析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60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胸部CT、X线检查以及病理检查确诊,总结外科手术治疗体会。结果本组60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中死亡1例,死于术后呼吸衰竭,病死率为1.7%。术后对患者进行4~6个月的随访发现,良性肿瘤患者恢复良好,未见复发,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术后化疗或放疗后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其中发生脑部转移3例,肺部转移1例。讨论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应根据患者及肿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和手术方式,术中操作应仔细,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玉龙 《中国医药》2010,5(9):846-847
目的 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9年6月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原发性纵隔肿瘤住院患者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中前纵隔肿瘤18例,后纵隔肿瘤9例,中纵隔肿瘤4例;肿瘤直径>10 cm者12例,最大直径达14.5 cm.病理检查良性肿瘤25例,恶性肿瘤6例;肿瘤全切除26例,姑息性切除5例.出院随访3个月~5年,良性肿瘤术后未见复发.1例患者术后肺部转移给予放化疗,未行二次手术,2例年轻胸腺癌患者分别于术后4、7个月死于肿瘤复发.结论 原发纵隔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胸部X线和CT检查,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32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采取了手术治疗方法,其中单纯肿瘤切除23例,扩大切除6例,单纯探查肿瘤2例,死亡1例。结论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应在胸部X线检查的基础上,结合CT扫描及核磁共振等检查手估,以获得更高的确诊率;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切口的选择,并注意肿瘤组织大小采取妥善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3月-2011年10月收治的42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其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经过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42例患者中有畸胎瘤17例占40.48%,主要处于前纵隔;神经源性肿瘤11例,占26.19%,主要处于后纵隔;胸腺瘤8例,占19.05%,都处于前纵隔;淋巴瘤6例,占14.28%,主要处于前纵隔。肿瘤全切39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死亡1例,病死率为2.38%。结论纵隔部位的肿瘤手术治疗需结合胸部 CT 与X 线确定发病部位,进行针对性外科治疗,术后的综合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纵隔肿瘤的病理类型、诊断及外科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32例纵隔肿瘤患儿的临床表现、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诊治手段和疗效.结果 114例行全切除或次全切除,18例未能手术切除,仅做局部肿瘤组织或淋巴结活检.结论 小儿纵隔肿瘤种类繁多,症状不典型,胸部X线摄片、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是术前诊断的主要依据,一旦确诊需立即手术.恶性肿瘤以手术、化疗、放疗综合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临床特征、影像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 选取2008年6月~2013年6月本院12例经病理确诊的PSH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12例均痊愈出院,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48个月,均经胸部X线和CT复查,无复发和转移,生存情况良好.结论 PSH多起源于上皮细胞,好发于女性,缺乏临床典型症状,术前明确诊断较为困难.临床诊断应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完善体格检查后,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胸部CT)方案.手术切除是治疗PSH的有效手段,以尽可能保留肺组织为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108例进行治疗,肺原发癌及脑转移病灶切除术联合放疗和吉西他滨、替莫唑胺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随访情况和生存率。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均康复出院。胸部手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前神经症状均获得缓解。肺切除后出现并发症18例,其中9例先行肺手术的无神经症状患者,术后第1天出现颅内高压症状,经甘露醇、激素治疗等治疗症状控制,于术后第9天施行脑部手术,此外出现心房颤动4例,延期肺漏气2例。10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5~83(24.7±6.7)个月。随访复发46例(42.6%),其中累及肺15例,累及脑31例。6例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CT发现脑肿瘤复发而接受γ刀治疗。淋巴结转移广泛的患者生存率明显较低。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患者积极进行肺原发癌及脑转移病灶切除术联合放疗和吉西他滨、替莫唑胺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先行脑部手术患者并发症少,对N0患者获益明显。  相似文献   

9.
肺硬化性血管瘤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诊断与治疗,提高对PSH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44例PSH的临床特征、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11例患者术前无一例确诊。患者平均年龄为11岁,其中女9例,占81.82%,无症状患者7例,占63.63%。胸部X线片多表现为肺内边缘清晰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影,密度均匀。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术后随访无复发转移。结论 PSH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无特异性,术前确诊极为困难。对中老年女性,尤其是胸部X线片表现为密度均匀、境界清楚、边缘光滑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者应考虑本病。外科手术是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广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3):1977-1979
目的 探讨纵隔型肺癌X线、CT及MRI的表现及诊断灵敏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的31例纵隔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1例均行胸部正侧位X线和CT平扫,其中7例行增强CT扫描,21例行MRI平扫,其中3例增强扫描.分析纵隔型肺癌MRI、X线及CT影像学表现特征及诊断灵敏性.结果 31例患者手术证实中央型肺癌18例,周围型肺癌13例.纵隔型肺癌胸部X片的共同表现为纵隔明显增宽,气管受压移位变形;CT显示肿块边缘不规则,外缘呈分叶、毛刺状,纵隔淋巴结肿大,伴有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MRI的影像学特征除了CT表现外则可较准确显示肿块侵及胸膜、胸壁和胸椎.X线临床诊断诊断灵敏度为88%,MRI为100%,CT为100%;MRI和CT的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X线(x2=12.251,P<0.05).结论 纵隔型肺癌临床诊断极易出现误诊,将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结合可增加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蒋铭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113-2115
目的:探讨Mohs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对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方法:70例皮肤恶性肿瘤采用经典外科手术方法或Mohs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切除肿瘤.结果:70例患者中采用经典外科手术方法治疗42例,随访时间6个月~6年,全部患者未见远处转移,有4例患者局部肿瘤复发再次经经典外科手术方法切除后临床痊愈.采用Mohs显微外科方法治疗28例,随访时间6个月~2年,患者未见肿瘤局部复发以及远处转移.结论:皮肤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应当首选Mohs显微外科手术,在保证肿瘤被完整切除干净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皮肤组织,减少手术对患者容貌的过度破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分析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近几年收治的34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其中神经源性肿瘤14例,畸胎瘤10例,胸腺瘤6例,淋巴瘤4例。完全肿瘤切除31例(91.2%),3例行纵隔肿瘤部分切除术(8.8%),死亡率为0。结论胸部X线及CT检查为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主要诊断手段,手术为其首选诊治方法 ,手术效果良好,同时应注意术后综合治疗及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CE方案治疗晚期纵隔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1例晚期纵隔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在CT引导下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术后给予CE方案化疗.结果 术后1个月症状缓解,术后1、6、20个月复查胸部CT,肿瘤明显缩小,无复发和发生转移.结论 对于无法手术治疗的纵隔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给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同步联合CE方案化疗安全可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田小丰  方良伟  卞钧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2):3366-3367
目的:总结22例纵隔恶性肿瘤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纵隔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术前均根据病史、体格检查,结合X线胸片、胸部CT等确诊,其中根治性切除13例,姑息性切除4例,单纯开胸探查5例。术后随访1~6年,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2%、36.4%和18.2%。结论:纵隔恶性肿瘤首选手术治疗,对不能完全切除或不能切除的肿瘤,术后及时行放疗和化疗,可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1971年10月以来,我们共手术切除纵隔肿瘤85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52例,女性33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2岁。患者因体检或其它原因作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13例,因有症状就医时发现70例,另有2例因患支气管扩张与慢性肺脓疡作肺切除时,术中发现较小纵隔肿瘤。患者症状主要有胸痛、胸闷、咳嗽、咳痰,4例咳皮脂样物或毛发,患者胸部体征较少,2例有重症肌无力的表现,1例全身多发神经纤维瘤。患者均摄X线胸部正侧位片,近年来部份患者还摄CT片。肿瘤的X线影象大多为圆形或椭圆形,8例阴影内有钙化、牙齿或骨质等征象,最大肿瘤直径18cm,几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成人膈肌膨升症的临床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对13例成人膈膨升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诊断均通过胸部X线及胸部CT检查,以确定病变程度并与其他疾病相鉴别;确诊后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对于膈肌膨升症,首要的是明确诊断,胸部X线结合胸部CT能确诊,外科手术治疗疗效确切,经胸切开膈肌,行交叉重叠缝合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纵隔肿瘤100例诊断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7):157-157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方法:选取100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统计其检查的正确率与治疗方法。结果:X线诊断为原发性纵隔肿瘤95例,误诊5例,CT诊断为原发性纵隔肿瘤98例,误诊2例;良性肿瘤(90例)手术切除率为100%,恶性肿瘤(10例)手术切除率为50%。结论:X线与CT是诊断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有效手段,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均应尽早手术治疗;对恶性原发性纵隔肿瘤,应针对不同的病理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外科手术治疗纵膈肿瘤2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纵膈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纵膈肿瘤患者均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有2例切开后肿瘤与周围组织、血管粘连无法切除取活检后证实为恶性肿瘤,手术后14 d内死亡。另外21例肿瘤全部切除,1例胸腺瘤患者并发肌无力经处理后康复,随访3~22个月无复发和死亡病例。结论外科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疗效确切,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刘国锋  魏和之 《江苏医药》1996,22(4):276-276
我科自1978年至1994年,共经外科手术治疗胸腺肿瘤3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38例胸腺瘤均以病理证实。男26例,女12例;年龄16~63岁,平均引岁。二、临床表现:本组11例无症状。27例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以胸闷、气短、咳嗽、发热、上腔静脉受压迫等症状常见,其中有8例合并肌无力。三、诊断方法:38例经胸部X线平片或断层片均可见到肿瘤阴影。其中18例经CT检查而确诊。肿块位于左前上纵隔18例,右前上纵隔17例,向两肺野内突出者2例,颈部1例。四、手术情况:经胸骨正中切口18例,胸部前外侧切口12例,后外侧切口…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诊治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与治疗效果。结果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胸骨正中切口及前外侧切口应用最多,肿瘤全切除手术37例,肿瘤姑息性切除手术15例;术后进行为期1—5年随访,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均无复发,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优良;3例恶性肿瘤患者死亡,死因为肿瘤复发和肿瘤多发性远处转移所致多器官衰竭。结论对于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在确诊后应尽早展开手术治疗,且术后应给予综合性治疗,以便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促使患者生存质量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