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IDA)的相关性。方法以因慢性腹痛而行胃检查及Hp检测的69例患儿为观察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分为Hp阳性慢性胃炎组、Hp阴性慢性胃炎组及Hp阳性胃部镜下无损害组3组,所有病例均检测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总铁结合力(TIBC)等IDA指标。比较三组之间的IDA指标和IDA伴发率。结果Hp阴性慢性胃炎组的IDA指标分别与Hp阳性慢性胃炎组、Hp阳性胃部镜下无损害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而Hp阳性慢性胃炎组的IDA指标与Hp阳性胃部镜下无损害组之间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慢性胃炎组的IDA伴发率均低于Hp阳性慢性胃炎组和Hp阳性胃部镜下无损害组(P〈0.05),Hp阳性慢性胃炎组与Hp阳性胃部镜下无损害组之间的IDA伴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且较慢性胃炎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方法将75例确诊Hp阳性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硫酸亚铁+维生素C(VC)治疗,B组给予硫酸亚铁+维生素C+抗Hp治疗,C组单用抗Hp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3个月时血红蛋白含量变化及幽门螺杆菌根治效果。结果治疗后A、B组及组间血红蛋白不同时间点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血红蛋白量较治疗前均有提高,且治疗后相同时间点B组血红蛋白量提高较A组明显(P<0.05),C组血红蛋白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Hp感染是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之一,对Hp阳性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在铁剂治疗贫血的同时,联合根治Hp较单独根治Hp纠正贫血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杨荣凤 《河北医药》2010,32(7):834-835
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y)感染与缺铁性贫血(IDA)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0例因慢性胃炎就诊的患儿行H.pylory-IgG抗体检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H.pylory阳性慢性胃炎组(A组)、H.pylory阴性慢性胃炎组(B组),每组30例,所有病例均检测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等IDA指标。比较2组之间的IDA指标和IDA伴发率。结果2组病例IDA指标及IDA伴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儿童H.pylory感染与IDA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H.pylory感染是造成或加重机体铁营养不良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洁  郭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3):3503-350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在缺铁性贫血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儿科门诊就诊并确诊为IDA的患儿40例为观察组,取同期于我院儿保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40例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行HP感染检查。病例组的HP感染阳性患儿进一步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行抗HP加铁剂治疗,乙组行单纯铁剂治疗。结果:(1)病例组儿童中确诊为HP感染的有21例,阳性率为52.5%;对照组确诊为HP感染的有12例,阳性率为15%,二者经χ2检验,P<0.05。(2)两组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值经t检验,P<0.05,且甲组各指标的差值大于乙组,表明甲组的疗效优于乙组。结论:HP感染是IDA的病因之一,临床上对于确诊的IDA患儿应进一步行HP感染检查,以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抗感染药学》2018,(1):144-145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老年患者缺铁性贫血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Hp阳性的老年缺铁性贫血患者90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A组患者给予硫酸亚铁与维生素C(VC)治疗,B组患者给予硫酸亚铁与VC和抗Hp感染药物(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治疗,C组患者则仅给予抗Hp药物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月、3月后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及Hp的清除率的差异。结果:A组和B组患者治疗1月、3月后血红蛋白水平测得值均高于C组(P<0.05),但在相同时间段B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测得值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患者治疗后Hp的清除率高于C组和A组(P<0.05),而A组患者治疗后对Hp的清除无作用。结论:Hp是导致老年患者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Hp阳性的老年缺铁性贫血患者除了采用硫酸亚铁等铁剂治疗外还应辅以抗Hp药物治疗,以便获得更好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是成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瘤等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而且与小儿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亦密切相关。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受外界因素影响(如吸烟、饮酒,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与社会活动)较少,可能与以下情况有关,现综述如下。1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影响因素1 1 年龄 有资料显示[1] ,人一生感染幽门螺杆菌最主要的年龄阶段是儿童期,尤其是在生后最初几年内,可见儿童期是受幽门螺杆菌侵袭最危险的时期;有报道出生仅6d的婴儿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但刘郁明等[2 ] 采用…  相似文献   

7.
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对缺铁性贫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儿童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率及HP感染对儿童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的影响。方法 2000年6月至2004年6月本院住院及门诊335例患者上消化道疾病患儿,其中缺铁性贫血患儿109例;采用奥林巴斯GIF-V电子胃镜检查,并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14C-呼气试验检测;随机选择HP感染阳性和阴性患儿各50例检测血清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结果 胃镜检查检出HP感染61例,检出率占18.2%(61/335)。各年龄组胃十二指肠疾病HP感染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HP感染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 =0.749,P=0.003),随着年龄的增长,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升高(P<0.05),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十二指肠溃疡:r=0.726;胃溃疡:r=0.703; P<0.05)。HP感染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SF、Hb、MCV、RDW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感染HP儿童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未感染HP儿童。结论 小儿HP感染随年龄增长而增加,HP感染儿童机体铁营养水平降低,是造成或加重儿童机体铁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P感染是IDA的原因之一,在治疗IDA的过程中应注意清除HP感染。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在消化性溃疡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HP感染是否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为探讨HP感染与十二指肠溃疡(DU)的相关性,对748例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和57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HP感染情况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刘平  丁江华  左新年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4):3420-3420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治疗缺铁性贫血(IDA)中的作用。方法:2000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确诊IDA患者,均行胃镜检查检测Hp为阳性60例。分为A、B两组,A组40例补铁加抗Hp治疗,B组20例单用补铁治疗。观察4周、12周后血红蛋白(Hb)、血清铁(SI)、铁蛋白(SF)变化。结果:A组Hb、SI、SF4周、12周后明显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三项指标升高不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p感染与IDA有密切关系,抗Hp治疗可加快Hb上升,增加铁贮存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缺铁性贫血(IDA)关系以及HP相关性IDA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对97例有上消化道症状且实验室血常规,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结果异常的患者进行内镜下组织病理检查,胃黏膜活检标本快速尿素酶试验及血清HP抗体(HP-IgG)检测后确诊为慢性胃炎。结果HP感染者66例,感染率为68%,其中IDA患者37例,IDA的患病率为56.1%,31例无HP感染的IDA患者中IDA者有5例,IDA患病率16.1%,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IDA患者中有32例为HP感染,HP感染率为86.5%,45例非IDA患者中有21例为HP感染,感染率4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可能为IDA的病因之一,临床有上消化道症状且确诊IDA的患者建议检查HP-IgG,以明确病因,使临床治疗能够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郑翠苹  蔡小平  刘珍 《江西医药》2008,43(12):1345-1346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IDA)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将62例IDA伴HP( )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5例,应用口服铁剂 抗HP治疗;B组23例单纯口服铁剂;C组14例单纯抗HP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水平。结果A组有效率100%,B组有效率73.9%,C组有效率28.6%。结论IDA伴HP( )患者只有在补充铁剂同时抗HP治疗才能彻底治愈ID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缺铁性贫J缸(IDA)的关系,以及Hp相关IDA的治疗。方法分别统计40例IDA伴慢性胃炎与42例非IDA慢性胃炎两组Hp感染率。将36例Hp感染相关IDA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根除细菌加口服铁剂与单用铁剂方案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观察疗效。结果IDA伴慢性胃炎者Hp感染率为90%高于非IDA慢性胃炎者(7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感染相关IDA患者接受根除细菌加铁剂治疗前后其Hb、血清铁、铁蛋白均显著增高,而单用铁剂组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无显著变化。结论Hp感染与IDA可能有一定相关性,当IDA患者铁剂治疗效果不显著时宜考虑是否存在Hp相关IDA;根除Hp感染后对IDA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Hp阳性的缺铁性贫血患者疗效。方法以50例经胃镜证实为慢性胃炎并排除其他疾病的缺铁性贫血患者为对象,随机分配为两组:A组(2S例)给予补铁治疗+抗Hp治疗,B组(25例)给予单纯补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液学指标。结果A组病人的血红蛋白、血清铁(SI)及血清铁蛋白(SF)恢复明显优于B组(P〈O.01)。结论在Hp阳性的缺铁性贫血中,抗HP治疗可明显提高改善贫血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对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缺铁性贫血行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贫血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8月某院诊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100例实施研究,用随机分组表法将患者分为基础组(多糖铁复合物治疗,50例)和联合组(基础治疗联合幽门螺杆菌三联根除治疗,50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SF)、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清铁(SI)水平。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基础组(98.00%vs.86.00%,P<0.05)。治疗前,基础组和联合组患者SF、MCV、SI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4 d,基础组和联合组患者SF、MCV、SI水平均比治疗前提高,但联合组患者升高程度更显著(P<0.05)。结论给予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缺的铁性贫血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缺铁性贫血(IDA)的相关性及清除HP治疗在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必要性。方法选择2003~2009年本院住院及门诊的83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并随机抽取了100例无IDA的患者作对照,均行”C检查。将HP阳性的49例ID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1例行抗HP治疗加铁剂治疗,B组18例行单纯铁剂治疗,动态观察,记录两组的血液学和铁代谢等指标变化,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分别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清铁(SI)、铁蛋白(SF)。结果观察组83例中49例HP阳性,感染率为59.03%;对照组100例中,24例HP阳性,感染率为24%。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A、B两组比较,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改变及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与IDA有一定相关性,对HP阳性的IDA患者,联合清除HP及铁剂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清除幽门螺杆菌对缺铁性贫血的干预效果。方法 2008年0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确诊为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缺铁性贫血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缺铁性贫血患者均服用右旋糖苷铁,观察组在常规补铁的同时,给予清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4周末观察血液学指标变化。包括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清铁(SI)。结果两组HP阳性的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后血Hb、MCV及SI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观察组在服用铁剂的同时,予清除幽门螺杆菌,血Hb、MCV及SI提升幅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致缺铁性贫血,注意监测原因不明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对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清除HP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正>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与已被确认的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而且近年来发现它与胃肠道外疾病也有一定关系。研究表明,HP感染与缺铁性贫血相关[1,2]。Annibale的统计显示,大约18%的难治性贫血与HP感染相关。对于HP阳性的难治性贫血患者,根除HP后可改善补铁治疗的效果。该研究旨在根除HP后,探讨难治性贫血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临床关于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作用机制和治疗方法等研究做一综述,旨在总结前人的临床经验和成果,为今后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缺铁性贫血(ID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IDA伴Hp感染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铁剂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抗Hp感染治疗。结果8周后治疗组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血红蛋白(H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2周后治疗组SF、SI、Hb进一步改善,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治疗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抗Hp感染能明显的改善IDA患者贫血的各项指标,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铁剂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